升職加薪就一定是好事嗎?華爾街華人的升職陷阱
(2010-07-04 09:01:17)
下一個
我在華爾街前後幹了十五、六年,在多家投行待過,有美國、瑞士的,還有加拿大的。盡管每個公司都分屬不同的國家,可有意思的是隻要在華爾街,企業文化大同小異。進到辦公樓一看,誰是什麽級別一目了然。最中間的都是交易員,其他做係統支持、模式分析、風險控製的人,把交易員們團團圍住,被隔在一個個小籠子(cubicle)裏;而單人辦公室全部臨窗,級別越高辦公室越大,拐角的一間肯定最大,級別當然也是最高的。
第一次因為公司兼並我下崗了,感覺有如從山頂摔到山底,悶得不知道東南西北,毫無方向。第一天去參加由公司出錢安排的一個講座,專門幫助下崗的人重新找工作。坐定下來,40多個“難兄難弟”一一自報家門,一聽嚇一跳,這些人當中,有曾經的副總裁(VP)、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高級副總裁(SVP)、甚至還有CTO、CIO及一個中型公司的CEO!他們也會下崗?!
華爾街公司每年給員工進行兩次Appraisal(表現評估),7月份“預熱” 一次,年底定總分,達到Expectation(期望值)的算2分,超過期望值的為3分,沒有達到期望值的隻有1分。一旦拿到1分不用說了,走人吧。當然有罰就有賞,那些被評為3分的,拿大紅包、加工資,一般還會晉級。有人可能會問,要是大家都很努力表現都很好,不就沒有1分了?No!就像當年右派那樣,那是有名額比例的,總有5%到10%的人拿1分,20%到30%的人拿3分。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每年底每個公司都至少有5%的員工卷鋪蓋。
走人自然不爽,那麽升職加薪就一定是好事嗎?也未必。
我的一個上司曾經這樣形容說,華爾街的職場就像跳高,你的級別就是橫杆的高度,跳過去之後橫杆就會向上挪(升級),大家的眼睛都會緊緊地盯住標杆,先從小籠子搬進小單間,然後是中單間,再是大單間,最後搬進“The corner office”…… 一旦跳不過去把橫杆碰落,結局就像跳高運動員被自然淘汰,走人的時刻也就到了。
華爾街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迫使人人挑戰極限。所以,華爾街人幹了10年之後便會開始考慮退出。過了50歲再待在華爾街的人,一般是不多的。
華爾街的中國人都是技術大拿,具體工作完成得相當漂亮。頭五年每年能上升,也正因為有評分製度,人人使出渾身解數,一個個如同勞模。但往往升到中級時,我們的弱點便顯現了,經常要開會做報告,天天和上下級打交道,扯“洋”皮時往往力不從心。因此,升到中級的中國人長項用不上(無需作具體工作),短處卻暴露無遺,橫杆的高度跳不過去結果可想而知。
有人或許會說,那隻要每次評分拿2分,不就沒事了,可以固定在一個級別一直做下去。但是這個尺寸很難拿捏,因為誰都不願意給人當墊底,肯定會拚命幹,遲早會陷入華爾街的升職陷阱。
話又說回來,華爾街畢竟是白人的地盤,中國人一般升到VP(副總裁,相當於中層管理級)就很難再升上去了。不過, “因禍得福”,那樣反倒比較穩定地做下去了。因此中國人VP在華爾街還不少,幾乎每家金融公司都有,據悉,人數在800到1000之間。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中國人在特定的領域表現特別出色,還真能衝破玻璃天花板。我曾經的上司威武就是這樣一位特殊的人。
2001年初,我是通過威武的麵談而進入納斯達克所屬的一家ECN電子證券交易公司的。ECN 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的簡稱,屬另類交易係統的一種,是當時發展最快、也是華爾街公認的前途最遠大的交易方式。
威武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紐約大學的金融碩士,一畢業就進入華爾街。他早年是路透社屬下Instinet公司的技術骨幹(Instinet是華爾街第一家ECN公司),完成過ECN中最關鍵部分的設計與開發。當今的ECN就是以他們當時所確定的Protocol(規範)為標準的。可以說,威武是 ECN開發的鼻祖了,由於威武在ECN領域的特殊地位,他一路升到了我們公司的CTO,這在中國人中絕對鳳毛麟角。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威武做了幾年 CTO之後,離開具體的技術漸行漸遠,變成了老美那樣“會說不能做”的人物。後來ECN式微,特別是911後,ECN的交易量大減,公司開始裁員。威武首當其衝的第一批被裁。可憐的他當時還在新加坡的丈母娘家度假呢。度假回來後打開電腦無法login,才知道自己已經被裁了。
一般的中國人憑技術吃飯,再找一份工作相對比較容易。但對於威武來說卻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華爾街大公司不可能請中國人“坐”在高位上,中小公司又一個蘿卜一個坑又全都占滿了,而要他退回去再做技術,更是勉為其難。
幾年後的一天,我們幾個老同事聚在一起,威武也來了,他顯得有些落寞。問起近況,他說上個月他老爸退休,把家中開在長島的大型中餐館轉到了他的手上。他原先不想接。可他老爸說:“我就你這麽一個兒子,而且我們中國人在這兒還是做餐館最實在,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不用求人過日子,隻要菜做得好,客人總要上門來吃飯的。”我不禁替他惋惜起來。
最後提一下,在華爾街有5%的特殊一族,他們待過多家投行的多個部門,參與開發過無數的產品,對各種係統了如指掌,從前台到後台路路通,早已身經百戰練成精了,便可轉軌道做資深顧問,就好似由跳高運動員變成教練,整天“指手畫腳”即可。一旦你成為這樣的人,當然就能一直幹下去。我曾經遇過一個老大爺同事,出於好奇一詢問,他已“芳齡”82了! (陳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