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心寒哪---今天是創始人大師誕辰紀念日,眾“教徒”不記念,偶替他們紀念一把。

(2010-05-05 07:36:48) 下一個
卡爾·海因裏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 月5日-1883年3 月14日),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猶太裔德國人,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並精通哲學、曆史、政治經濟學、占星學還有數學。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他是近代共產主義運動、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支持他理論的人被視為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最廣為人知的哲學理論是他對於人類曆史進程中階級鬥爭的分析。他認為這幾千年來,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矛盾與問題就在於不同階級的利益掠奪與鬥爭。依據曆史唯物論,馬克思大膽的假設,資本主義終將被共產主義取代。

一般認為馬克思的哲學在他的時代沒有絕對的影響力。但就在他過世幾年後的19世紀末,馬克思哲學迅速的傳遍各地。社會主義成為歐洲先進國家政經改革的趨勢。之後,馬克思主義也派分成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與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學說,又稱修正主義派,以愛德華·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為中心,主張漸進式的社會主義發展,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道德標準。而革命派學說則以列寧最為著名,強調激進強製革命的重要性。革命派視馬克思主義為一種曆史科學理論,認為這種理論是絕對正確的預言。兩邊派係皆認為自方學說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

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借由列寧及其他革命者創辦的蘇聯的大力提倡達到了巔峰。在這段期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解釋似乎受到許多學者的疑問與爭議。隨著蘇聯的式微與解體,馬克思主義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逐漸衰退。而馬克思主義作為近代最著名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哲學理論之一,其學說仍然活躍在學術界的各領域,學說的精神也不時的被運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自稱馬克思主義為其國家或政黨的基本主義與基本方針,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老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古巴、尼泊爾共產黨等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