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醫藥創新應上升為國家戰略——訪程津培院士

(2013-07-01 22:00:03) 下一個

中醫藥創新應上升為國家戰略——訪程津培院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如果說原始創新,中國最具特色的就是中醫中藥。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不絕、繁衍生息的保障,是科學技術,也是文化和哲學。”程津培院士以一個科學家的視角,從科技創新的全新視野,高度評價和認識我們國人習以為常的中醫中藥。他說,中國幾千年來未出現別國在發生重大瘟疫時動輒數十萬、上百千萬的人口滅絕,就是得益於中醫中藥的護佑。

這位身為中科院院士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著名有機化學家指出,中醫中藥是中國真正能夠體現原創能力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如果說中華民族將對人類文明作出新的偉大貢獻,最有可能的就是中醫中藥;隨著國力的日益強盛,中華文化必將走向世界,但這不能光靠孔子,要讓中醫藥和其所承載的文化也走出去,造福於世界人民,讓全世界感受到中醫中藥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所以,這位科學家呼籲,中醫中藥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應該把它是上升到國家戰略。

“治未病”式養生保健將重煥光彩

“治未病”是中醫的核心理念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形成,程津培對此十分推崇。他跟記者談到史傳有關扁鵲的一則故事。當時,這位名氣很大的“神醫”經常應宮廷豪門之邀為王侯公卿治病,一次給魏王醫病時,魏王問他:“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道:“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因為我是在病情已經嚴重之時才治病,名氣雖大,但不算本事;我二兄是病人發病初起時治病;而我長兄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尚未發作前就把病治了,人沒有痛苦,故他最高明。”這就是所謂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始病、末工治已病”。中國古代醫學宏著《黃帝內經》中也有名言:“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程津培說,從中醫強調“和”與“治未病”可見,中醫治療往往不是單純地直接照著病去的,而是將人視為一個整體,治療因病而起或初病乍起的“不和”即“失調”,這跟西醫以病毒、病菌為目標的醫療模式有很大不同。因此,中醫以宏觀和整體論思維為標誌,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西醫思維是微觀的解析的,基本上還是以病為本。作為中醫藥特色的“調理”,就因人而異,辯證施治,即便同樣的病,也會根據人的不同,開出不同的藥方、采取不同的治法。

對於這種中醫中藥自古以來的思想,程津培認為,“治未病”在當今社會更應該成為中國醫學對保障全人類健康所能作出的獨特貢獻。他說,西醫西藥在經曆了上世紀以來的輝煌後,現在遇到了自身難以解開的症結,就是極高的研發成本,尤其是在病菌、病毒與人類發明的藥物的“博弈”中自身不斷變異的情況下。十幾年前研發一種藥需要10億美元左右,現在變成三四十億,而且還在不斷攀升。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一個國家的財政能夠承受得起以這些高價的藥和醫療設備為基礎的醫療衛生保障體係。為什麽國外大的醫藥企業不斷進行並購?主要就是為了降低成本。現在已並到大得不能再並的程度,通過管理降低成本的餘地已經挖盡了。西方國家沉重的公共醫療負擔讓財政難以為繼,比如美國拿出財政收入的17%、歐洲拿出近40%用於醫療保障,都快維持不下去了,尚未能滿足需求。出路在哪裏?這就要靠我們“治未病”的中華醫藥了。

程津培告訴記者,現在,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的大學,不少都設立了中醫藥專業,有的甚至還設立了專門的中醫藥學院,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中醫藥課程,充分說明古老的中醫中藥正在世界範圍內獲得認知。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良方

程津培說,中醫中藥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特點,就是 “簡、便、廉、驗”。他認為,當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中醫藥在這方麵最能體現優勢,是破解這一難題的“良方”,特別是在農村和社區,應成為醫療衛生保障的一個主流渠道。

他認為,中醫中藥“治未病”和辨證施治的理念,準確抓住了疾病與健康的關係和變化,使中醫藥不僅在幾千年的實踐中卓有成效,而且使“簡便廉驗”的優勢得以發揮。

程津培舉例說,中醫藥的優勢不僅表現在維係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繁衍生息上,也體現在抵禦曆史上曆次重大瘟疫和近年來抗擊“非典”、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所取得的成功上。2003年年初“非典”暴發期間,在北京和廣東地區進行的純中醫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與港台純西醫治療的效果比較中,中醫顯示出明顯優勢,死亡率和治療成本是對照組的1/10到1/5,而且不存後遺症。在防治艾滋病方麵,中醫藥也顯示出良好效果。據科技部課題組在河南的實地調查,中醫治療介入後,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質量能大大改善,甚至恢複了勞動力,醫療成本很低,而且不顯毒副作用,深受患者認可和歡迎。在其他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治方麵,中醫藥這種簡便廉驗的優勢也十分明顯。

當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解決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衛生與健康保障問題,是一個攸關全局的重大命題。特別是目前,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急需一個完善有效的醫療健康保障體係。程津培對此指出,隻有從我國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比較優勢,建立起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並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保障體係,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中醫藥的創新耽誤不得

“中醫藥是我國原創的醫學科技,是我國古代先哲們在充分總結與疾病鬥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豐富經驗基礎上,通過成熟的哲學與文化,建構起來的科學的醫療體係。但是近100年來,中醫藥在先被圍剿後被忽視的氛圍中,未能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而且顯得比較封閉,沒有能夠分享幾次大的科技革命的紅利。”程津培疾呼,中醫中藥的創新再也耽誤不得了!必須從思想上、製度上盡快解放中醫,追根溯源,以中醫藥的原創優勢為基礎,抓住當前新一輪科技創新的重大機遇,製定“我主人隨”的中醫藥創新發展國家戰略,先聲奪人,走中醫藥的自主創新之路,造福世界人民。

關於為什麽西醫得到發展的同時中醫卻漸行漸遠、相形見絀,程津培有他的獨到見解。他認為,主要是西醫抓住了科技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很好地利用了科學儀器的發明和抗生素的發現,在針對性治療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贏得空前聲譽,之後又能夠與時俱進。他說,其實很多醫療設備,比如核磁共振、超聲、影像和化學分析技術等,本來並不是為西醫而發明,而是用於其他科學研究的目的,但西醫立即就把它們拿來應用於臨床。反觀中醫,卻固守傳統裹步不前,失去了同樣可能發展的機遇。這當然與民國初年“反中醫潮”造成的自我保護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假以科學名義的妄自菲薄。不僅當年有人誤把中醫藥當作“糟粕文化”來反,至今,批判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的聲音也從未間斷過。

程津培認為,雖然百年來西醫在中國勝過了中醫,但是我們的民族醫藥還是能生存了下來,還保留了很強的生命力,並沒有倒下,還依然受到國家重視。這關鍵就在於,中醫藥畢竟是有獨到之處、有明顯療效。特別是中醫發展幾千年來所一直堅持的“整體觀”和因人而異的辨證施治,已經成為下一輪醫療衛生科學與文化競爭的基礎方法論。也正由於這個原因,中醫藥學的整體優勢將日益顯現。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製定了包括中醫藥學在內的傳統醫學發展戰略,針灸已被許多國家所接受,中醫藥學作為一個整體被全世界接受隻是時間問題。

“開發中醫藥的原創優勢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涉及麵廣,任務繁雜,在目前情況下,要依靠國家意誌和國家行為,整合各方麵的良性資源,才能將中醫藥的原創優勢轉化成為我國核心競爭力中最具優勢的部分。”程津培表示,經過這些年努力推進,全國從上到下,對中醫藥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中醫藥立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立法時機已基本成熟。

他表示,相信有了法律保障和規範的中醫藥創新與事業發展,必將使古老的中華醫學在未來重現青春與活力,造福全人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