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令健康養生園

讓我們一起締造青春不老的傳說。。。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骨質疏鬆的原因

(2012-01-11 17:58:57) 下一個

骨質疏鬆的原因 ZT

骨質疏鬆不光是“缺鈣”,還與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以及內分泌、年齡和性別、運動等因素有關。

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飲食中鈣的攝入量不足

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飲食中鈣攝入量不足,或是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就會引起機體負鈣平衡。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機體會通過增加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等促進骨質溶解,使骨骼中的鈣“遷徙”到血液中,從而導致骨質減少,即骨量丟失。這種鈣入不敷出的狀態長期延續,骨質就會變得疏鬆多孔而易於骨折。

膳食鈣磷比例不平衡

膳食鈣磷比例不平衡會影響鈣的吸收,其中任何一種元素過多都會幹擾另外一種元素的吸收,並增加其排泄。我國營養調查顯示,居民每日膳食中鈣含量為405.6毫克,磷為1047.6毫克,鈣磷比例為1:2.6,磷的比例偏高,這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原因之一。例如飲用過多碳酸飲料,其中含有磷酸能造成體內鈣磷比例失調,直接阻止鈣的吸收。

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調節血液中鈣的含量。日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皮膚內的維生素D合成。如果人體對含維生素D膳食攝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D水平過低,影響鈣的吸收。

動物脂肪攝入過多

膳食中的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所富含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時,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皂鈣,並由糞便排出從而使結合的鈣丟失。另外,膳食中的植酸、草酸等都能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性鹽而影響鈣的吸收。

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

動物蛋白質的攝取量越多,鈣質排出體外的機會就相對增加。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實驗證明,每天攝入80克動物蛋白質,會造成37毫克的鈣流失;當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到每天240克,這時即使再補充1400毫克的鈣,最後總的鈣流失量還是會達到每天100多毫克。這說明,補鈣並不能阻止由高蛋白飲食所造成的骨質流失。

鹽分攝入過多

科學研究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排出量多寡的決定因素之一。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這就是說,少吃鹽就等於補鈣,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正常人24小時的排鹽量約為3至5克,那麽在食物中每日補充6克鹽,就可以滿足人體正常需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每人每日吃鹽量以6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

內分泌失調

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婦女絕經後骨質疏鬆症高發的主要原因。雌激素的減少,會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此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糖皮質激素能抑製成骨細胞活動,影響骨基質的形成,增加骨質吸收,使骨骼變得脆化。雄激素缺乏、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減退、垂體功能紊亂等亦可以導致骨質疏鬆症。

年齡和性別影響

骨質疏鬆多見於65歲以上的老人和絕經後的婦女。一般情況下,人體90%的骨量累積在20歲前完成,10%在20~30歲之間完成,並在30歲左右達到骨峰值。在骨骼達到骨密度峰值以前,骨代謝非常旺盛,攝入的鈣會很快被吸收進入骨骼中沉澱,骨骼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最為強壯。骨密度峰值越高,老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會就越少,發病年齡越遲。骨密度峰值期過後,破骨細胞相對活躍,開始出現生理性的骨量減少,骨質總量將以每年0.2%~0.5%的速度遞減。女性絕經、男性60歲以後減少更加明顯。

運動不足

骨骼發育程度、骨量大小與運動密切相關。運動是刺激成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運動不足,特別是戶外運動減少,一方麵將抑製成骨細胞的活性,影響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麵接受紫外線的機會減少,會使維生素D合成降低,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使骨質變得疏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