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鯤妹妹

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e..
正文

閱讀判斷力批判

(2005-06-18 05:58:43) 下一個
閱讀判斷力批判 前兩天看張愛玲後期寫的小說,看得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心境陰霾,說不出的一種壓抑和不開心,就好象中了蠱毒一樣,那種感覺怎麽樣在腦子裏都揮散不去。後來為了擺脫這種感覺,寫了一篇關於她的文章,然而寫完還是壓抑。甚至更加地不開心。也說不上來是為什麽,就是連續好幾天地不高興,像陰著的天。 中毒太深了,怕自己拔不出來,就想起以前大學係主任的話,找出莎士比亞的悲劇劇本來看,誰知道一本書看完,裏麵悲劇性的東西更加壓抑得我喘不過氣來。也是活該我找死,看什麽不好偏看《哈姆雷特》。都是因為十一年前上大學的時候,係主任也是國內著名的戲劇理論家譚霈生先生給我們上課,中間說到一些不好的文學作品時說,他每次看完一個壞的劇本都必須要回去看兩遍《哈姆雷特》。為什麽?當時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譚先生解釋道:“老看那些不好的東西,會對你的閱讀審美有不好的影響;要是你老是這麽看下去的話,審美能力也會隨之退化的。你會慢慢喪失原來的判斷力。”譚先生此言一出,底下我們這群十七、八歲的學生立刻爆發出一片哄笑聲。 那時候譚先生已經五、六十歲了,而我們都還是鮮花一樣的年紀,對他的這些苦心良言自然無法理解。一直十多年以後的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老師所說的那種閱讀和審美的判斷力,真的會不斷地受到你後來所讀的書的層麵的影響。如果再說得淺顯一點,就是你後來看的每一本書實際上都是一種再教育,讀一本好書,你的層次就上升了一層,或者是保持在原位不動,而每讀一本壞書,你的層次也會相應地減低一層。這就是為什麽譚先生要告訴我們說,他每讀一本壞書,都要翻回去再看兩遍莎士比亞,把受到的不良影響給著補回來。 張愛玲早年的小說是好的,雖然傅雷誇得有點過份,說什麽《金鎖記》是曆年來文壇“最美的收獲”,但考慮到當年張愛玲才二十二、三歲,前途不可限量,傅雷也是愛才,為鼓勵新人才一時激動,沒口子誇過了頭。結果她這麽一出名要趁早不打緊,一出名反而迷失了方位,後來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雖然她此後屢屢想要突破,卻終於無疾而終,以致於多年以後寫出這些讓我看了頭疼的作品來,不得不跑去重讀莎士比亞。依我看,這都是她早年的聲名所累。可憐一世才女張愛玲,全被這些出名趁早的讚歌給毀滅了。 張愛玲最大的誤區就在於,當作家,最重要的絕不是要出名,而恰恰是需要冷靜地麵對所有外在的名譽,甚至完全拋棄聲名,才能寫出最好的作品來。一個有功利心的作家是絕對寫不出好的文學作品的。實際上,對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出名不僅不要趁早,反而應該是越晚越好,甚至一輩子都不要出名才最好。卡夫卡活著的時候誰知道他是個作家?塞萬提斯活著的時候別人甚至都不知道他還寫過小說,是他死了以後人家整理他的遺物,才在他住所樓梯的角落裏發現了厚厚的一摞手稿,後來拿去出版,才出了個《唐*吉訶德》。 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再舉個極端點的中國的例子: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人知道《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嗎?看看書上的署名,“蘭陵笑笑生”,有誰能告訴我這個人又是誰呢?長什麽樣?多高,多矮?胖還是瘦?哪年生的?是不是美女或者美男?是不是七十年代生或者八十年代後的新生代或者晚生代作家?是不是抽煙或者喝酒,是不是參加什麽酒會派對,有沒有跳過豔舞或者是看過豔舞,是不是開過什麽《金瓶梅》新書發布會或者《金瓶梅》新書評論座談會?再或者,這個小說寫得這樣色情,作者本人是不是經常去妓院,是不是叫過小姐,會不會在現實生活中有過難忘的婚外情或者一夜情?此外,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上來看,作者是不是有戀母情結或者極度自戀的傾向?通過書中西門慶的行為來看,作者是不是具有陽物崇拜的傾向,或者患有自我與現實嚴重不符的深度精神分裂症?…… 要我說,這全都是我們現代人沒事弄出來的毛病。平時我們說著這些看著這些的時候不覺得可笑,是因為我們的審美判斷力已經被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給攪得徹底糊塗了,或者說,徹底麻木了。身在這個魚目混珠、信息爆炸的荒誕社會,我們已經完全喪失了最基本的閱讀審美判斷力,從而徹底淪為了現代文化工業的附屬品。我們不需要審美,是因為這套文化工業體係根本不需要我們做出自我的審美;我們也不需要判斷,是因為這套精確轉動的齒輪係統根本不需要我們所謂的判斷。剛開始還隻是麻木,到了最後就隻剩盲從了。大眾變成了娛樂工業單純性的消費者,不需要思考,隻需要購買。跟著市場經濟的指標,叫我們往左看就往左看,叫我們向右轉就向右轉。書商找來的評論家大手一揮,說這本書好啊,大家就都蜂擁而上地去買這本書,大大小小的媒體也就蜂擁而上地報道,炒呀炒。而任憑施耐庵哭死,也沒人去看他的《水滸傳》。大家要看的是什麽?是《三個女人和一百零五個男人》。 這篇文章本來是因為看了一本不好看的書中了毒想洗洗腦,隨便寫出來發發牢騷,沒想到寫著寫著走了題,倒成了對當下文學現象的大批判。題目也起得大了,什麽閱讀判斷力批判,康老先生在地下要是知道了會把我罵死。然而這樣一寫,才終於吐出了胸中的悶氣,也終於從毒蠱中解脫出來,整個人的精神都為之暢快起來。看來文學即大便,這話是不錯的。所以結合前麵所說的譚先生的名言,我總結出的經驗是,要是想保持最基本的審美能力和判斷力,第一是不要看壞書,即使不小心看了,也趕緊去找兩本好書再看回來(倒也不一定非得要莎士比亞,隻不過因為譚先生是戲劇家,所以我從了他),以免受到壞書的影響;但是光這樣還不夠,最好是能在看好書之餘再把自己看後的想法記錄下來,寫成筆記也好,寫成心得也罷,總之讀一讀,寫一寫,長此以往,才可以漸漸提高你的閱讀判斷力。 2005.5.30.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