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想家

(2010-03-23 07:44:12) 下一個
記得第一次想家是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時的我上幼兒園是全托,意思就是星期一早上去,星期六下午才可以回家。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要離家一星期不見爸爸媽媽,真的很想家。我常常會一個人蹲在地上,看著地上的小螞蟻出神,跟小螞蟻說話,讓小螞蟻轉告我的爸爸媽媽,星期六下午早點兒接我回家。

第二次想家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去軍訓一個月,雖然隻是一個月,但那種苦的滋味是以前從來沒有嚐試過的。所以當排長告訴我們說誰操練的好誰就有機會回昆明表演時,我的腿比誰都抬得高,抬得直。當然,我被選上回去表演了。班裏同時還選上了七,八個別的同學,再加上別班別個係的,我們回去了差不多一個禮拜吧,那高興,就別提啦。

再後來的想家也隻不過是出差時思念家人的心情罷了。直到出了國,來到離家十萬八千裏的多倫多後,想家的心情才體驗得那麽深,那麽切。

這時候的想家,是故鄉,是生我養我的那塊土地,三十多年來,她一直伴我左右,我的每一個腳蹤都留在了那裏。哪裏有我童年的歡笑,少年的幼稚,初戀時的天真和初為人母時的喜悅。這時候的想家,是封封家書,越洋長途,隻要看到或聽到關於故鄉的一點點消息,你會特別的關注。這時候的想家,是常常一閉上眼,故鄉的某個街道,某個地點就會清晰地印在腦海,還有那難得再吃到的風味小吃。這時候的想家,是夜裏清晰地夢見自己身在故鄉,而醒來時才發現是躺在異國他鄉租來的小屋裏。

隻有遠離故土的人才會體會到這樣的鄉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幼兒園的時候想家是真正的想家,家的溫暖和親切。雖然我沒有經曆過全托,但可以想象全托的孩子確實是可憐的孩子。
在國外就不那麽想家了,那個"家"已經不那麽可愛可親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