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輕揚

本博客文章皆係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釋義與辨析:中文成語趣談

(2011-08-02 08:40:52) 下一個

釋義與辨析:中文成語趣談

Wisewind

中文勝過英文最明顯的一點是,同樣的篇幅,中文所載運的信息量遠超英文。或者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一篇英文文章,翻譯成中文後,篇幅通常隻有原文的一半。

不僅如此,中文裏還有大量的成語,一般隻有四個字,卻能表達極多的信息,這更是英文不能比擬的。

中文成語,有些源出某個典故或故事,有些產生的年代非常久遠,使人們很難理解它們真正的意思。有些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了歧義,甚至意思和原來完全相反。有些則因過於晦澀和極少使用,而趨於消亡。

現擷取幾則,談談筆者看法,與網友諸君商榷。

·歧義嚴重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一派學者理解孔子是說:“首先開始使用陶俑來殉葬的人,他是要斷子絕孫的吧!”認為孔子是反對以陶俑來殉葬的,因為以陶俑來殉葬導致後來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風氣,所以主張“仁”的孔子大罵“其無後乎”!

另一派學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曆史上先是以活人殉葬,後來才改為以草人或陶俑殉葬。商朝盛行“人殉”,周以後以“俑殉”取代“人殉”。但維護“人殉”的士人認為這樣欺騙祖先,大不敬,是該斷子絕孫的。孔子讚成以陶俑來殉葬,所以駁斥說:“首先開始使用陶俑來殉葬的人,他們沒有子孫嗎!”意思是說他們並沒有斷子絕孫啊。

2000多年來,文人們爭論不休,意見難以達成一致。而人們卻漸漸不再理會“作俑”原來究竟是什麽意思,而一概看成“做壞事”。

於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成語,被絕大多數人理解為“最先做這種(件)壞事的人,他們沒有子孫後代嗎?他們的子孫後代將受到報應。”人們也隻認同這樣的解釋了。

·“撒手鐧”還是“殺手鐧

“撒手鐧”是詞典上的解釋,和目前大部分人“約定俗成”的用法:

“鐧:古代兵器,金屬製成,長條形,有四棱,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簡單地說,鐧就是有四條棱的實心鐵棍,應該屬於尺寸較短的重兵器。

“撒手鐧:舊小說中指廝殺時出其不意用鐧投擲敵手的招數,比喻最關鍵的時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數。”

目前少數人的說法 -“殺手鐧

少數人(尤其是一些武俠小說作家)寫成“殺手鐧”,指雙方在馬上以長兵器如大刀,長矛,畫戟等激烈廝殺時,一方出其不意近身搏鬥,突然抽出揹在背上的鐧將敵人的手臂或手腕打斷,使敵人徹底失去抵抗力的招數。

筆者認為,“殺手鐧” 的說法較合理。

“撒手鐧”即“用鐧投擲敵手”,未必能“一招製勝”,多數情況下甚至根本投擲不中!但使出“殺手鐧”,“出其不意,突然抽出鐧將敵人的手臂或手腕打斷”卻是絕對厲害的製勝招數!

所以,筆者認為目前少數人的說法即“殺手鐧”將取代目前多數人的用法“撒手鐧”。

·文義不通的“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語出《詩經.周南.桃夭》。意思是說:桃樹長得很茂盛,樹上的桃花,開得很鮮豔。夭夭是指草木茂盛的樣子。灼灼本意是光亮,這裏形容鮮豔。通用,比如朝華夕拾便是一例。

後來有人以同音字“逃”取代“桃”,變成“逃之夭夭”,形容“很快地逃跑得無影無蹤”。

“逃之夭夭”雖然有點詼諧,但其實是文義不通的,因為“夭夭”無法作為副詞來修飾“逃”這個動詞。

但是人們卻不管那麽多,將錯就錯,就這樣一直使用下來。

於是相沿成習文義不通的“逃之夭夭”就真成了形容人逃跑得很快的一個成語。

·時空倒置的“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語出宋朝詩人蘇東坡詩《九日次韻王鞏》之“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以及《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東坡的詩寫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代習俗重陽節是賞菊的日子。據說,過了重陽菊花即將凋謝,成了過時的東西了。

從此,人們就追隨蘇東坡,用“明日黃花來比喻過時的事物。這在很長的曆史時期內都沒有發生問題。因為對於“大文豪”蘇東坡,文人們是不敢有不敬之意的。

但是,筆者猜測,到了近代隨著巨大數量的理工科人才在中國的出現,這個成語就遭遇到了生存危機。

理工科人特別講究“邏輯”。他們認為,無論是思維邏輯還是表達邏輯,絕大多數人都習慣於用“昨天”“今天”“明天”來表達“過去”“現在”“將來”。這個習慣不應該因為某一個人的異議而改變,哪怕他是蘇東坡。

而有些人辯解說:“這裏的‘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陽節,‘明日’是指九月十日即重陽節第二天”。

但問題在於,實際使用這個成語時,往往和“重陽節賞菊”完全無關,憑什麽就因為蘇東坡一個人詩中寫了,普天下的人就隻能認定“明日”隻能指九月十日即重陽節第二天呢?這是很荒謬的!

因此,有人認為用“明日黃花表達“過時的東西”,即過去的東西”,有時空倒置的感覺,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應該予以廢止,以“昨日黃花來代替。

這些人認為,這裏重要的是以“昨日來表達“過時的東西”,至於是“黃花”還是別的顏色的花,甚至是花還是別的什麽東西,則一點都不重要。

筆者讚同以“昨日黃花來取代明日黃花,用以表達“過時的東西”。讚同有人提出的建議,依“從眾”原則,立“昨日黃花”,廢“明日黃花”。

·“雞鳴狗盜”是褒義還是貶義?

雞鳴狗盜”出自孟嚐君及其門客的故事,起初是一個褒義詞。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嚐君喜歡接納各種人做門客,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號稱食客三千。

有一次孟嚐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原本想留下他當相國,後來卻聽從大臣們的諫議,將他和手下人軟禁起來,想找個借口殺掉。

孟嚐君派人向秦昭王最寵愛的妃子求助。妃子答應幫他,條件是要孟嚐君拿剛獻給秦昭王的齊國天下無雙的狐白裘轉贈她,孟嚐君很為難。他的一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摸進秦昭王宮中把狐裘偷出來獻給了妃子。妃子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嚐君的念頭。

孟嚐君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逃走。到了函穀關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穀關每天雞叫才開門。這時孟嚐君的一個門客學雞叫,引得各處雞都叫起來。守關的士兵隻得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從此“雞鳴狗盜”變為成語,比喻有一技之長或有某種特殊才能的人。

後來由於年代久遠,許多人不再去追究“雞鳴狗盜”的典故和原來的褒義,反而將它和“偷雞摸狗”,“鼠竊狗偷”之類聯係起來,理解為不務正業。因而多數人已經把雞鳴狗盜”當成一個貶義詞使用了。

·不易拿捏的“鍾靈毓秀”

“鍾靈毓秀”在實際使用中不易拿捏,主要原因是有些人不了解“鍾靈毓秀”的詞性,以為是一個形容詞。

於是許多人用“鍾靈毓秀”來形容美女之美貌。

比如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都說揚州美女有著鍾靈毓秀的自然美貌,可我到了揚州也未見幾個這樣的美女……。”

這句話裏將“鍾靈毓秀”當作形容詞來描繪揚州美女之美貌,這種用法是不對的。

“鍾靈毓秀”不是形容詞,而是重複式動賓結構,“鍾”和“毓”是動詞,“靈”和“秀”是動詞後麵的賓語。

“鍾靈毓秀”這四個字在此的意思是:鍾:鍾愛;靈:生靈;毓:養育;秀:優秀的人物。

“鍾靈毓秀”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

“鍾靈毓秀”被許多人當作形容詞,最根本的原因是“毓(養育)”這個動詞在實際生活中極少使用,因此不被人們所認識。

“鍾靈毓秀”這個詞,不是作為形容詞用來形容美女之美貌,而主要是作為動詞用來形容某個地方山川秀美,孕育出一代代優秀人物的!

正確的用法舉例:衡山雄奇,湘江柔美,湖南山水,鍾靈毓秀,因此曆朝曆代,人才輩出。甚至有“唯楚有才,於斯為盛的說法(本人造句)。

·失去生命的“治絲益棼”

有些成語,由於使用非常冷僻的字,人們怕麻煩,不願花時間去搞清它們的意思,也就極少使用。時間一久,這些成語就失去了生命而死亡了。

“治絲益棼”這個成語就是失去生命而死亡的一個例子。

“治絲益棼”:發音:zhì sī yì fén

治:整理;絲:絲線;益:越發;棼:紛亂。意思是:整理絲線抓不住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實際上,直接說“抓不住頭緒,越理越亂”,人人都明白,又何必說什麽“治絲益棼”呢?

我們看李白的詩,流傳千年而不衰。除了有文彩以外,李白極少以冷僻字入詩。所以他的詩讀來朗朗上口,即使剛識字的幼童亦能背誦,這才“有口皆碑,流傳千古”。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謝謝閱評,其實多數時候“明日”和“昨日”是可以並存的,祝好!

回複zWiserman 的評論: 謝謝閱評!閣下說的有一定道理!

一般來說,“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是可以並存的,沒有必要相互排斥。

不過筆者發現,用“明日黃花”的地方通常也可用“昨日黃花”,如下例:
美國如果不能降低赤字和減少負債,將來總有一天,美國這個“世界強權”將成為“明日黃花”!---很好!
美國如果不能降低赤字和減少負債,將來總有一天,美國這個“世界強權”終將成為“昨日黃花”!---也很好!

但有時用“昨日黃花”的地方卻不能用“明日黃花”,因為可能感覺很別扭,如下例:
西班牙這個昔日的“海上強權”,和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都早已成為“昨日黃花”!---很好!
西班牙這個昔日的“海上強權”,和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都早已成為“明日黃花”!---是不是很別扭?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好文!

但是,
“明日黃花”是驚歎語式,有警世的意味;
“昨日黃花”是平述語;
都可以用吧!

懂得藝術和哲學的理工人才,是有價值的。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黃花菜啊,明日派隻好逃之夭夭了:)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謝謝閱評!

本人在文章中已說得很清楚,主張以“殺手鐧”代替“撒手鐧”和以“昨日黃花”代替“明日黃花”的,都隻是一部分人。

所以雖然本人是傾向於“殺手鐧”和“昨日黃花”的,但對於閣下堅持“撒手鐧”和“明日黃花”的立場,本人是絕對尊重的!

主張以“昨日黃花”代替“明日黃花”的人,所持理由是,無論是思維邏輯還是表達邏輯,絕大多數人都習慣於用“昨天”來表達“過去”,這個習慣不應該因為蘇東坡一個人而改變。用“昨日黃花”來表達“過時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以“昨日”來表達“過時”!至於是“黃花”還是別的顏色的花,甚至是花還是別的什麽東西,則一點都不重要。

而反對以“昨日黃花”代替“明日黃花”的人,正如閣下所說,是認為“昨日黃花”“不含有九月九日重陽節賞菊的意蘊”。

其實,我們還可以作進一步的討論。

首先,“黃花”和“菊花”並不存在排他性的對應關係。人們說“黃花”並非一定指“菊花”。“菊花”也有許多種不同顏色,並非隻有黃色。

其次,人們使用“昨日黃花”(或“明日黃花”)的場合,往往和“重陽節賞菊”完全無關。因此,這裏的“黃花”更加沒有必要一定指“菊花”了。

事實上,為了避免與“明日黃花”派的爭論,“昨日黃花”派已找到全新的立足點:

“昨日黃花”派說,你們“明日黃花”派說的“黃花”是指“重陽節的菊花”;而我們“昨日黃花”派說的“黃花”是指“黃花菜(金針菜)”的“黃花”,和你們說的“重陽節的菊花”一點關係都沒有!

黃花菜(金針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瓣肥厚,色澤金黃,香味濃鬱,食之鮮嫩爽滑,如同木耳,草菇,營養價值高,被視作“席上珍品”。黃花菜從夏到秋,不斷結出花蕾,開個不停。但每朵花晨開暮閉,匆匆謝去。

所以,“昨日黃花”即昨日的金針菜已經枯萎,不能炒菜食用,屬於“過時的東西”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大多寫得不錯。但“殺手鐧”和“昨日黃花”乃是誤用。尤其是“昨日黃花”怎能取代“明日黃花”的那種意蘊呢?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g2007,TZMAN, DUMARTINI 的評論:

謝謝三位朋友的閱評和欣賞!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成語的字麵及涵義也可能變化。

本人寫出自己的一孔之見,目的在於拋磚引玉。祝諸位愉快!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都很有意思!尤其是逃之夭夭~~~
TZMAN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有些意思,好看!
hg2007 回複 悄悄話 hehe, goo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