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輕揚

本博客文章皆係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還我冠軍侯!”

(2010-05-21 18:15:21) 下一個

“還我冠軍侯!”

Wisewind

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對中原王朝構成巨大的威脅。這裏除了秦,漢王朝本身實力不逮,另一個原因是,匈奴乃遊牧民族,以肉食為主,精於騎射,為中原人所不及。中原若出兵征剿,則匈奴遠遁,若因糧草不繼而退兵,則匈奴複來。

漢武帝時,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增,於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展開了曆時三、四十年之久的反擊匈奴之戰。大將軍衛青,“龍城飛將”李廣都是這個時期征戰匈奴的名將。

霍去病更是光彩熠熠的名將之星!

從“社會關係”上看,霍去病其實應該算是“皇親國戚”:他的舅舅就是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的姨母,也就是衛青的姐姐,被漢武帝封為皇後。霍去病的舅母,也就是衛青的妻子,是漢武帝的姐姐。所以霍去病也深得漢武帝寵愛。

霍去病17歲即為天子侍中,本來也可以在長安過安樂閑適,優遊人間的生活的。但是少年霍去病不甘庸碌,誌存高遠,毅然投身軍旅,征戰匈奴!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率軍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年方弱冠(17歲)的霍去病跟隨舅舅出征,並再三請戰,衛青撥給他800精騎。少年霍去病率領八百壯士組成一個突擊隊,在茫茫大漠裏奔馳數百裏尋找敵人蹤跡,以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閃擊戰術”首戰告捷,斬敵一千餘人,擊斃,活捉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漢武帝聞訊大喜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嘉勉他“勇冠三軍”,“弱冠封侯”。

公元前121年春,19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萬人從隴西出發,進擊匈奴右賢王諸部,6天連續攻破五個部落。其後沿焉支山(甘肅山丹縣東南)向東急馳1000多裏至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下,與匈奴盧候、折蘭二王進行肉搏戰,擊殺盧侯王和折蘭王,斬殺匈奴近九千人,並活捉匈奴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而霍去病的一萬精兵也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

公元前121年夏天,19歲的霍去病任統帥,由老將李廣,公孫敖等人作策應,展開收複河西之戰。李廣所部被匈奴左賢王包圍,公孫敖等在大漠中迷了路,都沒有起到助攻作用。霍去病再次孤軍深入,率軍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2000多裏,從祁連山麓爍得(今甘肅張掖西北)猛攻渾邪鑠、休屠二王側翼,斬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王子等110多人,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曾經屢次襲擊秦,漢邊境,使千萬秦,漢百姓家破人亡的匈奴,終於也發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奪我胭脂(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公元前121年秋天,匈奴渾邪、休屠二王決定降漢。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率一萬騎兵前往受降。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已然反悔,渾邪王情急刺殺休屠王,收編其軍隊。驚聞風雲突變,霍去病毅然率軍渡黃河。此時霍去病的鐵騎與匈奴接戰,已能以一敵三!霍去病命令己方一萬騎兵在四萬餘匈奴部隊前列陣進逼。霍去病自己飛馬躍入渾邪王陣中,抓住渾邪王,命渾邪王斬殺八千名作亂官兵。霍去病派人護送渾邪王赴長安,自己率領幾萬投降的匈奴兵,功成而返。漢朝在原匈奴控製區域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21歲,受命與衛青各率騎兵5萬,後有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一帶),衛青出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匈奴單於決戰。霍去病大膽選用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當地漢人和降漢匈奴人為軍校和向導,離開基地,深入敵後,“取食於敵”,“追奔逐北”兩千多裏,與匈奴左賢王部酣戰,斬殺俘虜匈奴7萬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霍去病與衛青勝利會師於瀚海(今貝加爾湖)。此役收複大漠以南所有土地,西至喀喇昆侖山,阿拉木圖,北至貝加爾湖,方圓萬裏之內已無匈奴足跡!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秦,漢數百年抗擊匈奴戰績最輝煌的名將之星隕落了!這一年,霍去病24歲!

漢武帝聞訊,大聲悲呼“還我冠軍侯!”

霍去病一生四次正式領兵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殲敵十一萬,俘敵四萬,消除邊患,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在中國曆史和中國軍事史上,霍去病都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豐功偉績,震古爍今!他的忠勇精神,光照千秋!

霍去病的精神,就是愛國的精神,就是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的精神。漢武帝為獎勵他的卓著戰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住宅,霍去病卻婉拒,並說:“匈奴不滅,何以家為?”青年霍去病的這句豪言壯語,2000多年來已經成為無數中國青年盡忠報國的座右銘!

霍去病的精神,就是自強的精神,就是要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霍去病貴為皇親國戚,但他卻絲毫不留戀京城安逸奢華的生活,而是和他的部下一起常年奔逐,戰鬥在塞外,漠北廣袤,荒涼的風沙苦寒之地,英勇搏殺,鷹揚偉烈,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錘煉出一支比匈奴更快,更強的無敵鐵騎!鋒芒所指,連昔日驍勇野蠻的匈奴也要聞風喪膽!

霍去病的精神,就是進攻的精神,就是要消滅一切敵人的精神。霍去病針對匈奴善於騎射,行蹤飄忽的特點,選擇驍勇之士,組成自己的強悍鐵騎。每次作戰,都選用熟知當地氣候及地理的人作向導,並且經常不帶糧草輜重,沿途搶掠匈奴補充軍需。長途奔襲,迂回閃擊,輕騎追逐,深入敵後,出其不意,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殺匈奴,消滅了漠南的匈奴勢力,最終將他們驅逐到貝加爾湖以北去。

霍去病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千百年來激勵和鼓舞著無數中華兒女在抵禦外侮,反抗侵略的鬥爭中前赴後繼,浴血奮戰!

“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男兒壯誌,氣貫長虹!時至今日,依然令人血脈賁張!

今天,我們尤其要呼喚霍去病的精神歸來,因為中華民族所麵臨的外敵和邊患,比之秦,漢,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中國接壤或有海上邊界的13個國家中,對華友好的隻有三個(朝鮮,緬甸,巴基斯坦),而持敵對態度的至少有4個(日本,越南,印度,阿富汗)。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在阿富汗境內駐紮著10萬軍隊,加上北約10多萬軍隊,總共20多萬軍隊就駐紮在中國大門口!另外美國在日本,南朝鮮,及關島軍事基地共有數萬駐軍。加上美,日暗中支持的台獨,藏獨,疆獨分離勢力,構成了C型對華包圍圈。中國的周邊形勢非常嚴峻!

最近奧巴馬在訪問澳洲前接受澳大利亞傳媒采訪時宣稱:“如果中國政府不能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係,那麽13億中國人過上像澳大利亞和美國這樣的生活將給全世界帶來災難!”

美國的智囊最近更是公開將中國和俄羅斯列為美國最大的潛在敵人!

中國要“和平崛起!”

而美國卻拒絕“和平衰落!”

美國更是堅定地拒絕“被衰落!”

用奧巴馬的話說:“美國決不當老二!”

環顧全球,美國發現:有可能導致美國“被衰落”的國家隻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

於是,美國就要竭盡所能地圍堵,遏製中國!

中國不想和美國鬥,但中國也絕不甘於被圍堵,被遏製!

兩強爭鋒,互不相讓!或遲或早,必有一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是注定沒有前途的民族!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人民尤其要加強憂患意識,抓緊備戰,嚴陣以待!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以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隨時準備消滅一切敢於來犯之敵!

遙想2000多年前,鐵血男兒霍去病率領他的鐵騎衝入強敵匈奴陣中,刀光閃處,刮起陣陣血雨腥風,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今天,我們格外強烈地呼喚:霍去病的鐵血精神,魂兮歸來!

“愛國,自強,進攻!”霍去病的精神,2000多年來,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傳承,在中國的曆史長空中回響!

我們仿佛又聽到了漢武帝那悲愴而久遠的呼喚:

“還我冠軍侯!!!……”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wind的評論:

你的文章不錯,我是有點懷古感今而已,謝謝:)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YYY99的評論:

Thanks for your appreciation!
YYY99 回複 悄悄話 Good writing!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燕子的評論:

霍去病那麽年輕,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在征伐匈奴的戰爭中建立了如此輝煌的功績,他的人生軌跡,確實具有極大的震撼性!

謝謝你的誇獎,這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也祝我的好朋友小燕子周末愉快!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世人癡唑唑的評論:
閣下引用的這段別人的話,大意是說,霍去病少即為官,身份顯貴,不太體恤士兵。撤兵時皇上賞賜的肉還一車車扔在那裏,而士兵卻有挨餓的。
您認為這是霍去病故意將自己的缺點顯露在大眾麵前,以免自己功勞過高,招人嫉恨,引禍上身,是霍去病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也許是這樣吧。不過本人覺得,霍去病當時不過是十幾,二十歲出頭的青年,不太可能有這麽多心眼兒,這些缺點應該是霍去病天性的自然流露。
然而瑕不掩瑜,霍去病的缺點沒有掩蓋他的豐功偉績。據史載,衛青麾下的軍官,紛紛跑去投靠霍去病,這說明霍去病的人格魅力還是很強大的。
Wisewi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安靜的評論: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被秦將蒙恬所擊敗,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滅後,匈奴趁楚漢相爭、無暇北顧之機再度崛起。在其驍勇善戰的領袖冒頓單於統率下,四麵出擊,重新控製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的廣大地區。西漢王朝建立後,匈奴依然是漢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脅:“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攻城屠邑,毆略畜產”,“殺吏卒,大寇盜”,給西漢北方地區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嚴重危害著中國北部邊境的安寧。而漢朝方麵,自高祖劉邦平城被圍事件發生後,由於實力不逮,加上有諸多內政事務亟待處理,隻能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出嫁公主,贈送絲綢、糧食等物品,與其約為兄弟,以緩解匈奴的襲擾,一直蒙受很大的恥辱。在軍事上,則主要采取消極防禦的方針,盡量避免與匈奴進行決戰。
然而匈奴畢竟為塞外蠻夷,未沐教化,全無信義。“和親”政策並不能遏製匈奴的襲擾活動,漢朝的邊患依舊相當嚴重。
直至西漢第5位皇帝漢武帝登位,才對匈奴展開大規模,長時間的征戰。這並不是因為漢武帝特別好戰,而是他看到數百年對匈奴“和親”的“綏靖”政策完全是失敗的,因此“戰”是唯一的選擇!
事實證明漢武帝傾舉國之力,征戰匈奴,消除北方邊患的的政策是完全正確的!這為創造漢唐時期中國的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好的外部條件!
漢朝延祚406年,共有28位皇帝。漢武帝在位時間最長(54年),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卓有建樹!所以後世才將“秦皇(贏政),漢武(劉徹),唐宗(李世民),宋祖(趙匡胤)”並列為中國由“大一統”開始最有雄才大略的四位皇帝。
毛澤東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其實,若論對中華民族所作出的正麵貢獻,這四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哪一位都不遜於毛澤東!
小燕子28 回複 悄悄話 “還我冠軍侯!”
震撼!好文!
祝周末愉快!
安靜 回複 悄悄話 一部大漢天子,還是欣賞止戈為武這四個字,人類社會何時才能真正和平?
世人癡唑唑 回複 悄悄話 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每疑太史公此語偏頗。廣亦食與卒,全軍沒,愛卒亦可稱也?雖驃騎軍出關十四萬馬,歸不過三五萬餘,然帝知,兵者凶器也,何以物論?
竊以為,驃騎示不足與眾,自保也未可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