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人的投資大本營 zt

(2012-01-15 09:18:06) 下一個
先從最基本的開始
“準則1: 絕不賠錢; 準則2: 牢記準則1
第四運動定律
“很久以前,艾薩克·牛頓先生創立了三種運動定律,這是天才的傑作。但是艾薩克先生的天賦在投資方麵卻未得到施展:他在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事件中損失慘重,後來解釋說,“我能計算出恒星的運動,卻無法預料人類的瘋狂。”如果他沒有受到這次打擊,艾薩克先生可能會發現第四運動定律: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來講,隨著投資活動的增加收益會減少。”
善於觀察......
“畢竟,隻有在退潮時你才能發現誰在裸泳。”
莫要錯失良機
“投資者應該牢記,得意忘形和肆意揮霍是自己的敵人。投資者如果堅持要投資股市,他們應該在看到別人貪心時要感到害怕,看到別人害怕時要變得貪心。”
襪子和股票
“很久前,本格拉漢向我傳授“價格是你支付的,價值才是你獲得的。”不論我們是在談論襪子(socks)還是股票(stocks),在降價時我喜歡買質量過硬的商品。”
==========================================================
1,二人的投資大本營

巴菲特的穩健,索羅斯的“隻要有利可圖,地獄也要飛奔過去”。兩位不同風格的金融大亨的思想都有值得各位投資者學習的地方。

---控股公司和對衝基金
■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
控股公司原指並不參與實物經濟活動,而是以擴大表決權為主要目的的一種企業形態。
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從事損失保險和傷害保險,發行雜誌,並提供其他服務的企業所有型投資控股公司。坐落於美國奧馬哈Farnam street Kiewit Plaza的一個小型本部,一年內幾次新投資的一行字報告,鮮於露麵的董事長,簡單的年度報告,通盤無可奉告的政策等構成了其主要特征。財富500強裏,其賬麵價值列於第四位。他們的股東大會完全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匯聚的節日,所有股東都一如既往的對巴菲爾抱有堅定的信心。
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該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也達到50%,1989年,由於費用節儉,股東權益收益率達到67%。這些數據讓你不得不歎服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該公司旗下不僅擁有鞋,製服等製造業,還有鑽石商店等多樣化的企業。其正式員工達25萬名以上,在美國名列第25位。顯然該公司的股價是上市公司當中最貴的。創收現金的保險業,大規模的股票及債券投資組合,所有權及經營權是該公司的三駕馬車。基於此,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子公司一直賺得盆滿缽滿。
■對衝基金——量子基金
所謂對衝基金(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衝過的基金”,是一種追求風險相對小而收益較高的投資資本。該資本在投資地區,投資對象等方麵不受政府當局的限製,行走在高收益和高風險冰火兩重天之間。“Hedge”原意是指規避和分散風險,但Hedge Fund(對衝基金)與其說規避風險,不如說它的投機性質更明顯。對衝基金是少數人持有的高額私募投資資本,其投資對象不僅隻有股票債券,而且還包括衍生商品等高風險,高收益的商品。
國際上主要有不到100名的對衝基金投資家,他們私募資金,找到基金合夥人之後,在加勒比海百慕大這樣的避稅地區進行離岸注冊,運營資金。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將國籍落戶在加勒比海沿岸的荷屬安庫拉索島。對衝基金的出資額單位至少要達到100~500萬美元,主要從個人和金融機關私募基金。其特點是以私募方式募集資金,並以極高的杠杆借貸在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地擴大資金,投資於期貨或期權等衍生商品上,從而將投資規模擴大到幾十倍。
雖說最近索羅斯的影響力有所減小,但從各種對衝基金的媒體報道可以看出,量子基金的霸主地位依然堅不可摧。 2 兩個公司的價值到底有幾何
■以1億韓幣天價股創下美國最高紀錄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2009年的財務報表,截止2009年年底,其淨資產總達1,140億美元(換算成韓幣,即使以1150:1的匯率計算,也達到131兆1000億韓幣),每股賬麵價值達到84,487美元(A股)。換算成韓幣,每股賬麵價值超過9千7百萬韓幣(另注:當時的三星電子每股賬麵價值為38~35萬韓幣)。按照2009年6月底的基準,每股11萬6,455美金。。。(此處,原文被截斷)
3 隻屬於他們的帝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和量子基金的曆史
■收購紡織企業成為控股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在巴菲特將其收購轉變為控股公司之前,可以稱為美國紡織產業的代名詞。1868年成立於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的哈撒韋紡織廠和早在1806年就成立的伯克希爾紡織廠於1954合並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在哈撒韋成立初期的股東當中,有一位具有特殊資曆的以“吝嗇鬼”著稱的海蒂.格林女士。
這位外號為“華爾街魔女”的女士果斷選擇投資給自己聚斂了大筆的財富,在1916年去世的時候,其財產總額按照現在的價值換算高達35億美元。放債是她最大的財富源泉。不過這位富有的女士卻寧願享受著不顯山露水的平淡生活,有人說這樣的生活給她減少了別人向她“乞討”的煩惱。說不定這位主要股東的生活態度也傳給了後來收購這家公司的巴菲特了呢。
在1962年,巴菲特開始以每股7美元的股價認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份。幾年後當時總裁斯坦頓(Seabury Stanton)承諾,要以11.5美元的價格回收巴菲特所持的股份,但他沒並沒有兌現承諾(這是唯一一次巴菲特“握手成交”——談妥之後如約交易的投資鐵律沒有成功的例子)。巴菲特對此相當惱火,轉而向斯坦頓的妹婿,以及當時伯克希爾董事會的主席Malcolm Chase購進伯克希爾股票,於1965年掌握了該公司的控製權。在獲得控製權之後,隨即辭退了當初違背約定的斯坦頓以及他主管財務的兒子。
至此,正如其他曆史悠久的企業一樣,伯克希爾也踏上了同樣的道路。即,將公司由生產銷售的製造型企業轉變為投資公司,然後再轉型為純粹的控股公司,從生產製造品轉變為生產“錢”。
在收購伯克希爾不久,巴菲特就於1967年公開收購National indemnity的股票,由此進入了保險行業。之後於1969年開始收購金融業,出版業等多元化的企業。另一方麵,由於巴菲特的母親在報社工作,外祖父經營一家報社,所以巴菲特也繼承了這方麵的血統,對報刊業始終抱有興趣,這也成為他後來收購華盛頓郵報的契機。下麵是有關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的媒體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