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幾點海龜創業的新動向和未來策略

(2010-04-18 01:30:31) 下一個


前麵和一位朋友聊了幾句海龜的事情,晚上有點兒時間就自己了解的和想到的說幾
句閑話,純熟我個人意見請看客不要太認真。

幾個論點:
1。海龜是一個市場,要把海龜當成市場來做才行。
2。在一個成熟市場裏麵發展團隊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3。中國的市場在沒有革命的情況下永遠是紅色家族的

在市場的大潮裏麵,海龜不過是一種市場的行為。好象當初的出國就是一種趨利行
為一樣,海龜也同樣是趨利的行為。當然在這中間夾雜了很多個人抱負,國家利益
之類的因素,但不對主流行為產生根本影響。

因此,想要成功的海龜,就要把海龜當成市場來做才行。80年代初開始市場開放,
不少人開始“下海”,不過,大多是在傳統行業不得意者。他們一開始基本上是跑
單幫,賣衣服,食品(還不是餐飲業,而是賣一些胖大海,酸梅汁一類的東西),小
工藝品,楞是靠著賣點大碗茶,印點名片就成了“萬元戶”。這種情況和今天的第
一潮的海龜們有很多相像之處。當年的萬元戶們也是在引進,引進新款式,新風潮,
新思維。引進的源頭基本在香港。那時,海外乃至台灣都是相對的“寂寞的遠方”。
從這些萬元戶中很是出了幾個名人,象是南京的徐金生,而後來號稱中國“首富”
的穆其忠也就是這個時候拿的“第一桶金”。說起這個第一桶金還是很有點搞笑,
現在一般是指天外非財。而在當時可是辛辛苦苦流淚流汗掙來的,而且掙到了第一
桶以後,萬元戶們,比如趙汝藍想得都是置辦家具,嗬嗬。這個和當今很多海龜們
騙了點投資以後的個人揮霍有可比性。嗬嗬。

個體萬元戶們當時很是風光了一陣,他們曾經占領了服務、非工業性製造、生活用
品、對外貿易、乃至金融投資的主導地位。對萬元戶們的真正打擊來自於1990年的
經濟危機,當時垮了很多的小商行小商社。表麵的原因是國家的宏觀調空和緊縮銀
根,實際上內在的原因是萬元戶們對於國家的內在變化根本沒有信息管道,而個體
經營的方式對於一個市場來說沒有任何話語權。不過,1990-1992年的股票暴漲讓中
國的個體萬元戶們的生命得以苟延殘喘了幾年。那時候的“八大戶托市”的傳聞實
際上是真實發生了的事情。後來,真正讓個體戶壽終正寢的是1992年開始的紅色家
族介入商場。一盤散沙,見識、人脈都相差甚遠的個體經營者們在有團隊模式的進
攻者麵前潰不成軍。他們被從各個領域裏麵擠走,消滅。不服者基本上被完全摧毀,
當時的慘烈程度不必金融危機的華而街差很多,即使燦爛明星如穆其忠者也照樣被
消滅掉了。

這個就是團隊精神的意義典範。商場如戰場,老毛那一代人曾經想改變中國人的一
盤散沙,那是逆天之壯烈的幻想。它的失敗隨著老毛一代肉體的消亡而成為結論。
當今中國人的散沙性社會思潮和狀態是一個人類發展的必然,因此沒有什麽人真的
能拯救。拿沙子必須握緊手掌,今天的中國人也最好是生活在集權的狀態之中。說
遠了,回來說商場和海龜。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今天的海龜和海待龜們已經不
是一個人回國,拿點政府補助圈點錢就可以滿足的了。一個新的發展就是結團。為
了抗衡本土勢力和避免“傳授技術完成之日就是合同解除之時”的情況發生,基本
上是一組海龜同時回國,在一個公司內部形成一個團隊,核心技術部門都有“自己
人”來掌控。這樣的結構也為國內真正想吸引人才,想做事情的投資方所歡迎。現
在這種形式的海龜越來越多,而且,國內海龜做掌門人的地方也在急著建立這樣的
團隊。最近見了好幾波的海龜CEO招才訪問了。大家都很緊張呀。嗬嗬。

海龜們的嗅覺比當年的個體萬元戶們還是敏銳多了,很多人已經感覺到生存環境開
始受到威脅了。這種威脅就來自於各個行業內部的兼並。換一個名頭就是紅色家族
們開始涉足所謂的傳統“高科技”行業了。曆史往往在一遍一遍的重複。中國的既
得利益者永遠是一個一個的家族。家族的存在也是一種曆史的必然,王震當年說的
話很震撼也很合理。目前紅色家族對於中國經濟乃至文化的掌控都是相當深入的,
政治上不需要討論,江山是他們的長輩們打下來的,所謂既得利益。回來說當年打
敗個體戶們的行動是所謂的“紅二代”們第一次真正顯示商業力量,那是一個兵團
的出現。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和紅二代們隻有共存的問題,沒有勝利的可能。海龜們
也是如此,創業海龜們的最好結局是建立自己的團隊,拉住海不龜的紅二代們(應該
叫紅三代了?)。畢竟這些在海外的紅色家族的後輩們平時行事非常低調,雖然已經
有了相當強大的實力卻受製於家族傳統而不能張揚。(順便說一句,紅色家族的規矩
大多是很嚴的,強橫如王軍卻不顯山水隻不過是家教使然。李家晚輩被基本上圈子
裏麵的人孤立也是因為為人驕橫,犯了規矩。)

太晚了,不說了,反正就是紅色海龜和海龜精英的攜手的出現將要掀起一個海龜的
新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