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52-90年徐匯區新建新村的大致情況

(2016-03-19 10:17:33) 下一個

 

其中有些地方在改開前不屬於徐匯區而是上海縣的, 比如漕河涇田林新村的一部分, “新村”這個詞, 實際就是國家給老百姓修建的住宅, 之所以上海被稱為“工人新村”, 是因為最初修建的的確是全部分配給了老工人, 而上海早就有了“工房“這種稱呼, 就是廠方修建給員工住的房子, 一直延續下來, 成片的住宅區就叫做”新村“, 住的已經不全是工人後還是被稱為了“工人新村”。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哪些年修得多些,當然房型又是另一回事。 前頭那個說到江南新村的三種房型, 第四種是66年修建的真把搬進來的住戶氣昏了不少,好像叫做65型吧。 五層樓的, 居然沒有衛生間, 傳聞那時不知哪個家夥說的”工農兵不需要抽水馬桶“, 市委市政府的哪個頭除管工交的市委書記馬天水之外, 都有嫌疑。

結果呢,每一層的樓梯口修一個馬桶間,一個倒馬桶處, 接根大管子通往化糞池, 旁邊一個大水槽可以刷洗馬桶,最早搬進來的是江南造船廠的中年職工, 也應該是50年代分房時尚未結婚也就不夠資格分房的那些人, 很簡單地理解, 這批人的孩子就完全沒有我們的同學了, 他們的孩子大多要叫阿拉迭種人”爺叔“了。

興高采烈地搬了進來, 一肚子怨氣地天天拎著馬桶, 雖然無需從五樓拎到一樓, 但是, 還在用馬桶, 想想也觸氣, 很快, 等林副主席和孔老二去排排坐了”不是好東西“後,市裏統一改了建, 把那個倒馬桶的地方改成兩個衛生間, 由整層樓大約8家人合用, 大老爺們兒扯哪一下,女人家喘了口氣。

順便說一下, 這時的幹部也好知識分子也罷, 分房均無照顧了, 全憑”本事“, 啥本事? 和當官的關係和分房的哪怕隻是個辦事員的關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嘎鬧忙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詳細的好文,尤其是看到阿拉新村的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