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世博遊(下): 國人洋人 (zt)

(2010-12-25 10:49:18)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589



我們參觀世博,是跟著本地旅行社的大巴走的。連車費加門票才兩百元(世博門票一般要180元),倒是不貴,就是買了車票之後,還必須提前一周去預約座位,簽訂合同,一本正經,程序繁瑣。出發前的一周,我們又再三討論了要帶的東西:幹糧、水果、防曬霜、雨具、遮陽帽、白花油(防中暑)等,母親還特地去買了一張塑料折疊的小板凳和一把新的遮陽傘。大巴預定早晨6:30從火車站出發,晚上6:30離開世博園回程 。麵臨三餐無著、體力透支的一天,事先我給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設,決心要萬事隨緣,盡興即可,不必去跟風排長隊。

萬事俱備,周五一早五點起床,六點出門,六點四十發車 。在車上,旅行社的導遊給大家講了一些有關注意事項,特別強調了幾點從什麽出口離開世博園,去停車場找車的事。 一路順利,兩小時以後到達世博園,隻是進入上海之後開始下雨。下了旅遊大巴,從停車場到進口,又等待安檢,倒整整花了45分鍾,因為等待入園的旅行團和散客實在太多。我看其中老人和學生不少,有人排隊時被擠散了,又不免大聲吆喝,呼朋喚友,熱鬧得象集市。

終於進園了。我們進的是7號門,屬於後灘入口處,正對歐洲廣場的C區。根據已經參觀世博兩次、這次陪我們一起來的父親的朋友說,當時裏麵的人還不算太多。不過,德國館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工作人員說大約要4小時才能進去。我們決定去找個人少的地方,一看法國館的人流好像還能承受。排隊的時候,看到邊上張貼的一張臨時告示,說“印章正在維修,今日不蓋章”,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麽排隊的人少了。據父親的朋友說,世博剛開始的時候,一張蓋滿各國簽章的紀念性“護照”要價三千人民幣,如今早已炒到五千以上了。所以,有些人來世博,專為簽章而來,是做生意而不是享受展覽。

聽參觀過世博的朋友、相識談體會,普遍的觀感是“人太多了。”我們去的那天也不例外,長長的隊伍蜿蜒開去,壯觀的場館人群能繞館一周。大家總體還能遵守排隊秩序,不過也不排除有插隊、跨欄的少數人。下雨時,大家打著傘擠擠挨挨,更是頭頂肩頭水花四濺,腳下雞骨、地圖一地狼籍,還要小心水潭,十分狼狽。

外國展館一般都會有本國的工作人員,大半年紀較輕,能說漢語, 估計都是大學生、留學生,我在美國時就聽說幾個大學剛畢業的中文係學生要為世博美國館服務。在西班牙館參觀時,有位帶著孩子的中國母親跨越護欄想要抄近路,卻被老外工作人員攔截,還被用中文教育說:“你怎麽教育孩子?幸好遇見我,要不然你根本進不去,你穿過來就是出口了。”在挪威館,父親的朋友想要和裏麵一男一女兩個年輕的挪威工作人員合影,那個女孩子用中文推托說:“你還是和這位帥哥一起拍吧。”

從非洲廣場前往A區的中國館, 我們坐了園內通行的、類似高爾夫球車大小的小車。雨下個不停,而且風力加大,斜斜地夾帶雨水迎麵撲來。開車人抱怨說,今天的衣服濕了幹,幹了濕,非常難受。下了車,遠遠看到中國館朱紅色樓閣式樣的建築。各省市聯合館無須預約,但圍欄隔開的遊人密密麻麻地站了好幾層,我們就跟著人流轉來轉去地排隊前行。耳邊南腔北調的抱怨之聲盈耳,更有兩個小青年翻過圍欄,奔跑插隊。半小時之後終於進館時,父親的朋友說,我們一共轉了15圈,每圈至少600米。

從省館出來,我們又坐了一回園內免費的公交車。下車後,從7號出口走出,去停車場找我們的大巴。當時狂風大雨,隱隱帶濕意的衣物終於完全被打濕。我們到時,大部分同來的乘客都已經上車了,而且都在饑腸轆轆地吃著自己帶來的幹糧,粽子啦、蛋糕啦、水果啦。大概是因為天公不作美,玩得又累,所以大家早早地就上車納福了。天氣雖然多雨,好在並不炎熱,也算有利有弊吧。

大巴晚上6:15離開世博園,不過出園時在浦東堵了一陣,所以回到早晨起程的地點已經是晚上8:35了,回到家是9點,比我預想的要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