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會收獲 (上) (zt)

(2010-12-25 10:35:06)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061



"通俗羅曼司研究”(Popular Romance Studies)大會,今年已經是第二屆了。去年我去澳大利亞布裏斯本參加的是第一屆,所以這次還見到幾位去年結識的熟人。第一天上午的講座全沒聽到,因為我到會時間太晚,下午第一組發言因為瞌睡,也聽得模模糊糊。第二組的發言還是挺有意思的。比方說,一位談美國通俗言情作家娜拉羅伯茨(Nora Roberts)另用筆名羅伯(J D Robb)寫背景設在未來世界的偵探小說,一位談到美國19世紀中葉到末期以女性讀者為消費對象的言情小報,還有一位談德國登載言情故事的一種廉價雜誌,都說得繪聲繪色,讓觀眾不時爆發出笑聲。

下午另有第一個主題發言,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一位教授探討理論問題:“言情小說中的重複”。

這位發言人從佛羅伊德、福柯的理論談起,說到心理分析中常提到的“重複強迫症”是個人為了掌控外界而不斷重複某一行為。由此類推,愛情(戀愛)也是不斷重複的,因為失敗遠比成功的幾率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言情小說中一個常用的模式是男女主人公的分離與團聚,讓他們之間的愛情“日新日日新”。

另外幾個解決“愛情重複”的常用情節模式是:結婚(喜劇圓滿結局)、死亡(悲劇結局)、“羅莎玲現象”(取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初戀情人的名字,意即喜新厭舊,卻又為自己尋找理由說後來碰到的才是真愛)、“伯莎現象”(《簡愛》中羅切斯特的瘋妻名字,意思是把前任戀人貶斥得一錢不值)、以及哥特式言情中必定出現的超自然現象的幹預。之後,發言人談到幾年前在英國流行一時的一本言情書,可惜看過的人不多,難以引起共鳴。不過,她之前的理論部分的探討還是很有意思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