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利時一日遊(下) (zt)

(2010-12-25 10:13:21)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815




出了教堂,我們步行去坐小艇水上遊。布路日號稱“北方的威尼斯”,可以想見運河如織,小橋處處。開船的是位英國人,但娶的是本地姑娘,在此地生活不少年了。我看他的膚色經過風吹日曬,已經變成了粗礪的深紅色,象煮熟的大蝦一樣。 馬達一響,小船離開懸掛著繽紛的櫻草花小盆的木碼頭,蕩向河心。大樹參差,樹葉把河麵遮擋得仿佛隻剩中間一條窄窄的水路似的。兩岸大多是磚砌的建築,有些還是16、17世紀留下的古建築。船長介紹說,這裏的磚頭什麽顏色、形狀、大小都有,落水管上的龍頭、打在房子外部的十字形、星形的黑色鐵釘不隻是裝飾用的,也有實際的結構方麵的功能。那些門麵寬敞的人家,兩幅開間的,一般過去都是擁有馬車的住戶。

現在布路日的老城區還有部分私人宅第,不過很多都開辟為博物館。而開發商也希望來分一杯羹,在這裏購買舊宅,翻新建造公寓、旅館等,企圖賺遊客的錢。船在運河中行駛,經過許多小橋,有的橋拱離水麵隻有一米左右,所以船長要我們“保持低調”(keep a low profile),以免碰頭。出得橋洞,眼前豁然開朗,清澈的水麵波光粼粼,婆娑的大樹綠意可人,再加上遠處巍峨的建築、身邊遊弋的天鵝,真是世外桃源一般。特別有趣的是,小船經過一座橋,橋上有位老太太用法文大聲跟我們的船長打招呼,還非常花哨地虛擬脫帽行禮。船長說,是他多年的鄰居。




下了船我們去看布路日著名的鍾樓,導遊說裏麵共有46座大鍾。鍾樓建築的右翼是音樂廳,左翼是商店和博物館,不過現在鍾樓也在整修,不能登樓參觀,我們隻能在外麵照相,又去院子裏轉了一下。鍾樓所在的廣場也很精彩,四麵都是高大的建築,年代包括17、18、19世紀的不等,離此不遠另有市政大廳,也有不少吸引遊客的小店,出售蕾絲、巧克力、甜點和其他紀念品。路邊的小餐車賣的是比利時著名的炸薯條,遊客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蘸醬,也有賣“比利時華芙”(Belgian waffle)這種甜點的,比美國的華芙要厚實,一般一整塊有21個方格。遊客到此,紛紛解囊,坐在路邊曬著太陽快樂地大嚼。

這個大廣場就是我們在布路日的最後一個景點了,回車的路上,導遊帶我們去當地小店購買手工巧克力,這是比利時的特產。與國內的“購物旅遊”不同,這位導遊並沒有強迫購買的意思。不過此地的巧克力的確比布魯塞爾的便宜。我買了三小盒各種風味的巧克力球(Truffles),一共10歐元,另買了什錦手工巧克力糖 (praline)一小包,三塊半歐元,包括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塊,上麵還鑲嵌有葡萄幹、杏仁、榛子等,品嚐了一下,的確不凡,巧克力味道極其濃鬱香醇。

回布魯塞爾的路上,大家插著耳機聽介紹,原來布路日和甘特14、15世紀以毛紡織工業稱霸歐洲。布路日雖然離海有段距離,可是起初大船還可以通過運河開到市中心的大倉庫,所以這裏一度是熱鬧的商品集散地。可惜好景不長,首先是淤泥堆積,運河無法再用作大船通道,之後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發展羊毛紡織業,以價格低廉勝出,布路日的經濟遂告式微。後來,又由於王室的橫征暴斂、殘酷鎮壓,布路日和甘特變得死氣沉沉,繁華不再。最近幾十年來,布路日一直致力於發展旅遊業,經濟漸漸複蘇,不少古跡也開始修複。

布路日半日遊以“少而精”見長,遺憾的還是時間太短。我想,要是有一天時間在這個小鎮四處逛逛,那一定很愜意。那些舉家騎車出遊、野餐的遊人,真讓我豔羨不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