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場參觀記 (zt)

(2010-12-22 10:04:57)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9660




三周以前天外來信,結識了一位在離此50分鍾的某小鎮種亞洲蔬菜的一位農民(見《意外的亞洲蔬菜》)。趁著學校放秋假,而且天氣尚不算冷,我和幾位朋友周六去他的農場考察參觀。事先我給這位姓白(White)的老農打電話,他說下午隨時都可以,因為早上他還要照顧牛群。所以,我們下午1點多出發,帶著網上下載的地圖,一路找去。

早上天氣轉涼了,但陽光燦爛,讓人舒心。我們到達目的地是下午2:00,氣溫已經升高到20度左右了。這位農夫給我們的地址其實是他兒子現在住的房子,我們下車見到的第一位就是他的兒子,正開著收割機在處理玉米。片刻之後,老農約翰也開著小卡車到了。他大約花甲年紀,身高1米8左右,體型瘦削。隻見他身穿半舊的牛仔襯衫和牛仔褲,都已經洗得發白了,一頂淺米色的舊布帽子下麵的瘦長臉早就曬得又紅又幹,但眼眶深陷,鼻子高聳,輪廓分明,看起來十分精神硬朗。我們和他打了招呼,我送上一些鐵觀音茶作為小禮品,他的另外兩位華裔朋友夫婦也過來跟我們見麵。原來其中的先生在本州一所公立大學教國際貿易,是“南洋”華裔。他們跟約翰通過農夫市場相識,現在還常來他這裏拿蔬菜。我們互致問候,他們也說下次有活動也要邀請我們去參加。沒想到又結識了新朋友。

這對夫妻走後,約翰老農帶我們在他的農場簡單看了一下。他說自家有450畝左右的土地,種玉米、大豆和苜蓿,不過主要賴以維生的還是養牛。他家有600多頭肉牛,一般賣給附近的肉廠。養牛的飼料現在也更新了。過去就是喂自己種的玉米,現在他們先把玉米賣給廠家提取乙醇(ethanol),用來製造汽油。然後廠家把渣滓再還給他們,他們把這些和廠房不要的碎粒玉米以及玉米秸稈、稻草混合,再用來喂牛。這樣經濟合算,又徹底使用了玉米,約翰提起來還十分自豪。我捧起一把玉米渣聞了一下,果然有啤酒味。約翰說,牛們也很愛吃呢。

我們走去牛欄邊一看,黑色、白色、紅棕色的牛擠擠挨挨,正在喂食。我注意到這些牛的耳朵裏都插著一塊小牌子,上麵有一個數字。約翰說,這樣可以分辨清楚,防止疾病。牛欄邊還有一個圓柱型椎頂的金屬大穀倉,另外兩個略矮的金屬圓柱,約翰說是一種液體混合物,配在飼料中喂牛的。這個農場是約翰的祖父母於1930年代買下的,已經傳了三代了。目前他的母親還在世,父親已經去世。約翰本人曾經於1969-1970年間參加越戰,所以對亞洲充滿興趣。退伍後,他在大學學習曆史,以後還念了一個工商管理碩士(MBA),所以是一位有知識的農夫。看他對各國語言和文化的興趣(他也用韓文和我的韓國同事打招呼,用粵語和我的香港同事打招呼,還能用普通話說出一些蔬菜的名字),也可知他是一個思想開放、頭腦靈活的農夫。

看罷農場,約翰讓我們的車跟著他的卡車去他自己住的小屋,看他的菜地。十米見方的一塊地,他在中間種了一茬玉米,四周是冬瓜、大豆、白菜、西紅柿、大蔥、青菜、茄子、蘿卜等等, 他的屋後側門前還有一挫韭菜,在下午燦爛的陽光下都青蔥可愛,生機勃勃。問他種子哪裏來的,他說有的從加州郵購,有的是他的亞洲朋友從各國帶來的。約翰扳著手指,如數家珍:台灣的空心菜種子很好,但豇豆不佳;大陸的豇豆倒很好。他又問我們,香菜的普通話怎麽說,廣東話怎麽說。我誇獎他很有語言天分,他卻謙虛地說:他是玩玩,其實不願意正而八經地學習。“美國人在亞洲人看來長得都一個樣子。我能說點他們的母語,他們下次就會記住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美國農民了!”約翰開玩笑說。

接著,約翰非常熱情地拿出很多塑料袋,讓我們自己挑選已經采摘下來的冬瓜。然後,他又把我們帶到菜地邊,開始一五一十地展示各種蔬菜,而且用刀子割取白菜、青菜、蘿卜、毛豆、大蔥、香菜等,拚命塞給我們。我們四人每人拿一些,一下就把汽車的後備箱塞滿了。快要離開的時候,他又到屋後給大家割了幾叢韭菜,又讓我們自己隨便拿他摘下的西紅柿,我們這次真是大豐收,一周不用買蔬菜了。最後告別的時候,約翰問我們回家的路上是否可以給另一位朋友帶點菜,我們當然說好。



回家的路上,我們找到了約翰的另一位朋友,才知道這位也是他自己主動找到的。這位老太太的父母是日裔,過去常去光顧約翰在農夫市場的蔬菜攤位,所以結識了。可是她本人上次見到約翰已經是20多年前了,不知約翰怎麽有辦法又打電話找到她。見到老太太,我才意識到我以前也見過她,她曾經來我校參加過一位日裔美籍漫畫家作品展覽的活動,我們一起吃過晚飯。

約翰是誠懇、熱情、 慷慨的農夫,也是一個善意的源泉和友誼的中樞,因為通過他我也認識了更多的新朋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