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忍辱——佛說十善業道經的忍辱啟示

(2010-01-12 04:05:31) 下一個
忍辱——佛說十善業道經的忍辱啟示

  濟群法師講述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忍辱,是六度裏麵的第三度。忍辱的意義是什麽呢?忍辱就是指自己和別人都能得到一種安穩的修養。一個人如果沒有忍辱的修養,他會使得自己和別人都處在一種不安的狀態之中,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缺乏忍辱,他的嗔恨心很重。當他的嗔恨心來的時候,就把自己燒得不行了,坐立不安了,此時此刻說出來的話或做出來的事情,都會傷害到別人。

  通常我們對忍辱認識不足。有人認為,忍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所以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大丈夫可殺不可辱’。因為有了這個觀念,所以兩個人一旦在街上吵起來,吵著吵著,吵到後來彼此之間就大動幹戈。這都是缺乏忍辱的修養。反過來說,忍辱不是一種無能,真正具有忍辱修養的人,從他的身上會爆發出一種非常強大的人格力量。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很高的修養,他是很難做到忍辱的。而一個真正要想在事業上能夠有大成就的人,他就應該具備忍辱的涵養。如果沒有忍辱的涵養,他隻能是匹夫之勇,不足以成就大事,這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有很多例證。

  像我國古代的一些大人物,諸如韓信之流,就有很高的忍辱修養。據說韓信在沒有得誌的時候,他雖然有遠大的抱負,但因家裏很窮,他的抱負難以實現。韓信一天到晚總喜歡背著一把劍,有一次,在街頭碰到一個無賴,這個無賴指著韓信的鼻子尖說:‘你神氣什麽?你有本事就把我砍了,沒有本事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嘛,有忍辱的修養,他知道跟這種無賴是沒有什麽好計較的,於是就從這個無賴的胯下鑽過去了。鑽過去之後,韓信很坦然地站起來走了,他覺得這沒有什麽。後來他成為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為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由此可見,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跟忍辱有很大的關係。在佛教裏也很講究忍辱,像天王殿裏的彌勒菩薩就有很好的忍辱涵養。他作的一首偈子說:‘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吐老拙,讓它自幹了。’這樣‘他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勉得他要把我打椡在地上,這還很麻煩,‘有人吐老拙’,他如果往我臉上吐口水怎麽辦呢?‘讓它自幹了’,我擦都不要擦,他有這麽高的涵養。另外像寒山、拾得兩位大士,他們也有關於忍辱方麵的對話,大意是說世間上的人要是謗我、欺我、罵我、誹我,我該怎麽辦呢?我就忍他,讓他,等幾年再且看他。這些都是忍辱的代表,忍辱反應了一個人的修養層次而不是無能,我們在觀念上要認識清楚。

  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忍辱修養非常重要!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意思就是堪忍的世界。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有忍辱的涵養,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好,要是沒有忍辱的修養,就會生活得很難過。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忍辱,沒有忍辱,修行就難以成就。譬如,我們在念佛打坐時,瞌睡來了,腿酸了,這個時候怎麽辦呢?哎呀,睡覺吧,今天辛苦了,明天再說吧,這樣就不會再堅持修了。我們在生活中,對衣食住也需要忍辱。如對不可口的飲食,穿低檔的衣服,住破舊的房子,也需要忍辱。如果沒有忍辱的修養,痛苦就會隨之而來。我們對大自然的氣候像熱呀、冷呀,也需要忍辱。我們對佛法的接受也需要有忍辱的修養,因為佛法跟我們固有的觀念不一樣,佛法的修行跟我們原有的習氣是相衝突的。譬如,我們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喜歡穿高檔的衣服,我們有種種欲望,這些欲望都希望得到滿足,但佛法告訴我們,哪些欲望是合理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此應做,此不應做’。

  我們要持戒,持戒就要有忍辱的基礎,沒能忍辱,我們持戒也持不好,所以忍辱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顯得非常的重要。我們隻有在忍辱的基礎上修行,將來才能‘得佛圓音,具眾相好’。為什麽通過忍辱的修行才能得到佛的圓滿音聲呢?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忍辱的修養,他在嗔恨的心態裏發出的聲音是什麽樣子呢?這種音聲肯定是不動聽的。但如果在忍辱的心態裏,在一種慈悲的心態裏所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一定是非常悅耳的。所以說‘得佛圓音’。所謂的‘具眾相好’,就是成佛時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要以忍辱作為基礎才能修成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