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正文

老子道德經與和諧處世之道(二)

(2010-01-02 18:32:18) 下一個

對第一講的簡要回顧。

在第一講中,我們共同學習了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課“柔弱”與第七十一課“微妙”。這兩課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麽呢?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不和諧,根源在於互相爭鬥,爭鬥的原因,一是為了切身利益,二是為了爭強好勝。要想改變這種狀態,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改變心態,換一個角度來對待人生。

我們共同學習了《道德經》第四十六課“柔弱”,在這一課中,道德經從人和萬物生死的自然規律中,總結出強弱與生死的關係,那就是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就是通過人和萬物的生死說明了,弱者生,強者死。越堅強越接近死亡,而柔弱的才是生長的,生命力特強。這就是說,從自然規律的角度來講,強者是走下坡路的,弱者生命力強,走上坡路。

把這個自然規律運用到人類社會,道德經認為,如果按照客觀規律為人處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我們應該當弱者,而不是所謂的強者。因為隻有不與人爭鬥,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友誼,爭強則必定要樹敵,導致別人的反感和爭鬥。

人要想取得成功,應該當柔弱者,而不是當所謂的強者。因為隻有柔弱的,才是始終走上坡路的,爭強則必定要走下坡路。

道德經的這些思想告訴我們,要想真正取得人生的成功,應當遵循自然規律,改變爭強好勝的心態,以“弱者”的姿態與人相處;因為爭強好勝將導致你陷入爭鬥,處處樹敵,不可能長遠取勝;為人處事,我們應當甘當弱者;所謂弱者,就是要盡量避免與人爭鬥,把注意力放在搞好自己的工作、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上;這樣一來,表麵上你是弱者,實際上你的生命力很強,因為你始終在提升自我,始終在走上坡路;隻要你堅持這樣做,一旦時機成熟,瓜熟蒂落,你就會自然取得成功;這是一條通過不與人爭鬥,從而取得長遠勝利的人生之路。

怎樣當道德經講的符合客觀規律的弱者?我們共同學習了《道德經》第七十一課“微妙”,在這一課中,道德經告誡我們,為人處事應當做到微妙玄通,也就是要學會容忍別人,尤其是要容忍那些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容忍那些反對自己的人;容忍是化解或者緩解矛盾的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和度量,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道德準則,也是一種科學的處事之道。

道德經所講的弱者,除了容忍,還包括些什麽內容呢?這個我們在今後的講座中會進一步來學習。在學習這些內容之前,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怎樣才是真正的強者?道德經提倡我們要當的弱者,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弱者?我們先來學習道德經的一篇課文,第七十九課“知人”。

第七十九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一個博士的故事。

有個年輕人小陳,出身農家,家境不是很好,但他勤奮努力,既好學又聰明,在學校讀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1995年,在一所大學的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後,他進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經理考慮到他剛從學校畢業,要他先把當地的樓市做個調查。他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做了一份自認為十分精彩的調查報告。可是經理看後卻對他說,“小王以前做過一份調查,比你的詳實得多,你把他的報告拿回去和你的比較一下,然後再寫一份。”小王是公司的一個小職員,隻有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小陳看了小王的報告後,並沒有研究對方有哪些可取之處,相反,他認為小王這份報告隻是多了一些具體數據,從文筆上看,還不如自己寫的好。結果,他重寫的報告又沒有達到經理的要求。兩個月後,公司舉行房展,經理安排他在前門向前來參觀的客戶介紹公司的房產情況。小陳決心這一次要好好表現自己,做了充分準備,把公司的房產情況背了個爛熟。房展那天,小陳穿著一件牛仔夾克,對前來谘詢的客戶認真地介紹。可沒過五分鍾,就被經理叫出來罵了一通,“這麽大的房展,大家都西裝革履,你卻穿一件夾克上班,公司的形象還要不要?你這個大學生怎麽連起碼的禮儀都要人教,今天下午你可以不來了。”兩次受到挫折後,小陳心裏很不服,對別人說,自己穿一件夾克工作有什麽了不起,這不是小題大做嗎?話傳到經理那裏,對他說,“你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就了不起,如果在這幹不好,就走人。”小陳想,自己在大學裏成績優異,受人尊敬,可是現在卻常受批評。與其在這裏受氣,不如去讀研究生。辭掉工作後,他努力學習,如願考上了研究生。

1998年,小陳研究生畢業,應聘到一家集團公司的分公司當副經理。因為他缺乏公司業務的專業知識,暫時協助經理抓員工管理。小陳對員工管得很嚴,把一般的事務都定成了製度,表麵上看,公司比以前有次序;由於小陳動不動就罰款,還創收不少。但實際上,由於製度過於嚴格,員工有了厭煩情緒,好多人跑到經理麵前訴苦,說公司沒有人情味。不久,公司幾個員工應一位客戶邀請去吃午飯,結果下午上班遲到。小陳把他們交到辦公室一頓狠罵,有人想辯解,小陳說,“到底我是經理,還是你是經理。”那位員工氣極了,回答他,“如果給我機會當經理,我不會幹得比你差,可你幹我的活不一定吃得消。”小陳也氣壞了,當即找到經理,要求把那位頂撞他的員工開除。後因公司認為未免小題大做,隻做了罰款500元的決定。小陳認為公司沒給他出這口氣,是對自己不夠重視。1999年,集團打算投資一些新項目,要下麵提建議。小陳從網上調出相關資料,用一個月時間,寫出一份五萬字的建議書。可是,集團考慮到其它原因,把投資轉向其他領域,沒采納他的意見。小陳徹底失望,認為公司根本不尊重自己的意見,從此消極起來,什麽都不管了。不久,被公司解聘。

小陳總結失敗原因,認為是現在的研究生越來越多,公司不把研究生當回事,隻有進一步提高學曆,才能在社會上受到重用。

經過努力,小陳如願考上母校的博士生,並且很受導師器重。2001年,博士畢業。因為成績優秀,且發表了幾篇很有分量的論文,學校想要他留校任教。可小陳認為教師收入太低,謝絕了。

他應聘到深圳一家台資企業擔任市場部經理,公司對他很重視,每月底薪6000元,而且給他租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但是不久,他那自以為是的老毛病又犯了。有一次副經理在一件事上與他觀點不同,他質問對方,“到底是你行,還是我行?。”對下屬是這樣,對頂頭上司,他有不同見解,也是直來直去,有話就說。一次,公司發了一批貨給一個單位,對方老是不付貨款。老總找他討論此事,他直接指責老總沒等對方把錢劃到賬上,就發貨。這樣的事發生了幾次後,老總找了個借口,把小陳辭退了。

以後小陳又去了幾家公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是他炒了老板,就是老板炒了他。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小陳為什麽屢屢失敗呢?原因何在?我們從他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博士畢業後屢次就業失敗的經曆中可以看出,他始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不論是對下屬,對同事,對老板,他都處理不好。為什麽呢?我們從道德經中尋找答案。

第七十九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者智,知道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自知者明,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人。

也就是說,你要想在社會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取得事業的成功,應當具備既知道別人,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了這兩個知道,你才知道怎樣去和不同的人相處,怎樣不斷提升自己。

但是現實社會中的情況是,我們許多人都是既不知道別人,也不了解自己。比如這位博士小陳,在他眼裏,別人都不如他聰明,不如他有能力。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他看不起別人的結果,是別人都煩他,排斥他,導致他失道寡助,沒有人來幫助他;而他在不了解別人的同時,首先是不了解自己。他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能力;從表麵看,他考上重點大學讀本科,又順利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確實不一般;既然如此,為什麽他在現實中又四處碰壁呢?而且他總是找不出解決辦法,開始認為自己學曆不夠高,但是博士讀完了,沒得可讀了,怎麽還是不行呢?問題顯然出在他的處事方式上,他就是既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自己,沒有自知之明,怎麽可能取得成功呢?

漢高祖劉邦在打敗了項羽之後的慶功會上,當著眾大臣總結成功的原因時說:“要知道成功失敗,全靠用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坐在帳帷裏定計劃,算得準千裏以外的勝利,)這一點,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穩定後方,安撫百姓,源源不斷地供給軍餉,這一點,我比不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攻城略地,戰無不勝,(能攻下城,打勝仗,)這一點,我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今豪傑,天下奇才,我能重用他們,這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尚且不能重用,這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既能夠知人,又有自知之明;他既知道張良、蕭何、韓信各有什麽過人之處,又知道他們的長處是自己所不具備的,他重用了這些人,就等於用他們的長處來彌補了自己的短處,他因此而獲得成功。

那個博士生呢?他聰明好學,在學校裏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按照他的長處,他留校當老師會幹得不錯,導師也欣賞他;但他拋掉了自己的長處,去從事自己所不熟悉的實際管理工作。這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能夠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放下博士的架子,尊重領導和同事,他也是可以慢慢積累工作經驗,取得成功的。但他恰恰沒有這麽做,在他眼裏,誰都不如他,別人的工作經驗,都不如他的理論好。從他的經曆中,我們看得出,他是既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所以他必定要失敗。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學曆要求越來越高,但是這個博士的經曆卻告訴我們,在決定成功的要素裏,學曆並不是決定性的要素。那麽,決定成功的要素是什麽呢?可以有多個要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是情商;情商又稱情感智力,它主要指人類了解、控製自我情緒,理解疏導他人情緒,通過情緒的自我調節、控製,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和決定人生未來的關鍵性品質。概括地說,情商指的是一個人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專家經過測試發現,生活中的人們在智商上都是相差無幾的。智商極高(130分以上)或智商極低(70分以下)的人均為少數,智力中等上下者約占全部人口的80%;正因為智商相差不大,在決定成功的諸多要素中,居核心位置的是情商。

如果說智商主要取決於先天,那麽情商卻是靠後天培養的,而情商是需要管理的,其重點在於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如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以及人際關係。

那個博士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遇到挫折就怪別人,還隱藏不住,總要發泄出來,弄得上上下下都不喜歡他;也就是我們上一講中講到的,他不能容忍別人,不能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總想當所謂的強者,最終導致失敗。劉邦呢?其實他也有不容忍的時候,但他的長處在於能夠及時調整自己。比如,正當他被項羽圍困在一個地方,麵臨危險時,他派人向韓信求救,讓他發兵來救自己;韓信卻派人送了一封信來,意思是自己攻占了齊國之後,那裏的人都要自己當齊王,為了滿足人心,是否可以封自己當個假齊王;劉邦看了這封信,最初十分生氣,“我危在旦夕,你卻趁機要我封你當王,這不是趁火打劫嘛。脫口而出‘不行’;張良見狀,踢了他一腳,他頓時醒悟過來,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也就是說,他馬上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告訴來人,自己正式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得知後,立即出兵救了他。

這種自我控製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上次講到,道德經提倡我們當弱者,走不爭而善勝的人生道路,學會容忍那些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學會處事微妙玄通。要做到這些,沒有情商是不行的,也就是控製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就做不到。

情商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那麽,怎樣來培養自己的情商呢?在七十九課裏,道德經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說,勝過別人的人隻是有力的人,工作、學習、運動勝過別人,隻說明你能力很強,但是還不能說你就是強者;比如那位博士,學習很好,成績優異,發表了很多文章,在這方麵能力很強,但在現實中他卻不是強者,屢屢失敗。究竟什麽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強者呢?道德經說,自勝者強,自己戰勝自己,才是強有力的人。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在工作生活中不斷發現自己的弱點所在,知道了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就要下決心去逐漸克服或改正它,這就是戰勝自己,這樣的人才是強有力的人。

換句話說,真正的強者,首先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敢於客觀地正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麽弱點,而且下決心去逐漸克服它。克服缺點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缺點的形成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形成的,改起來也沒那麽容易;但是真正的強者就願意去改,決心去改,這個改的過程就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道德經認為,能夠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強有力的人,也就是真正的強者。

這裏就提出了一個強者的概念,什麽樣的人才是強者?一般認為,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強者;但是道德經認為,這樣的人隻能算是有力的人,有能力的人,還不算真正的強者,真正的強者是那些能夠戰勝自我的人。為什麽?因為戰勝自己是最難的。看看那個博士,碰了那麽多釘子,受了那麽多挫折,還是沒有自知之明,還是不能戰勝自己,結果是雖然聰明有能力,卻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我們回想一下,當我們在生活中與親人發生矛盾,在工作中與同事或領導發生矛盾。在社會上與素不相識的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是選擇與他們爭吵、爭鬥容易,還是選擇容忍容易呢?其實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與人爭吵或者爭鬥,最難做到的是容忍對方,不與人爭鬥。我們可以想一想,有幾個人能做到象牛根生那樣,忍得住對手一而再、再而三的惡意打擊,但並不還擊?並且在政府部門出麵要給對手以懲罰時,有幾個人能像牛根生那樣替對方著想,仍然希望與對方共生共榮呢?能夠做到上述這幾條的人很少,說明什麽?說明當弱者其實是最難的,因為這必須要戰勝自己的爭強好勝之心,恰恰這是很難做到的。

怎麽當弱者?道德經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要把自己變成弱者,必須做到堅強有力。怎麽個堅強有力法呢?方法就是自勝者強。隻要我們下決心,學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斷地自己戰勝自己,就可以逐漸成長為堅強有力的人。比爾、蓋茨曾經對年輕人提出過幾條忠告,第一條就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學會去適應它。”怎麽去適應呢?首先就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容忍,這就要靠自己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爭強好勝的心態和情緒。如果你這樣做到了,表麵上看你是弱者,實際卻是真正的強者。

蓋茨在微軟創建初期,想邀請一位軟件高手來加盟,但是這位高手拒絕見他;蓋茨不灰心,到處找人求情,最後終於和這位高手見了一麵;剛一見麵,這位高手就毫不客氣地對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比微軟更爛的操作係統了。”蓋茨聽了這句刻薄話,非但不生氣,反而誠懇地說,“您說得很對,正因為如此,我才要請您來加盟。”高手愣住了,他原想用這句話把蓋茨氣走,沒想到聽到的卻是這樣一句謙虛誠懇的回答,他被蓋茨感動了,答應加盟微軟;在他的主持下,微軟發明了現在的windows操作係統。蓋茨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麽,我隻是吸引了很多的人才來一起合作。如果把我們公司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那麽我告訴你,微軟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

用道德經的思想來分析微軟的成功,為什麽蓋茨能夠吸引很多人才來跟他合作呢?首先,他具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能力,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是萬能的,知道有很多比他能力更強的人才;他又有知道別人的智慧,知道必須依靠眾多人才的支持,才能辦好公司;他特別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容忍,容忍別人對他的諷刺挖苦,誠懇謙虛待人,才能夠感動人才與他合作。

我們可以對此作一個總結。要當符合自然規律的弱者,必須做到堅強有力。要做到堅強有力,不是去與別人爭鬥,而是不斷地戰勝自己的缺點,糾正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為人處事的能力。戰勝自己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在控製自己的情緒中去學會容忍那些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容忍那些反對自己的人。你容忍他人的程度越深,範圍越廣,說明你的情商越高;在不斷戰勝自我的過程中,你將成長為真正的強者,必定取得人生的成功。

道德經在七十九課中還說,知足者富,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的。這裏又提出了一個概念,究竟什麽才是富有?一般人認為,錢多才是富有。黃光裕曾是中國首富,他的國美帝國為他創造了幾百億元身家。然而,財富宛若詛咒,最近,他因涉嫌操縱股價被警方帶走調查。

04年、05年、07年被評為中國首富的人是黃光裕,從擁有錢的數量上,他應該算是富有的,他是中國家電銷售的老大,占有國內家電分銷市場的35%,但他不滿足;黃光裕覺得從事零售業很辛苦,他更想成為一名資本運作行家。所以,他對具體業務已沒多少興趣,而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資本運作和炒期貨上麵,尤其是國美電器借殼上市身價暴漲40多倍後,他更是迷戀上了資本——一個套現與投資,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讓黃光裕涉案的則來自於中國富豪傳統的出事模式——行賄,多位被查官員都供出黃光裕曾向其行賄。媒體報道稱,為了讓國美去香港上市的事,他曾向多名官員行賄,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的結合,在黃光裕身上再一次發生了。目前,官方給出的結論是;黃光裕在三聯商社、中關村兩上市公司重組、資產置換等重大事項過程中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他本人涉嫌股價操縱、洗錢等多項犯罪行為,涉及金額巨大,往來可疑資金約有700億元。

黃光裕究竟是富有還是貧窮?在物質財富上,他可能是富有的,但在心靈上,他是貧窮的。有人提出了“心窮”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種對金錢餓狼般的饑渴。心窮的饑渴使金錢很容易就操縱了一幕幕騙局,比如造假和五花八門的欺詐。黃光裕不滿足於靠老老實實銷售家電掙錢,他認為這太辛苦。怎麽樣才能既不辛苦,又迅速賺錢呢?隻有搞歪門邪道。就是這種對金錢的饑渴,使他饑不擇食,不擇手段,導致了今天的惡果。他號稱中國首富達三年之久,但是他究竟是富有還是貧窮呢?回答是隻能是,他窮得隻剩下錢了。

道德經提倡的心態是知足,我靠自己的努力,勤奮工作得到的財富,不論多或少,我知足。我可能住不起豪宅,開不了名車,不能經常上高檔場合消費。但是我心裏不窮,因為我知足。因為心裏不窮,就會樂觀自信;因為心裏不窮,節約就不是寒酸,而是美德。這樣的人究竟是貧窮還是富有呢?道德經認為,這種知道滿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

中國曆史上還有位不知足的丞相,這就是秦朝的李斯。李斯,出身於地主階級的下層,實際上是一介平民。他認為"地位卑賤是莫大的恥辱,政治窮困是莫大的悲傷。"為了擺脫窮困的處境,他煞費苦心,經過幾十年的掙紮與努力,終於成了秦朝的丞相,權傾一時,極盡榮華富貴。他曾協助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了中國,位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秦始皇出巡到河北沙丘,突然病危,死前令趙高寫一封詔書,讓長子扶蘇趕回鹹陽辦喪事,有意讓他繼位。詔書沒發出,秦始皇就死了。其實,立長子扶蘇為帝是順理成章之事,不易引起動蕩。可身為掌管皇帝玉璽和車子的趙高卻心懷私心,想立與自己關係密切年幼無知糊塗的胡亥為帝。為了拉攏身為丞相的李斯,趙高對李斯說,你現在是皇帝手下最大的官員,但如果扶蘇上台,與他關係最密切的是大將蒙恬,那時候你現在的位置就保不住了。在此重大曆史關頭,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李斯被腰斬前,居然跟一起被押赴法場的兒子說了一句頗為著名的話:牽犬東門豈可得乎。意思是說,我們還能牽著狗去故鄉的東門嗎?臨死前,李斯懷念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他徹底顛覆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地位卑賤是莫大的恥辱,政治窮困是莫大的悲傷。”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知足的可貴,可惜為時已晚。

現代不知足的最典型案例就是陳水扁。

知足說到底,就是不要貪心。不僅有權力的不要貪心,平民百姓也不能貪心。道德經在另一篇課文中曾經說到,禍莫大於不知足,禍害都是由於不知足產生的。如果人心不足,舊的欲望滿足了,更高的新的欲望又產生了,沒有滿足的時候,他的心靈將永遠是貧窮的。
   是否知足,說到底,也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人生是否能取得真正的、長遠的成功,不僅要靠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要有德商。縱觀古今中外,人有才無德可以得勢一時,但不會得勢永久,這是曆史的鐵律。

德商的提出是相對於智商而言的。專家認為,智商(IQ)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情商(EQ)決定的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德商(MQ)則決定做人的能力。道德高尚實質上是自我管理的結果,道德高尚的人,必是自我管理能力極強的人。

所以在第七十九課中,道德經進一步指出,強行者有誌,強迫行事的人是有誌向的。一個有遠大誌向的人,不會隨心所欲,他必定將不斷地戰勝自己的弱點,堅定不移地去走一條符合客觀規律的人生之路。在這條路上,借用馬雲的一句話,要學會對誘惑說NO

總結,道德經所提倡的弱者,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弱者。怎樣才能成為符合自然規律的弱者呢?道德經指出,將欲弱之,必固強之。要把自己變成弱者,必須做到堅強有力。怎樣做到堅強有力?方法就是自勝者強。也就是說,要做到堅強有力,不是去與別人爭鬥,而是要有自知之明,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弱點,進而不斷地戰勝自己的缺點,糾正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為人處事的能力。戰勝自己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在控製自己的情緒中去學會容忍那些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容忍那些反對自己的人。你容忍他人的程度越深,範圍越廣,說明你的情商越高;在不斷戰勝自我的過程中,你將成長為真正的強者。

道德經在七十九課中還說,知足者富,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是否富有,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有知足的心態,因為心裏不窮,就會樂觀自信;因為心裏不窮,節約就不是寒酸,而是美德。這樣的人究竟是貧窮還是富有呢?道德經認為,這種知道滿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

知足說到底,就是不要有貪欲。不僅有權力的不要貪,平民百姓也不能貪。道德經還指出,禍莫大於不知足,禍害都是由於不知足產生的。如果人心不足,舊的欲望滿足了,更高的新的欲望又產生了,沒有滿足的時候,他的心靈將永遠是貧窮的。
   是否知足,說到底,也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人生是否能取得真正的、長遠的成功,不僅要靠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要有德商。縱觀古今中外,人有才無德可以得勢一時,但不會得勢永久,這是曆史的鐵律。

所以在第七十九課中,道德經進一步指出,強行者有誌,強迫行事的人是有誌向的。一個有遠大誌向的人,不會隨心所欲,他必定將不斷地戰勝自己的弱點,堅定不移地去走一條符合客觀規律的人生之路。

 

                                                                (青島 黎曉豔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