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正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的管理之道

(2009-12-29 22:39:42) 下一個

 

美國前總統裏根對老子道德經頗有心得,他在1987年國情谘文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引起強烈反響,老子《道德經》也因此在美國一紙風行。今天,在河南省函穀關太初宮門廊裏(函穀關就是老子當年騎青牛西去被尹喜攔住懇求老子為他著書而寫下《道德經》的地方),就掛著一幅裏根的大照片。照片下麵的說明寫道:美國前總統裏根在國情谘文中引用老子《道德經》中的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而這張照片,就是裏根在講這一句話時拍下的。

裏根總統在引用這句話的時候,其原意是想說明治理國家必須減少對人民的滋事幹擾,讓人民自由的發展的經濟,把生活搞好,政府隻是為人民創造財富做好的穩定開放的條件,不要朝令夕改,讓人民無所適從。所以他說治理國家就要像烹飪一條小魚一樣,不要反複的炒作,否則魚就爛了。雖然老子說這句話的原義並非和裏根總統所理解的完全一樣,但是就其治國綱領來說,還是很符合道德經的,其實也和道德經的另外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非常的接近。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七課   悟 道)

這句話說的是:故聖人說的好:我不做勉強才能做到的事,人民自然會感化,我愛好清靜,則人民自然會走上正道。我不去做勉強才能做到的事,則人民自然會富足,我沒有欲望,則人民自然很淳樸。這裏可以看出,道德經所提倡的管理是要藏富與民,是要還政於民,讓人民來決定所喜歡的事情,而不是由執政者一味的將自己的意願、享受強加到人民身上。歸根到底,普通老百姓,大多數人民的意願是什麽,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好好的生活,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可以開開心心的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當然也可以有美食、有美麗的衣服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第六課勸道)。如果理解了老百姓對生活最本質的渴望,那麽作為一個執政者就應該順天意,合民心,把國家政策法律作為為大多數人民謀福利的工具,而不是為了少數人的權力、享受欲望服務。那麽他就不會勉強人民去作人民所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秦始皇派軍隊壓著老百姓修長城,美國南北戰爭之前南方的農奴主強迫農奴為他們終身耕作),也不會隻是忙著追求個人的享受而忽略國家的前途(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後為了自己的享受,而大把的花銀子繕修頤和園而不顧外敵的入侵)。那麽又是如何理解治理國家要愛好清靜,人民自然會走上正道?這裏說的愛好清靜就是指的愛好和平,不好爭好鬥:一、愛好和平,不與其他國家打仗,有了矛盾用和平談判的方法來解決,這樣一來,人民也不會受到錯誤的引導,走上戰爭的道路;二、不玩政治把戲,不勾心鬥角,把心思用在治理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向上來。(舉例:文化大革命,政治迫害,人民遭殃;台灣政治鬥爭,立法會上拳腳交加,成了政治的醜角,為了小集團,小政黨的利益而相互誹謗,相互指責,打著民主的旗號而放肆攻擊對手,根本就失去了正義和為民眾服務的基點)。那麽為什麽說治理國家的統治者沒有欲望,人民就會很淳樸呢?這裏說的沒有欲望其實指的是當權者對個人權力、個人金錢擁有、名譽地位的欲望少,從而可以把心思用在為人民解決實際困難上來,而不是為了個人享受而大興土木,為自己建宮殿、園林,如果這樣的話,老百姓也自然會向你學習,生活上也會淳樸起來,因為他們有了一個好的榜樣。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第五十九課  小 鮮)這句話又是什麽意思呢?這裏說的治理大國如像炒菜一樣簡單,大家都知道,炒菜和治理一個大國相比,不是一件難事,可以說是區區小事一樁,如果要達到治理國家像炒菜一樣簡單的境界,有沒有可能呢?可能的,其前提條件就是後麵所說的:把道蒞天下,就能分清鬼與神。也就是大家都按符合道的規律、法則來治理國家,管理經濟,這樣一來,就容易治理了,大家都不互相爭鬥,不互相爾虞我詐,不貪婪,那麽就可以分清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什麽是正義,什麽是邪惡,大家都按對的、好的去為人處事,所以治理才可以變得容易。否則,就像軍閥一樣混亂不堪,人民生活困苦(例如緬甸軍閥統治)。例如我們現在麵臨的金融風暴,有些人就認為正是由於許多金融機構的無限貪婪所引發的(高額的公司高層薪金,近乎荒謬的金融衍生產品,沒有強有力的監管體製等等),正是這些不符合道的行為,使得當今美國麵臨如此巨大的經濟衰退。

 

從上麵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經中有不少的篇章都涉及管理的課題。其實許多企業的管理者也非常崇尚老子道德經,也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老子思想運用在企業管理上來:1) 新加坡RichLand富園)配運私人有限公司總裁林水金鑽研道德經並且把老子的智慧運用在管理上,使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2) 李嘉誠先生就曾感歎說,一本《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如果能牢牢記住,將會終生受益。 3) 中國家電第一品牌海爾集團CEO張瑞敏, 時常研讀道德經,把公司品牌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全世界家電產品的第四大品牌。4) 香港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對老子道德經深有體會,他在2007年西安道德經國際論壇上甚至發表題為“道德經與柔性管理”的演講。所以這些企業家在學習西方管理的同時,也不斷嚐試把東方的管理融合借鑒,用他們自身的例子來說明了老子思想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

 

現代管理作為一門學科,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成為商業,教育等各個行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其實,不光是治理國家,規劃企業需要管理的智慧,哪怕是小到一個家庭,個人的時間管理,都需要智慧;其實,不管你是從事與什麽樣的管理,不管是管理的範圍大或小,就管理本身的理念而言,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是有共同之處的,這也許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意思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老子道德經中的管理智慧。

 

 

一.老子提倡在管理中要集合群眾的智慧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第十二課 治國)

這段篇章的意思是說:古時候善於治國的都是修道的人(有道德的明君,按照道的準則來治理國家)。而治理好國家的原因並不是看人民智慧的多少,而是將人民的愚昧解開,這才是關鍵。人民之所以難於治理,以自己的意誌強加與人的多。故以自己的知識治理國家,則國家盜賊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識而是按人民的意誌治國,則國家就幸福昌盛。懂得這兩種治國之道,心裏就有了個模式,經常用這個模式治理國家,這就叫做玄德,玄德就是人民情感深,對國家前途看的遠,同時也看到了與萬物對應的另一麵。那麽治理國家就及其順利。

古代的時候,許多治國的明君都是著深厚道德的人,為什麽道德對於國家領導來說是及其重要的呢?因為隻有道德深厚的才可能拋棄掉自己的私心和享受的欲望,為人民做實事,為人民謀福利,而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禍福來判斷事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兩句的大意是:隻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這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領導者,大家才可以受到鼓舞,才可以看到正確的榜樣;也隻有這樣的領導人才可以贏得大家的尊重,順利的推行國家治理各個方案。中國遠古時代的有道之君堯舜禹就是這樣的。大禹被任命治水的時候,剛剛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沒進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懷孕了,沒進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沒進去探望。正是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這種氣概才造就了大禹治水的才能和成功。

 

有了治理國家必須具備的無私無欲的情懷是不是就夠了呢?不是的,老子說治理的國家不管是大是小,人民知識水平是高還是低,都不是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治理好國家的關鍵就是要將人民的愚昧的解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經濟精英,現在卻麵臨如此嚴重的金融風暴,為什麽沒有治理好的?這些都是由於愚昧所造成的:私欲的極度膨脹,各人極度追求享受,超前消費等等造成的;李光耀建立新加坡的時候,許多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用他自己的話講:是苦力的後代,許多人大字都不識一個;然後,現在的新加坡卻治理的很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才前來就業和定居,這說明要想治理好國家,即使開始的時候人民文化不高也是可以治理好的,關鍵就在於要解開人民的愚昧,重視教育,專心發展經濟,引導人民走向安居樂業的道路。

 

什麽是老子道德進中所說的愚昧?為什麽人民知識的水平的高低不能決定治理好國家的關鍵?這裏的愚昧其實是指的人們自私自利,為了個人權力、地位、金錢而好爭好鬥的思想和行為。正是這些愚昧才使得治理國家及其困難,因為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權力欲望而爭鬥,為了這些可以不惜把別人踩在腳下整死,或者為了自己的享受而把國家的資源用於自己的揮霍。如果大家都是這樣,即使人民知識水平在高也不能治理好,反而大家都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爾虞我詐上來。索馬裏海盜活動就是由於該國長期處於內戰狀態,自1991年政府倒台以後,這個國家就陷入徹底的無政府狀態,各地被不同派係、不同部族的武裝組織割據,相互之間混戰不斷;其次,被劫船隻的船主通常都願意支付高額贖金,以避免船員受到傷害,這助長了海盜的氣焰,也使得更多窮困的索馬裏人加入海盜行列。許多海盜在成功作案後獲得“豐厚回報”,搖身一變成為當地富豪,買名車、建別墅、舉辦奢華婚禮。他們的揮金如土也刺激了更多索馬裏人,誘使他們入夥。

 

老子本人也反對管理者一味的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下麵的老百姓。他認為:“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由於人是有思想的,有自我意識的,他不同於機器,而此管理也是一門活的藝術,許多管理人員都感慨管理很難,難就難在下麵的人不聽你的話,不按他說的去做。其實,管理者再有知識,再有水平也是有限的,時間、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麽事情都對,也不可能靠發號施令來解決一切問題,這樣隻會引起大家的反感;況且,如果管理者自私自利,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來治理、管理,時間久了,大家當然要反感、反對你,你施政起來也會特別的困難。所以說,發揚民主,發揮大家的智慧和知識,按照人民的意願來治理國家,那麽你施政的政策、決定都是大家願意去作的,當然大家也就自然而然聽從指揮,而且還願意出謀劃策,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人翁精神。我們都知道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是個人崇拜,和以各人的意誌來治理國家的典型,毛澤東也犯下了錯誤,給國家和千千萬萬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痛苦。

 

     家庭中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注意小孩子自身的特點和長處,而不要一味的隻是家長的意誌強行加給孩子, 我們華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一來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比如家長強迫小孩學鋼琴,而小孩本身卻好動,缺少音樂方麵的天賦)。在美國,有教育學家總結父母成功教育子女四大經驗:充足的愛、盡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就是多了解小孩,了解他們的長處、潛質、性格特點、心理等等,從而避免大人從自身角度出發,單方麵的將成人的想法強加到子女身上。有這麽一本書:《沒有優資班- 珍惜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書中介紹了一位台灣媽媽去芬蘭考察其教育特點,在芬蘭,不管孩子的資質如何,老師對每一個兒童的教育都很重視,在其教育係統中,也沒有簡單地將成人的優劣觀點加到孩子身上,整個初級教育係統是沒有分流(沒有優資班、普通班等),而是盡力的把每個孩子都教育好,讓他們受到最好的教育。正因為如此,芬蘭的高科技人才很多(例如Nokia的各類工程師),其在國際教育評量數理成績全球排第二。由此可見,對待子女教育不要把家長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是多麽的重要,對子女長期的身心發展都是有益的。父母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也要特別注意從長遠角度來考慮問題:對子女愛的過分了也不行,要看到其反麵效果,對子女成長不利。

 

            懂得了以上的管理之道,那麽下一步的就是去賦予實際行動,按照這樣的理念去治理、管理,這就是老子眼中的“玄德”。進一步來說,管理者還有1)對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樣群眾的批評意見才聽得進去);2)對國家前途看得遠,不能一切以眼前利益出發,而是以大局為重,以長期發展為重。有的時候,人民所提出的想法不一定符合整體國家的利益,這個時候,作為管理者就必須具備長遠的眼光,戰略的構圖來說服引導人民。新加坡政府平時是深謀遠慮,未雨綢繆,財政上有了盈餘也會謹慎的從長遠的角度來處理。我們都知道新加坡是個小國家,世界經濟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它造成影響,所以政府在平時就注意財政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這一次經濟危機,為了幫助國人渡過難關,政府大筆投資新建各類基礎設施,擴大政府部門的招聘,以及首次開國庫對付經濟危機(建國44年首次動用儲備金:49億元,納丹總統經過11天的慎重斟酌才原則同意)。如果沒有政府平時從長遠利益出發為國家儲備,恐怕現在也會步入政府破產的地步。試想一下,如果在經濟好的,政府都把錢分給大家,雖然大家都開心,可是到了經濟危機的時候,政府就沒有錢為大家抵擋風暴了。

 

 

二.老子中對管理中用人唯賢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用人正確與否,用人用對的往往事半功倍,而反之,則事倍功半。因此,所多曆史上就不乏人士對如何用人有著不同的見解(清朝的曾國藩)。而老子本身也在道德經提到管理中如何用人,也主張要用人唯賢,可是他更看到了“與物反矣(看到了與萬物對應的另一麵),那就是如果過分強調用人唯賢也會帶來許多負麵效果,而這些往往都是我們容易忽略的。我們就來學習研究一下專門用人唯賢的負麵效果,從而引起我們的注意。

 

不尚賢,使民不爭。(第十四課 尚賢)不專門注重賢德的人,人民就不會你爭我奪。專門去尚賢會給管理帶來許多負麵的影響: 

1.  由於現實生活中,當上了賢人往往就會和個人利益掛鉤,如果好處(獎金、提升、培訓等等)都要賢人一個人占盡了,大家就會爭先做賢人,爭不到就做假賢人,於是形成一種虛偽的氛圍。在你爭我奪的工作環境中很難讓公司健康的發展。

2.  過於注重賢人很容易讓員工產生嫉妒、不平衡的心理,從而對公司的穩定性,員工的忠誠度、軍心有著很大的負麵影響。如果公司老板太過重視每一位或者某幾位賢人,大家覺得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再怎麽努力也沒有用,從而失去了對公司奉獻的熱誠,這樣長期下去,公司的turnover rate自然也會很高,留不住人,也留不住有潛質的人。

3.  太過重視賢德的人容易造成處事不公,處罰獎賞不分明。

 

 

我們都知道一個優秀的公司一定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製度(提拔,獎懲)。日本影像柯達(Kodak) 就是大家熟知的一個知名公司,它又是如何對待公司的每一位員工呢?你自己就是一種文化”——柯達的包容性文化創建計劃的宏偉目標就是要告訴每一名員工並在組織內部實現。每個人的觀點應該被公司聽到、尊重、支持乃至於實施,每個人的聲音在團隊裏都是不同的聲音,是不可缺少的聲音——這就是柯達的包容性文化要達到的境界。作為化工界老大的美國杜邦(dupot)公司在很多方麵都獨具特色。但公司的企業理念的第一條就是重視人材,其中,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尤為突出。杜邦公司不僅注重對每一位員工的培訓,而且培訓方法也很獨特,其中一條就是:平等的培訓機會;公司中每個員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都有所不同,因而要根據員工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培訓。在年度工作總結中,每位員工都可以向自己的上級提出自己的培訓需求。上級主管會根據員工的工作範圍,並結合員工自己的需求,參照培訓大綱為每個員工製定一份培訓計劃,員工會按此計劃參加培訓。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優秀的公司是重視每一位員工的潛質和長期職業發展,一個公司要想發展的好,是要讓每一位員工得到發展、鍛煉、提高、適得其所,而不能單純的依靠幾個人才,而是要把企業當作是一輛汽車一樣,每一個零配件都很重要,都是汽車質量的關鍵;如果汽車僅僅依靠發動機而沒有其他配件可以跑得起來嗎?如果把員工比作汽車的零件的話,如果一個公司每個人都想作發動機,沒有願意作擋風玻璃、刹車、輪胎的話,這樣的汽車是跑不起來的。而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讓員工在每一個崗位幹的開心,都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三.老子中對管理中對無為的理解

 

為無為,事無事  (第四十一課無事)無為:不是不做事,而是在做事的過程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主觀妄為,不強為。從個人角度來講,許多人一受到提拔就開始主觀妄為,以為自己說的就都是對的,拚命想樹立權威,結果遭到大家的反感,反而招致失敗。管理要舉重若輕,否則企業越做越大,企業家也越來越累,最後錢賺到了,人也累出病來了,有的甚至勞累猝死:嚴介和,張瑞敏這樣的大企業家是如何處理事無事的。小的方麵來說:和打籃球比賽的道理實質是一樣的

 

 

從企業角度來看,主觀上的妄為往往是企業失敗、破產的原因。我們來看看這麽一個例子,中國巨人集團的史玉柱是有名的企業家,他把腦黃金(營養保健品)搞成了,但是卻在房地產上陷入困境。一開始他並沒有想搞七十層的巨人大廈,隻是設計了十幾層。這十幾層的大樓對當時巨人集團來說影響並不大。但是,因中央首長到巨人集團參觀,史玉柱大受鼓舞,他決定將十幾層變為三十幾層,後來又決定將三十幾層改為七十層了。在史玉柱看來,七十層的“巨人大廈”如果建成的話,那可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但建設它需要十二個億的投資,結果“巨人大廈”斷了資金鏈,變成了“巨人大坑”。這就導致了“巨人集團”的毀滅。分析巨人集團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史玉柱沒有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打政治仗”而造成的“惡果”。很多頗有才華的企業家之所以不能把企業持久地發展下去,很多人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原因就在於他們不能自覺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在各種貪欲和雜念下毀掉了自身,也毀掉了企業。

 

企業在製定政策,營銷方案的時候,不是做在辦公室裏拍拍腦袋,敲敲鍵盤就可以的,一定無為的根據客觀情況來決定:不要一味的隻是抄襲一些“成功”的模式,要根據客觀(市場,人員,客戶口味,心理,文化)具體情況,具體製定。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差一點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它在該國營運的權利,事因是這家航空公司在當地報紙上刊登了一幅在外人看來很普通的廣告: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給愉快的旅客送上香檳酒。為此,航空公司倒了大黴。因為沙特阿拉伯是禁酒的,不戴麵紗的婦女是嚴禁和男人在一起的。沙特阿拉伯人把那幅廣告視為妄圖改變宗教信仰和宗教習慣的洪水猛獸。這不能不說是違反客觀情況而草率決定的一個典型商業個案。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第二十七課難治)人民之所以難於治理,是由於首長強迫他們去作不願意做的事,所以就沒有辦法治理。這裏的有為指的就是強迫教下級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比如打仗,為首長的享樂修宮殿,被強製服兵役等等),從而造成下級情緒上的對抗,逆反心理;

 

從大的方麵來講:國家的管理中,如果隻是首長強迫老百姓去作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國家很難治理好,例如:發動戰爭,花國庫為了帝王的享樂,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修運河為了去江南遊玩;普通的老百姓是愛好和平的,也是希望可以過上好日子。國家的領導人應該順應民意,解決老百姓生活,提高生活素質。

 

從公司管理方麵來講:如果老板太過強勢,隻是一味下命令,強迫他們去做事,使員工對工作沒有滿足感,失去熱誠,長期來看,這種不健康的領導方式不利於公司的發展。舉例:要找到員工的長處和興趣,培養他們的事業,提高忠誠度,提高對公司的歸屬感,要合理和合情的處理員工的私人問題,在員工情緒不好的時候,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從家庭子女教育層麵來說:孩子叛逆期的教育,避免一味的打罵,孩子喜歡的東西,大人可能不喜歡,但是不要強加意誌,要多和孩子溝通,加強引導;孩子讀書選擇職業,也不要過於強迫和扭曲其興趣和未來發展,適當的引導和良好的溝通是最好的選擇。子女婚姻的選擇也是如此,有些父母會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子女身上,結果往往不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