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正文

介紹一位當代道家-孫享林教授

(2009-12-24 19:09:21) 下一個

什麽是當代道家?武漢大學宗教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宮哲兵先生認為,當代道家是指那些認同的理念,努力使傳統道家、道教、道學文化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積極為當代社會服務的文化人群體。它的成員主要包括研究道的知識分子、信仰道的道教人士、認同道的企業人士以及關心道的社會各界人士等等。1

我們完全認同宮哲兵先生對當代道家的定義。根據宮哲兵先生的定義,我們認為,孫享林先生也是當代的一位鮮為人知的新道家。孫享林先生19588月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製造專業,退休前是原武漢工學院的副教授。他從上個世紀80代初期開始,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堅持破譯《道德經》,探索《道德經》的奧秘,並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所取得的成果不僅構成了道德經新譯的係列,而且具有鮮明的特點。

                     

本文將從三個方麵來闡述這個
道德經新譯係列的特點,介紹孫享林先生研究《道德經》的新成果。


一、道德經新譯的方式新

我們知道,老子《道德經》是兩千多年前周朝史官李聃乘青牛出關西去之時,應守關之將的請求而留下的一部經典。

這部經典,因其博大精深,兩千多年來,後世的聖賢大德、文人學士,一直在對它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研究和探索。有人說它是東方文化的根祗,有人說它是中國唯物主義的源頭,也有人認為是一部玄之又玄天書,說仁道智,難有定論。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到目前為止,關於《道德經》的版本已達三百多種,注說者達千餘家。這種傳統式的《道德經》研究,雖然千家萬說,但是歸納起來,無非是兩類。一類是治學的,他們主要是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出土文物所提供的資料進行研究,考文校字,訓詁釋義。另一類是修道的,他們拋棄世間功名,用自己的身體甚至整個生命去修煉和證悟。這些研究和探索為世人挖掘和開發出了非常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資源和文化資源。


但是,孫享林先生對老子《道德經》的研究不是走的傳統之路,而是另有蹊徑;破譯的方式也有別於大家,而顯得新穎獨特。


孫享林先生研究老子《道德經》純屬偶然。他的家人、親屬、同事和原工作過的單位都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也不是《道德經》和老學研究的世家;執教四十個春秋,專致於機械製圖專業,沒有接觸過任何玄書秘笈,也沒有其他特長和愛好;走到六十歲的退休之日,一天也沒有離開書齋陋室,沒有任何傳奇與神秘。即使在傳統文化和氣功的熱潮中,他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悠然如初。一切都是平常的、平凡的。


一個偶然的機緣,他開始了靜坐。在經曆了一段靜坐的過程之後,他才和老子的《道德經》結下了不解之緣,於19865月,在一種清靜無為的狀態下,開始書寫自己大腦中浮現出來的老子《道德經》的文字內容。


第一天,他書寫的是一個字,第二天是一個字,第三天……在以後的日子裏,天天如此,隻是書寫的文字不同。他的同事知道後才告訴他,他寫的是老子《道德經》裏麵的文字。事後他的同事才在書店裏為他買來了晉代王弼的《老子道德真經注》。曆時幾個月,他在這種靜坐無為的狀態中書寫完了《道德經》的全部文字。結果與與王弼注本的《道德經》有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就是調整了原來81章的順序,除第1章沒有調整外,其他各章都有變化,並且將81章改為81課,每課都冠以課名。每課的課名,都是由該課文的文字所組成。除了第1課的課名是一個字外,第2課到第81課的課名都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即第2聞道、第3善人”……81載營。另外,對文字,包括句讀和標點,也有很多增、刪、調、改的地方。他所書寫出來的《道德經》總共7111言。這本書於199010月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名為《李聃道德經更正》。

我們以王弼注本第3章為例,來看一看孫享林先生更正本與王弼注本的異同。


王弼注本的第3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2

孫享林先生的更正本則改為第十四課: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物,使民少為盜。不見可如,使民心不散。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可欲,使夫知者勿為也。無不為,則無不治。3兩兩相比,異同是十分鮮明的。


孫享林先生在書寫了《道德經》的全文之後,他又逐字為《道德經》書寫和配上了曲譜,逐句為《道德經》書寫出了解釋。他所書寫的這些內容就是他的第2本書。這本書以《李聃道德經意解.曲譜》的書名也於19981月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再後來,他在同樣的狀態中,以同樣的方式書寫出了《李聃道德經修煉五字訣》、《李聃道德經修煉七字訣》、《李聃道德經宇宙演化九字訣》、《李聃道德經陰陽五行氣和譜》、《李聃道德經天地人物道自然》等5本書。在這個過程中,孫享林先生出現了繪畫和書法的功能,在無為的狀態中,畫出了幾百張神韻深厚的大圖,寫出了幾百幅筆力遒勁的書法。所有這些內容,孫享林先生把它稱為李聃的道德信息。這些內容構成了他的道德經新譯的係列,使之成為一項重大的係統工程。


2003
7月,他的第3本書《老子道德經新譯》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這本書是在已公開出版的《李聃道德經更正》和《李聃道德經意解.曲譜》的基礎上,結合他講學的部分內容和部分綜合而成的。


在這些過程中,除開第3本書而外,他與其他許多《道德經》研究專家不同,沒有那種辛勞的查閱和翻檢,也沒有那種搜腸刮肚的冥思苦索,一切都是在靜坐的無為狀態中所為。問他是怎麽回事?他說,隻要你坐下來放鬆入靜,大腦中就出現這些文字,你隻要記下來就是了。他把這種狀況稱之為自然接受道德信息


他的這種自然接受道德信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己接自己記錄。第二個階段從書寫《李聃道德經五字訣》開始,則是自己接自己說,他的助手記錄。可見,他破譯《道德經》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是十分新穎的。


當然,對於這種新穎,我們可以簡單否定,可以冠以杜撰,可以稱之為荒誕不經。但是,不能。而應該深入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人的大腦能否儲存宇宙、自然和人類的全部信息?
第二,人的大腦在什麽情況下可以再現它所儲存的信息?
第三,人的大腦為什麽能夠儲存宇宙、自然和人類的信息?
這些問題需要現代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現代生命科學等科學來回答,需要各種科學、各個學科通力合作通過綜合研究來回答。


二、道德經新譯的解說和孫享林先生的道德經新譯的解說的內容也頗為新穎。


首先是字麵意義的解說有許多內容與眾不同。如《第六十九課穀神》中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一般的注者解釋為“‘是永恒存在的,這叫做玄牝玄牝之門,這叫做天地的根,它無形地存在著,用之不盡4孫享林老師的《老子道德經新譯》則解釋為穀神是長存的,這就是玄妙的陽神。玄妙的陽神之門在哪裏?這就是天地之根(道),它連綿不斷若存若亡,用時是用不盡的。對於穀神,孫享林老師在《老子道德經新譯》中還進一步解釋說:穀神就是陽神,也就是純陽體。它是人經過修道修德修成的。根據古代的陰陽理論和《道德經》的觀點,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離子結合而產生的,人也是陰陽離子結合而產生的。人的產生首先是陰陽離子結合生觸角,觸角連接成經絡,經絡分布成網絡,再經過一些特定的過程之後而形成的。修道修德就可以吸收陽離子,排除陰離子,使陽離子慢慢地增加,陰離子慢慢減少,逐步使人的本性陽大於陰,最後把少數的陰離子轉變成陽離子,最終使人成為純陽體,這就是穀神。5這兩種解釋,顯然不同。這些與眾不同、別有新意的解釋,能讓你在不一般中初步領略老子《道德經》的真諦。

三、
道德經新譯的用途新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哲學是以天人合一、心物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為基本特征的,因此,孫享林先生破譯和研究《道德經》的目的,不僅僅是推出一項學術成果,宣傳一種學術觀點,而是應用《道德經》,引導當代人們去實踐,去修道修德,進而使人們達到身與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孫享林先生在發揮《道德經》用途方麵與眾不同的地方。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一提到修道修德,人們馬上就可能同深山與道觀、童顏與鶴發、打坐與誦經、神秘與迷信聯係起來。其實,從《道德經》的主旨孫享林先生研究的成果來看,修道修德並不神秘,而是非常樸實、自然的事情。


什麽是道、什麽是德呢?孫享林先生認為,所謂道,就是宇宙的本源狀態和生命的本質狀態;所謂德,就是人類符合道的基本特征、體現自然狀態的思想境界和行為規範。


什麽是修道、什麽是修德呢?孫享林先生認為,按照《道德經》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認識宇宙本源狀態和升華生命的活動就是修道;按照《道德經》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為人處世和完善人生的活動就是修德。

因此,孫享林先生不顧高齡,於1986年開始,先後到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有關單位講授《道德經》,傳播他的新道學,傳授修道修德的新方法。


孫享林先生提出的這套修道修德的新方法,包括四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抓住無為的核心思想學習和領悟《道德經》的精神實質,以增強順應自然的自覺性。


第二個要點,是按照無欲的基本要求應用特定的方法背誦《道德經》原文,以增強修身養性的實效性。每天最多背四次,至少背兩次,每次半個小時以上。


第三個要點,是按照少私寡欲的原則為人處世,實踐《道德經》的基本思想。
實踐這個要點有三個層次的要求。


一是基本要求: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不要做想得到而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做事後令內心不安的事情。


二是深入要求:處弱,處下,處賤,能容,能忍,能損。
三是最高的要求,即行為規範符合生命的基本規律;符合自然的本來狀態;符合《道德經》的全部要求。


第四個要點,是應用現代的觀念、科學的思想和通俗的語言傳授《道德經》。


18
年來,師從孫享林先生學習和研修《道德經》的學員愈萬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熊良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僅學有所獲,修有所得,而且從1996年秋季率先在華中科技大學開設《道德經》選修課,到目前為止,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已經達到8000多人,其中有許多學生因此不僅調整了心態,改善了行為方式,提高了道德水平,而且增強了學習和為人處事的能力。7

實踐證明,凡是對《道德經》學有所獲、修有所得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促進身心健康、增強處事能力和提高道德水平的效果。筆者也是孫享林老師的學生,從19925月開始師從孫享林老師研讀老子《道德經》,十二年如一日,堅持未懈。我不僅懂得了《道德經》的一些真諦,對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有了更具體的一些體會,對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身與心和諧的妙處有了一些更具體的感受,而且在潛移默化之中,在不知不覺之中,我的身心還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僅保持了身體的健康狀況,而且在滾滾紅塵之中,能保持一點兒安祥的心態,對生活沒奢望,對社會不失望,特別是在名利的關鍵處,能夠控製住我那一念之差。可以說,我活得比較健康,過得比較踏實。


按照孫享林先生的方法學習和研修《道德經》為什麽能夠產生這些效果呢?筆者根據自己切身的體會談一點初淺的認識。

一是聲波功能。我在前麵已經介紹,孫享林先生學習和研修《道德經》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背誦《道德經》。背誦必然產生聲波。實踐和科學證明,聲波對於人體的生理機能具有激活、調整和改善的作用。現代高級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發出一個字音,就是大腦的一個意識活動,也可稱信息活動。它不僅能因字音的不同而使大腦呈現出不同的腦磁圖,而且會釋放出一種化學遞質,並在其它係統引起不同的生理反應。《黃帝內經》等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的五音與五髒有對應關係,且五音聲亂,則有五病。五音中,亂病在脾,亂病在肺,亂病在肝,亂病在心,亂病在腎。音聲相應,音髒相和則無病。


從《道德經》的全部文字看,不僅包含了以上的各種字音,而且字音種類更豐富,排列組合得更符合音樂的節奏,更符合自然的旋律。在句式上,以韻文為主,以四字句居多,兼有雜言,最短的一個字,最長的十個字。這些長短相間的句子交替組合,背誦起來,對生理的振蕩既能產生急促之功,又能產生舒緩之效。在韻律上,和諧押韻的句式也比比皆是。從背誦的體驗看,和諧的押韻對生理的振蕩更細膩,效果也更精妙。所以,長期誦讀不懈,必然產生活躍細胞,振蕩經絡、調和氣血,改善人體生理機能的效果,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是心理效應。從根本上講,誦讀《道德經》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它必然要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因為堅持背誦《道德經》,能以一念代萬念,使人靜其心,進入入靜狀態。根據精神神經免疫學和養生研修的結果,當人高度入靜時,神經、內分泌係統所分泌的化學物質,可以調動和激活免疫細胞,提高人的免疫力。根據植物神經興奮規律,高度入靜可以改善微循環,而微循環的改善又可以促進組織細胞中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的產生,使人增強生命力。現代醫學還認為,人產生疾病的原因往往與心理失衡有關。修道修德可以較深層次地排除各種幹擾,使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可以促使能量平衡,能量平衡可以促使生理平衡,從而收到祛病強身的效果。


同時,一心誦讀《道德經》,可以使人淨其心,進入背無所背、聽無所聽、甚至念無所念、一念不起的狀態。這是一種比較高層次的入靜狀態。實踐證明,當誦讀修煉進入這種入定狀態之後,便會產生兩種妙處。一種是與自然相融合,直接吸取宇宙能量,使人增強功能。另一種是顯現本來智慧,開發出人本來就具有的潛能,有時甚至使人出現見常規之所不見,為常規之所難為,明常規之所未明的狀態。

三是教育的結果。《道德經》的內容,都是講修道修德的。這些良性的文字符號和語言信息,融注在人們如吟如唱的誦讀中,深深地印記在人們的意識裏,必然要起著十分重要的誘導作用。特別是那些直接揭示無私無欲,處弱守靜等道德的基本內涵,更是具有直接洗刷人的心靈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的作用。所以,長期誦讀、學習實踐和傳播《道德經》,就必然能夠提高人們的道德境界,提高人們的智慧層次,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


總之,孫享林先生道德經新譯和其他當代新道家研究成果的最終意義是一樣的,就在於匡正人心,就在於喚醒人們保護自然的良知良覺,就在於啟發人們思考社會發展的新出路和探尋升華生命的新思路。

這是我對孫享林先生和他的道德經新譯係列的簡要介紹。我深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隨著人們對人的尊重和生命關愛的增強,孫享林先生及其研究成果也會和其他當代的新道家們一樣,愈來愈被世人所重視,他對社會的作用和奉獻也將會愈來愈大。


注釋:

(1)宮哲兵主編《當代道家通訊》第1 2003

2)晉王弼《老子道德經注》中華書局

3)孫享林《李聃道德經更正》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

4)任繼愈《老子新譯》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5)孫享林《老子道德經新譯》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

6)孫享林《李聃道德經秘訣》手稿本

7)熊良山《道德經淺釋》華中科技大學 2003



                          (宜昌 王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