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yssa Canyon - 阿裏莎峽穀

忙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東西,身在其中能讓你厭惡,倦煩,恨不得早早的,遠遠的躲開。若然真的遠去,卻也讓你懷念。
正文

曼穀

(2005-07-07 08:30:50) 下一個
曼穀

 

這是一個和前麵的幾個城市,香港,台北,新加坡和吉隆坡比較不同的地方。這不是一個華人社會,卻不乏華裔的影子,我用一雙中國人的眼睛,雖然作為一個曼穀女婿,常常此地進進出出,也許難免頗有偏差,下筆謹慎。

 

我很喜歡曼穀,卻不是因為這裏是妻的家,我的丈母娘家。而是,這裏善良的美。

 

這個佛教主導的國家,宗枝來說應該是和中國佛教一脈相承的小稱佛教。曼穀有風光旖旎的海岸沙灘,也有破落陳舊的荒廢古廟, 有金碧輝煌的皇宮寶殿,也有漆黑畝木櫞的百姓之家。妻雖然自幼在台灣出生成長,但是小學畢業就到了泰國,全家在曼穀駐紮了下來。這是第一代的台商東南亞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也是當年蔣經國為了拓展和東南亞的政治貿易和台灣的外交空間,帶領不少台資企業舉家南移,機器鈔票,妻兒老小,漂洋過海,一個曆史的切片見證。那個時候,大陸還遠沒有對台商開放。回國探親,往往轉棧美西,途經香港,方才敢進入“匪區”。

 

曼穀,大約和所有的大城市都一樣,兼容包並,若然也就不再多費口舌了,前麵香港,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有交待到。逍遙雖然不諳口音,但是從路人的長相,衣著,舉止,也看得出個端倪一二。曼穀好吃的也實在太多了,唯獨逍遙筆下功力不及,就不浪費各位看官的實踐了。

 

驅車在Sukhumvit上,這條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的主幹道,上有高架輕鐵 - 太貴,曼穀本地人坐不起 下有地下鐵路,剛剛開通不到一年,線路仍在完善,人又太多 - 太擠;路麵寬不足40米,加掉中間5米寬的花欄和頭上高架的柱子,最後剩下來真正開車的,也就是緊緊巴巴的每邊兩車道,要命的事,什麽車都往上麵擠,從公共汽車,卡車,到 也就是比摩托車多一個殼子的泰國地標du-du車也在上麵橫衝直撞。幾百個警察 從東到西手忙腳亂的協調著一百多個紅綠燈,最後弄得最高時速可能也就10公裏每小時。大概和不負重的急行軍差不多。

 

曼穀的人,是曼穀最美的一 道風景線。

 

泰國這個民族,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融合性,一種安定性。曆史上縱橫幾千年,SIAM這個民族就是一個以友善和快樂著稱的群落。和鄰近的印度或者中國不同,泰國的曆史上幾乎沒有什麽征戰,為數不多的幾次交戈,也是和緬甸或寮國偶爾的邊境糾紛。但是,往往邊境村落居民你裏有我,我中有你,這個仗也打不下去,都以握手言和為止。就算是二戰的時候,日本的侵略軍凶神惡煞的闖進來,泰國人也毫不介意,不但不抵抗,反而軍糧稻米相送,安居現狀,樂於生活。這種不多見的民族習性,見人就是客,幾乎使後來二戰以後,聯合國認定泰國是軸心國的盟友。但是,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泰國所有的廟宇古籍得以完善的保存,沒有被硝煙和戰火的年代波及。

 

今天的泰國人,也襲承了祖先們樂觀,好客,善良的特點。不論何時何地,你都能看到黝黑的臉上綻放出來的微笑,雙手合十,一句輕語問候,往往是遠方旅人最好的安慰。泰國的服務業之所以如此發達,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以外,這道獨特的人文資源也不能不讓人羨慕。反觀周邊東南亞國家,唯有泰國旅遊世界聞名,甚至中國著地大物博的國度,不堪入耳的旅遊惡遇也比比皆是,不能不讓人反思啊。

 

既然提到泰國的民族性,裏麵有兩大因素不能不提。其一,就是佛教的影響;其二,就是皇室的領袖

 

泰國人,90%都是佛教徒。很多的泰國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好像台灣和新加坡的義務兵役一樣,泰國男人,不論家境貧富,都要剃頭作上個一兩年的和尚。這一來,是為了培養一個吃苦耐勞(每天化緣乞食)的精神;二來,是為家人祖先祈福。逍遙是基督徒,並不認同第二點。但是第一點,吃苦耐勞,卻是泰國人民中由衷的顯示得出來的一個特性。就連,在泰國長大的外國小孩子們,都潛移默化的收到這個民族性的影響。

 

不能否認,佛教在引導人的善良和服從本性上對泰國這個民族的重要性。說道,服從,也就引出了第二個上麵提到的因素- 皇室。

 

泰國的皇室,如同之於日本,是一個非常強的精神領袖。不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文化領域,都有極強的化身影響力。大街小巷不用說,每一個泰國家庭,即便是海外,必然看到高高懸掛的皇位帝像。每次機關,學校,體育重要聚會,即便在周末看電影前,都要全場起立,高唱一次皇帝頌歌,才能開演。文化大革命電影前背誦毛語錄的時候逍遙還小,但在美國每次運動比賽前唱國歌的場合經曆的就太多了,總的感覺是,泰國人真是愛皇帝。即使是發牢騷的出租車司機,也從來沒有聽過對皇帝的半個不滿意。每次皇室的車隊出行,必定前後空巷,警車開道。所有的路經的高架橋上也不準站人,因為“沒有人是能比皇室更高的”。

 

泰皇深愛著泰國的人民,也領導這個重要的東南亞經濟體,而操勞著,即使如今年雖已高,卻常常不辭辛勞的出席很多民間場合。尤其是去年年末的海嘯救災,泰皇首當其衝,親曆親為,不能不讓人佩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