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8月9日 以西結書十二章

(2010-08-09 04:23:34) 下一個

從被擄的人中間出去

以西結書十二章一至十六節

    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2“人子阿!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3所以人子阿!你要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在白日當他們眼前從你所住的地方移到別處去,他們雖是悖逆之家,或者可以揣摩思想。4你要在白日當他們眼前帶出你的物件去,好像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到了晚上,你要在他們眼前親自出去,像被擄的人出去一樣。5你要在他們眼前挖通了牆,從其中將物件帶出去。6到天黑暗,你要當他們眼前搭在肩頭上帶出去,並要蒙住臉看不見地,因為我立你作以色列家的預兆。”

    7我就照著所吩咐的去行,白日帶出我的物件,好像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到了晚上,我用手挖通了牆,天黑的時候,就當他們眼前搭在肩頭上帶出去。

    8次日早晨,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9“人子阿!以色列家,就是那悖逆之家,豈不是向你說,你作什麽呢?10你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是關乎耶路撒冷的君王,和他周圍以色列全家的預表。’11你要說,我作你們的預兆,我怎樣行,他們所遭遇的也必怎樣,他們必被擄去。12他們中間的君王,也必在天黑的時候,將物件搭在肩頭上帶出去,他們要挖通了牆,從其中帶出去,他必蒙住臉,眼看不見地。13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我必帶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倫,他雖死在那裏,卻看不見那地。14周圍一切幫助他的,和他所有的軍隊,我必分散四方,也要拔刀追趕他們。15我將他們四散在列國,分散在列邦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16我卻要留下他們幾個人得免刀劍、饑荒、瘟疫,使他們在所到的各國     中,述說他們一切可增的事,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隨著這個扮演被擄之人的比喻,在以西結的生活和事工上,似乎又開始一個新的階段;十二至廿四章的大意,基本上仍是與耶路撒冷和它即將來臨的陷落有關。

    這位先知得到的指示,先要表演一些動作;接著的動作是解釋的語言。這樣,他現在向百姓傳講的信息,既可以看見,也可以聽到;不論用那一種方法,他的聽眾都可以了解信息的意義。以西結要先預備一個“被擄之人所用的袋子”。在裏麵裝滿各樣需要的東西,就是一些生活中的必需品,某些個人用的物件,如衣服、食物,也許還有一件作為覆蓋用的披風,和最基本的廚房用具。這個袋子放在他房屋的門口,在黃昏時分,那些和他一同被擄的人,帶著好奇的心情注意觀察,他一定在泥磚的牆上挖一個洞(或是在他自己的房屋上,但也可能是俘虜營中所保留的低圍牆),將袋子搭在肩上,離開營區。在他臨走的時候,並將自己的臉蒙住,好像不願看見他所離開的地方。然後他便在觀眾眼前消失,迅速進入將臨的黑暗中!

    那些觀眾必在夜晚仔細思想以西結最近古怪的行為,至今為止,不知他想要作什麽?他們已經習慣他所扮演的比喻,所以有一個問題急待解決:新上演的這場戲,究竟是什麽意思呢?在清晨的時候,這位先知又回到營中,向那些被擄的人解釋,他所表演的意義。他的動作乃是一種標誌,“耶路撒冷的首領”(可能是王下廿五4所說的西底家)要發生什麽事,和城中其他的居民,將要發生什麽事。他們要藉著牆上所挖的洞,離開該城;那些預定被擄的人,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存活,但有許多將要滅亡。

    從這個扮演的比喻和解釋中,活現出幾個指示。

    (一)審判的工作包含著悔改的盼望。他們“或者可以揣摩思想”(3節),上帝對以西結說,雖然他完全了解那些觀眾悖逆的性情;仍然希望他們悔改。事實上,這位先知事工的繼續,完全根據這個“或者”,百姓好像是那樣的盲目和耳聾,然而也許說過和做過的某種事情,有人可能了解。所以事實開始再次變得非常清楚,繼續宣告審判,實際上是一種恩典的標誌。審判將臨的警告,常為悔改的可能性敞開門戶。

    (二)比喻迫使人仔細思想並得到正確的理解。當我們憑著後見之明,來研究這種說法的時候,我們決不會像當初觀察這個扮演比喻的人一樣,在解釋方麵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試想一下在扮演這個比喻的夜晚他們當時的遲疑不決。這位先生竟在黃昏時分,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包起來,離開了難俘營,這是什麽意思呢?對於那些生存的難俘來說,最明顯的意義就是被擄生活有希望結束!由於以西結包起東西離去,所以不久之後,他們也要離去,再度踏上歸回耶路撒冷的旅程。但是如果這就是他們的解釋,當以西結宣布他表演動作真正的意義時,從那天早晨之後,盼望必然完全破滅。

    如同其他的許多比喻一樣,這個比喻出現兩種意義,一個是屬肉體的,另一個是屬靈的。強烈的盼望要使這個比喻的意義成為積極的;屬靈的洞察力所顯示的見識卻一定是消極的。因此這位先知所強調的是,那些人“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這也是耶穌宣教時,一再重複的一個主題。如果其中真正的意義要分辨清楚的話,這個比喻必須仔細思想。照樣,這個比喻含有一個危險的警戒,我們自己的願望,必須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

    (三)這個比喻和審判的目的,乃是宣告上帝是主家。在解釋方麵來說,正如以西結在別處所作的聖工一樣,再度強調審判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說,使那些將要遭受審判的人知道,“我是耶和華。”(1516節)這個目的可使審判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知上帝是主,將使人生存在的觀念迷失。所以審判最後可視為一種慈愛的行動:如果真理無法在平安中學好,那麽一定要在審判中學習——不論是用那一種方法,總比一點真理都學不到為佳。

毀滅前夕的吃飯

以西結書十二章十七至二十節

    17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18“人子阿!你吃飯必膽戰,喝水必惶惶憂慮。19你要對這地的百姓說,主耶和華論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地的居民,如此說,他們吃飯必憂慮,喝水必驚惶,因其中居住的眾人所行強暴的事,這地必然荒廢,一無所存。20有居民的城邑必變為荒場,地也必變為荒廢,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在這個簡單,但富於戲劇表演的比喻裏,一種更為可怕的信息,藉著這位先知傳給那些被擄的人。在上帝的命令之下,以西結吃飯喝水的時候必須發抖,好像懷著致命的恐懼。根據我們所知,以西結的生活和工作,發抖可能不需要太大的技藝來表演;在他疲勞不堪和健康欠佳的狀況之下,顫抖的雙手和搖擺不定的身體,是以西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種身體方麵的虛弱,現在要在大眾麵前,藉著吃飯表達出來,作為上帝審判將臨的另一比喻。有人可能看見這種情景:這位先知的手發抖,所以在飲水達到嘴唇之前便被濺出;並在口中笨拙地摸索食物,藉著這些動作,他向觀眾表演耶路撒冷居民恐懼的情形。在聖城毀滅的前夕,他們吃飯必膽顫。

    這個比喻的力量,從若幹細小的內容中浮現出來。

    (一)審判是根據那些接受審判之人從前的行為。加克·伊魯爾(Jacques Ellul)是法國的一位卓越律師和神學家,曾經描述“暴力的律法”,有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暴力產生暴力——再沒有別的東西。”(引自Violence,1969,p.100)這個比喻的中心乃是膽顫,因懼怕將臨的暴力所造成的;可是當這位先知解釋清楚的時候,暴力臨到耶路撒冷居民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他們在城中已經施行暴力。凡是使別人恐懼戰栗的,他們自己也必定要親自經曆恐栗。因為暴力的行為,好像種子撒在地裏一般,將來這些種子就會帶來暴力的收獲。所有利用權勢,並以暴力威脅他人,都可能會得到他們自己恐懼膽顫的收獲。

    (二)甚至在危機中,人類仍不了解他們生命真正的本源。雖然這個扮演的比喻,最富於戲劇性的部分,是這位先知的恐懼戰栗。一個人吃飯和喝水,最基本的乃是要繼續活下去,就是在毀滅的前夕,為了維持身體的功能,城中的居民自然要繼續吃喝;麵對死亡之際,他們繼續喂養活的肉體,卻沒有人建議禁食、悔改或控製肉體的食欲,以便避開災禍。

    然而對於住在巴比倫境內,那些被擄的人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信息。他們在文化最悠久之地居留,流傳許多俗語,甚至在二十世紀,仍有一種俗語繼續盛行。“吃喝快樂這是人生第一的目的”——這幾句話起初是基蓋麥(Gilgamesh)說的,他是古代巴比倫的一位英雄,在他尋求了解人生時,他遇見一個酒吧的女侍。但是在這種說法裏,含有一種諷刺。基蓋麥是一個異教徒,在尋求一種高貴人生的意義時,他聽到這些話,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相信之;對於耶路撒冷的居民來說,不論是在自己的家鄉,或是被擄往國外,這個在絕望中吃喝的比喻,都是他們自己犯罪所造成的一種後果,並不是由上帝而來的勸告。

    所有的人都要吃喝,但是按照摩西所說(申八3),同時也為耶穌所引證(太四4),“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凡是吃暴力食物的,決不能吃生命的糧,所以在恐懼中生活的本身,最後必吃膽顫的食物。

    (三)在事奉中的軟弱必變為有力量。與這個扮演的比喻完全相稱的特色,就是一位軟弱和膽顫先知的畫像,他使飲水濺出,口中充塞食物;這對於那些被擄的觀眾來說,並不是一個給人好印象的標誌。他一麵表演這個比喻,無疑的,他一方麵表達信息中的極端恐懼乃是相當自然的動作。

    如果以西結是一個神學院中進修宣道學的學生,毫無疑問,他在表現方麵一定不及格。一個先知傳道,必然是強而有力,使他的聽眾大受感動。他必須以積極的個性來吸引他們,並不是憑著戲劇性的演藝來驚嚇他們。但是,事實決非如此,對先知最基本的要求,乃是順服上帝的命令。假如那個命令要求脆弱的表現,千萬不要忘記上帝的力量可以藉著人的軟弱彰顯出來。

古時諺語的倒轉

以西結書十二章廿一至廿八節

    2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22“人子阿!在你們以色列地,怎麽有這俗語,日子遲延,一切異象都落了空呢?23你要告訴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這俗語止息,以色列中不再用這俗語,你卻要對他們說,日子臨近,一切的異象都必應驗。24從此,在以色列家中必不再有虛假的異象和奉承的占卜。25我耶和華說話,所說的必定成就,不再耽延。你們這悖逆之家,我所說的話,必趁你們在世的日子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26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27“人子阿!以色列家的人說,他所見的異象,是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所說的預言是指著極遠的時候。28所以你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話沒有一句再耽延的,我所說的,必定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在任何先知的事工中,聽眾總是抵擋;如果信息是一種不合口味的定罪,抵擋必然更加堅決。以西結所傳預言的內容,導致他的信息遭遇抵擋,並不令人驚奇。但是以西結並不是以色列人第一位的先知;在他以前已經有許多先知,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在過去的世代裏,有許多百姓對於先知戲劇性的傳道,已經表現出某種標準的回應。隨著時間的流逝,從前所作簡單的回應,現在已成為先知的說法或俗語。每當某一位使者消失時,他的信息便會得到被“拋棄”那種方便的回應。

    在這一段簡短的經文裏,暗示這位先知的事工遭遇抵擋;那些被擄的人,可能會聽他的信息,但是他們並不太重視他。這位先知所作比喻的表演,和災禍迫近的宣告,那些聽眾就以他們祖先所用的俗語,和聰明的說法作回應。所以現在這位先知得到指示,要在他的事工上,采取更積極的步驟去推進,並不隻是表演出來,和傳講上帝的宣告,他要考慮百姓的回應,並且破除他們心地剛硬的防線。

    這兩種古時諺語的倒轉,有它本身提供的助益,但是了解這一段簡短經文的含意,對於這位先知和他的聽眾來說,都可以得到亮光。

    (一)第一句俗語:異象永不應驗。這句俗語(22節)的英文翻譯,並沒有充分表達希伯來原文的簡潔。應當譯為:“時過事消”。換句話說,聽眾的反應是,那些先知作這麽嚴肅的宣告,實在大可不必,他們總是以可怕的災禍作為警戒,卻一直都沒有發生什麽事情。由於大多數的人都作抵擋的回應,所以其中含有一些真理的成分;有許多預言過的事情(誰去分辨真假先知呢?)至今尚未應驗。對於第一句抵擋性的俗語,有兩種不同的因素:(甲)有時間的因素。一位先知說將要發生某種事情,可是當時間過去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乙)因此,其中含有假的的成分。如果沒有任何事情即將發生,預言必不可能是真的。

    如此一來,以西結的新預言,便有一種不同的扭轉;他把聽眾的機械式的抵擋顛倒過來。顛倒的俗語可以這樣表達:“時候到了,各樣事情都將應驗!”那些聽眾可能仍舊說,這種預言和其他的預言並沒有什麽不同,但是兩三年之後,事實果然成為真的,以耶路撒冷的失敗為最高點,他們要對從前認為是空話的預言承擔責任。這種情景正如預嚐審判的日子一般。“沒有這麽一個日子,”百姓呼叫說,但是實際審判他們的日子,要報應他們的抵擋。

    (二)第二句俗語:應驗是在遙遠的將來。對於先知宣講所作的第二種回應,稍微有點謹慎;對於那些貪愛麵包兩邊牛油的人,具有吸引力。他們並非否認預言不真實,那些用第二句俗語,暗示預言的應驗是在極遠的將來(27節);所以目前不必煩惱。讓未來的世代去焦慮罷!因此,這位先知也使這種說法倒轉:在你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這事就要發生。

    這位先知作了這樣兩種宣告,來破壞那些被擄之人頑強的抵擋:上帝的話語決不虛假,將來必要應驗的。它不是在遙遠的將來,不久就要知道。但是在這一切事上,時常發生悲劇,因為回應人的抵擋,上帝加速災禍的來臨。更正確的說,由於人抵擋上帝的話,促使結局早日臨到,因而減少悔改的機會,就是在上帝最初的話語中所暗含的。

    (三)百姓的抵擋表示他們的盲目無知。在百姓中流傳的俗語,有種可怕的諷刺,表明他們根本不知道上帝在人類曆史中的作為。“時間已過,無事發生,”他們這樣說,以回應先知所講的。然而事實已經臨到他們身上!他們正過著被擄的生活,正如一個囚犯,從牢室中寄給法官一封信說:“你總是威脅,要把我送進監牢,但是你永遠都不能作這種事情!”所有的百姓都是如此,那些被擄的人早就應該知道,堅決認為預言不會應驗,或說在遙遠的將來才會發生,真是愚昧到極點;隻要他們睜開眼睛一看,就可知道結局已經臨近。

    然而,對我們現代的人,讀這一段古老的經文,發覺別人的盲目無知,總比發現我們自己要容易得多。先知所說的預言時常臨到我們,而我們自然的回應也如同那些被擄之人一樣,“這事決不會發生,不論如何,當我在世的日子,不會成就!”這樣一種回應,隻能使我們希望遲延的事更為提前。我們必須有一種認同,先知預言的審判,實際上是一種恩言,立即回應,便有盼望;長久拖延,必然促使災禍速臨。

    (四)這位先知所傳的信息,說明他的工作非常艱難。當我們研讀以西結書,或其他先知書的時候,如果我們要了解先知事工真正的難題,我們必須注意他們的聽眾。以西結所傳的信息不受歡迎,他的同胞對於上帝話語的回應,並不熱切。對於先知的講道,他們提出長久流傳的俗語作答案。那些老答案固然隻是藉口,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優點,因為以西結相當清楚,從整體來說,每一個世代都有許多假先知,對於預言的可靠性表示懷疑。

    對於以西結自己的變幻無常,我們隻能沉思。他怎樣知道,自己所說的預言是真的呢?他怎麽能夠確定,他自己完全不錯,甚至使那些流行的俗語顛倒呢?生活在這麽一種環境裏麵,任何正常的人都會遭受到各種的痛苦,但是對於以西結來說,他話中的真理,乃是回應他非常真實的異象和使命。因他曾遇見活的上帝。他不是選擇一種終身職業,乃是被迫執行一項任務。因此,他的話語真實,在於認識向他說話的“那一位”。然而以西結的經驗,乃是上帝仆人經常需要的一種提示,以便和他所服事的“那一位”,保持密切的關係。長久聽從他本國百姓的話,可能會嚴重地損壞他自己信心的力量。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