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月19日 詩篇三十篇

(2010-05-19 03:17:47) 下一個

從憂愁到歡樂

詩篇三十篇一至十二節

    大衛在獻殿的時候,作這詩歌。

        1耶和華阿,我要尊崇你,因為你曾提拔我,不叫仇敵向我誇耀。

        2耶和華我的上帝阿,我曾呼求你,你醫治了我。

        3耶和華阿,你曾把我的靈魂從陰間救上來,使我存活,不至於下坑。

        4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要歌頌他,稱讚他可記念的聖名。

5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6至於我,我凡事平順,便說:我永不動搖。

        7耶和華阿,你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穩固,你掩了麵,我就驚惶。

        8耶和華阿,我曾求告你。我向耶和華懇求,說:

        9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什麽益處呢?塵土豈能稱讚你,傳說你的誠實麽。

        10耶和華阿,求你應允我,憐恤我。耶和華阿,求你幫助我。

        11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

        12好叫我的靈歌頌你,並不住聲。耶和華我的上帝阿,我要稱謝你,直到永遠。

    這裏所指的是那次奉獻、那所聖殿,我們不能肯定。究竟是大衛選擇的一塊石頭,作為向主獻祭的壇(代二十一18—26),或是所羅門奉獻他的聖殿(王上八),或是在公元前五一五年第二聖殿的奉獻(拉六16),或甚至是在公元前一六四年敘利亞的亞流古王和他的將軍路西亞褻瀆聖殿後,由猶大馬加比將它重新奉獻的殿(馬加比前書四36—59),不得而知。因此甚至它可應用於在街角上我們自己教堂的奉獻禮!但無論是那一次事件,奉獻的行動肯定地——或在今日引領——從憂愁引至歡樂。

    詩人說,從敬拜中知道上帝為我作了一件大事,因為你曾提拔我,我們人類喜歡用升高和下降的名詞來思想。在一個時刻,我們降下至深處;在另一個時刻,我們升至雲霄。降下代表憂愁,上升代表歡樂。可能就是這原因,甚至當人們知道地球會轉動,他們仍將天堂放在“上麵”,而地獄在“下麵”。我們的詩人如此說,上帝曾提拔我上升,脫離憂愁進入歡樂,當從字麵上來看他是降至地下之地牢。這樣說,他並不一定表示他的憂愁好像耶利米一樣,因為耶利米也能用暗喻的方式來說。“我的敵人挖坑來捉拿我。”(耶十八22)他亦不是說已從一場重病中康複過來,上帝從病中“提拔他”。但他說,無論他從那裏被救出來,上帝的行動是一種醫治,明顯地,在肉體的疾病和魂或靈的疾病之間,並沒有界線(正如耶穌在馬可福音二章十至十一節向我們顯示的一樣)。上帝是一切疾病的偉大醫生。現代法國外科之父,柏安布斯(Ambroise Pare)有一次說:“我包裏他的傷處,上帝醫治他。”

    在第四節,當他說你們是他的聖民,他用了一個我們常遇到從hesed這個名詞而來的一個字,這字的意思是“忠誠的愛”,抑有進者,是我們曾研究過的立約名詞。上帝的聖民是上帝立約於民的成員,這些子民行在上帝愛顧之中,因這緣故,他們尋求將他的愛傳遞至其他人身上。

    他的聖名,什麽是他的名?就是主,用英語來說,那個字包括了雅巍,這名字是上帝向摩西啟示他自己的名稱(出六2—8)我們記得,“名稱”是代表它持有人的一種正確的描述,但是這次,希伯來文並不是shem(名稱),而是zecher,“是一個人記得他的意思,是描述一個人藉此種將他放進記憶中”。但這與他的名是同一樣的事情(林前十一25使用這方法。)所以在這段經文中,要注意這神性名稱的基本意思如何藉著下列的事情被啟示出來:

    (一)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

    (二)他與他們立約。

    (三)他應許他們土地。

    (四)他拯救以色列脫離埃及的奴役。

    (五)他是上帝,他永遠記念他的約。

    (六)他使以色列成為他的子民。

    (七)他應許成為以色列的上帝。

    (八)這樣,“他們會知道我是誰”。

    (九)現在他啟示自己成為我的醫生!

    因此主這個名稱蘊涵著上述所有的事,還有其他更多意義。當我們,他的聖民,在新奉獻的地方教會中感恩時,我們感謝他的聖名,感謝他實在好像我們所作嚐試列舉的一切。但是還可以加上其他的。我們發現他轉眼的怒氣,在此我們再加上,他(對我們)的接納有一生之久,乃按照字麵的翻譯。對於我們是意味給予我們確信,我們的哭泣隻有一夜之間,而早晨便必歡呼。這不會有所不同,因為上帝自己在早晨中。因此,詩人說,至於我,我在(心裏)平靜中說話,哭泣的時刻並不重要,因為我所敬拜的上帝是磐石。這位上帝曾與我立約,結果,我永不動搖。除此以外,因接納了我(我們在前麵剛用過這個字),他事實上已將他自己如磐石的特征輸進我裏麵!

    看來主要再次試驗我們的詩人(第七節下),就是當詩人發現自己現在要對他人表現他像磐石的時候,他能否站穩呢?他投訴說:在那短短怒氣之間,你掩了麵,我就驚惶,我並沒有準備好,嚐試向他人表露我是磐石這新的自我意識。(肯定地,這是公共崇拜幫助我的——正如我們在第一節所看見的。)我膽敢如此率直的向上帝說話——“主阿,假若你容讓我下到坑中,對你有何益處呢?假若我死了,我如何唱歌稱讚你?因此,主阿,垂聽我,幫助我!”

    或許,在第十一節前,他已將對整件事情的懷疑告訴聖殿的牧者,並向他們描述他在神學上的難題。很明顯的,聖殿的牧者已幫助他再次找回他的確信(他磐石的形像),無論任何外貌,他仍是磐石(第七節)!所以現在他欣然歡呼,因上帝垂聽他的呼求,並且將他的悲哀變為雀躍(字麵上是“扭腰”——這看來很現代化!)。一位人類學教授曾說:“太平洋群島的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們喜愛唱歌,玩耍,跳舞。這是因為他們用禱告開始每一天,也以禱告結束每一天。”

    詩人然後說出一條聖經真理,靠著希臘文版本(參看標準修訂本注腳),我們看見他正歡呼:“好叫我的榮耀歌頌你,並不住聲。”人當然沒有他自己的榮耀。我們說:“願榮耀單單歸於上帝”。但是正如上帝自己如磐石般的本性輸進微小的人裏麵(第七節),因此,藉著恩典,也將他自己的榮耀輸進人類中。你能從一個人性格的改變中看到。正如詩篇第八篇說:“主我的上帝,我會永遠讚美你,因為這是你自己永遠的榮耀,藉著我的嘴唇說出來。”最後,詩人已學到這真理。當他呼叫“主阿,幫助我!”(正如在第十節一樣)時,事實上主任何時間都與向他呼求的人同在!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