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5月18日 詩篇廿三篇

(2010-05-18 03:03:11) 下一個

恩典的筵席

詩篇廿三篇一至六節

    大衛的詩。

        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2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5在我敵人麵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前一篇詩以述說救恩的喜樂作為結束,即是說,藉著發現與上帝進入一個正確的關係,再回到在立約中與他交通的意義。本篇差不多肯定來自大衛自己,它形容與上帝團聚的感受是怎樣的。它是以他那時代民眾所認識的言語來表達。大衛曾經是一個牧羊人。現在他是百姓的牧者。他需要以什麽方式來關懷他們呢?這問題使他得著一個新的領悟,就是上帝作為真正的牧者,他自己與子民的關係中,究竟是怎樣的。

    詩篇第廿三篇是普世所喜愛的詩篇。它是猶太人、東正教徒、西方新教教徒,與及多憂多愁的不可知論者所喜愛的。當它被用在婚禮中時,它變得生動有致;當在喪禮被頌讀或頌唱時,就更是如此。比起聖經中其他任何部分,它更為生動的表達出個人私下對上帝恩典的經曆。

    “羊”的意象,比起其他任何能選擇的意象,可能是更普世化。雖然這當然要向愛斯基摩人或太平洋群島的人解釋,但是人類的想像力,無須要任何的幫助才能“感受”到青綠草場、寧靜的河水,與及其他引喻的可愛和美麗。

    死蔭的幽穀是全人類,不論種族和風土習慣所麵對的。古時一位希臘鄉村的女人,有一次帶她的嬰孩去見一位智者,請問他是否能預言孩子的未來。他回答說:“關於你的嬰孩,隻有一件事我能肯定告訴你,就是他將要死亡。”這篇詩莫大的教訓在於上帝是愛、上帝是忠誠可靠的。上帝不會容讓我們走失。它以三個階段為我們展示上帝忠誠的愛。

    (一)當我們在世上生活時,隻要我們“與”他“一同”活著,並且容讓他“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會經曆這深深的喜樂、滿足和安全,像羊知道它的好牧人同在一樣。

    (二)第二階段是這樣的,人生不全是一張滿有玫瑰的床。在那些順境的日子,我們可以深深地和感激地留意到上帝繼續不斷的與我們同在。正因如此,大衛宜告說,當身處逆境,甚至當光明漸漸退去,我們發現自己在黑暗裏,仍可對他有確信。他所用的句字,字麵是“死蔭的幽穀”,這觀念就是上帝的安慰和力量與我們同在,即在所有黑暗中、在低潮的時刻、染上嚴重的疾病,受朋友的排斥、在發現人自我內心不忠誠時的驚恐,等等情況,甚至死亡的經曆本身,上帝與我們“同在”,大衛並沒有辯論這些事實,他告訴我們必是如此!當哈姆雷特沉思自己的死亡將要發生的事實時,他說道“那沒有被發現的地域,從那裏的邊界,沒有旅遊者可以回來。”但是上帝的同在,大衛宣告說,這會是真實,好像現在所有的事情都很順利一樣。我們應記得,在聖經的思想中,雖然上帝是光,但是他住在黑暗中,那處是我們必須走向的地方。

    大衛與哈姆雷特何等的不同!他告訴我們上帝是以善待人的,是那位在回轉的浪子麵前擺上一隻特別肥胖的牛的父親。為什麽大衛會以這亮光來思想自己呢?因為這句說話:“他使我的靈魂蘇醒。”實在的意思是:“他給回我的生命。”上帝渴望去善待人,甚至大衛的仇敵,假若他們能回家和分享那筵席的話。在新約聖經中,上帝在永恒中的好客是以這圖畫來描述,我們被邀請坐在羔羊的筵席中(啟十九9)。

    但是我們要記得,大衛是君王,管治上帝的“王國”。在王國中,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分享他的王權。在這句“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中的我字,指每一個和所有上帝國中的一般子民。結果,當被膏立去事奉上帝時,我們感覺全然的振奮,超過我們所能吸收、接受、了解的,這是上帝說不盡的恩典,使我的福杯滿溢。

    (三)我們到了第三個階段。因為上帝立約的愛是我生命中第一個階段時的基礎,即是,當所有的事清順利時;以後當我們到達第二個階段時,我發現上帝的恩典在死蔭的幽穀中,仍然與我們同在;故此必有,即是“我知道”上帝“對我的恩慈”(這是希伯來原文的意思),並且上帝的慈愛,他那不偏移忠誠的愛,會在我一生中追隨著我。正如詩人法蘭西湯信(Francis Thompson)稱呼他一樣,上帝是天堂的護衛者。事實上,他並不會讓我走失。因此我會住在主的殿中,直至永遠。大衛知道他要繼續在耶路撒冷的祭壇中(那時,聖殿還沒有建成)是什麽意義,正如另一位詩人所渴望的一樣(詩六十三篇)。因此,他所指的乃是“天上的祭壇”,是上帝永遠同在的“地方”,正如耶穌所說上帝的“很多住處”。

    這是一個常常被述說的故事。故事是來自上一個世紀,關於兩位渡假的牧師,他們在威爾斯的山脈中徒步。在山野間,他們遇見一個牧羊小夥子,並且停留下與他交談。他們發現小孩子並沒有進過學校,他也不知道任何有關基督教的信仰。這兩位牧師最後向他讀出詩篇第廿三篇,並且幫助他建立個人的信仰,他們使他重複這幾個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第二年,他們重回這山脈中,這次他們往訪一間小屋,請屋主給牛奶來喝。那位女士注意到他們注視著壁爐架上一個小夥子的照片。她說:“對,那是我的兒子,他在去年冬季一次暴風雪中,在照料他的羊時死去。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他的右手緊握著他左手的第四隻手指”。其中一個牧師便回答說:“是這樣的。我們於去年遇見你的兒子。事實上,當時他還是一個牧羊人,我們教導他重複念誦詩篇第廿三篇的第一句。我們告訴他,當任何時候,他對自己說這句話時,停留在第四個字上,並且思想:‘這篇詩是對我而說的’”。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