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執行交易係統而非買賣股票!

(2013-04-17 00:22:31) 下一個
執行交易係統而非買賣股票!
 
單筆交易操作的結果有4種:正確且賺錢的,正確但賠錢的,錯誤且賠錢的,錯誤但賺錢的。專業方法要的是前兩種,即,正確且賺錢的,正確但賠錢的;因為正確的情況下,賠錢都是賠小錢。專業的模式就是穩定可重複性地賺大賠小。
 
所以,可以邏輯地看到,正確的單筆交易與賺錢沒有必然性關聯。買股票的原因是什麽?不是因為便宜(與股價無關!),不是因為是好公司(與特定股票無關),不是因為沒買或買少了而加買(與單個倉位無關),而是因為該股有上漲的可能性!為什麽該股有上漲的可能性?因為該股的“當前行情”被判讀係統認定有高概率上漲潛力!所以,“買股票”的真正原因僅在於:在特定Time Frame內,參與一波上漲可能性!當預期的一波上漲事實上沒有發生時,小賠平倉了,依然是正確!當然,前提條件是:統計上,這種正確的小賠要概率小。
 
(以下這些著名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1,“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推論:高概率行情判讀根本不可能。既然“不可預測”,就是混沌,混沌不可能有序,無序就不可能有“穩定可重複的盈利”。
2,“用小損失積攢大勝利;用99次損失$100的方式來換取一次盈利$10K去運作。”判讀的正確概率隻有1%,實踐上根本不可能,因為,Common Sense表明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發生。
3,“隻要分散資金,每次用很少的比例,隻要有51%的正確概率,就能賺錢,因為,隻要頻繁操作,次數夠了後就能顯示出概率優勢”。Common Sense表明,單位時間內,The less frequency of making decisions, the better quality of each decision!要增大的是正確概率,而不是操作次數。況且:
a, 實踐上的交易倉位和次數,不可能操作起來象理論上那樣無限細分;
b, 數次操作過後,時間已逝,當前市場行情已變,新的操作與前段時間的操作可能不具有可比性[這是學習交易的真正難點之一!],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概率優勢”。
c, Seed Capital 是有限的。
d, 頻繁操作是大忌!
(這個說法是可信的:
“95%的利潤來自5%的操作”。
原因:
1,5%的操作裏,倉位是隨著大行情的Phase by phase展開,逐漸被加大的,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盈利;或交易者對某些品種的股性和操作方法很熟,每次操作時,或好機會時,倉位較大。
2,其餘95%的操作裏,不是全錯誤的或全虧損的:
a, 主動平倉以回籠資金,原因可以是時間止損、行情變化不再看好後市,等等;
b, 剛開始時的小倉位試行情,賠賺無關緊要;
c, 對5%倉位的Hedge.
d, 真正地賺大錢,必須大倉位地參與大波段行情;(過度地)分散“投資”是錯誤的,分散“投資”的唯一原因隻能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對未來行情沒把握,也即“無法高概率地判讀行情”。
 
“正確的小賠要概率小”隻能由行情判讀係統保證。因而,單筆交易本身是否正確與結果是否賺錢無關(關鍵詞:賺錢),與特定的股票無關,與股價無關,與單個倉位無關,隻與行情判讀係統(或模式)有關!
 
行情判讀係統必須正確!這個“正確”,指的是行情判讀係統具有一致性正確性(Statistically Consistent),即高概率正確。相對於最終的目標--賺錢,概率性正確才有“正確且賺錢的,正確但賠錢的”;而“高概率正確”才能有Statistically Consistent正確性,才能保證“統計上,這種正確的小賠要概率小”,進而才能保證多次交易後,可Make Sense地預期能夠盈利,進而保證這種盈利能被穩定地重複。
 
行情判讀係統要定義一些描述股價運動的有效特征,這些特征能用相應的判讀工具高概率識別股價將漲或跌。輔助的工具係統能按照判讀工具(和/或判讀係統)的要求或標準去尋找或篩選Watch-list目標股,才是正確的Working Mode and Preparing Mode!
 
判讀係統的要求或標準是在定義上漲可能性,而不是定義好股票。在這思維模式下,符合上漲可能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無論該股的其它方麵是如何的不堪入目;同樣,一段時間後,若以前被判讀係統認定的“好股票”被同一判讀係統認定上漲可能性不大了,那麽,該股就是“壞股票”!所以,同一隻股票,可被同一判讀係統在不同的時間段或情況下,認定為“好”和“壞”,說明:股票隻不過是用來檢測判讀係統的載體。即:
 
對單筆交易來說,是在執行行情判讀係統而非買賣單個股票!
 
這就是為什麽交易者要建立判讀係統(即要建立“好”“壞”的標準),而不是去找“好”股票或“壞”股票!
 
由於市場是有限可預測的,“高概率判讀係統”除了判讀行情的結論(漲/跌/橫盤?),還包括分析對該單個行情判讀結論的可靠性(實踐上是“評估TA信號的可靠度”),具體分三種:
1,正確概率低。
2,正確概率高。
3,知道什麽時候市場不可預測(或正確概率過低,因而沒有操作價值)。
 
交易係統由行情判讀係統,以及在行情判讀係統基礎上的風險管理係統組成。風險管理係統實踐上大致就是資金管理,具體是倉位分配、倉位關聯度分析、執行Hedge策略(比如,Write Covered Options or Buy Naked Options etc.),平倉策略(比如,可先賣一半),等等。之所以說“在行情判讀係統基礎上的風險管理係統”,是因為“信號的可靠度是資金管理的基礎”。簡單化來說,按照Individual行情判讀結論可靠性的不同:
 
1,正確概率低。資金管理按照這個預期(強調:是在行情預測的基礎上),分配小資金量百分比,相應的操作結果有三個:小盈利、小損失或錯過了大盈利。
2,正確概率高。資金管理按照這個預期,分配大資金量百分比,相應的操作結果有三個:大盈利、小損失或避免了大損失。
3,當前行情不可預測。資金管理按照這個預期,空倉,相應的操作結果:既無盈利也無損失。
 
即:
對多筆交易或倉位組合來說,是執行交易係統而非買賣股票!
 
這樣,才能做到專賺看得懂的錢,使得操作和操作結果有穩定的可重複性。其績效取決於交易係統,而非具體的股票,也即,理論上,這個交易係統可應用到任何市場、任何股票。這些內容無法完全量化,跟解盤工具的組合有關,也跟個人經驗有關。
 
比如,經驗表明,美股大權重股票的走勢更具迷惑性,騙線多,比如BAC/AMZN/GOOG(中短線也就更難做,被迫Time Frame更長一些,入場價位要更謹慎)。這是合理的,因為,這些大盤子的權重股有很多高水平的基金和Hedge Fund在做超級主力的跟隨者,超級主力獵取他們自然要更費勁。而小盤股票的行情則相對規則地多,因為,小盤股的Prey對象是水平低得多的眾散戶。
 
盤勢永遠第一,其它盤外任何東西都會幫助盤勢沿最小阻力路線前進(也是最痛苦地折磨跟隨者群體的路線!)。但交易係統的原則要求,任何出入點(不用“買賣點”,是強調“執行的是交易係統,而非買賣股票”!)都是既定Time Frame下的關鍵點(低潛在風險+高潛在收益)。
 
風險防範總是第一位的。非正確的入點,一旦被證明是錯誤的,處理起來很棘手。因為,在正確入點被證明錯誤時,賠的都是預定可接受的小錢,可以輕鬆Take Loss;但錯誤的入點賠的就不是小錢了。所以,不是隨便出/入場的。真正的低風險入點,對一個即使上漲趨勢明顯的股票,實際上存在的時間也很短,機會和次數也不多。所以,必須等待行情判讀係統給出處於關鍵點狀態的交易信號。
 
交易策略或資金管理上的Core Position與Trading Position指的不過就是,對同一Ticker在不同Time Frame上的策略性處理,屬於資金管理範疇。高拋低吸打短差的滾動操作,實際上就是在既定Time Frame或/和Smaller Time Frames (than 既定Time Frame)上的關鍵點進行操作。
 
持倉時,為什麽入場後股價向預期方向(快速)移動後依然持有?因為,其後股價的運行(或趨勢)處於非關鍵點狀態,短線判讀準確概率相對低(或在既定Time Frame內的判讀準確概率相對低),因而不是入點,但也不是出點。此時,要做的是,由於方向判斷正確,此時不過是剛開始漲,需要給出時間讓“判斷正確”轉化為盈利,等待:
1,判讀係統在相應Time Frame給出主動調倉(加倉、減倉或清倉)信號;
2,或風險控製係統給出信號必須被動調倉以降低帳戶整體風險。
 
無論有否倉位,都要跟蹤行情。有倉位時,自然要跟蹤倉位的行情和總體行情;沒倉位時,要跟蹤總體行情和Watch-List的行情。跟蹤的意思,實際上就是“時時刻刻在預測”。對於倉位,要能跟蹤並判讀趨勢在既定Time Frame內的當前運行是否正常,尤其是股價、成交量 or Both或大的General市場環境有了突然變化時。對於Watch-List,要能跟蹤並判讀是否出現了入場點(即關鍵點)。這些判讀都毫無二致地就是預測!(強調,預測是一切的基礎!)盡管大多時候這種預測不一定導致調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t-watcher 回複 悄悄話 long time now show (of your posts).

Glad you are back.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