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留和小留的故事

(2012-12-29 14:32:35) 下一個

講個五零後“老留”與九零後“小留”同居的故事

各位先別想歪,這同居是指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日子,準確的說是四個月。

這幾年,美國遭遇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山姆大叔不再趾高氣揚,實實惠惠地放下身段,隻要送錢,來者不拒。眼下國人送小留到北美讀高中或大學的浪潮可謂風起雲湧。波士頓地區占了哈佛,MIT倆名校的仙氣兒,慕名而來的小留更是海了去了。這裏說的老留為了生計,見天路過市中心普天壽高檔店中心,十幾年如一日,從未敢駐足。可這兩年到了那兒,誇張點說就像到了北京的西單,王府井似的,放眼都是小留生。財大氣粗的哈佛,MIT並不是有錢就可以進的,但波士頓大學,東北大學等二流大學因財政的需要,都招收了大量的外國留學生。一些教會私立高中也頻頻向老中招手。老留知道現如今,拚托福,拚季阿姨已經是過時的老黃曆,拚爹,拚叔才是正格的。見慣不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嗎,咱們井水不犯河水,成不?他從來都沒有想到,這河水來勢凶湧,不多時就會灌進他家這口老井。

一天接到久未謀麵中國舊交的電話,說是老鄉的親戚小留來這讀高中,讓幫忙找家傳統可靠的人家寄宿,想想看也就你家最合適。老留推說這事咱們沒幹過呀。朋友那頭又道,你家過去兩家的老美家現在就住著倆小留,你不知道嗎?要不說你們倆耳不聞窗外事哪。這話倒也不假,空巢後搬到波士頓遠郊新居一晃小十年了,每天早九晚五,到波士頓上班。終日兢兢業業,隻盼著再熬幾年,功德圓滿,歸隱南山。回家也就睡個覺兒已,小鎮的新聞一概不知。原來,鎮裏也有一所教會私立高中,距老留家步行20 分鍾之遙。一台灣兄弟包攬了此校中國小留的中介生意。一條龍服務,搞得是風風火火,月進鬥金(每年從一個小留身上淨得一萬美金。掌控三校,僅此一校由他招進的小留就有十來名)。找上門來的這位小留,屬於散兵遊勇,由叔叔在此全權辦理。無奈叔家距此校甚遠,才出此下策。老留平靜的心被這一通電話攪亂了,看來大家都在悶聲發大財呀。房間空著也是空著,送上門來的錢都不賺,好像有點兒過意不去。要不咱也與時俱進一回?一來二去,叔叔帶小留登門造訪,老留見她麵相倒也乖巧靈利,就應承下來了。於是就有了下麵的故事:

 

雄心萬丈

住進來第一天的晚餐上,小留對老留說她的理想原是當藥劑師,現在又想做醫生了。然後在WESTON 買一間大豪宅。老留巨汗。說起麻州的WESTON,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地方。地塊大,房價高,在麻州是數一數二的。上下班開車路過,可見樹林中掩映的莊園。有的還有馬廄。過去工作過的一家公司的CEO住在WESTON。據同事講,地塊有兩個足球場大。大名鼎鼎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穆尼也不過在麻州的BELMONT有房產罷了。老留回想過去三十多年,讀遍中加美一流大學,到如今兩鬢斑白,也不過為資本家打工而已。房雖有一棟,可老媽講話,看上去也就像豆腐幹一塊。大概是從小就胸無大誌的過。老留再想想兒子,從來也沒有過這樣的豪言壯語,心裏涼了半截。不過老留還真心希望有一天小留能買到WESTON的大宅,請我們過去開開眼。

 

主隨客便

空巢以來,老留的生活過得很隨意。小留的到來,使老留不得不改變生活習慣。

首先,每年的秋季出遊,今年隻好作罷。

老留喜歡聽西方古典音樂,特別是歌劇和意大利民歌,忙活一天回家,吃過晚飯,總喜歡打開BOSE音響,欣賞幾段,有時候還跟著吼兩嗓子。某晚,老留正沉浸在流淌的音樂中,怡然自得,小留從樓上衝下來,鄭重地請他把音量調低,說影響了她晚自習。自打那兒以後,老留在家聽音樂,就跟當年偷聽敵台似的,大氣兒都不敢喘。老留也喜歡唱歌,正經拜師學過一年的咽音唱法,自詡是相當不錯的浴室歌唱家。多年來衝澡練聲同步進行。為照顧小留的神經,現在隻好叫停。

因為空巢,下班後老留喜歡先不回家,去CHARLES 河邊坐坐,攝攝影,或聽場音樂會什麽的,這下統統成了泡影。連路上堵車回家晚了,都不好意思,怕小留餓著。老留要健康,吃糙米。小留說吃糙米胃疼。老留隻好以客為主,改吃白米。老留很看不慣小留每次吃飯總要給垃圾箱留一口的習慣,無奈是別人的娃,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留基本吃素,小留也說不喜歡吃肉,但一定要吃肉邊菜,借個肉味。於是扔肉吃菜,毫不含糊。老留不忍,心裏暗暗地跟豬說對不起。小留當然會察顏觀色,在老留沒回家前吃東西,剩下的會倒進廚房下水池而不是垃圾桶,不留痕跡。直到有一天老留發現下水道堵塞,這才真相大白。還有一些生活細節,比如:不清理自個掉在地上的垃圾,浴室的毛發和洗臉池邊濺出的水,開常明的燈,門關巨響等等。老留心想大概小留生性就是這樣大大咧咧吧,可再看看人家自己的牙膏桶卷得那叫整齊,敢情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呀。多說傷和氣,老留隻好跟在她身後收拾殘局。

 

交流碰撞

小留來美不到一年,學習壓力可想而知。每天起早貪黑,還是滿勤勉的。數理化靠國內帶來的成套中文練習,輕鬆拿下,但曆史,宗教,寫作都要花大力氣。老留白天用腦一天,到家立馬做飯,飯桌上還要給小留答疑。例如:美國憲法,民主和選舉製度,加沙地帶猶太人與巴勒斯人的矛盾等等。老留講的是口幹舌燥,為讓小留明白,不時還得中英並用。小留有時會說,老師不是這麽說的。老留感到身心疲憊,還是以你們老師的說法為準吧。回想過去對自己孩子的學習都沒這麽上心過,老留不勝感慨,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嗎。老留在小留的房間裏特意留了一台電視機,想讓小留抽空看看,學學口語。小留說不,老留隻好拿開,騰出地放由她隨意安排。

老留有個習慣,做飯,吃飯都開著收音機,有些節目定點必聽,且隨之談笑風聲。小留不解其意,經常是一臉茫然。一天晚飯時,收音機正播西方歌劇專題,提到威爾第的茶花女。小留眼前一亮,喔,白毛女我知道。老留無語。小留吃罷回屋。老留自言自語:我說茶花女,她說白毛女,這都哪跟哪,風馬牛不相及呀。

小留說學校裏教唱歌的老師是意大利人,老留一聽來了神兒,忙說,那他一定喜歡帕瓦羅蒂了?在老留的心目中,帕瓦羅蒂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小留卻問,誰是帕瓦羅蒂。老留解釋,帕瓦羅蒂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最著名的一段唱是Nessun Dorma。見小留仍是不解,又加一句,中文叫今夜無眠。哦~~~~,今夜無眠我知道,小留忙說,春節聯歡會上唱過,總是和歡樂今宵連著的。唉,還是滿擰!

小留在晚飯時也會說一些老留摸不著頭腦的事。小留說:我們班上的女生都喜歡一個叫XXX的男生。老留接過話茬:這男生是你們年級的嗎?小留答:不,他是英國現代流行歌手。這小丫頭還真能賣關子!你直說我們班上的女生都喜歡英國流行歌手XXX不就結了?敢情這是考我呐。還有一次,小留說她在國內中學當過團委書記。老留說那你很小就入團了?沒有入團。沒有入團怎麽有資格當團委書記?競選唄。老留越聽越糊塗。可能是自己出國太久,跟不上國內形勢,就此打住。小留沉思片刻,說搞錯了,我入過團,沒入過黨。哈哈哈···

小留生日,老留買了蛋糕,頭天說好晚上一起吃。下午,小留從學校打電話來,說放學和同學直接去餐館慶生。就這把老留給撂了。小留回來說是在MORE (小留因口音難改把MALL總說成MORE)裏吃的火鍋。老留納悶MALL裏沒有火鍋店呀?是PF-CHANG’s吧,小留堅稱不是。你怎麽不知道那,就是LULULEMON隔壁嘛。老留好奇,實地偵察,可不就是PF-CHANG’s嘛。和著隻記吃不記名呀。小留周末會和其他小留一起去看電影。老留問她都看了啥。小留說我睡過去了,XXX從頭睡到尾。老留想花錢去電影院睡覺還不如家裏睡踏實。

小留說學校裏有些中國同學,會把對父母親人的思念化成購物的動力。感恩節可以通宵排隊,瘋狂購物。這都是什麽邏輯嗎。難不成她們父母的錢都白來的。老留想不通,大概自己腦殘了。小留也搞不懂,為什麽老留家放著紙巾不用,用舊毛巾當抹布;放著烘幹機不用,用晾衣架幹衣。

 

門路多多

別看小留英文還沒過關,習慣把COMPANY說成康怕裏,OPINION說成歐皮連。能量可不是這裏長大的孩子能比的。

用她的話說: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同時要有經濟實力。小留在學開車。據說家裏已經留給叔叔買車的錢了,準備下學年開車上學。老留說恐怕停車是個問題。小留笑答:我早看好學校隔壁醫院的停車場不收費。其實小留在國內就開過一年車。老留問:國內也要有學車執照吧?沒有,隻是老爸坐旁邊。老留又問:出事怎麽辦?小留一臉輕鬆地說:老爸頂著唄。還真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整個一個拚爹!

有一天,小留說加入了學校的合唱隊。老留一聽,以為找到了知音,忙問,你也喜歡唱歌嗎?不是啦,小留說,我不過是去打醬油,多認識幾個人罷了。老留覺得自己好幼稚。

小留想和美國同學做朋友,可美國同學對國際學生持敬而遠之的態度。盡管在國內沒摸過籃球,小留也加入了校籃球隊。老留這次心裏名鏡似的,這叫濫竽充數,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留第一個星期騎車上學。第二個星期就撘上了順風車。老留有些擔心,試探地問司機是男是女?小留答:這有關係嗎?老留無言以對。

小留第一次坐郊區火車從叔叔家回來得意地說,這裏的收票員真好,不要我買票。第二次乘車又是同樣的結果。老留感慨,這十幾年沒少給國家交稅,怎麽沒遇到一次免票的事。這年頭臉蛋可以當鈔票使呀。咱可是老臉沒人看嘍。小留第三次乘火車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大約這次碰到的檢票員是位女士。

終於有一天,小留決定不跟老留這混了,宣布她要搬去學校老師家裏住。老留沒有想到一年的約定,這麽快就結束了。搬家的時候,小留的大箱子給老留家的硬木地板狠狠地來上倆道後,老留,小留的故事就劃上了句號。老留很受傷,隻好自我安慰,心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你不跟我玩,我還省心了呢。要不說隔代如隔山,這錢還是讓別人賺去吧。今年的看風景計劃被個小留攪了局,明年去哪呢?老留看著辦公室外的風景發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armersc 回複 悄悄話 挺好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