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驚人巧合--《喻世明言》現代版

(2009-12-01 05:27:57) 下一個
作者:黃天辰

據11月26日《揚子晚報》報導,59歲江蘇淮安市民周翠蘭平時以賣豆餅為生。11月6日,她在賣豆餅途中,撿到1700元現金。幾經周折找到失主周繼偉,誰知周堅稱丟的是8200元。就這樣,拾金不昧的周翠蘭收到法院傳票,被失主告上法庭,要求賠償6500元。

無辜吃官司的事對周翠蘭打擊很大,每天喊頭暈,豆餅也不賣了,一家人都在全力打這場官司。老太太的兒子找律師要跟周繼偉討回1700元,交至相關部門繼續尋找失主。讓周另尋自己的8200元。

看到這消息,突然覺得這件事似曾相識,猛地想起古書中有這樣的判例,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二卷《陳禦史巧勘金釵鈿》開始時寫過一個小故事。我把它變成現代語言,讓大家來看看古代當官的如何審理這類案子吧。

要走歪 老媽勸善

以前有一人叫金孝,家中隻有老母親,以賣油為生。一天金孝挑油擔出門,中途上廁所時撿了一個布裹肚,包裏有三十兩銀子。金孝樂壞了,趕緊回家告訴老媽。老太太吃了一驚:“ 不是你偷來的吧?”金孝說:“我什麽時候偷過別人東西?這裹肚不知道什麽人丟在茅坑邊上,我給撿回來了。明天就用這錢開個店,在店裏賣油多好,省得挑擔子出門。”

老太太一聽急了:“兒子呀,常言道:貧富皆由命。你要是命中該享受,就不會生在挑油擔的人家。無功受祿,說不定倒受了牽連。這銀子,不知是本地人的,還是遠方客人的?又不知是自己家的,還是借貸來的?這會兒丟了,多著急呀。弄不好,連命都得搭上。古人裴度還玉帶積了大德,後來當了宰相。你回撿銀子的地方,看看誰丟了,還給他。也算是積了陰德,老天也不會虧待你的。”金孝是個本分人,被老太太教訓了一通,連聲說:“說得是,說得是!”放下銀包裹肚,跑到那廁所去了。

怕花錢 負義忘恩

廁所那兒亂哄哄的,一堆人正圍著一個氣哼哼的男人。金孝一問,原來那人是遠方的客人,上廁所時,把裹肚給丟了。現在又回來找,還以為掉茅坑裏了,找了幾個流浪漢幫忙,正要下去掏廁所,街上人都圍著看。

金孝問客人:“你銀子有多少?”客人隨口說:“有四五十兩。”金孝老實,就問:“是個白布裹肚麽?”客人一下就抓住他:“沒錯!你撿到了?還給我,情願出賞錢!”人群中有快嘴的說:“照理,平半分也是應該的。”金孝讓客人跟他到家裏去拿。這夥人一哄都跟了過去。

金孝到了家,雙手捧出裹肚交還客人。客人拿出銀包一看,知道原封不動。但怕金孝要他出賞錢,又怕大家讓他平分,於是動了歪腦筋,要賴金孝。他說:“ 我的銀子,本來有四五十兩,現在就剩這些,你藏了一半,快還我!”金孝說:“我才撿回來,就被老媽逼出門,尋訪失主,根本就沒動銀子。”客人就跟他吵。金孝覺得委屈,一怒之下就去撞那人。那客人勁兒大,把金孝頭發一把提起,像抓小雞似的,放翻在地,揮拳就打。金孝七十歲老媽也急忙衝出來叫屈。大家都有些不平,跟著嚷嚷起來。

太貪心 自取其辱

正好縣太爺從這條街路過,聽見喧嚷,吩咐停轎,讓做公的(古代警察)把他們抓來審問。膽小怕事的都溜了,也有幾個大膽的,站在旁邊看縣太爺怎麽斷這樁官司。
  
做公的將客人和金孝母子都拿到縣太爺麵前,當街跪下,各說各的理。縣太爺問大家:“誰做證?”大家都說:“那客人丟了銀子,正在廁所邊上著急,金孝自己走過來承認了,還帶他回去還給他。小的們眾目共睹。但到底有多少銀子,我們就不知道了。”縣太爺說:“你們也別爭了,我自有道理。”叫做公的把那些人都帶到縣衙門。縣太爺升堂,眾人跪在下麵。縣太爺讓取裹肚和銀子上來,先把銀子兌準,一共是三十兩。

縣太爺問客人:“你銀子是多少?”客人說:“五十兩。”縣太爺說:“你看見他撿的,還是他自己承認的?”客人說:“是他親口承認的。”縣太爺說:“他要賴你銀子,幹嗎不全拿走?還要藏一半,又自己跑來告訴你?他不招認,你怎麽知道誰撿了?可見他沒有賴你銀子的想法。你丟的銀子是五十兩,他撿的是三十兩,這銀子不是你的,一定是另一個人丟的。”

客人慌了:“這銀子真的是小人的,小人情願隻領這三十兩。”縣太爺說:“數目不同,怎麽能冒領呢?這銀子就判給金孝,讓他回家奉養母親;你的五十兩,自個兒找去。”金孝拿了銀子,千恩萬謝的扶著老媽回家了。那客人看見縣太爺判完官司,那敢再爭辯?隻好含羞噙淚而去。眾人無不稱快。

現代版 何去何從?

針對周翠蘭拾金不昧反被誣陷一事,新浪網做了網絡調查,截至26日共有15000餘名網友投票,其中對老太被告表示理解的僅占2.4%,高達92.1%的人則認為“撿錢歸還反而被冤枉,以後誰還敢做好事”。

正當網上為此事掀起軒然大波時,有民警透露,11月6日,也就是周翠蘭撿到錢的那天,失主周繼偉曾到派出所報警稱自己丟了4200元!後來周繼偉的母親又跑到派出所報警稱,其兒子丟了8200元錢被賣豆餅的周翠蘭撿去了,但對方隻同意還給他們1700元錢。

那麽好了,這下周繼偉可露餡了。報案4200元,一看周翠蘭見到錢就漲價到8200元。

這兩件事中,好心的周翠蘭有點像金孝的媽媽,是個行善的人。反觀周繼偉的母親,不但不勸善,反把他兒子栽了進去。這對他兒子到底是禍還是福?萬一事情敗露,還要不要他兒子在社會上做人呢?這臉往哪兒放呢?

這場官司還沒完,據說還得等幾天才再開庭呢。煩請哪位熱心網友,看到此文後能將這個故事告訴周翠蘭或她的律師,也可以順便提醒一下審理此案的法官,根據古代的案例來明辨是非,簡單明了。也好讓周老太太可以踏踏實實接著賣她的豆餅。

當然前提條件是該法官沒有拿過周繼偉的好處費,也沒有七姑八大姨與周繼偉有關聯,更沒有上司與周繼偉聯姻。否則這個案子恐怕就難斷了。

《喻世明言》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有一首引言詩,很貼切:

世事番騰似轉輪,
眼前凶吉未為真。
請看久久分明應,
天道何曾負善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