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0克鐳 - 鹹菜壇子 - 胸口擦傷 ~~ 趙忠堯】

(2018-08-06 11:02:32) 下一個

50克鐳的故事

 

輾轉回到國內,同時還帶回了物理學家盧瑟福贈送給他的50克鐳,放在了清華園。但是不久之後,日軍就占領了清華園,趙忠堯知道絕對不能落在日本人手中,於是冒死反悔【應為 回】清華園取走,並放在一個鹹菜壇子中,假扮成難民,經過長達3個月的時間從北京走到長沙,將鹹菜壇子上交時,由於長時間緊緊抱著,胸口已經磨起了血印子。”

我的鍋,這卅多年來,文風腐敗,盛行浮誇,信口雌黃,一驚一乍,不驚不咋誓不休!

鐳 當年的價值價格 知道嗎?

50克鐳,哪個人買得起?誰又有能力和權利如此大方送禮? --- 什麽葫蘆瓢!

-----------

趙忠堯 胸藏50克鐳到昆明的故事真的嗎?

教授趙忠堯,為把50毫克鐳帶到昆明西南聯大, 冒著殺頭危險,化裝成難民,把裝鐳的鉛筒,貼身緊抱在懷裏,坐火車時,數天數夜不敢合眼。 抵達昆明時,胸膛已烙上兩道血印,但趙忠堯卻為此雀躍不已, 他保全了中國高能物理的全部家當。 
 
標題50克,正文裏是50毫克。。。差1000倍了啊
要是50克貼身帶著,大象也死定了。
 
應該是假的
居裏夫人折騰放射性物質這麽久,活了67歲
趙老先生活了98歲
50mg貼身放,而且還整出兩道血印子……應該不至於如此……長壽(找不到詞語來形容啊……)
 
有鉛罐沒事。血印子估計是鉛罐磨的的,。
 
【所有資料素材 皆取自網絡,真偽自辨。】
 
 

----------

趙忠堯先生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他曾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他是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6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 [1]  [4] 
1920年(民國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7] 
1924年(民國十三年),畢業後任國立東南大學助教 [1] 
1925年(民國十四年),從東南大學畢業後任清華大學助教。 [1] 
1927年(民國十六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從師於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密立根教授。 [1]  [8] 
1929年(民國十八年)底,趙忠堯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出現了“反常吸收”現象。 [6] 
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得博士學位,前往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工。 [1]  [9]  9月趙忠堯發現與“異常吸收”同時存在的還有“額外散輻射”,又寫出題為《硬Y射線的散射》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 [10] 
1931年(民國二十年秋,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原子核大師盧瑟福(E.Rutherford)一起工作。 [9]  同年底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邊教書、邊用蓋革計數器進行r射線、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論文發表在中國的“物理導報”和英國的“自然”雜誌上。盧瑟福在趙先生寫的“硬r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論文前加了按語:“這一結果提供了"正-負"電子對產生的又一證據。” [9]  同年在中國首次開設核物理課程,並主持建立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1] 
1932年,安德遜因發現正電子徑跡獲諾貝爾獎。人們認識到:趙忠堯是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涅沒的人。 [10]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趙忠堯先生離開北平,先後到雲南大學、西南聯大和中央大學任教。 [1]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受中華民國政府的委派,赴比基尼群島參觀美國的原子彈試驗,之後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處進行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麵的研究。 [1] 
1950年3月,趙忠堯正式辦理回國的手續,8月底,趙忠堯從美國洛杉磯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起程回國了,但是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務調查,9月12日船經日本橫濱,拒絕了台灣當局駐日代表前來探監訪問去台灣工作。11月28日,趙忠堯回到中國大陸。 [9]  
  1951年1月,趙忠堯教授抵達北京,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親自主持了有李四光、竺可楨、吳有訓、錢三強等數十名科學家參加的歡迎宴會。 [6] 
1958年,他負責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係並任係主任。 [11] 
1972年,他參與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籌建工作,還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了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的許多具體建議。 [1]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趙忠堯恢複工作,擔任副所長並主管實驗物理部的工作。 張文裕任所長。
1979年,趙忠堯先生代表中國科學界前往德國出席物理學會議,並進行參觀訪問。 [9] 
1995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獎給了趙忠堯10萬港幣的獎金,趙忠堯把它全部捐獻給了中科院院數學物理學部,作為科學基金,以獎勵有成就的青年。 [13] 
1998年5月28日下午15時55分,趙忠堯因病逝世,享年96歲。
----------
 
趙忠堯

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中國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宇宙線研究的先驅和啟蒙者。浙江紹興諸暨人。其早期對γ射線散射中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的實驗發現,在正電子反物質的科學發現史上有重要意義。他在1930年成為曆史上首名捕捉正電子的人,其研究直接促成物理學家卡爾·戴維·安德森於193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森在晚年承認他的研究是建基在趙忠堯的基礎之上。

 

 

 

 

 

 

1920年浙江諸暨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數理化部,修讀化學、數學、物理課程,師從任鴻雋王季梁孫洪芬張子高胡剛複葉企孫何魯熊慶來等人;因父親去世,家境困難,1924年春留校在物理係擔任助教,一麵教書,一麵聽課、考試,補足學分,1925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物理係,獲理學士學位。1925年夏隨同東大物理係教授葉企孫轉往北京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清華大學)任教。

1927年夏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師從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校長密立根,1931年獲博士學位。1931年赴德國哈勒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1932年返國,回清華大學物理係任教授。1937年抗戰爆發,全家輾轉南下到昆明,利用休假在雲南大學任教;193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並組建西南聯合大學,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年,應吳有訓校長邀請回國立中央大學物理係任教,並擔任物理係主任。

1946年,赴美國參觀美國在太平洋中的原子彈實驗,並在麻省理工學院電機係靜電加速器實驗室、卡內基地磁研究所、加州理工學院核反應實驗室工作;其間購置核物理實驗器材。1948年,獲選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屆(數理科學組)院士[2]。1950年返國途中被美國政府拘留達數月之久。之後克服重重困難,於1950年底取道香港返回中國大陸,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係,兼任係主任。

1966年文革開始後,趙因為在三星鉛筆廠有股份,被定為“資本家”,又由於有滯留美國的經曆,被戴上“特務嫌疑”的帽子,關進了牛棚受到監視與審查。一直到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趙忠堯得以恢複工作,擔任副所長並主管實驗物理部的工作。

1998年5月28日在北京逝世。

------

  • 發現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實驗發現反物質。1930年,趙忠堯發表《硬γ射線在物質中的吸收係數》和《硬γ射線的散射》等論文,發現了γ射線通過量子物質時的“反常吸收”,即正負電子對湮滅現象,實驗觀測到正電子。該發現是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發展的裏程碑。趙忠堯並沒有因該項成就被授予諾貝爾獎。兩年後,他的同學安德遜(C. D. Anderson)在威爾遜雲霧室中觀測到宇宙線的反物質——正電子的徑跡,獲諾貝爾物理獎。安德森注意到有一個粒子,它在磁場中的彎曲方向與電子在磁場中的彎曲方向相反。因此他知道這個粒子帶著一種不同的電荷,他還知道這個粒子的質量跟電子質量差不多。他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粒子的質量介於電子質量和質子質量之間。這是第一種被發現的反物質。他在回憶中提及:“我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個研究生。我猜他跟其他研究生一樣,沒有讀過所有的理論。因此他(看到實驗結果後)沒有立即認識到那就是反物質;而反物質此前就已經被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出來了。”安德森提及的這件事是指1929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趙忠堯曾經也發現過相關的實驗現象,但貌似他當時的論文重點放在了硬伽馬射線的散射上,而不是正反物質的湮沒現象。趙忠堯後來也沒有再繼續跟進或指出正電子的說法,因此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頒給了卡爾·安德森,並第一次與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3]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經評論:“要不是趙教授在30年代對正負電子湮滅發現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就不可能有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 在中國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1932年回國後,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在清華大學建立了核物理教學實驗室,從事γ射線、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期間發表了《硬γ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意義的成果和論文。1950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核物理方麵的工作,主持建成了中國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使中國加速器技術邁出了第一步,還發展了真空技術、高電壓技術、離子源技術,對中國高技術工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在他主持下,以靜電加速器為基礎又建設了中國最早的核物理實驗室,開展了中國最早用加速器的核物理實驗。並且主持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立起一個專業實驗室,開設了β譜儀、氣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爾效應、核反應等較先進的實驗。此後北京開建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加速器質譜儀同步輻射應用設施等等並投入運行,都積累著趙忠堯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心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青鬆站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剛看時,覺得這故事怎麽有點眼熟一一想起了八十年代再版的"居裏夫人",可是有人會這麽"山寨傳記",似乎不可思議,也是叫人哭笑不得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