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寫曆史題材,請讀曆史, 哪怕稍微讀一點

(2009-11-11 09:12:04) 下一個

近些年來,出現了許多以國共兩黨之間的諜戰為主題的電視劇,如前幾年的暗算還有這一二年來許多這方麵題材的電視劇。但是一個顯著的錯誤,就是作者對當時的曆史了解十分有限,對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組織機構的延革和變化,在不同曆史時期稱謂,不甚了解,時常搞錯。憑想當然去編排。

如果我說在1949年,中共有一個機構叫中央文革,人們肯定知道我在胡說八道,中央文革的出現是1966 年的事。
那麽,在 電視劇暗算裏,該劇的敘述的曆史年代是20 世紀的30 年代, 劇中, 中共地下黨一位高幹就說, 我們打入南京國防部的同誌........ 
國民黨政府的國防部, 是出現在 1947 年召開偽國大後, 才有的機構,怎麽會在30 年代就有,那時叫軍委會。 沒有國防部名稱這一說。

更有甚者,電視劇“黑玫瑰”把國民黨政府的國防部和保密局的存在時間放在1942 年。1942  即沒有國防部,更沒有保密局。保密局的前身是軍統,保密局的出現是在戴笠死後,1946 年以後的事。

還有,很多電視劇中,國民黨軍的軍服,不管是正規部隊,還是軍統,也不分時期,都是清一色的美軍製服,抗戰中,除了在印緬戰場上的部分國民黨部隊著美式軍服外,其餘的都是中國式軍服。 美式軍服大規模出現在國民黨部隊是抗戰勝利後,美國軍援國民黨政府的一部分。編劇的心態是穿美式軍服 養眼,相比中國式軍服的土氣。

在軍事片中,國民黨的武器裝備,也是一片混亂,湯姆式衝鋒槍會出現在抗戰的影片中,美式裝備出現在國民黨部隊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 抗戰時,國民黨最精銳部隊是德式裝備,而不是美式裝備。捷克機槍是這一時期的典型裝備。

國民黨內部的上下級之間的稱謂,也是一個問題, 下級稱呼上級為某某長官,自稱為屬下,或部下,很少有自稱卑職的,稱卑職,那是晚清時期的事,同級互相稱同誌,先生 或官職。在行文上,一個典型的用法是將姓放在官職之前,名放在官職之後。

拍曆史劇,不管什麽題材,要先看一下曆史書籍,看看當時的風俗習慣,稱呼行文方式,服裝製式,機構名稱的沿革和變化。不能亂來,照這麽下去,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電視劇裏會出現一群身穿美式軍服的士兵。在一部敘述抗戰時期的影片裏會看到國防部和保密局的特務們用清朝的稱呼互相招呼。

除了對國民黨的那一套製度,稱謂,製服 不甚了解外,對共產黨的機構更是一竅不通,如一些反映地下黨鬥爭的電視劇,就怎麽也分不清我黨的組織機構的沿革和變化,如我黨地方機構的名稱,長江局,南方局,上海中央局, 中原局等, 這些對現在那些30-40 歲的編劇們來說,是一件怎麽也搞不明白的事。

 

 

六十年前的事,對現今30-40 歲的編劇們來說,那是一個遙遠的過去,他們無須去了解,哪怕是稍微知道一下也好,也懶得去做,反正隻要有人看,有人買就行了,至於是否符合曆史,這不是這些編劇們的事。所以就會出現曆史學家看不懂曆史影片,而這些影片卻在說是反映曆史。

最近看到一篇一個老將軍子女紀念其父的文章,說是其父在文革後期,曾擔任某省一把手,五個職銜竟然包括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一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