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帽子成敝履

(2009-10-26 12:13:18) 下一個

香港《大公報》 20 日刊文稱,憑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種資源,很多官員在博士考試中“脫穎而出”,甚至有的官員連正式的大學畢業學曆都沒有,卻能一帆風順摘得“博士帽”。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居然在官場,著實讓人感到尷尬。

如果作為旁觀者,香港《大公報》的記者完全屬自作多情,沒必要為之而尷尬。

一旦黑暗中的東西攤在陽光下後,尷尬的應是把“博士帽”象煙酒一樣當禮品巴結為官者的學店,更尷尬的是那些有名無實的博士官員。你想:能當官和讀博兩不誤之人定然有天才級的智商,一旦在眾人麵前題個詞在常人之下,難免遭人議論;一旦和洋人見麵,仍舊有個翻譯伴隨左右,極易被人笑話。如同你大言不慚說自己有國際象棋大師的稱號,卻不敢和業餘選手對弈一樣。別人取笑你也怨不得人,因為這是你自找的。

在美國,博士學位通常需 4 至 6 年時間全職才能完成。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博士生在 7 年中完成學業的比例分別為 78% 和 80% 。但在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居然在官場。這裏有兩層含義:第一,讀博結束,官場開始。孔子在兩千四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讀書做官論”已流進了中國人的血管,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第二,如西南大學研究生部相關人士所透露的那樣:“重慶區縣黨政一把手中,大約有一半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對既兼官職又要讀博士學位的人,“攻讀”之詞已顯得蒼白無力,有時間才能“攻”,這是一個連上衛生間和吃飯的時間都要放棄的偉大之舉啊!

如果作為中國人,不僅僅香港《大公報》的記者,所有人都應為之而尷尬。為這些大學而尷尬,雖然這些大學已淪學店,但是,畢竟不是私立學校,畢竟還堂而皇之的冠之以中國的國名!

希望有一天在中國,“博士帽”也能象人民幣一樣升值!不然,“帽子”將成為敝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