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殺人(原創)

(2009-10-25 14:36:09) 下一個

高高懸掛起一個誘人的樂透獎:“浙江大學1311計劃”,加上說客一些天花亂墜的承諾,一個海歸博士用生命換回了隻有三個月的希望。

這絕對是中國教育界的最高樓:“1311計劃”團隊的組成是100位大師,300位核心人才,100個創新團隊,1000個學術骨幹。在浙江,擺個地攤賣小商品都被圈成為“小商品城”了,在一個有頭有臉的最高學府還不快點放顆衛星?還不搞點大動作出來?不然,擺地攤的風頭都要蓋過校長了!


為官者的好大喜功,始於漢武帝,“昔者漢之武帝,好大而喜功。”(宋-羅泌)而後發展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延續到現在的“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1311計劃”要網盡天下之人才---100位大師。何人可冠之為“大師”,已過世的愛因斯坦和仍舊活著的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都是公認的大師,溫家寶過去年年拜訪,今年七月剛逝世的季羨林,有人說他是大師,有人說他不是。哈佛大學從理查茲於191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以來的九十五年中僅三十三人獲得了各種不同的諾貝爾獎。別說一百個了,如果有三十三個諾獎得主同時出現在“1311計劃”中,哈佛還能叫哈佛?


如今的為官者大概已習慣於搞基建的那些個套路了。這些年的中國,做得最多的莫過於修路,造橋,造高樓了。為官者最拿手的就是一看就令人亢奮的基建工程。錢,上麵來,做,下麵來,功勞,自己來。成噸成噸的鋼筋水泥堆起為官者的政績,成片成片的花草樹木鋪出了為官者的仕途。為官者在藍圖前一站,手一指就是一個“大褲衩”,手一指就是一個“摩天輪”,手一指就是一個世界之最。現在又想手一指就有一個“1311計劃”,手一指就是滿屋子的“大師”,真是以搞基建者之心度大師之腹!專於學術研究的大師們重學校的學術風氣,重學校的文化底蘊。“河冰結合,非一之日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世界名校除了有一塊金字招牌外,更重要的是有其特有的文化。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靠錢買的。暴發戶和貴族的區別在於文化底蘊。


已逝的海歸博士既非大師也非核心人才,隻是個每月約4000人民幣的跑腿者。僅三個月,他已懼怕那裏的文化了:“殘酷、無信、無情”。這種文化還想留住大師?還想留住100個大師?浙大有過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他後來走了。如果沒有能吸引大師的文化,來了,也會走掉。每個大師都有自己已習慣了的文化,文化就是建造學術高樓的基石,樁打得有多深,樓房才能造得有多高。遺憾的是,樁打在地下,別人看不見,這年頭很少人願意去做這樣的事。


“殘酷、無信、無情”是價值觀扭曲的必然產物。海歸博士糊裏糊塗地走進一個自己已全然陌生的天地,見到的是另類的“大師”和另類的團隊,幻象中的高樓轟然倒下。畸形文化是壓垮海歸博士的最後一根稻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