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xi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朝鮮的氫彈是假冒!

(2016-01-07 20:14:24) 下一個

朝鮮的氫彈是假冒!

解濱


三胖昨天吹了一個宇宙級牛皮:朝鮮爆炸了一顆氫彈。

過去20幾個小時我在等美國和韓國的核實結果。 但發現那可能需要至少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的時間。 即便沒有那些數據,我也敢打賭:朝鮮壓根就沒有爆炸氫彈,那是三胖糊弄世界的。 但也許是三胖手下的人糊弄他的,就連三胖自己也蒙在鼓裏,

理由有三:

第一,這次爆炸當量太小,屬於搞笑級的。

根 據韓國監測的地震數據分析,此次爆炸的當量應該在6000噸左右。 就憑這個,朝鮮就沒有爆炸氫彈。  什麽是氫彈呢? 氫彈就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D)、氚(T)等質量較輕的元素的原子核發生熱核聚反應變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而造成巨大的破壞力的一種核彈。 熱核聚變必須在極高溫度下才能夠發生。 要達到如此高的溫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爆炸一顆小型原子彈做“引信”,依靠其爆炸產生極高溫度“點燃”氫彈。  而作為“引信”的原子彈,其本身的“核燃料”也要達到臨界質量才可以產生鏈式反應,發生核爆。 也就是說不是隨便拿二兩核燃料堆在一起就會產生鏈式反應的。 例如鈈彈的臨界質量大約為10公斤。 這10公斤鈈即使鏈式反應不完全(大量中子遺漏出去),所產生的能量也在上萬噸TNT以上。 就算朝鮮生產的鈈的純度不夠,勉勉強強產生了鏈式反應,其能量也應該在幾千噸乃至上萬噸的當量。 如果再以這個當量引爆了氫彈,所產生的能量就遠不止萬噸當量了。 作為新手上路,如果朝鮮真的做出了氫彈,那麽第一次試爆一定要裝足核裂變與核聚變“燃料”,以確保核聚變的發生,不然隻會是個啞彈。 這樣一來,氫彈核爆包含了核裂變與核聚變的雙重能量,所以一定是威力巨大,至少也應該有幾十萬噸等級的能量。

1951年5月9日美國首次 氫彈試爆,爆炸當量就達22.5萬噸,是廣島原子彈的十倍。 但那玩意兒隻是試驗,裝置本身重量就是65噸,沒有實用價值。 1954年3月1日美國試爆第一顆實用型氫彈,當量高達1500萬噸。 1953年蘇聯試爆第一顆氫彈的當量為40萬噸。 英國第一顆氫彈試爆不大成功,但當量也達到30萬噸。 1966年中國的進行氫彈原理試驗,當量為30萬噸。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首顆實用型氫彈,其當量為330萬噸。 法國1968年8月的第一顆氫彈當量為260萬噸。 從上麵的數據來看,朝鮮如果真的成功地試爆了氫彈,其能量至少也要有幾十萬噸TNT。 遺憾的是,監測數據顯示朝鮮試爆的那個當量隻有幾千噸。那麽小的氫彈,搞笑吧。  

第二,朝鮮不可能掌握氫彈小型化的技術。

所謂氫彈小型化,就是控製其爆炸當量,將其減少到幾千噸的等級。 這樣一來就有實用性。 小型氫彈的重量輕,可以用導彈發射到很遠的地方,而且所造成的核汙染也比較小。 三胖說他的國家掌握了氫彈小型化的技術。 我認為這是徹頭徹尾的扯蛋!

世 界上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本來就不多,就那麽5個。 而那種技術不是花錢可以買到的,也不是雇傭間諜可以偷到的。 要搞氫彈小型化就要自己去想辦法、做實驗、積累數據。 氫彈小型化必須是在大型氫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 小型氫彈比大型氫彈的技術難度要高很多個數量級。 沒有大型氫彈爆炸裝置的經驗和數據,要搞氫彈小型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就好比市場上還沒有出現普通手機就有人生產出了智能手機,連普通黑白電視機都沒有研製出來就搞出來高清晰彩電,那可能嗎? 氫彈小型化是有一個漫長的若幹次試驗過程,不可能一次成功。 朝鮮連大型氫彈都沒有搞出來,怎麽可能一下子已經搞出小型氫彈?

前麵說到, 氫彈包含了核裂變與核聚變的兩個過程。 所謂的氫彈小型化就是在核爆中盡量減少核裂變成分,增大核聚變的成分,並且把總當量控製在很小的範圍內。 最典型的氫彈小型化技術就是中子彈。 中子彈的特點是爆炸時當量不大,造成的衝擊波和核汙染都比較小,但高強度的中子流卻對敵方作戰人員有極高的殺傷力。 要製造中子彈的前提是完成裂變彈的小型化或微型化。 用一顆微型核彈引爆核聚變的燃料,產生極高量的中子輻射。  朝鮮就連核裂變彈的小型化都沒有做到,怎麽可能已經做出小型氫彈?

第三,氫彈的複雜技術和高昂的成本。

陳毅說過:“就是 當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此話不虛。  中國當年搞原子彈、氫彈,確實耗費了舉國的財力物力。  好在鈈彈的門檻沒有那麽高,朝鮮利用現有的反應堆生產一點鈈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原子彈技術已經夠複雜、夠昂貴了。 而氫彈技術比原子彈要複雜得多。氘(重水)需要的聚變反應溫度為數千萬度,而氘和氚的反應需要的溫度要低一些,這就便於使用核裂變彈誘發核聚變爆炸。 這就是為什麽核聚變燃料主要是有氘和氚。 但是氚的提煉成本極其高昂,自然界幾乎不存在(據說當初老美造1公斤氚要耗資5億美元)。 而且這都是氣態元素,要在低溫高壓下轉換成液態才能使用。 這就使核聚變的設備龐大而笨重,無法使用來當武器。 而且氚的半衰期短,大概隻有12年多一點吧,沒法長期保存。 於是就有了使用鋰-6 俘獲裂變放出的中子產生氘(D)和氚(T)的設計。 使用氘化鋰-6作為氫彈燃料的原理是: 氘化鋰-6在原子彈爆炸所形成的高溫高壓下裂解為氘和鋰-6。 鋰-6俘獲裂變放出的中子生成氚和氦。 這一過程所造的氚在核裂變高溫下進行聚變反應。氘化鋰-6無需冷凍保存,成本比氚低得多,是一種穩定的固體化合物,無需龐大笨重的冷凍裝置。這樣一來,氫 彈的體積和重量大大縮小,便可以裝到導彈上了。 這裏就有2個問題:(1)以目前朝鮮的國力,有可能負擔起研製氫彈的昂貴技術嗎? (2)即使朝鮮有製造氫彈的技術,他們有製造幾千噸當量的小型氫彈的技術嗎?

答案是:扯蛋!

那麽。兩天前朝鮮試爆的那個裝置究竟是個啥玩意兒呢?

首 先我根本不同意有些人的判斷——那是一顆加強型原子彈。 所謂加強型原子彈就是原子彈裏裹了一點氫彈燃料,然後外殼裹了一層鈾238。 原子彈爆炸時引發核聚變反應,聚變反應產生的高能中子使外殼的鈾238起裂變反應,釋放出更多的能量。 這種核彈如果核能的50%以上是由核聚變產生的,這就叫氫彈。 如果少於50%就叫加強型原子彈。 這種核彈又叫“三相彈”。 世界五大國的氫彈多半屬於這種類型。 之所以說朝鮮沒有這種原子彈,是因為其當量實在太低了。

第二我不認為朝鮮試爆的是一顆小型原子彈。 小型原子彈也是需要極尖端的技術的。 朝鮮研發部出來!

那朝鮮這一次究竟試爆的是什麽呢?

我認為這和前幾次一樣,都是爆炸不完全的核彈試驗,而不是什麽小型氫彈或嚴原子彈。 由於朝鮮的核技術實在太差,他們的核裝置隻能勉強發生鏈式反應,大量的中子逃逸出去了,所以真正發生了核裂變的燃料的比例極低。 這也就為什麽是他們的試爆隻有幾千噸當量的等級,就連廣島長崎那樣的原子彈他們都造不出來!

事情的原委就是這麽簡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