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福特係列:懸掛係統之保命防晃杆 sway bar & links(多圖加真相)

(2010-08-09 07:48:23) 下一個


Do it at your own risk!





抄襲定義:Sway Bar --- A metal bar connecting the left and right suspension systems at the front or rear of an automobile or a truck, used to stabilize the chassis against sway.Also called anti-roll bar, stabilizer bar, sway bar

Sway Bar ---防晃杆:與汽車或卡車前後部的左右懸掛係統相連的一條金屬杆,用來穩定底架以防搖擺

Sway Bar Link ---防晃杆連接杆:防晃杆兩側和懸掛係統連接固定用的一對小金屬杆

Bushing ---軸襯,套管:套在杆子上或連接處的,具有阻隔/緩衝/保護作用的橡膠或聚氨酯(polyurethane)做成的套狀結構

Sway Bar 防晃杆的功能,簡而言之,就是防止車身過度晃動而翻車。乖乖,極端重要。

當初買這老福特時還很不懂車,稀裏糊塗就這麽開。知道車頭左右晃得厲害,車行的也說懸掛係統有什麽什麽問題,需要換這換那。因為我隔三差五開,都是平整的公路,即使走高速也從來不超速,平時起步/刹車的習慣都很溫和,前後左右喜歡預留很大空間,即使把輪胎壓力搞到35psi,遠高於廠家建議的26psi,拜托運氣,我就這麽在危險的邊緣奔跑,從沒有遇到險情。不過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大家千萬注意。

前不久剛剛通過年檢,檢驗員又一次善意提醒我sway bar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不在年檢要求裏,但是作為車輛安全的重要部件,我是不應該再繼續忽略。搜索學習一番,決定先更換前輪兩側sway bar links,預計小半天可以搞定,同時全麵檢查懸掛係統,製定今後DIY計劃。



常規準備,停車,熄火,拉手閘,卡後輪,鬆輪胎。因為這次需要車頭兩側同時操作,所以頂車頭前方大梁正中間,同時兩側jack stand固定支撐。很業餘哈,車頂起來是歪的,不過踩晃以後足夠穩定。學習 胡說八道 童鞋,拆下兩個輪胎,都扔車底下充當雙保險,順便檢查刹車盤和刹車皮,狀況很好。兩個紅色方框顯示sway bar link 位置。passenger side的link已經拆下來了。sway bar被前bumper擋著,正麵這個角度看不到。




前側麵,圖左邊是車頭方向。綠線標注的是sway bar,橫貫車底,兩側向後彎。紅框是sway bar link,外邊的襯套(bushing)已經磨損丟失殆盡,sway bar已經可以上下自由擺動,失去功能。




passenger side 拆下來的link。兩個紅圈是原來穿過固定的位置。綠方框是passenger side 的 upper ball joint 和knuckle,有黑色油汙泄漏痕跡。




換個角度,利用這個機會檢查懸掛係統三大主要節點。上下ball joint和outer tie rod end的皮套碗(boots)全都破損明顯。輕則需要更換皮套碗(boots),中則需要更換ball joint和outer tie rod,重則需要更換全套control arms和tie rod。




繼續檢查。抓住knuckle晃動,passenger side這個upper ball joint很鬆動。OK,這個球關節近期肯定要換,如果新球不能很好fit舊球洞,那必須連upper control arm一起換。新control arm 已經改成單獨一根。買球還是買胳膊帶球,這個問題要考慮一下。




檢查tie rod,上下前後左右加旋轉,很緊,沒有任何鬆動感。OK,暫時可以不考慮更換。




車放N檔,抱住輪盤,來回扳動,活動自如,有相當緊張度,沒有鬆垮感覺,inner tie rod 有輕微茲嘎聲響。OK,我覺得暫時沒問題。高手指點咱一下。




上下兩把扳手對擰。拆driver side 的sway bar link。這邊upper ball joint boot 也破了,但是同樣手法檢查一遍,上下ball joint 和tie rod end 都沒有絲毫晃動鬆弛,也屬於暫時不需要操心的情況。




新舊front sway bar link 對比。注意,開始我沒仔細看說明,所以這張圖裏,bushing和墊圈放置的方向順序錯誤。特意把錯的照片貼上來,可以和後邊正確的圖比較,效果一目了然。買的這個牌子是什麽Moog,據說還是質量好的牌子,不過也才16刀一套,兩側共32刀。現在的bushing 都用聚氨酯(polyurethane),比原出廠的橡膠要結實耐用好多。各種顏色也很酷。我這是藍色,還見過紅色的。如果link的大螺絲狀況良好,不像我這個舊的鏽蝕那麽嚴重,那也可以考慮隻買兩套bushing更換,能節省10-20刀的開支,一頓自助餐哈。




兩側link拆走,sway bar就可以大幅度自由轉動。綠線表示sway bar橫跨車底部分,紅色虛/實線表示兩側向後彎曲的部分,然後通過兩根link連接在懸掛係統。




抬高,空間加大,可以直接穿插安裝新的link。




開始安裝錯誤,bushing和墊圈的 位置方向都反了。後邊仔細檢查了說明,修正安裝。我的錯誤展覽一下,別人不一定會碰上,反正細心多檢查幾遍沒錯。至於這顆link大螺絲的上下方向,網上意見不一。有的說螺頭/螺母誰上誰下都無所謂,還有的認為應該螺頭從上向下,螺母固定在底下,這樣萬一鬆脫,長長的螺頭不會立刻掉落,引發意外。我傾向後一種說法。再說,原廠安裝的也是從上向下的方向。




sway bar跨越車底部分,靠這樣兩個大mounting固定在車骨架上。白圈是2個固定螺絲,綠線是半圓鐵箍,鐵箍裏紅線表示環形襯墊bushing。我不知道在沒有link固定的情況下,sway bar是否應該可以沿長軸有一定程度轉動,不過從固定方法看,我認為應該有一定活動度。我的這兩個mounting沒有發現異常,bushing 外觀無特殊,轉動/搖晃/扳動sway bar,沒有鬆動和異響,平時開車這裏也沒有響動,所以覺得不需要換。如果這兩個固定處損壞鬆動或出現噪音,那拆掉左右兩個mount,直接把sway bar整根大鐵管拿下來,左右兩個環形bushing 換新,再把大鐵管子裝回去。活不複雜,就是這螺絲力量比較大,要torque 100ft-lbs,跟上輪胎一樣緊。




在正確位置的link 和bushing。注意,車懸空時候,懸掛係統鬆弛,sway bar兩端與下邊固定點之間各個節點都很鬆弛,導致距離過遠,所以link最底下的固定螺母根本擰不上去。要先把輪胎裝好,把車放下來,壓緊懸掛部分,才能上緊link 最底下的bushing和螺母。



車落地,N檔,打方向盤騰出空間。這是driver side。可以看到壓緊以後,link 螺絲頭從上邊冒出來一點,一錘子砸下去,絕對不能讓這裏出頭。




上緊螺絲。由於手冊還沒到手,所以不知道多緊。網上信息五花八門,多數說無所謂,有數據的部分說10-25磅之間,還有說30,40磅的。sway bar link的說明講隻要bushing 不變形。於是我折中,上20磅。等新買的手冊到手後,再按照需要調整。




再轉戰到passenger side,打方向盤,上緊螺絲。下邊扳手托的累了,搞千斤頂幫忙。

完成任務,清理現場,出門試車,先local,然後試跑高速。車頭晃動明顯減輕,不,應該說徹底不晃了,方向盤緊張度略微增加,但方向盤沒有歪斜或晃動。發現一個問題,停車向右轉方向盤,或行進向右急轉彎時候,driver side 輪胎,在轉方向盤開始一刹那有輕微抖動,在轉向完成以前很快自動消失。其他無異常。於是把車停好,大幅度旋轉方向盤若幹次,隨後無論停車/行進,上述症狀消失。我估計是懸掛係統需要幾個動作,把新的sway bar link調整到合適位置。請高手們指點。

方向盤放正中方向,不用手調整,車子可以筆直行進幾百米不偏斜。所以我覺得暫時不需要出去做 wheel alignmen.也請高手指點。


試車回來,再檢查兩側link ,沒有發現鬆動/磨損/意外接觸其他部件。

試車後driver side



試車後passenger side(唉,又看到那個可恨的破球!)

以後一段時間需要經常目測檢查新sway bar link的狀況,確保工作連接正常。


接下來,要綜合評估前輪兩側control arm, ball joint, boots, 和tie rod情況。決定更換程度。如果能找到價格合適/質量好的懸掛係統set套件,那一起更換還是有益和劃算的。

今後是同樣一套思路,還要檢查後輪的兩側懸掛係統。後邊的重要性應該不如前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