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痕跡

徘徊於理性與現實的曠野裏, 生存於東方與西方的交界麵。
個人資料
正文

越南曆史書中的中越關係

(2005-11-07 08:32:23) 下一個

抵抗秦朝侵略軍和趙陀侵略的抗戰
秦朝統一了中國(公元前221年)之後,就派遣五十萬大軍侵略南方。秦朝第一次大規模的侵略和緊接著趙陀的入侵——曾激起了越族人民的英勇反抗——說明北方的侵略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的有係統的新階段。
秦朝軍隊侵占了長江以南各族人民的一些領土,設立了閩中(福建)、南海(廣東)、桂林(廣西北部)和象(廣西西部和貴州南部)等郡(公元前214年)。但是,當秦朝軍隊越深入到越族地區,它就越遭到甌越和雒越人民的英勇抵抗。甌雒人和其他各族人民暫時撤退到深山密林中去。他們組織抗戰力量,推選傑出的人材做將領,趁夜晚伏擊秦軍。越族人堅持長期抗戰達十年之久。消滅秦軍十餘萬。秦軍的主將屠睢也被擊斃。
中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道:“當是時,秦案禍北構於胡,南掛於路,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公元前209年),天下大叛。”(《史記》卷112)
民間傳說告訴我們正是安陽王曾經參加並且領導了越人的抗秦戰爭。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一位官吏趙陀,占領了南海、桂林和象三個郡,建立了南越(粵)國,自稱王。趙陀稱王,對於北朝來說,隻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稱王不久,趙陀又重新歸服北朝(那時在中國,漢朝已經代替了秦朝)。
建立了南越國後,趙倫曾多次發兵,妄圖吞並甌雒園。趙陀的軍隊攻打到仙遊山(河北省仙山)和武寧(河北省桂武)地區,但全部被擊潰。
秦朝侵略軍的失敗和趙陀頭幾次侵略的失敗,說明當時我國人民有能力抵抗外來敵人大規模的有計劃的入侵。這種力量的源泉是越族人民上千年來為自己建立起丁一個早在甌雒國時期就已經得到高度表現的社會秩序、生活習慣和獨特的文化。第二個源泉是,在建國和衛國事業中,民族團結的精神日益得到加強,其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的表現是文郎和蜀兩個兄弟小王國統一成為一個大的甌雒國。在甌雒國範圍內,分散的部落一天天削弱,民族因素一天天增加。因此,民族精神——自主意識的表現——進一步地得到了提高。
一支龐大的秦朝侵略軍被打敗和後來趙陀多次進犯都被我國人民擊退,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我國人民具有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同時也說明我國人民已經掌握了抵抗外寇的本領。
在十年抗秦戰爭中,我國人民既有決心打擊敵人,又善於打擊敵人(撤到深山密林、進行夜戰、打埋伏等)。傳說和古史記載:安陽王派遣身材高大、才能超群的占村(河內慈廉)人李翁仲出使秦朝。秦始皇委任李翁仲做將軍在臨洮(甘肅省)地區擊潰了匈奴。
趙陀知道不能用軍事戰勝既能國,便把軍隊撤回武寧山,與安陽王講和。他派遣自己的兒子仲姑到甌雒國向安陽王投降稱臣。安陽王把女兒媚珠嫁給仲始為妻。仲始在甌雒國做贅婿。
這正是趙陀侵吞甌雒國的陰謀。仲始在做贅婿的幾年時間裏,刺探了甌雒國的情況,又學會了製造弩和破壞弩的方法,於是潛逃回國向趙陀報告。這次趙陀利用軍事和間諜相結合的方法,吞並了甌雒國。安陽王吃了敗仗,跳海自盡。這件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79年。

我國人民為爭圍民族獨立而不斷進行鬥爭
趙陀占領了甌雒國之後,把甌雒國並入南越,劃分為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兩個郡。並派遣官吏和軍隊建築營寨,進行統治。
趙倫征服甌雒國的意圖是:把甌雒國的領土並入南越;如果趙陀稱王、稱帝,那不是要把他管轄的區域(包括甌雒在內)脫離中國的領土,而隻是壯大其聲勢,以此作為地盤來與中國的其他封建集團爭奪霸權。趙陀反對漢朝(呂後時期)禁止邊界上的商人與南方進行鐵器和牲畜的貿易,這不完全是為了南越人民的利益,而主要是為了南越朝廷的利益。這個時期,南越的農業已經發達,鐵製工具雖然不象北方那樣普及,但已經開始有了。漢朝禁止向南越出賣鐵器,主要是割斷趙他的武器供應來源,粉碎趙陀的割據圖謀。
甌雒國被打敗以後,我國人民並沒有停止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鬥爭。在這個期間所采用的鬥爭形式自然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國人民已懂得要選擇適合當時具體條件的鬥爭形式。趙陀統治時期,就軍事力量來說,敵我力量相差懸殊。甌雒國剛剛被打敗,甌雒國的軍隊和朝廷裏的各個機構統統被解散。統治南越(其中包括甌雒)的是一批秦朝的舊官吏和將校。在這個問題上,趙陀表現得非常狡詐;為了收買人心和給自己的統治打下社會基礎,趙陀仍然繼續保持西於地區(原蜀朝的本部領土)首領的王侯稱號,而在其他地區仍維持雒將製度。另一方麵,趙陀想方設法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其割據陰謀服務。侵略者依靠這支軍事力量開始加緊剝削和壓迫我國人民。趙陀的使者通過雒將向我國人民搜刮貴重的貢品。他們也開始清查交趾、九真二郡的戶口,以便抓丁、拉夫、盤剝征稅。在維持雒將製度的同時,南越統治集團還暫時保留了甌雒國的條例和風俗習慣。
趙陀的比較鬆弛的統治,他對北方封建統治集團漢朝來取的對抗行動和他的割據意圖,對於一部分越族人——首先是甌雒社會的上層人士——的鬥爭意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產生消極作用。
公元前111年,漢朝調動了數十萬軍隊南下攻打南越。南越抗抵了一陣之後,趙陀王朝的君臣有的被殺,有的被俘。在甌雒西於地區的首領(西於王)趁機起義,打算恢複國家的獨立。但是西於王被左將軍黃同殺死。趙朝的使者急急忙忙帶著上百頭牛和上千壇酒以及交趾、九真二郡的戶口冊到合浦(廣東省),交給漢朝官吏,表示投降。
南越國被消滅。甌雒地區轉到漢朝手中。漢朝在這裏設立了交趾部,委派了一位刺史駐守在麋冷(永富省,安郎),統管九個郡。
九個郡包括: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日兩(中部中區)和六個在我國範圍以外的儋耳、珠崖(海南島)、南海、合浦(廣東)、鬱林、蒼梧(廣西)。
在每一個郡裏為首的是一位統管政治的太守和一位指揮軍隊的都尉。
郡以下是縣。在交趾郡大部分縣仍然由雒將管轄,雖然他們披上了縣官的外衣,手中有了青銅印。起初,漢朝也和趙朝一樣,仍然采用“諸雒將主民如故”和“從其俗而治之” 的政策。基本的剝削方式是強迫進貢珍貴產品。此外還進行土特產和奴婢的買賣。
漢朝的直接統治範圍,也和趙陀時期一樣隻局限在一部分中心區域裏(州治、郡治所在地)。但其同化陰謀比過去卻更加露骨。漢朝流放了很多罪人,遷移了大量窮苦人到交趾來。
根據漢朝的統計材料,甌雒三個郡共有十四萬三幹六百四十三戶、九十八萬一千七百三十五人。
正如漢朝的史書所承認的,在各個剛被征服的郡裏,漢朝的官吏和軍士嚴重地侵犯了人民的財產和生命。早就有獨立的意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的我國人民,不斷舉行起義,反對外國侵略者的統治。漢朝連年派遣上萬軍隊來進行鎮壓。
當時,有一位知道我們祖先起義詳細情況的人曾說,荊楚(湖北、湖南)地區的軍隊“罷於甌雒”。
公元初年,北方朝廷內部發生了變亂,王莽篡奪了西漢的王位,自立新朝(公元8—23年)。東漢又代替了王莽。在那段時期裏,漢朝在交趾地區的官吏陰謀進行割據,但很快又歸服了東漢。從此,以錫光為交趾太守、任延為九真太守的外國統治就變得更加殘酷。這表現在剝削方式和同化程度兩個方麵。
關於剝削方式除了強迫我國人民繳納南方的珍貴物品(犀角、象牙、玳瑁、珍珠、裴翠、金銀等)外,漢朝還占領土地建立莊園,進行沉重的地祖剝削,壟斷鹽和鐵的生產和買賣等。在同化政策方麵,他們強迫我國人民從吃、穿到嫁娶都得遵循漢朝的封建“禮教”。他們設立了幾所學校,目的在於為統治當局培養一些得力的官員以及宣傳封建思想和道德(三綱五常等)。
為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東漢鞏固了和完善了在交趾的統治機構,打算廢除“從其俗而治之”的方法,采用了漢朝的法律,以便束縛人民和限製雒將的權力。蘇定接替錫光擔任交趾太守,他非常貪婪、殘暴,是一個“張眼視錢”(《東觀漢記》)的財迷。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且帶有新的內容和不同的形式,這就是遍及全國的人民起義運動,它的頂峰是千秋萬代永遠閃爍著光芒的二征夫人起義。

二征夫人起義
(40—43年)
征側、征貳是親姊妹倆。她們是雄王的後裔麋冷縣(原山西省和現在的永富省)雒將的女兒。征則是一位善操家務的勇敢機智的婦女。她丈夫詩索,是朱鳶縣(現在的河西、南河省地區)雒將的兒子,也是一位意誌堅強的愛國者。
根據山西一帶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二征夫人的母親叫謾善,本是雄王的外曾孫女,很早就守寡。她撫養兩個女兒,平時以愛國精神和尚武精神教育女兒,在準備起義的過程中,她大力幫助女兒和女婿在原山西省一帶組織了包括有很多首領(官郎、輔導)和地方民軍參加的起義軍。現在在三位縣南阮村還有一座她的現老百姓稱它為“夜墓。“夜”是古越字,其意是指值得尊敬的老大娘。
在人民的擁護下,兩位雒將的家庭正在圖謀大業的時候,詩索被太守蘇定殺死。蘇定的殘暴行為並沒有使征側灰心,相反,卻更加激發了她舉行起義的決心,以便驅逐侵略者,恢複獨立,“為國討債,為家雪恨”。
征夫人把為國家報仇放在為丈夫雪恨之上。根據民間傳說,為了不使起義軍悲痛,在出征時,征夫人摘下喪巾。在三軍宣誓壇前,征夫人宣布了起義的四個目的。十七世紀末期的民間史詩《天南語錄》曾寫道:
一要為國報仇,二要恢複雄王基業,三要為夫雪恨,四要完成這次事業。
公元40年3月,征側和妹妹征貳在喝門舉兵起義。各地愛國者紛紛雲集於麋冷。起義軍從麋冷向平原進軍,攻打東漢在交趾的首府贏僂(河北省順城)。二征夫人起義前後,在交趾(北部)、九真(中部以北)、 日南(中部中區)和合浦(中國廣東省內)四個郡,相繼爆發了多次起義。
根據《後漢書》(卷五十四和卷八十六)記載:在交趾、九真、日南和合浦四個郡的許多蠻人、俚人(泛指南方各少數民族)都一齊奮起響應二征夫人起義。
在二征夫人的領導下,各地方的起義——從山區到平原,包括過去甌雒國範圍內的越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很快就統一成為一個巨大的、群眾性的起義運動。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起義軍的將領中有許多婦女。
經過在一些地方的初步調查,我們知道在北方的許多農村都把二征夫人的幾十位將校當做城隍供奉著:如黎真夫人(海防),聖天夫人、則姑娘、怡姑娘、妙仙、永輝和柳甲(河北省),八難夫人(太平省),寶珠夫人、月泰和月度(海興省),紫姑娘、陶圻夫婦、國娘、裸巴山、棟翁、那翁和阮三征(河內城郊),周尺、杜能濟和黃導(河西省),張氏三兄弟(廣寧省), 黎氏華母子五人(清化省)等等。特別是在河西省清威縣清高鄉尚清村流傳著一個神話:蓋翁召募了三百多義軍,全都化妝成婦女,參加了二征夫人的起義軍。在越北的岱依族和儂族人民以及在中國廣西龍州的壯族人民都還保留了許多關於自己的祖先參加二征夫人起義的遺跡和傳說。
在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在交趾的封建政權很快崩潰了。漢朝官吏驚慌萬狀,扔掉了財產、文件和印信,慌忙逃回國去。蘇定丟掉了城池、印信,剃光了頭,刮去了胡須,潛逃回南海(廣東)。
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裏,在二征夫人起義的正義旗幟下就集聚了“六十五個縣城”——即當時我國的全部領土。民族獨立重新得到了恢複。征側被推祟為皇帝(征王),定都麋冷(永富省安朗)。接連兩年,人民不用繳稅。
為了鎮守各個險要地區.征王派聖天駐紮在合浦,防禦北方;派都羊駐守九真,防禦南邊:委任黎真夫人擔任“掌管內部兵權”的耍職,大本營設在交趾(根據民間傳說)” 二征夫人起義的勝利,是公元初年我們民族的一篇燦爛的曆史。
趙倫吞並了甌越國之後,我國國土被並入了南越。到漢朝統一了中國時,所有的諸侯、藩臣都歸服漢朝。
匈奴被打敗,趕到了西邊。赤土(月氏)從前原是漢族的鄰居,而這時卻住在印度大門口。漢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曾經到達了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康居,之後經過西藏返回京都長安。中亞變成了受漢朝影響的地區。漢朝曾直接與波斯相接觸,聽說還到達過羅馬帝國。朝鮮半島北部變成了漢朝的樂浪郡。滇國(雲南)被消滅。東越和閩越(浙江和福建)的各個越王都臣服漢朝,不久也都被消滅了。南越國(廣東、廣西)呂嘉抵抗失敗以後,也被消滅了。甌越也道到了同樣的命運被分割成為郡縣,並入了中國的版圖。
漢帝國正進入其全盛時期。
從此,各個“蠻夷”民族和各個“番邦”臣服於漢朝“天子”,被看成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漢族統治者大力傳播“尊君、大一統”的思想,其目的在於使邊疆各民族臣服“天子”、“天朝”。這好象是誰也不敢爭辯的事!
二征夫人的起義震撼了全國。從這次英勇崛起的烈火中放射出曆史的真理:一個民族雖小,但它曾建立起國家,並且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和做了國家的主人,這樣的民族是不會屈服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消滅它。二征夫人的起義是越南人民時而隱蔽時而公開的整個鬥爭過程的結晶。這是一次全民崛起的運動,它既把起義力量聚集到二征夫人在喝門高舉起的義旗下,又在過去的甌雒國全境各地點燃了起義的烈火。起義取得了勝利,這是因為它是一次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運動,而不是個別部落、個別酋長的自發行動。它體現了各民族、各階層男女老幼在二征夫人的旗幟下團結一致、驅逐外寇和建立國家的崇高精神。
二征夫人起義的爆發是一次民族精神的覺醒。一個小民族取得了勝利,征側稱王,並建立起獨立的政權,這是對漢帝國“平天下”權威的直接否定。二征夫人同全民一起起義,又同全民一道維護自主權達三年之久。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反抗正處在興盛時期的亞洲最大的一個帝國的吞並和同化陰謀的具有高度民族意識的一場不屈不撓的戰鬥,而這個民族本來就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江山和事業,並且懂得自尊自重。
領導起義的是婦女,這是越南婦女的最大光榮。她們不愧為傳說中所歌頌的、具有高貴品質的“仙龍”的後代;不愧為現代進步人類所讚譽的翱翔在高山之額上的雄鷹。
國家獲得了獨立。但敵我力量對比相差懸殊。
聽到征側起義、稱王的消息之後,漢朝光武帝下沼,令華南各郡製造車船,修築道路、橋梁,儲備軍糧,準備重新侵占我國領土。公元42年4月,漢朝封馬援——一位曾經多次鎮壓了羌人的起義、雙手沾滿了中國皖城(安徽)農民的鮮血的老將——為“伏波將軍”,命他帶領二萬軍隊和二千艘車船南下侵略我國。馬援的大軍水陸配合,首先集中在合浦(廣東),然後進入浪泊(河北省仙山)地區。
有的傳說講:馬授的軍隊剛到合浦,就遭到聖天夫人的軍隊突然襲擊。馬援被迫撤退,率軍北上進占蒼梧(廣西),後來偷偷地派軍隊越過鬼門關(支棱隘),南下到陸頭地區,接著又北上到浪泊。
征王和諸位將領從麋冷發兵到浪泊打擊敵人。在那裏,我軍和侵略軍進行了一場激戰。征王的軍隊戰鬥得非常勇敢,但因力量比較薄弱,所以遭到失敗,被迫退回錦溪(永富省安樂縣)。馬援率兵尾追。經過將近一年的英勇抵抗,因我軍力量弱小,終於失敗。二征夫人回到喝門投喝江自盡。(公元43年5月,根據民間傳說,二征夫人於陰曆二月六日殉難。自古以來,每年二月六日,我國人民都組織集會祭祀二位偉大的民族女英維,以示紀念。)至此,由二征夫人領導的抗戰基本上己失敗。但是在很多地方,人民和起義軍仍繼續抗擊敵人。都羊將軍仍活動在九真地區。
根據傳說:聖天夫人在上遊一帶(越北地區)抵抗敵軍。八難夫人率軍憑險扼守山隘。黎真夫人堵塞河道,打擊敵人的水軍。我軍力量雖然弱小,但戰鬥卻非常勇敢。之後不久,黎真、聖天、八難夫人答都跟隨二征夫人自盡。
公元43年11月,馬援通過鑿口(寧平省安模)向九真進軍以鎮壓義軍。當地的首領和九真人民繼續英勇戰鬥。馬援殘殺了成百名首領和上千名義軍。三百多名首領被俘,流放到了零陵,(湖南省)。我國又喪失了獨立。
這是一首短暫的英雄讚歌!三年後,我們國家和人民又重新遭受北方封建統治者的奴役。但,不朽的英雄讚歌卻世世代代永遠回響。
它是點燃起戰無不勝的越南人民愛國精神的火種,它把民族獨立看成是高於一切。沒有什麽力量可以動搖越南人民爭取獨立和保衛獨立的決心。
它播下了越南英雄主義的優良種子,不管敵人怎樣強大,它都不畏強暴,因為敵人是非正義的。在反抗外來侵略的各個時期,越南的英雄主義得到了曆代人民的進一步發揚,創造出了獨特的路線:以少勝多,以弱製強。
它象征著我們民族崛起的意誌,為越南曆史的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它對未來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起了開辟道路和確立方向的作用: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國人民決心爭取完全獨立。

外國封建統治考加強對我國人民的統治和剝削
二征夫人起義失敗之後,東漢重新統治我國。以馬援和他的繼承者刺史、太守為代表的東漢官吏,更加有步驟地大規模地推行奴役、剝削和同他的政策。
加強郡縣製度。過去在縣一級世襲的雒將製度被廢除。北方封建王朝派遣官吏到交州直接管轄各個縣(整個交州——自廣南省到北部——共設有三郡五十六縣)。
但是,外國統治者仍然不能直接插手到縣以下的地區,仍然控製不了下邊的基層,即不能直接控製廣大的各階層人民。
馬援和他的繼承者重新劃分了行政區域。他們增設州、郡,劃分大縣,合並小縣,並委派縣令和縣長。在每一個縣,他們派人修築城郭駐紮軍隊,保護一小撮外國官吏,加強鎮壓我國人民。
馬援向漢朝皇帝上奏說:越律和漢律有十餘條不相同,請求在越族區域推行漢律。取消世襲的雒將製度,廢除越族人民固有的法律,這一切陰謀表明外國封建統治者要把我國完全變成其直接管轄的州、郡、縣。但是,人民的反侵略運動和建立在越族人民的公社基礎上的強有力的社會傳統限製了敵人的統治範圍,迫使敵人最後仍然采用鬆弛的“羈縻”政策。我國的很多地區還處在北方封建統治者的統治範圍之外。
根據吳朝(三世紀)初年交趾太守薛綜的供述,在漢朝統治時期,在我國許多地區“長吏之設,雖有若無”,“縣官羈縻,示今威服”,此外,就“大部分鬆弛”。東漢允許刺史、太守
征集士人為官員,他們還有權任用自己的親戚為官。按照這種方式吸收到統治階層裏來的人非常複雜。東漢末期,交州刺史朱符就是委任大部分同鄉(浙江省會稽)為長吏,這些家夥大肆搜括我國人民。
公元二世紀末、三世紀初,東漢王朝崩潰,出現了“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一280年)鼎立的局麵。在交州的實權實際上集中在士燮兄弟手中。士燮過著和帝王一樣的生活,他的政權和一個獨立的王朝朝廷沒有什麽兩樣。士燮死後,我國又隸屬於吳國。吳朝把舊交州劃分為兩部分:南海、鬱林、蒼梧等郡(廣東、廣西)改成廣州;交趾、九真、日南各郡(越南的北部和中部)改為交州。北方各個封建集團不斷爭權奪利,給越南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公元280年,晉滅吳,暫時統一了中國。在交州的以陶磺為首的漢族官吏投降了晉朝。但為時不久,晉朝就垮台了。華北地區落入以拓跋族為首的各個少數民族手中。漢族的封建政權南遷到華南地區,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麵。交州鬆懈地附屬於南朝各個封建勢力(宋、齊、梁、陳,公元420年一589年)。在交州的政權實質上是一個割據的政權。當地的官吏為了自立自主,依靠軍事力量進行互相殘殺。強者奪取了政權,就代表朝廷。
總的看來,從漢朝末年到唐朝初年幾百年的時間裏,北方封建王朝隻能夠把我國看成是“外域”(異域),隻能在各州、郡、縣采用鬆弛的“羈縻”政策。但是,在那些封建統治者駐紮軍隊、直接管轄的地區,他們除了采用殘酷的統治政策外,還繼續大力推行剝削和同化政策。
我國江山富饒而壯麗。漢朝的楊雄在“箴文”中寫道:交州“多產寶物,山珍海味,無與倫比!”與當時的江南地區相比,交州是屬於“地廣、人眾”,“土地肥沃”的頭等地區。北方封建統治者把交州看成是一方“重鎮”。漢朝、吳朝……的封建貴族對這一熱帶地區的奇珍異物垂涎欲滴。這種情況再加上“羈縻”的統治政策,使得曆代的外國封建統治者一直維持著納貢的剝削方式,並把它看成是重要的剝削方式。這種剝削方式沒有規定具體的數額。貢品的數量是根據外國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情況、剝削能力和需要而定的。這是一種最殘酷、最野蠻的剝削方式,它把我們的祖先趕到山林和海裏,去過著充滿危險的生活:捕象、獵犀牛、捉珍貴鳥類、伐沉香木做香料、下海撈珍珠、捕玳瑁、采珊瑚等。
熱帶的名貴水果(香蕉、椰子、荔枝、龍眼。柑子、桔子等)也都是納貢的物品。
手工業特產(葛布、金銀製造的美術工藝品,金漆螺鈿……)也成為進貢用的對象。
靈巧的手工工匠也被抓起來送交給北方封建王朝。
於剝削貢品的同時,還進行租稅剝削。鹽和鐵是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兩種產品,卻被封建統治者壟斷了生產和買賣。地要納租,人要繳稅(稱作“賦”),戶要繳納手工業(特別是布)稅(稱作“調”)。老百姓每年還要服成月的勞役,為封建統治者挖河道、修道路和築城郭等。
二世紀末,交州刺史賈琮問為何老百姓常常“叛亂”,老百姓答道:“賦斂過重,百姓莫不空單”。為了緩和矛盾,賈琮不得不暫時“蠲複徭役”。
東漢文書承認:“交趾……前後刺史,率多無清行,上承權貴,下積私賂,財計盈給,輒複求見遷代。”
交州刺史周乘上奏漢朝皇帝:“交州絕域,習俗貪濁,疆宗聚奸,長吏肆虐,侵漁萬民。”
吳朝官吏“都以兵威來欺壓”越人。“吳賊政刑暴虐,賦斂無極。”
南朝時期,捐稅沉重,各種稅收達上百種!
北方封建統治者在政治方麵采取殘酷、暴虐的壓迫手段,在經濟方麵實行殘暴的經濟剝削和超經濟剝削。這還不夠,他們還在文化和思想方麵推行奴役我國人民的同化政策。
封建剝削者欺悔別人,首先是強迫人家向他低頭。北方曆代封建王朝征服我國,主要是增強自己的聲勢,強迫我國人民服從“天子”的權威。我國人民很早就有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文化,現在卻遭到象對其他“蠻夷”(“交州夷”)民族一樣的對待。我國人民遭到殘殺。義軍和義軍首領被流放到北方。封建統治者移民到越南地區來,改變越族的風俗,漢字和北方的文化也跟著輸入我國,輸入的目的在於奴役和同化。所以,從內容上來說,北方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體係——儒教,是首先輸入的一種貨物。
儒家學派是由孔子(公元前六——五世紀)創立的。孔子死後,儒家分成了許多派,其中以孟子、荀子最具有代表性。由於封建階級的“大一統”的政治需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學說變成了北方封建階級的正統的意識形態。也從那時開始,由於北方曆代封建王朝推行擴張政策,所以儒家學說影響到遠東各國。
根據儒教,每個人都要臣服“天子”,每一個民族都要歸服“天朝”。封建的道德和禮教都是根據儒教的精神建立起來的。“父子”、“夫婦”關係以及“師生”、“兄弟”和“朋友”關係的道德規範都是由“君臣”這個最高的綱派生出來的。三綱(君臣、父子、夫婦)變成了基本內容和教育方針,同時也變成了封建時代的法律。
自東漢以後,特別是公元二世紀末葉,漢族的士大夫到交趾的越來越多。儒教比過去更得到普遍傳播。儒家的“經典”著作《論語》、《春秋》等書,在封建政權和士大夫開辦的學校裏普遍講授。在各個學校裏學習的是漢族官吏、地主的子弟和一部分越族上層人士——外族侵略者依靠他們來進行統治——的子弟。
在這個時期,儒家學說在越南區域還不算是盛行的時期。越族人入學學習的和中舉的為數還不算多。外國統治者隻不過是為其統治機構培養一些低級官吏,充當走狗而已。

社會經濟機構和人民生活的改變
當人民遭受殘酷壓迫和剝削的時候,我國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就必然會遇到嚴重的障礙。外國封建統治者的枷鎖和自二世紀末葉到六世紀的連綿不斷的封建戰爭,嚴重地影響了越南社會的生產,生產力隻可能緩慢地發展。
北方封建統治者在擴大其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時,無形中創造了一些客觀條件,使越南人民掌握和運用這些條件來“自力自強”,並且進一步地鞏固自己的獨立精神。
社會發展的動力終歸仍然是人民。我國人民為了發展生產,曾不斷地進行鬥爭。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在完善勞動工具以及積累勞動習慣和勞動知識方麵起了巨大作用。在外國封建階級直接統治的條件下,生產力仍然得到提高。這說明我國人民的自強精神以及抵製同化和保持個性的力量都是非常強的。在這樣一個公社製度的傳統還有很大影響的時期,造成這一強大力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在生活中的團結一致。外國封建統治者雖然很殘忍、很苛刻,但他們的統治不可能深入到縣以下的基層。
我國人民在與中國、印度和南海地區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吸收了許多新的技術,並且學會了很多新的行業。我國的社會也有很大的變化。
(以下略)
越南地主階級是在外國統治的條件下形成的。他們在政治方麵遭到外國封建統治階級的排擠,在政權裏得不到高官厚爵。他們從越南人民身上剝削來的剩餘產品,還要以貢品的形式繳納給外國官吏。因此,他們與外國官吏和外國封建統治政權之間有矛盾。由於受到人民反對外族同化政策的鬥爭運動的強烈影響,很多屬於剛剛形成的越南封建階級的人物都帶有強烈的民族精神。他們的曆史使命是領導人民起來推翻外國封建統治政權,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變化
在保存和發揚上千年積累起來的民族文化的堅韌而激烈的鬥爭中,顯示了我國人民自立自強的意誌。與此同時,我國人民仍然不斷地吸取、消化外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印度和南方各國的影響,並且使其變為民族的文化。
首先,為了保衛民族生存,我國人民不斷展開了反對外族封建統治者的同化陰謀的鬥爭。在所謂“北屬”的時期,越族人並沒有被漢化。經過很多世紀,在這裏出現了一個越、漢在文化、社會、人種等方麵實行融合的鬥爭過程。當敵人的軍隊大舉南下侵占我國領土、殘酷鎮壓我國人民的時候,大部分越南人並沒有離開自己的本鄉本土。相反,他們卻緊緊地依靠自己的土地、村莊,依靠我們民族賴以生育繁殖的地盤,為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進行鬥爭。保衛民族生存和抵製同化的最明顯的表現是保存了民族的語言。
越語是在東南亞地區很早就己確立的一種語言,這說明這裏是我們民族的發源地。當遭到外國封建統治者征服和嚴密控製的時候,漢語和漢字也輸入我國。但它們並不能消滅越語,其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隻有少數上層分子才學習它們。各個村社的勞動人民,仍然是按照自己酌生活方式來生活。因此,他們保持著祖先的語言——一種表達越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語言。當然,在外國的長期統治下,人們的生活在物質和精神方麵都起了變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越語也必須相應地發展。
越語經過很多世紀的發展,吸取了漢語中大量的要素,跟它原來的狀態相差越來越大。越語中有很多漢語借詞。人們甚至可以在基本詞匯和虛詞中看到漢語借詞。但是,我國人民以獨特的和富有創造性的方法接受了漢語的影響,在用法和讀法方麵使這些外來詞語“越化”了,造成了一種“漢越”詞語。漢越詞是在我國人民想方設法來擺脫北方封建統治者的枷鎖的鬥爭中創造出來的。
關於風化和禮教
自雄王時期,越族人就有了自己的風化,雖然這種風化還很簡易、質樸。外國統治者,特別是錫光、任延(公元一世紀)、士燮(公元二世紀)、陶璜(公元三世紀)、杜慧度(公元四一
五世紀)等人先後製訂了繁雜的禮教。這也是把封建道德、禮教傳入我國的一種手段。這些都必然會影響到越南的風化。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國人民在保存和發揚越南風化的民族傳統和大眾傳統的同時,具有適應各種情況的無限能力。如果說,封建禮教一方麵或多或少加強了家庭中的壓製權,鞏固了封建父權製度;那麽另一方麵,它卻阻擋不了越南公社社會的積極傳統——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祖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鞏固。對於我們民族來說,最值得感恩戴德、最受崇敬的則是那些在建立國家和保衛國家的事業中建立功勳的英雄。不管外國封建統治者怎樣幹涉和禁止,人民仍然給雄王、傘園、二征夫人、蘇曆等人修建廟宇。人民修築趙夫人廟,並稱趙夫人為“女皇帝”(女王)。特別是對於婦女,封建禮教總是用“三從”、“四德”來束縛她們,但仍然沒有能夠阻止二征夫人和趙夫人的“賊寇闖進家,婦女也要打”的英勇傳統。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仍然得到提高。
自漢代以來,中國的文學藝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並且在東亞一帶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文學藝術也漸漸輸入我國。由於它是通過奴役的道路輸入的,其目的是在進行奴役,因此我們在吸收它的程度上受到了很多的限製。但是,盡管這樣,它在越南文化的發展上也留下了烙印。文郎、雒越時期,我們雖然已經有了獨特的較高水平的文化生活,但還沒有成文的正式文學;我們的民間文藝非常豐富,並互在繼續發展,但它主要是來自人民。由於我國人民的生活被局限在一個狹窄的範圍裏和處於艱難的條件下,所以藝術創作隻能是比較簡樸的。因此,中國文學藝術的輸入對於越南的文學藝術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關於宗教
自漢代開始,孔教、道教和佛教逐漸加緊輸入我國。但是,也象其他東西一樣,以上所說的各種宗教,並不是一輸入我國就能馬上按照侵略者的意圖使人們信仰它。比如,儒教從漢代起就大力傳人我國,可是它的基本教義並沒有在我國生根發芽,特別是沒有能夠動搖我們民族自立自強的意誌和民族獨立的精神。各種宗教和各種思潮通過各種渠道傳入我國,它們相互融合,這固然有其消極的一麵,但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沒有任何一種宗教能夠在我國造成宗教狂。因為它是分裂民族的非常有害的禍根。對各種宗教能夠兼收並蓄,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道德。

我國人民的多次起義。趙夫人起義
外國封建侵略者的郡縣政策、同化政策以及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一定會大大地影響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和物質的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受到限製,民族文化的許多特點被埋沒。國家窮困,人民處於饑餓、死亡和流離失所的境地。這時,敵我之間的力量對比還懸殊。我們在許多方麵都比敵人弱。但這並不能動搖我們民族自立自強的意誌。連續不斷的起義體現了我們民族的這種意誌。
二征夫人起義之後,起義的中心轉入日南郡。經過占婆族和其他各個兄弟民族連續多次的起義(公元137—144年、公元157年),到二世紀末葉,建立了獨立的占婆國。
在北部,經過一段時間的暫時的平靜之後,從公元二世紀初葉開始,人民起義運動又漸漸恢複,並且比過去得到更加廣泛的發展。漢朝官吏在九真的城池被搗毀(144年),在朱達起義(157年)中,許多縣令和太守被殺死。178年,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四個郡的幾萬人起來響應梁龍起義,攻占了各個郡公當了國家的主人達四年之久(178—181年)。在人民起義的影響下,統治政權的越族士兵也多次發動兵變(116,137年,184年……)。可見,二世紀的人民起義運動帶有連續性和普遍性。起義運動由零星分散逐漸成長壯大,最後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起義(朱達、梁龍……), 並互團結了各郡人民。這證明了通過反抗外國封建壓迫的各次起義運動,越族人民群眾和生活在達塊土地上的各兄弟民族之間的團結日益得到了鞏固。
到公元三世紀時,我國領土上爆發了由趙夫人領導的大規模起義(248年)。趙夫人起義是二世紀至三世紀人民起義的頂峰。這次起義是在力量雄厚的外國統治者已經鞏固其統治並且正在大力推行同化政策的時期爆發的。
趙夫人的名字叫趙氏貞,其兄叫趙國達,是九真郡軍安縣(清化省趙山縣納山一帶)有勢力的首領。趙夫人是一位身體健壯、胸懷壯誌和富有謀略的人。十九歲時,這位英勇、堅強的姑娘就和她哥哥在納山頂上招募義軍,磨劍、練武,準備起義。各地人民熱烈響應趙夫人的救國號召。
有人勸她應該出嫁,不應該“作亂”,她慷慨激昂地回答說:“我要乘勁風,踏惡浪,斬殺東海的鯨魚,驅逐吳軍,光複河山,砸爛奴隸枷鎖,決不卑躬屈膝地做人家的妻妾!”起夫人的話反映了我們越南人傳統的精神——一定要獨立,一定要自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公元248年,趙夫人領導人民起義,進攻東吳官吏所駐紮的各個郡縣。趙氏貞指揮戰鬥非常勇敢。她身穿盔甲,頭插金簪,腳穿象牙鞋,騎在象頭上,衝鋒陷陣,吳軍驚慌失措。
起義軍多次打敗了吳軍,殺死了交州刺史。交趾、九真二郡人民紛紛起來響應趙夫人起義。吳朝史記載:公元248年,“交部騷動”。
東吳驚慌失措,特派名將陸胤做交州刺史,並率領八千名軍隊,到我國來鎮壓起義。陸胤一麵殘酷鎮壓人民,一麵采取狡猾的手段,用金錢和東西收買了幾個地方首領。最後,義軍遭到敵軍包圍,趙氏貞在鬆山(清化省厚祿縣富田一帶,現在這裏還有趙夫人的墓和廟。)上壯烈犧牲。
趙夫人逝世後,東吳加強了對我國人民的剝削和壓迫。但它動搖不了我國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公元262年,東吳派鄧詢到我國來,並和以殘暴著稱的交趾太守孫話一起抓了上千名技術熟練的工匠到建業(南京)去修築京都。他們還把我國青年捆綁到東吳去當兵,又強迫我國人民繳納三千隻孔雀和許多肥豬。我國人民再次起義,殺死了孫話和鄧詢。
就這樣,在趙夫人起義之後,在晉、宋、齊等朝統治時期,人民的抵抗運動時起時伏,不屈不撓,蔓延各地。一個個地區的統治政權在一段時間裏被推翻,如271年在扶嚴地區(太原,永富地區)和299年在九真地區(清化省)。也有時趁刺史回國或死亡,領導起義的首領(大部分是屬於剛剛形成的越南封建階級的成員)自動接替刺史的職位,在北方朝廷麵前造成既成事實,如梁碩(319—323年), 李長仁、李叔獻(468—485年)等。特別是李長仁,趁交州刺史死了以後,他領導人民殺光了統治政權的官吏和軍隊,自稱刺史。宋朝委派刺史來,妄圖重新占領我國,都遭到李長仁的劇烈反抗。
東晉末期,在中國浙江爆發了由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大起義。遭到鎮壓後,411年初,盧循領導起義軍轉移到交州。六千多我國人民與中國農民起義軍結成聯盟攻打龍編。412年,由呂敬道指揮的中國農民起義軍的餘黨逃到交州。破產流亡的越族貧民與呂敬道所領導的義軍相聯合,舉行起義,攻打九真郡府,殺死了該郡的太守。這是我國起義的人民與中國南方的勞動農民最初結成的聯盟形式。

李賁起義。建立獨立的萬春國
沒有那一個世紀沒有人民起義,而北方封建統治者也從來沒有一天安寧過。到公元六世紀中葉,人民起義運動達到了高潮,爆發了李賁起義,萬春國得以誕生。
公元502年,肖衍篡奪了齊朝的王位,自立梁朝。梁朝把交州分成幾個小州:在沿海一帶建立了黃州(廣寧省),在過去的九真地區(清化)建立了愛州,在過去的九德(河靜省德壽)建立了德州,並又增設了兩個新州。由於州多官多,過去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機器已經夠龐大而現在則更加龐大。各種苛捐雜稅有上百種,如不到一尺高的桑樹要納稅,賣妻鬻女也要納稅,弄得民不聊生。各地人民都在準備起義。六世紀,阮宗孝首先舉起義旗(516年),雖然很快就失敗了。但正是他揭開了六世紀人民起義高潮的序幕。
梁朝也和過去的北方其他各個封建王朝一樣,非常重視“土族”製度。隻有那些出身於大封建宗室的人(“名門望族”),才能做到大官。梁朝委派其宗室武林候肖諮到交州做刺史。他是一個非常貪婪、殘暴的家夥。他不但輕視勞動人民,連越族的上層人物也遭到冷遇。我國人並韶,學習很好,能寫文章,曾險山涉水到梁朝京都請求擔任官吏。梁朝吏部尚書說:並姓非望族,讓並韶去看守城門。並韶非常不滿,棄職回鄉,後來參加了李賁起義。
李賁起義
李賁,龍興(太平省)人,出身豪民文武雙全。他曾短時期在德州(河靜省)擔任梁朝的監兵(管理軍務)。他愛國愛民,對梁朝封建統治者非常不滿,便棄職回鄉。從此,他集中精力著手準備反抗梁朝統治者的起義。在很長時間裏,他與各州的豪傑相聯係,招納賢才,聚合義軍,共商大計,準備起義。
公元542年春,由李賁領導的全民大起義爆發了。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在各地人民的奮起和進攻之下,梁朝封建統治者被一掃而光。
當人民剛剛起義時,罪魁肖諮就驚慌失措,棄職逃回中國。義軍很快就占領了州府龍編(河北)。梁朝的官吏們驚魂未定就急急忙忙地組織力量進行反撲。公元542年4月,義軍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反撲,控製了從交州到德州的全部領土(包括整個北部和今部的橫山以北地區。)
公元543年初,梁朝朝廷組織力量,進行第二次反撲。梁朝將領們在強大的義軍麵前,十分膽怯,躊躇不前,不敢發起進攻。義軍則積極主動打擊敵人。李賁在合浦半島(當時屬交州)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梁朝軍隊被殲滅者達十之七、八。敵人的指揮官,有的當場被殺死,僥幸逃生的也被梁朝朝廷判罪。
公元543年5月,占婆王率領軍隊進犯德州。義軍將領範修打退了敵人的進犯。這樣,北方和南方的邊界都暫時得到安寧。李賁起義獲得完全勝利。它繼承和發揚了二征夫人在北方封建統治時期第一次高舉起的義旗——爭取民族獨立的光榮傳統。
建立萬春國
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之後,第二年(公元544年)正月,李賁宣布建國,取國號為“萬春”。李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稱“南帝”(南國的皇帝)。他修建萬壽殿,組織了一個有文武兩班官吏的獨立朝廷。範修是一位剛戰勝外國侵略者的有才能的將領,委任他為武班的首領。並韶是一位優秀的儒生,委任他為文班的首領。南帝廢除了梁朝的年號,並且建立了自己的新年號——“大德”。李南帝還建立了一座新的廟宇,取名為“開國寺”。為了紀念前輩女英雄的功德,李南帝冊封趙夫人為神。
建立起以“萬春”命名的獨立國家這件事,說明我國人民堅信自己有力量掘色並且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國人民雖然遭到外因封建統治者的沉重壓迫和同化將近有五個世紀之久,但熱愛越南國家的情感並沒有減弱。相反,他們的愛國熱情卻比過去更加深厚,民族意識更加強烈。李賁的稱帝和建立了自己的年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是對“天下霸主”北方皇帝的公然否定——劃定了山河和疆域,同時毫不含糊地肯定了越南民族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是這塊江山的主人,並且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衛國戰爭
公元545年年初,梁朝派楊瞟和陳霸先率領軍隊侵略年輕的萬春國。李南帝統帥三萬軍隊在朱載(海興)抵抗敵軍。失敗後,南帝指揮軍隊撤到蘇曆河口(河內),建築城壘,抵抗梁軍。陳霸先率軍進犯蘇曆城。大將範修陣亡。李南帝被迫退守嘉寧城(越池)。敵人包圍了嘉寧城。敵我雙方相持數月,公元546年2月底城池淪陷。李南帝逃到屈獠(永富)一帶。得到山區人民的擁護,李南帝又集合了更多的義軍。公元546年10月,李南帝揮師到典澈湖一帶(永安省的沼澤地帶),製造了很多船隻,整個湖麵都停滿了船隻。梁軍很害怕,發生了動搖。但是,一天晚上,趁河水猛漲泄入湖中的時候,陳霸先督軍進犯。李南帝來不及防守,義軍被擊潰。
李南帝抗戰失敗後,隱避到山區,把兵權交給了趙光複。後來因病去世(548年4月)。
李南帝的親哥哥李天寶跑到九真(清化)和李紹龍一起帶領兩萬義軍攻打德州(河靜),隨後又北上包圍愛州(清化),但都被陳霸先的軍隊打敗。李天寶被迫撤到愛州的上遊地區(清化與老撾交界地區。)
趙光複率領一支軍隊撤到夜澤(海興省快州)建立根據地,等待時機抵抗敵軍。
夜澤(快州曼召灘)是一個遼闊的沼澤地帶,草木叢生,中間有一個突起的土丘可以住人。進入土丘的道路非常嚴密,隻有用獨木船從茂密的草叢中掠過才能到達。
趙光複在這個土丘上駐紮軍隊,白天不舉煙火,偃旗息鼓,好象無人居住。到了夜晚,義軍駕著小船出來偷襲梁軍兵營。由於懂得建立根據地的重要性,又采取了分散打和小打的戰術,義軍的力量又逐漸恢複,使敵人遭到一定的損失。義軍從敵人手中奪得糧食,堅持了長期戰鬥。
聽到李南帝逝世的消息後,趙光複自稱趙越王(民間稱他為“夜澤王”)。到公元550年,梁朝內部大亂,陳霸先撤軍回國,不久就篡奪了梁朝的王位,自立陳朝。陳霸先隻把手下的一名俾將楊孱留在我國。趙越王趁此機會,領導義軍由相持形勢轉入反攻,殺死了楊孱,重新收複龍編。我國人民再一次驅逐了侵略者,贏得了獨立。
六世紀末葉的萬春國 隋朝侵略
抗梁戰爭勝利以後,趙越王和我國人民繼續進行建國事業。
雖然我國領土上沒有敵人的蹤跡,但民族的獨立還沒有鞏固。經過五、六百年外國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我國各地出現了封建割據勢力。獨立的意識雖然很強,但鞏固民族獨立——民族內部的團結——的力量還不夠強大。各地方封建勢力還有相互爭奪、相互妒忌的傾向。
以前,李天寶跑到野熊洞(越老邊界),占領了那一帶,自稱桃郎王。公元555年,天寶逝世,其手下同姓的將領李佛子代替了他的職位。公元557年,李佛子發兵攻打趙越王。之後,雙方以君臣洲(河內慈廉縣上葛、下葛一帶)為界,把國家一分為二。571年,李佛子襲擊趙越王,占領了全國。李佛子這種宗派吞並行徑,使國勢更加衰弱。
公元589年,隋朝滅亡了陳朝,統一了中國。隋朝陰謀在我國重新建立外國封建統治政權。李佛子在名義上臣服隋朝,但實質上仍然保持了統治我國的權力。
公元602年,隋朝今李佛子進京朝拜皇帝。朝拜就意味著投降、亡國。李佛子違抗隋朝的旨令,派遣侄兒李大權率領軍隊守龍編城(北寧),派將領李普鼎率領軍隊守烏鳶城(河內慈廉縣),李佛子自己統率軍隊保衛“越王古城”(即河內東英縣的古螺城)。
公元603年年初,隋朝派劉方帶領軍隊取道西北侵入我國。李佛子率領軍隊在都隆嶺(即聚隆地區,過去屬於宣光,現在屬於中國的廣西省)狙擊敵軍,我軍失敗。敵軍圍困古螺城,迫使李佛子投降,押回隋朝京都。李佛子的許多將領繼續和人民一起抵抗隋軍,但不久也遭受殘殺。我國又陷入隋朝的統治。北方封建統治者更加大力推行同化政策。但我國人民為了爭取完全獨立,仍然堅持戰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