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痕跡

徘徊於理性與現實的曠野裏, 生存於東方與西方的交界麵。
個人資料
正文

關 於 讀 書 (zt)

(2005-09-06 10:12:36) 下一個

一、讀書的目的

讀書的目的多種多樣:有的人為消磨時間讀書,有的人為豐富知識而讀書,有的是通過某類考試讀書。我們這裏講的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如何讀書。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讀書與寫作的關係,即讀書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古人還說: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它同樣強調的是讀書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列寧有一句名言: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就要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來豐富和武裝我們的頭腦。這裏講的是讀書、學習對於革命的重要性。革命如此,建設尤其需要如此。對於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來說,其基本的任務或者說首要的任務是讀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全稱是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就有一個“讀”字。學生來學校幹什麽的,來讀書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都要讀書,但要求不同:碩士研究生要求係統掌握本學科領域基本的知識體係,包括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博士研究生要求在係統掌握本學科領域基本知識體係的基礎上,還要求對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係有深入的把握。博士研究生不可能把本學科的每個知識點都弄得十分精通,但必須在某些專門問題上達到淵博的程度。這裏的博,並不是專業領域的廣度,主要是深度。研究生不僅要求係統掌握本學科領域基本的知識體係或對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係有深入的把握,還需要進行知識創新,包括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提出新的理論和創立新的研究方法等。當然,對碩士、博士研究生來說,創新知識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基於上述兩個方麵,研究生讀書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麵:一是為係統把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係而讀書;二是為創新知識而讀書。前者是打基礎;後者是知識創新的準備。廣義地說,為係統把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係而讀書也是知識創新的準備,但通常沒有特定的知識創新目的;而我們所說的為創新知識而讀書,指的是有特定知識創新目標的讀書。

二、書的類型

書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類:教材、學術論文、專著。教材的基本作用是係統介紹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教材要求全麵、係統、準確地介紹本學科已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但不一定有原創性的成果。即使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通常已是通過論文或專著發表過且得到社會認可的。國外的教材通常由學術素養高,並且有公認的學術成果的學者撰寫,甚至是由公認的學術大師親自撰寫。如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等。正因為如此,讀教材,一定要先用權威的教材。論文和專著有兩類:一類是闡述作者自己觀點的;另一類是轉述、綜述、闡述他人觀點的,例如宋承先等人的《當代西方經濟學思潮》等。這類專著或論文介於嚴格意義上的專著和教材之間,它們沒有原創性的學術成果,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或專著是必須有原創性學術成果的。對於研究生來說,權威的教材,好的轉述、綜述或闡述他人觀點的著作以及原創性的著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讀教材,可以係統了解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這種了解是宏觀的,猶如從高空俯視某座園林,可以知道園林內有哪些建築,這些建築分別處在何處,外在樣式如何等,但這種了解並不深入、不細致的。這座園林是如何來的,各個建築的內部結構如何等,我們從空中都無從看出。讀轉述、綜述他人觀點的著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比較全麵地了解前人對某些專門性問題的研究成果,了解學術界對某一前沿性問題不同的學術見解。但是,這類論文或書都是別人為某一特定目的而編寫的,是經過著作者加工整理過的,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了,甚至會包含著作者的誤解和偏見。讀原創性的學術專著,不僅可以了解作者的學術觀點、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了解作者如何提出問題,作了哪些假設,如何展開和論證自己原創性學術觀點以及有那些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等。

教材、論文和專著都有原作與譯作之分,對於外文水平高的人來說,直接讀原作無疑更好些,但能夠達到外文與中文一樣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 的人恐怕不多。為了提高閱讀速度和便於理解,讀譯作恐怕還是比較便捷的。在更多的情況下,兩者可以相互補充:讀譯作時,遇到比較關鍵的地方,為了準確把握原作的意思,需要查閱原作;讀原作時,如果已有譯作,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亦可看看別人是如何翻譯的。

三、讀書的方法

現在是信息時代,各種書籍甚多,而讀書的時間有限,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對於提高讀書效率是至關重要的。讀書的方法很多,不僅因人而異,每個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不同的目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就對閱讀對象的了解程度而言,讀書的方法有泛讀與精讀之分。泛讀有時為了搜索有無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以便確立進一步閱讀的對象。一本學術期刊,讀一讀目錄,便可知道有無自己感興趣的論文;一部厚厚的書,讀一讀目錄或主題介紹,便可知道有無感興趣的內容。泛讀有時是為了大致了解一些主要的信息,包括事件的主要經過、某個作者的基本觀點等,不求甚解。對於一篇學術論文,讀讀內容提要、論文的前言、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便可以大致了解該文的基本觀點;對於一部學術著作,讀一讀它的導論和主要的章節,通常便可以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精讀不僅是從頭到尾仔細地通讀,還有反複琢磨、體會和聯想。通讀是把握著作者的基本觀點、邏輯思路、分析和論證的方法及過程等;琢磨、體會和聯想是為了探尋著作為什麽提出這種理論觀點,邏輯是否成立,論證是否有說服力,分析方法是否得當,數據資料是否可靠,結論是否實際等。

就閱讀範圍的不同而言,讀書的方法有寬泛性閱讀和專題性閱讀。為了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而閱讀 一些曆史文化書籍或名人掌故,為了獲得某門課程的學分而通讀這門課程的基本教材和相關的輔導資料,這些都是比較寬泛的閱讀。這種閱讀通常是以獲取知識為指向的,隻需要把基本知識點弄清楚就可以了。專題性閱讀是指圍繞某一專門問題所進行的閱讀,是帶有研究性質的閱讀。它不僅要求係統了解有關這一問題已有哪些研究成果,還要對已有的學術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在許多專門問題上,已有的學術成果可謂是汗牛充棟,通常是很難閱盡所有文獻的,但不能遺漏了權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就閱讀的順序不同而言,讀書的方法有順讀和倒讀之分。在課程學習中,我們通常是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說先學英語、數學、哲學這些公共基礎,接著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這些經濟學科的基礎課,再學金融學、貨幣學這些專業基礎課程,最後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等專業課程。在學專業課程時,先是學習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原理,然後才學習有關現實經濟運行過程的理論,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時間順序上,先是了解一個學科的起源,再是了解現有學術流派,最後才到最前沿的一些問題。這種閱讀方法,我們把它稱為順讀法。這種讀書方法對於打下紮實的理論功底和係統掌握某個學科的知識體係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每個問題,我們都從它的學術源頭研究起,往往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就象學數學不必從萊布尼茲的書讀起,學物理學不必從牛頓的書讀起一樣,學經濟學也不必都從亞當斯密、馬克思或馬歇爾的書讀起。在已具備經濟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研究某個專門問題,可以從最新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入手,先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後根據研究的需要,順藤摸瓜追溯相關的成果和以往的學術曆史。這種讀書方法,我們稱之為倒讀法。按照西方的學術傳統,好的專著和論文都會對以往的學術成果作簡要的回顧,通過讀一篇最新發表的論文或專著,對以往的學術成果也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按其指引,根據研究的需要去閱讀其它著作,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讀書筆記

在小學、中學學習期間,老師常常要求學生整篇整篇地背誦課文,即使不整篇背誦,也要求學生把一些精彩的段落或關鍵的公式、定理背誦下來。到大學後,我們同時開幾門課,同一門課要讀若幹本書,靠背誦來記取知識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根本是不可能的和不必要的。到了研究生學習階段,我們所學的東西,差不多每個概念都有幾種不同的定義,每個問題都有好幾種不同的觀點。學習的目的決不是記取某一個現存的答案。對於中小學要不要死記硬背,教育界或許還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於研究生來說,光靠大腦死記硬背是絕不可取的。這是因為,研究生的學習不是為了記住某些現存的已經公認的知識,而是通過學習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最終達到知識創新的目的。知識創新是不能光靠死記硬背可以實現的,但知識創新又不能離開現有知識的積累,因而讀書又不能看過了事。這樣如何做好讀書筆記,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過去讀書,我們比較強調摘抄和做卡片。那個時候,有些書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又沒有複印機,為了便於以後查閱,或者為了搜集資料,不得不做摘抄。有時為了加深對某本書刊的理解,我們把它的基本框架和一些知識點記下來,這可以大大節省溫習一本書的時間,做卡片往往是為了記住一些重要的學術觀點、重要的曆史事件、重要的統計資料等。把學習過程中做的卡片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和歸納,就可以為知識創新打下很好的基礎。

現在讀書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不僅書店和網上可以買到多種多樣的新書,可從圖書館和網絡上看到大量的書籍,還可以開動複印機複印我們所需要 的學術論文及某些書中的重要章節,直接從計算機網絡上下載,更是便捷。運用現代化的複印機和計算機可以省去大量摘抄和做卡片這樣的基本性工作。

如何做讀書筆記,可能與學科的性質有很大的關係。研究曆史可能要把許多的時間花在研究古籍上,恐怕即使在現在也必須做大量的摘抄和卡片;研究基本理論的,必須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研究經典著作上,不做摘抄和卡片可能也是不行的;研究應用問題,可以主要靠解剖典型案例和分析係列性的統計資料。

除了做摘抄和做卡片外,我們這裏想重點談的是如下幾種讀書筆記:一種是直接記錄在書本和論文中的筆記。毛澤東同誌讀《二十四史》就在書上做了大量的筆記,有他對重要論述的圈點,有他的評論,也有他的聯想,還有許多他自己的思想。這些不僅對研究《二十四史》有價值,對研究毛澤東同誌的曆史思想也有價值。我們做這種讀書筆記,當然很難達到偉人的水平,但至今有兩個作用:一是便於以後重讀,有收藏價值的書,就是有重讀價值的書。對於經典性的文獻資料,通常不是讀一遍就可全懂和全部消化得了的,而是需要反複閱讀,每讀一遍都可能有新的收獲,即所謂的溫故而知新。二是形成一些零散的新思想,這些思想可能現在還是思想的火花,還不是那樣清晰、深刻和完整,還不足寫出一篇有份量的論文,但它是知識創新不可缺少的。重大的學術創新和突破都始於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哪怕是一個疑問,也可能成為知識創新的突破口。二是寫讀書劄記,讀書劄記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記錄下來自己對所讀某部著作的理解和評論,可能是肯定性的,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另一類是以所讀的書為參照,寫下讀者對有關問題的思考。已故的一位中國經濟學家,叫許滌新,文革期間被關在牛棚時,寫過一本《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與流通》,副標題為讀《資本論》劄記。他一邊讀《資本論》,一邊思考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和流通,這便形成了那本書。三是寫文獻綜述或觀點綜述。這類筆記整理出來發表或出版的很多。這不僅要求把每種或每一派理論弄清楚,還要作比較分析,進行評論。這種讀書筆記盡管不是原創性的成果,但是必須付出大量艱辛的包括創造性的勞動。好的文獻綜述或觀點綜述往往不亞於普通的學術論文,其引用率常常還會高於普通的論文。

五、讀書與創新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講的是學習與思考的關係,這裏的主要思想還是理解。中國古人做學問,看重對經典的理解,不能離經叛道。這種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學術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我們讀書,不僅是為了繼承前人留下的知識遺產,更重要的是為了知識的創新。以知識創新為導向的學習,是研究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如果學富五車,沒有創新,過去可以當個學問家,可以當個教學先生,但現在即使在研究型的高校當個教書先生也不合格。當然,認真讀懂書也是必須的,不認真學習前人的東西,動不動就要創新,還總標榜自己填補了什麽空白,提出了什麽新的觀點,這是非常淺薄的一種態度;沒有把人家的東西讀懂,亂批一通,也是極不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學術的創新必須以認真讀書為基礎。

學術創新的方法很多。這裏我們可以列舉幾種常用的方法:

第一,運用本學科前沿性理論或方法研究現實中的新問題,如將西方經濟學的某個理論或某個分析方法來解釋中國現實中的新問題。前幾年不少學者用西方新製度理論解釋中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對促進我國改革理論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幾年前又有學者用信息不對稱理論解釋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問題,推進了我們對銀行風險問題的認識。這些都是運用前沿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青年學者用錢納裏的標準結構理論,研究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得出了不少對實際工作影響很大的結論;近幾年有學者用企業淨增加值來評價上市公司的質量,對於我們準確認識上市公司的質量也是有意義的。這種創新雖然不是理論和方法的創新,但對於我國的學術發展及指導實際工作來說,都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由於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西方國家,市場化經曆的過程及程度低於西方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國經濟學、金融學發展的水平總體落後於西方國家很遠,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種類型的創新將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運用相關學科的理論或分析方法研究本學科的問題。布坎南將經濟人的概念引入政治學領域,為研究政治行為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相反,一些學者將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引入經濟學,也大大促進了經濟學的發展。如經濟學中均衡的概念、邊際的概念都是從物理學和數學中引入的。現在我們用分形理論、混沌理論研究資本市場,也是借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經濟問題。行為經濟學則運用心理、社會學的研究成果來解釋人的經濟行為。現代社會有著兩個並存的發展趨勢:一方麵是科學的分工越來越細;另一方麵是各個學科的交叉和融合越來越多。

第三,改進現有的理論和方法。在學術發展史上,許多理論和方法都不是由某個人提出並最終完成的,而是經過多個學者甚至是幾代人的發展完成的。

第四,綜合現有理論。在經濟學術史上,馬歇爾被認為是一個綜合大師,他整合了西方古典理論。他把需求分析和供給分析整合起來,發展出了均衡價格,奠定了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第五,推翻現有的理論和方法,建立原創性的新理論。凱恩斯理論是對薩伊理論的否定;貨幣學派、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是對凱恩斯理論的否定。這些理論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論體係,從基本假定、基本觀點到政策含義都不相同。一般來說,推翻某些涉及範圍小的理論體係,提出一個新的觀點,相對來說,難度不是很大;但要推翻一個龐大的理論體係,是不那麽容易的。重大的理論創新往往始於現實經濟重要變化;沒有現實經濟的重大變化,難以產生新的重大理論。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讀書就是去了解某一特定事物發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研究就是求證某些存有的疑問,讀書可以避免重複許多前人所做過的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