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hinese

和碼漢字字形技術的“最好最終”性,使其必將成為世界範圍內漢字字形學習與使用的技術標準。www.HeZi.net
正文

不是拚音方案的錯

(2010-06-11 06:51:29) 下一個

不是拚音方案的錯

—因使用不當,拚音已生困局—

歐陽貴林 www.HeZi.net
2009年11月01日

 

《漢語拚音方案》是以北京地區的漢語語音為基礎,用科學的語音分解與拚讀方法,對漢字進行字音標注的國家標準。

秦始皇統一了漢字字形,漢語拚音方案統一了漢語語音(漢字字音)。漢語拚音方案(字音標注),對漢字字音的學習,對地方音校正,對在全國範圍內漢語語音的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任何一項偉大的創造(科學技術),都有一個適用範圍,如果跨越範圍不當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危害。

漢語拚音方案是一項偉大的創造,也有其適用範圍,對漢語拚音的不當使用,已經對漢字的使用,以及對海內外漢語漢字教學造成了困局。

漢語拚音的不當使用有兩個主要方麵:一是以‘字音’輸入‘字形’,漢語拚音輸入法的廣泛使用;二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把漢語拚音教學放在首要位置。

一、拚音輸入法的困局

漢語拚音輸入法是源於“漢語拚音方案”的,通過輸入字音,軟件列示所有的同音字,再辨識出所要的漢字,進行輸入。

拚音輸入法是以‘字音’輸入‘字形’,對於已經較好地掌握漢語拚音,且普通話較準確的人來說,拚音輸入法不用學習,因此拚音輸入法被廣泛使用。

拚音輸入法的使用者,隻求不用學習的便利,卻忽視了(或視而不顧)拚音輸入法的缺陷。

拚音輸入法的缺陷有:

1、同音字多,使得拚音輸入法重碼多,重碼多就使輸入速度慢,效率低

相同的擊鍵次數,拚音輸入的字數比形碼輸入的字數少很多。從長時間來看,從人的一生來看,從各個單位來看,從整個國家範圍來看,拚音輸入法速度慢,效率低,就形成了很大的耗費。

2、長期使用拚音輸入法,會加重“提筆忘字”的問題

“提筆忘字”就是需要書寫漢字時,許多字形記不起來了。這個現象在有電腦漢字輸入之前就存在,電腦漢字輸入出現後加重了。與形碼相比,拚音輸入法使用者“提筆忘字”的問題更嚴重。

長期使用拚音輸入法者,可以通過字音熟悉地輸入漢字,但如要求書寫漢字時,許多字的字形就記不起來了。使用拚音輸入法的時間越長,“提筆忘字”的問題就會越嚴重。

3、學生使用拚音輸入法,會使書寫與輸入的錯別字大幅增加

近年來常有文章報道學生的錯別字增加,成年人的錯別字也大幅增加(隻是成年人不再考試漢字了),從報道上看錯別字大多是同音字,這與不注重漢字字形練習有很大關係。

拚音輸入法對漢字字形練習的效果不好,原因如下:

除大腦外,“口耳手眼”是常用的練習與使用漢字字音與字形的器官,合理的分配應是:使用“口耳”練習與使用字音,使用“手眼”練習與使用字形。

如果漢字學習者使用拚音輸入法(借助拚音輸入字形),“手”練習使用的就是字音(鍵盤拚音或手拚音),那麽“口耳手” (2個主動器官“口手”,1個被動的器官“耳”)都用於練習與使用字音了,隻留下“眼” (被動的器官)練習與使用漢字字形。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這樣字形的練習就減弱了,漢字字形的學習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使用字形輸入法,“手”練習使用的是漢字字形(鍵盤寫字或手寫字),那麽“手眼”練習使用字形,“口耳”練習使用字音,字音與字形的教學就能均衡發展,齊頭並進了。

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漢字教學方法是通過“手”書寫(練習使用)漢字,也就做到了字音與字形練習與使用上的均衡,即用“口耳”練習使用字音,用“手眼”練習使用字形。

在信息時代,人們動筆寫字少了,使用漢字多數都是輸入漢字,輸入漢字的方法不外乎字音輸入與字形輸入兩種。但這兩種方法決定了關鍵作用的“手”服務的是字音還是字形。“手”服務於(練習使用)字形,那麽字形的學習效果就會好。

用“手”進行字形輸入(鍵盤寫字或手寫字)是根據漢字的字形結構與字根輸入漢字,能起到與書寫漢字同樣的掌握、記憶與使用漢字字形的效果。因此字形輸入就成了練習與使用漢字字形的不可或缺的技術,用“手”進行字形輸入就成了字形教學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 

拚音輸入法的以上三點缺陷很明顯,許多人隻圖不用學習的便利,而視而不顧。拚音輸入法在全國的廣泛使用,這些缺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將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過早進行漢語拚音教學的困局

(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過早教拚音,對漢語語音教學的缺陷

1、學習漢語語音,漢語拚音不是非學不可的

對於漢語家庭的小孩,一出生就開始了語音訓練。兒童在學習漢字拚音方案之前,就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了。

這就說明在漢語語音係統學習與形成,漢語拚音不是必要的。

2、對於非漢語家庭的學生,過早教拚音,不合適

在學生剛接觸漢語語音時,就教bpmfdtnl這些抽象的聲母韻母,教漢語拚音的四聲,如:‘媽麻馬罵,吧八把爸’。就等於一開始就把漢語語音係統最抽象最難懂的內容給學生。

想想看,如果對一個初生的嬰兒,不是教‘爸爸、媽媽’這些具體的音,而是教bpmfdtnl,教‘媽麻馬罵、吧八把爸’情況會是怎樣。

難度大,學生學習的困難就大,一些學生畏難了,一些學生沒有興趣了,仍能繼續學習的學生要做很大的努力。

3、對於非漢語家庭的初學者,過早地教拚音,對於健康快速的漢語語音係統的建立,不是幫助,而是妨礙

一般人都會認為,漢語拚音教學就是漢語語音的教學一部分,怎麽會妨礙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多點耐心去分析研究。

人的語音係統應該是在大腦,發音器官‘口’與聽力器官‘耳’之間建立的說(字義→字音),聽(字音→字義)的直接快速的反應係統,語音係統的建立應該是對大腦以及口耳的直接訓練。

對於漢語語音的初學者,過早的教漢語拚音,是在說(字義→字音),聽(字音→字義)的過程之間加入了一個拚音拚讀的中間過程,妨礙了直接快速的(字義一字音)反應係統的建立。

首先來介紹一下我學習英語聽力口語的體驗,我是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的,當時農村缺少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口語能力很差,又沒有收音機電視機這樣的語音教學設備。聽力口語的練習隻是通英語音標(還讀不準確)來拚讀單字,念課文來進行,自己在課本中的許多單字上標注英語音標,這樣的學習方式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沒有改變。

這樣的學習方式的特點是,練習口語就是讀課文,聽力也就是聽自己念課文。在這聽與說的過程中,都經過了文字這個中間環節,這使得我形成了一個壞習慣,即在開口說一句英語之前,腦海裏先要顯示這個英語句子才肯開口(語義→文字→語音)。聽別人一句英語句子後,先要把這個句子在腦海裏寫出來,再從這個腦海的句子得到這句話的意思(語音→文字→語義)。

我開始學習英語時,因學習條件的限製形成的壞習慣,妨礙了我健康快速的英語語音係統的建立,使我英語聽力口語一直很差,口語聽力反映速度很慢。速度快與慢,分劃了優與劣,聰明與愚蠢,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

我上麵寫的學英語聽力口語的經曆與體驗,不應隻是我一個人的,上世紀70~80年代的中學生很多都是這樣。那一代人英語文字閱讀能力強,聽力口語能力差是普遍現象。

現在的學生學習英語聽力口語的環境條件就不同了,一是學英語從小學(或幼兒園)開始,二是教師的口語能力好,三是有電視節目,DVD視頻教程等等語音訓練手段,進行的是語音→語義(聽),語義→語音(說)的直接對應訓練,不再在中間加文字符號(音標)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聽力口語訓練。

上麵說了那麽多,意思是,真正健康快速的語音係統的建立,應該是聽力(語音→語義),口語(語義→語音)的直接訓練,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加入文字符號(音標)等中間過程,如果加入了一個文字符號(音標)的轉換過程,建立起來的語音係統就不是快速高效的。

對於非漢語家庭的漢語初學者,如果在教學的初期就教漢語拚音,就是在聽力(語音→語義),口語(語義→語音)的中間,或者在讀(文字→字音),聽寫(字音→文字)之間加入一個拚音符號的轉換過程,就是加入一個沒有必要的彎,這對健康快速的漢語語音係統的建立,對字音的學習,不是幫助,而是妨礙,是損害(因為壞的習慣建立後,要花很多的時間與努力才能糾正)。

例如,在教‘謝謝’的聽說時,不采用漢語拚音,就是在不同的語境下,反反複複地練習‘謝謝’這個音。這雖然難點,但訓練的結果是聽(字音→字義),說(字義→字音)的快速對應。

如果采用漢語拚音,那就要教‘x-ie’第四聲,讓學生記憶這個拚音並拚讀。學生每次看到或聽說‘謝謝’時,都會想到背後的拚音,這樣就在字義與字音之間加了一個漢語拚音的中間過程(字義-拚音字母-字音)。如果每個語音都用漢語拚音教,這樣建立起來的漢語語音係統就是低效率的,有問題的。

再例如,在教“一二三,上中下”這幾個字的認讀時,不采用漢語拚音,就是教‘字形’與‘口音’的直接對應。這雖然難點,但建立的是認(字形→字音)的直接對應,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健康快速的漢語語音係統與漢字認讀習慣就建立起來了。

如果采用漢語拚音,那就要教‘一二三,上中下’這幾個字的拚音,讓學生通過拚音記憶與拚讀,學生每次認讀這些字時,都會想到字背後的拚音。在現有的絕大多數對外漢語教材中,每個單字上都標注了漢語拚音,就起著讓學生記憶字形背後的拚音字母的作用。這樣就在字形與字音之間加了一個拚音的中間的過程(字形-拚音字母-字音)。這樣建立起來的漢語語音係統,以及漢字認讀習慣都是低效率的,有問題的

(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過早教拚音,對漢字字形教學的危害

對於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漢字初學者,過早教拚音,就等於教他們拒絕漢字字形

教漢語拚音(字音),怎麽會是教他們拒絕漢字字形呢?

對於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漢字初學者,英文字母對他們太熟悉了,漢語教材上的拚音字母讓他們感到親切。與26個字母組成漢語拚音相比,課本上那些字形各異的漢字,他們怎麽也理不出個頭緒來。不管老師怎麽教,圖形認字法,部首認字法,積木識字法,還是和碼漢字學習法,這些字還是規律複雜,還是沒有漢語拚音簡單。

很自然,他們很樂意接受漢語拚音,象英語法語一樣,他們可以從漢語拚音讀出字音來,而漢字字形就不行。可以想象學生從心底裏盼望老師們早一天改變主意,不再要求他們學習漢字了,希望有一天漢字被改造為象英語法語一樣的拚音文字。

在現有的對外漢語教材中,基本上每個漢字的上麵都標注著拚音,這也迎合了學生的這種心理,助長了他們的這類思考

小孩子或年青人,一般是沒有太大的耐心的,哪個容易學就喜歡學哪個(隻要能讓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玩就行),更不去理會漢字有5千年的曆史,有燦爛的文明。漢字字形難學,從一個學生口裏說出,所有的學生都會跟著說。盡管老師,家長語重心長,堅持不懈地要求他們學漢字,他們也隻是表麵上敷衍,口頭上重複“漢字難學”,心底裏的抵觸厭煩。

對於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漢字初學者(包括華裔後代),過早地教漢語拚音,就這樣教給了他們一個抵觸漢字字形的理由

如果讀者把上麵的這段分析當作虛構的學生心理描寫,不予相信,那你們可以看看國外漢語的教育現狀。幾乎所有的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外國學生(包括華裔子女),都或畏懼或抵觸或厭煩漢字字形的學習,更有老師說:“海外教漢語要從實際需要出發,98%的學生隻是要求學口語與聽力”,且說這是眾多老師們共同的看法。“在歐洲與美洲,哪個老外學漢語不是學拚音,學聽力口語的,你找個會認漢字,會寫漢字的老外給我看看!”

改變這一現象的辦法是,在中文教學的最初階段停止漢語拚音教學,不要在最初的漢字教材中出現漢語拚音字母。阻斷他們把漢語拚音作為漢語文字的一種形式的思考與期盼。

(三)、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字形的教學方法,應重視“漢字拚形”理論

漢字字形有很好的規律性,也容易教學,隻是以前沒有被人們總結出來。

以往有很多兒童識字方法,如:背誦經文識字,閱讀識字,韻文識字,象形識字,成語識字,集中識字,分散識字,聯想識字,字理識字,字族識字,猜字謎識字,等等。

所有的這些識字方法都有兩個共同點

1、字形知識的學習,都是采用反反複複的“描紅臨摹書寫”的方法,以達到熟悉字形組成結構的目的。都沒有合理的“漢字拚形”理論(字根體係,字形組成與結構分析)為基礎,缺少由字根到單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字形教學方法。

“描紅臨摹書寫”的字形學習方法,不是由字根到單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這種“不注重分析,隻強調反複練習,不分步驟,一步到位”的字形教學方法,給漢字初學者帶來了較大的壓力與困難。

2、都是注重於字形認讀,都是在字形與字音字義的結合上做努力。沒有係統的字形知識為基礎的字形識讀,就是沒有階梯的高門檻,使得漢字入門難。

所以這些識字方法,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漢字“難學”的問題。

“描紅臨摹書寫”這種字形教學方法(暫稱為“舊式字形學習法”),往往要求學習者投入較多的時間與注意力,並要有一定的耐心,或需要進行一定的強製性訓練。

在舊時候的中國,隻有一部分兒童接受漢字教育,兒童的學習內容單一,且學習中的強製性比較普遍,“舊式字形學習法”是有效的,漢字學習效率低的問題不突出。

時間到了新世紀,所有的兒童都要接受文化教育,兒童學習的內容也多了,對字形學習能投入的時間也就減少了,對兒童的教學也不能再采取強製性。這樣“舊式字形學習法”的教學效果就不如從前了,漢字字形的學習時間就拉長了,漢字字形教學效率低的問題也就越來越突出了。

“舊式字形學習法”對學習者的要求,在國外的漢字學習者中,更難做到,因此絕大多數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字形太難學,因而放棄漢字字形的學習。

解決“漢字入門難”的問題,就是要為道“門”檻,鋪好路,搭好階梯,也就是要先學好漢字字形知識,學習“漢字拚形”理論,掌握字形書寫與輸入(練習使用)方法。

和碼漢字字形技術,是一種“漢字拚形”理論,和碼漢字學習法,從25個常用字根入手,學習50個簡單字與漢字結構,進入學習漢字字根表,字形組成結構的分析方法,掌握字形的書寫與輸入(練習使用)技術。

和碼漢字學習法,是由字根到單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漢字字形易於分析理解。和碼漢字學習法,強調手(字形的書寫與輸入)對字形練習的關鍵性作用,把字形分析理解與練習使用結合在一起,使字形易於學習掌握,易於鞏固不忘。

多次教學實踐表明:10歲以上的留學生或華裔子女6~8個學時,就能掌握漢字字根體係與字形組成結構係統知識,學會字形的書寫與輸入(練習使用)方法。

漢字的學習包括字形,字音,字義三個方麵,以及把這三個方麵結合到一起做到漢字認讀。以往漢字教學中,字形教學沒有合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字形是最難學習掌握的內容,現在利用和碼漢字學習法,字形的係統知識與練習使用方法,成為花時間最少,最易學習掌握的內容。

學生先簡單快速地學會“漢字拚形”的係統知識與練習使用技術之後,對漢字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就會大大增加,會對字音、字義的學習起很好的幫助作用。在隨後教學中把“書本上的字形,與字音字義結合在一起”,也就學會了漢字的認讀,這樣漢字的學習也就不難了。

 

三、什麽時候學習漢語拚音合適呢?

對於非漢語家庭的學生,隻有在他們學會了基本的日常會話,在一個健全快速的漢語語音係統已基本建立之後,才適合教漢語拚音。

對於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漢字初學者,隻有在他們學會了4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一個獨立漢字字形係統已牢固建立之後,在需要培養漢字自學能力與獨立閱讀能力時,才適合教漢語拚音,才不會是漢語拚音的教學影響漢字字形的教學。

漢語拚音學會後,對學生學習新生字的字音,對較正不準確的讀音會有幫助。對學生培訓漢語漢字自學能力,培養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四、國內小學生漢語拚音教學的問題

以上討論了非漢語家庭的漢語初學者,以及第一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漢字初學者的漢語拚音教學問題。那麽對於中國國內的小學生或幼兒園的學生,漢語拚音教學情況如何,又應該怎樣呢?

與英美等國家相比,我國兒童閱讀能力普遍形成得晚,這影響了兒童學習興趣的早期培育,影響了兒童的智力發育以及知識的積累。兒童漢字閱讀能力形成晚的根本原因是:兒童識字效率低,速度慢。 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兒童識字效率低,速度慢”呢?

漢字的學習包括字形,字音,字義三個方麵,以及把這三個方麵結合到一起做到漢字認讀。漢語家庭的兒童,5歲時一般都“能說會道”,也就是學會了許多漢字的字義與字音(可能不是標準的普通話),隻是沒有字形知識,也不會字形認讀。

因此中國兒童識字教學的重點,不應是字音與字義,而應是:一漢字字形知識,即“漢字的字根體係,字形的組成與結構,書寫與輸入(練習使用)方法”,二字形認讀,即“把書本上的字形,與口語中的字音字義結合起來”。

再一,小學生學習普通話(校正地方口音),主要途徑是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用普通話講學,教室裏用普通話交流,多看普通話的兒童電視節目與音像作品,這就足夠使小學生學會普通話了。

普通話的學習是“口耳”的訓練,不是學習漢字拚音知識就能做到的。如z與zh,c與ch,s與sh的區別,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讀不準,這說明懂拚音(漢字注音)知識,不等於會說普通話,普通話的學習訓練,不是學習漢字拚音(注音)知識。

對兒童教學漢語拚音(拚音字母,拚讀方法,與四聲等)也有難度,需要較多的時間,提早教學拚音,是把兒童識字教學的寶貴時間,學了沒有必要急著去學的語音字音(已經會了),而耽誤了字形的學習,影響了兒童識字能力,影響了兒童閱讀能力的早期培養。

最好把字形知識教學放在最前麵,把拚音教學住後推,最好放在小學二年級下學期,為學生培養漢字自學能力,培養閱讀能力做準備。那時學生學漢語拚音也容易些了。

五、總  結

現在對外漢字教學的幾乎所有教材,都把漢語拚音教學放在首要位置,並作為最早教學的內容。從國家到教師到學生,都形成了一致的認識,教學漢語首先是教學拚音。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於初學者,漢語拚音即難教學,又沒有必要,即對健康的漢語語音係統的建立有妨礙,又導致學生拒絕學習漢字字形。為什麽要把漢語拚音教學放在首要位置,作為最早教學的內容呢?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在最初階段,避開漢語拚音方案,教學語音與字形,才有助於學生建立(獨立於其它語言文字的)漢語語音與漢字字形係統,漢語漢字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長期以來海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效果極差,是否與過早進行漢語拚音教學有關?我的上述分析是否有誤呢?希望引起關心漢語漢字教學的人們的重視,並歡迎批評指正。

過早的拚音教學與拚音輸入法的廣泛使用,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很明顯的,隻是人們沒有深入地分析,或不願意麵對,或是當時沒有更好解決辦法的無奈。

再次說明,漢語拚音方案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創造,以上所述的缺陷都不是漢語拚音方案的錯,隻是對漢語拚音方案的不當使用所造成的。本文沒有任何對漢語拚音方案批評的意思,請各位讀者不要誤解。謝謝!

 

附錄1、和碼的四個主要應用

附錄2、30天對外漢語教學實踐

附錄3、5歲兒童10小時,掌握漢字字形技術

附錄4、《和碼》漢字字根學習法

附錄5、《和碼》是最好最終的漢字形碼

附錄6、用戶評語

附錄7、不是拚音方案的錯

附錄8、和碼在“九江學院”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

附錄9、解漢字難學之謎,創漢字易學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