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道

身體,是生命的建築。體道,即真體彰顯之道,體驗生命之道,肉體健康之道。
正文

2012-03 日記

(2012-03-02 11:55:34) 下一個

2012-03-02

突聞又一個藝術工作者因病去世,55個歲月,這是否也提醒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珍愛一直陪伴著我們的,默默存在的,一直被我們忽略的身體呢?什麽是生命?我們何時評價生命的價值?在離開這個世界的刹那?還是就在此時此刻?

我們所堅守的,我們為之所付出的,我們所愛的,我們質問過自己嗎?為什麽活著?圍繞什麽活著?今天,你是否體驗了生命的感動?今天,你是否找出一些時間去思考生命?今天,你是否走入愛,而不是迷失的欲望?

出國後的10年裏,我主要是欣賞西方音樂,沒有聽過中國歌曲,僅僅是在幾年前去布魯斯半島度假時,偶爾聽了點蔡琴的歌,這才再次開始欣賞中國歌曲。

金梭和銀梭

年輕人快發奮黃金時代莫錯過

太陽像一把金梭月亮像一把銀梭

你來織我也來做織出青春最美的花朵

這不應該隻是唱給年輕人的,也是唱給所有生命的。青春,不隻是針對時間,更是內心裏的情感,意念和夢想。流星,閃亮飛馳,生命,不在地上,而是劃過蒼穹。不論你是20歲,50歲,還是80歲,我們時刻都在編織著最美的花朵。

感謝那甜美的歌聲,它再次提醒我,生命,不要錯過

2012-03-14

人們為什麽喜歡留下文字?我想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原因。對於我來說,一定是有著一種非常重要的推動力在促使我記錄自己的感想,到此留下似乎與我的職業毫無相幹的東西。如果說年輕的時侯大部分時間是在sleeping in life,那麽我現在的感覺更像是fully alive in lifespontaneously receive and respond with joy and confidence, wonder and gratitude, passion and love. 身體不再在是被忽略的存在,而是同自然一起被容納於生命之中。

Nature gives shape of our body, but it is our mind to acknowledge its mysterious grandeur, it is our soul to kiss its bliss. Just like nature, the beauty of life lies in its silence. Anything spoken is only a temporary projection. So don’t judge me by words but evaluate it in your elegant heart.

繼續思考黃帝內經的篇章,陰陽應象篇太大,所以隻能諸節閱讀。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1.1-2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陰陽應象篇指出了很多細節,將抽象的陰陽對應到具體的身體。古人談論健康,首先想到的不是具體的器官,而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戰略。他們不是簡單的說器官和營養的平衡,而是用“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等震撼人心的字眼。為何?如果將陰陽作為知識去學,那麽我們什麽也學不到。我們雖然知道這兩個字,但是無法時時堅守居上而知危,居下而知機,飲食而知動,動則知其養。邏輯文字與人類心理動力之間沒有直接關聯,所以古人才說陰陽乃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命不是以邏輯為本,而是堅守陰陽,這是入世實踐之路。文字隻有落實到下意識的情感和連接,我們才能知道什麽是陰陽。

陽是一種能量,人通過氣而 感之。飲食屬陰,通過消化吸收而顯之於形。陽出上竅,實四肢,發腠理;陰出下竅,歸六腑,走五藏。這就指出了陰陽文字和具體身體的對應關係。清氣在下,陽不能發揮營衛作用,以至於腹內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則會腹瀉。濁氣在上,陰不能在腑內很好地發揮消化功能,則會發生脹氣。(這是我的此刻理解)

有的人喜歡用科學的角度來證明這種陰陽是否存在。我的看法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陰陽的視角來看待身體和健康,這是一種意識抽象和指引,而不是把陰陽對等於原子分子。用科學來直接證明古意,就好像用斤來測量長度,這是沒有必要的。養與用應該平衡,要體察陽衛之功,陰養之效。陽不上發而衛,陰不下實而養,這就是陰陽反作,會導致疾病。

2012-03-15

我與幾個朋友交流的健康話題,從來沒有在這裏交代過,那是因為這些內容太多。在最近整理資料的時候,愈發覺得這些信息非常重要,遠遠超過我原來所預料的。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基本信息。雖然這些信息是常識性的,但是係統性的了解一下,非常有助於自己對健康的理解。這些常識性信息不是思想性的,更不是精神層次的,這就大大降低了其影響力。但是 能夠係統性的總結一下,這種機遇不是很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出一年時間來係統性的整理,實踐,思考和傳播。係統性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隻是今天看一篇文章,明天聽某一段新聞,這種碎片式的健康知識隻能讓人感到混亂,並且極易產生各種偏差。隻有係統的了解和實踐,這才能避免過激的生活模式。下一次主要是討論運動與睡眠。最近我反思這兩個主題,覺得這還真不是小話題。內容可深可淺,可闊可窄,這與我原來所想象的不盡相同。

生命的核心可以來自不同的地方。一種是來自於被ego綁架的自我,這樣的我會經常不安,怕不足,怕失去,怕死亡。現實生活的確也是不斷的兌現這種不足,不安和恐懼。另一種是來自於某種超越的地方,比如自然。它沒有怨言的奉獻一切,不怕失去,所以它擁有一切。它不盲目判斷人,即承載高傲的,也支撐卑微的。現實生活也的確是如此兌現這樣生活的人。但是ego從不注意這種非ego的存在。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1.3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水火對陰陽,味氣對陰陽。味,形,精,氣互相之間有著互相轉化的關聯。味好理解,這裏指飲食。形,稍微有點抽象,這裏可能是指外感的身體,去除意義和直感的身體。古人常說精氣,精,氣則比較抽象。肉體雖然被人們忽略(極少有人感覺肉體,隻是外感其形,古人用形,來比喻這種現象),但是這種不被意識捕捉的身體,也是有其基本的“氣”特征。所以這裏說形可以轉化為氣,雖然這種氣不夠充分。但是如果你能持守這種微弱的氣,不斷的提煉,運轉它,那麽這種氣可轉化為精。如此看來,古人所說的精並不對等於外感之形,即我們所理解的身體,而是經過集中意念,去不斷運轉氣,而結成的堅固,康健之實存。所以這種實存一定是與天地之精相關聯的,因為我們從天地的運轉中,也可以直感到這種壯觀的實存,以此,我們的身體之健,一如天地。如果你的意念可以捕捉到這種精,頃刻之間,氣騰神明,因此精可化氣,明神。你可以感覺的這種精可以化生一切。因此,上文說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這種精不是外感之物,而是內感生命之本,我們可順著真氣的引領而直觸此精。如果你ground到這種精上,它又可化氣,你不會感覺到萎靡,消沉,而是氣衝雲霄。這樣精氣互根,不斷推動生命的運轉。祖先也講究自尊自重自勵,隻不過祖先的方式過於壯觀,以致於我們現在狹小的目光已經無法承受如此龐然的生命。所以我們隻能生活在狹隘,黑暗的牢獄之中。我覺得古人的人生激勵方式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各種人生激勵影像作品。古人效法天地,天地無欺。現人效法名人,名人逐利。這就是其中的不同(在我的個人生活中,我極少探討名人)。

將視角縮小到飲食與健康上,如果我們的意識隔著一層欲望,而不能直接守住此精此氣,那麽就會經常過食,但過食傷體,體弱氣衰(這就是過食傷氣的道理),氣衰則精離。但是如果在精存不足之時,過於用意念施展氣,又會反過來損傷精。這樣看來,在運動健身的時候,意識應該時時與精,氣直觸,這與我曾說過的concentration, control, flow有關係。

小小篇幅,所蘊含的內容很多。我以上感想隻是臨時匆忙之作,不一定是古人的想法,別人也不一定讚同,隻是我個人的體驗。

(這裏的生命概念不一定是指其它宗教的生命概念,而是中國傳統對生命現象的抽象和總結,所以不必企圖去用宗教來判定這種抽象文詞。 在我寫東西的時候,經常感到文字的限製,文字猶如工具,它不代表整個世界。所以閱讀文字應該在上下文的框架內來理解它。)

2012-03-15 晚

現在正在觀看 Yanni: live at El Morro,最後一首曲子是 One Man's Dream。 聯想到我現在所寫的文字,突然感到正如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我什麽也沒有寫,我隻是在表達著幾千年前,一個祖先頭腦中的夢想。那個人的夢想,它點燃了我的夢想。One man's dream is so powerful that it can last thousands of years. It is still alive and fully express its power and truth within my vision and dream. What is life? what is death?

Truth never die and what is dead is not truth. Whenever I go into that dream, he is alive again. So are you. You also have a dream and it is your dream. Connect to it and you will not taste deat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體道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來訪。最近我很少上來。春天是收拾院子的季節,的確是比較忙些。另外,我在這裏留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斷斷續續的感想,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時間在這裏留下係統的文字闡述。但是,在實踐和思考的時候,我還在不斷的整理自己在這方麵的體驗。

我還會繼續在這裏和大家交流。
986Silverfox 回複 悄悄話 Have not seen you update your blog for a while, must be very busy? Just say "Hi" and best wishes on keeping up your monthly blo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