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和推車

(2007-02-01 07:00:08) 下一個
我有一個好朋友,他是搞科學的人,從和他的談話中我獲得了對中國科學界一點淺淺的了解,並且也產生了一些疑問,今天沒事說出來,請在座的朋友們幫我解答。

我這個朋友他是搞力學的,他們那個學科裏麵還要分出好多小的分支,光是他給我列出來的各種力學就有20到30種,他說,其中任何一個領域裏麵都有好多好多的中國人在鑽研,用他的話來說:走到這個領域裏,哎喲,一大片人;走到那個領域裏,哎喲一大片人,反正到處是人滿為患。力學大概是冷門學科了,都是這個樣子,何況是其他的專業。由此我在心裏有一個想法,在沒有統計的前提下我得到這麽一個結論:在中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其總量肯定是世界第一。而且這個數字遠遠的,遠遠的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包括美國。這個想法我不知道對不對。而且不管我對不對我都相信,所有這些搞科學的人,各個都是很厲害的,我們都是從中國那個環境裏走過來的,在中國需要多麽激烈的競爭才能去搞科學,這個各位比我懂。

這麽一看,一個奇怪的現象產生了,這麽多精英在搞科學,為什麽中國不是科技強國?雖然我知道,中國的科技水平倒也不弱,在世界上第一流排不上,第二流是沒問題的。二流也不錯了,比很多國家都強了,但是這仍然不能讓人滿意:為什麽不是一流的呢?中國的科學家一跑到美國立刻活蹦亂跳,隻要在國內就各個氣喘籲籲,這背後是什麽道理?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科學和社會生產力到底是個什麽關係。

按說,二流科技水平也很厲害了,充分發揮的話完全有機會支撐一流的生產力,這沒問題吧?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如此的。可是,如果說中國的科技水平是二流的,那麽生產力就是三流的了。在中國,我們修的那個路麵沒幾天就裂縫了,我們產的汽車性能遠遠比不了外國,我們生產的那個電腦天天出毛病,我們的生存環境又髒又亂。總之社會生產條件很差,生產能力很低,一切都是那麽讓人不滿意。

這就更奇怪了吧?我們中國除了有浩浩蕩蕩的研究大軍以外,還有浩如煙海的各種專業人才。中國的理科技術人員之多,就不用我再描述了,一望無際呀。他們都在做什麽呢?任何一個技術問題,你外國有一個人在鑽研,我中國出十個人去搞,這個本錢我們是有的,這我肯定。我十個腦袋拚一個腦袋難道拚不過?可是還就是拚不過,我們弄出來的東西還就是遠遠比不過別人。這是為什麽!

我的祖國呀,你讓我莫名其妙。

Dogwood,老嘿,都是老實人,他們喜歡默默無聞的推車,喜歡在汗水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這個精神我是非常敬佩的。但是隻有老實人是不夠的,我這種人就不是那麽老實,我就是要跳出來大聲的喊一句:推車是肯定要推的,但是如果這個車壞了你再推它也跑不快!

中國的問題不在於沒有科學,而是在於沒有好的製度。這個製度包括政治製度,社會製度,管理製度,法律稅收財稅等等等等方方麵麵從上到下一係列的製度。這些製度由於人文和曆史的原因它不象科學那樣可以直接從西方移植過來,它必須經過我們自己的消化和改良,否則就要引起麻煩並且,這些製度比創立科學在中國要難的多,阻力也要大許多。可是不管多困難,製度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不搞好這些製度,我們再怎麽努力都難以把車推的快,推的高,不搞好這些製度我們就對不起天下的推車人,不搞好這些製度就沒有人願意推車而都喜歡坐在車上當老爺。

如果說中國是個車,那麽這車的機械師是有問題的。當這個車的結構不合理,齒輪不吻合,機械上沒完沒了的出故障的時候,這個機械師總是喜歡說是由於別的車總是要撞我們所以車才不快的,他總是編造出外麵的威脅來轉移你的注意力,從而逃避屬於他自己內部的責任。真的有人要撞我們嗎?到底是別人要撞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機器故障,這個車的毛病到底在內部還是在外部,每個呼籲推車的人,請回答這個問題,你總不好意思弄個癟輪胎的車讓大家推是不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