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可以用中庸充當中國的民主

(2011-10-13 06:32:57) 下一個

' 在後農業經濟時代,如何實現經濟民主,是一個巨大的課題。從資本主義中誕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就是針對工業條件下生產資料較難平均分配的局麵而設計出 的製度。它試圖以全民共同所有來實現經濟民主。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已有的實踐中,這種方式並不十分理想。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調節手段,還是有必要的。在市場 經濟中,金融的確有它積極的作用,但是,金融資本由於其與生俱來的特性,極容易破壞經濟民主,因此,必須對其加以控製。這種控製並不是資本主義所說的監 管,而是要對其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地位和運行方式有全新的認識。    一方麵,我們需要以政治民主的方式來製約金融,發揮其有價值的長處,另一方麵也需要將其約束在保障經濟民主的框架內,防止其為所欲為。關於這方麵的具體製 度設計,本文不展開討論,以後有機會再說。也許,這將是我《超越利益集團》續集的主要內容之一。之所以對當今中國的很多事情要回到宋朝這樣的曆史中去尋找 答案,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古代政治的的確確在保障民眾經濟民主方麵是做得最出色的。同時,宋朝的曆史悲劇中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最早的紙幣由於 經驗不足、觀念與手段的不配套,導致金融的混亂,從而動搖了政權的根基。'--劉仰:金融資本與民主

==

這個經濟民主,必須要一個民主的走向,沒有走向任何民族都要迷失。人們沒有具備率性而為的本性,必須要製度設計,這必然帶來缺陷。這個走向的確定就必然是迷題

如何能由淺入深地把這個迷題清晰擺在麵前並且能讓人們理解,需要民主的良好理解
水準。

如果要建立經濟民主,必須要有民主的生存空間才行,這個空間應該是不斷成長的自我完善的,否則必然被‘不民主’行為打斷。

因為如果空間不能調整變大變小,就不能適應民主的變動。
如果做個假設,農民起義都是封建社會的民主形式,反對封建社會的自由的民主形式

那封建的社會的千年曆史應該是個千年的民主實踐過程。

因為他們都原則上選擇了封建的繼續,隻是在自由和獨裁的意識當中晃蕩而已。其實他們沒有什麽抱怨的,如果從位於中間的封建社會人員看,前後都是封建嘛,有什麽錯誤呢?

他們在享受完美的封建自由。
雖然我們說現在的世界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但都在自由和獨裁之間晃蕩,這沒有
變化。單單從此看過去的封建,我們發現自己並不自由多少,問題還在嘛。

我們的認識水準到底提高了多少呢?緊緊反抗的人員都分散了,沒有了莊園來快速度積累反抗力量了嗎?我們還有一個資本帝國在隨時動搖自由他自己的自由地率性而為,大亂了前進的方向。當然還有很多因素。

如何不僵硬地保持靈活的適應和產生約束力量,這是個巨大挑戰。
這當中的方向問題,本身是條件又是結果。很難兼顧。還沒有看到好辦法。

這個大概是自由和統一的矛盾無法有效解決的現實世界無法產生真正民主的原因吧。

如果有人提議用科學的方法來統一吃大米,這個問題不大,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有人看到成功,就提議用科學方法統一吃屎,反對的人一定多。
一定會有人說這個人是精神病。但是不提這個問題,不認識到這是個問題的人也是精
神病。不剔除這個界限,沒有辦法說明正確的完美。
這就是民主自由和獨裁的界限的接點。魔點。也應該是中庸的重要的‘亮點’。

也是民主需要走到的方向,這個方向是條件也是民主的結果。


我們是否知道這樣的亮點,都看到了嗎?至此紛爭的世道,安心思考看到亮點的人不一定多。民族的自由的民主還有很多人需要覺醒,否則他們會大亂民主的自由狀態。
不用打亂用大亂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方向,打亂大概有他們知道方向的含義,不是排除
它,但不是我說的重點。


這裏是假設我們都分散好了,正確地分配了之後的情景。
當資源被公平分配,資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快速利用等等要求都需要集中。
很顯然,無論是煤炭,還是技能,無形的有形的都需要集中,否則無法完成一個任務

集中的‘自由模式’,公平形式,和分的模式和形式,應該可逆才沒有缺陷。
但是這也是上麵的問題,巨大的挑戰。

一個穩定的標準並不自然存在,起碼意識裏很難接受它的存在。
這大概也是錢產生的原因之一。作為終結這個缺陷的妙藥使用。
同時也滿足了資源的流通性保持了生產過程的連續。

人們不能控製這個金錢的誘惑的原因不緊緊是他的這些產生它的原因。
這還在於金錢本身的特點。斷點和接點的結合。
這個特性彌合了資源和需求等等組合的不方便,通過自己的斷點和接點自我集成來達
到的。

這就是人們看到的利息能夠產生利益的原因。在接受一種東西的同時,實際是接受了一種‘繼續’,或者是一種‘終結’。看持有人需要而定,看利益而定。‘分合’再次發生是必然的。

合久必分,合久必分依然能使用到金錢上。看起來好像市場的成熟過程。分久‘比’合,合久‘比’分就是推動力。

隻要看到利益,並且無論何時都能行使權利的自由並不天然存在,就沒有解決自由集中和分散的任務。
人們需要製度來達到這個任務而不是發現一個這樣的世界鑽進去。
所以民主必然是條件和結果。

而文中這個民主不在製度當中,或者說它本身就是知道自己的製度的製度。這樣又不用人來設計了。就是這種認識的普遍認識與遵守而不破壞,這個狀態是需要解決的又是結果本身。
這個過程的動力不缺,平衡難得蔽而新成,貼近而溶入,這是關鍵控製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