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請問羅素先生人們該到哪裏追求自由呢?

(2011-08-26 00:11:14) 下一個

請問羅素先生人們該到哪裏追求自由呢?

"自由主義的本質就是企圖不根據非理性的教條而獲得一種社會秩序,並且除了為保存社會所必須的束縛而外,不再以更多的束縛來保證社會的安定。這種企圖是否可以成功,隻有未來才能夠斷定了。"

這些人不想按非理性塑造自由之路,他們不接受。他們希望能-是他們的願望-創造有理性的自由之路,也就是說,保留最大的自由,除必須的之外都不要被約束。

他們能另外創造一條自由之路,姑且叫做‘理性自由之路’嗎?

你相信自由能‘被安排’的完美無缺嗎?

你可以有此願望,但現實中,也許有過,它是在人不經意間劃過,人們完全不知道它的來臨和消失。


自由不會願意‘被安排’,你的完美就沒有必要存在。但你的願望可以存在,這也是人類發展的動力。
如果你不人為地認為人類會有‘沒有動力’的一天,你是正常的人,我願意和你一樣,追
求人類的自由。無論是叫做,人間正道是滄桑也好,還是道德和理性的相互催生的吸引力也好。反正那就是我們存在的證據。

不知道羅素的原意是不是如此。就算看到原文也不一定能把握好。

大家都理性地在排隊,就必然使人們方便地看到插隊的好處和方向。道德和不道德也會如此的產生準備背叛它的力量,儲蓄力量的東西就是他們本身,但催生的力量應該和理性和不理性的平衡被打破有關係。

你會失去理性去加塞或者看到別人貪汙就自己也去貪汙嗎?能保持多久?督促別人也不做壞事的努力有多少?有一個人失去理性,理性還完整存在嗎?

到底用什麽教育大家不做壞的做好的呢?人們用過很多的方法,但都效果不是很好,但他們的必要性應該很容易在過後看到。比如文革。如果不是有人‘推’到麵前,人們是不會主動學習的,大部分人如此,但對大部分人很重要的自由,沒有大家的參與,隻有擁有權利的少數人來做,如同世界保持現在的狀況,你認為能有好的結果出現的一天嗎?

眾人的自由需要眾人參與。催生參與的動力卻常常消失。人們一旦獲得一些自由,就想人為安排自由。動力就少了,甚至成了阻力。人們需要更多的追求自由的動力。

以往經驗證明教育大概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讓現實激發。
【1】教育應該是人為安排的,用它獲得自由的願望是好的,但自由是人來安排的嗎?我
們不就是沒有安排好才不斷追求嗎?我們不就是在反對‘被人安排來’的自由嗎?我們安排別人的自由,別人不反對?我們難到不應該自覺反對‘安排別人的自由’嗎?
【2】沒有人參與的自由,有必要人們去參與嗎?參與了是不是也算是人參與的自由呢?到哪裏追求自由?

人類應該到哪裏擺脫這種進退兩難的束縛,歡暢地追求人類的自由呢?
在反對自己的否定過程中追求自由。所謂的不破不立,立了還要破的‘生而不有’的循環
吧。

帶有良好願望的‘理性自由’之路沒有答案。
能夠理性了就沒有必要不破不立的循環了,‘沒有改動的必要’,因為安排的完美無缺了
。就算要循環也是個死循環,否則何來所謂的‘理性’?安排不是理性的反應嗎?人不能安排算不算理性呢?一個不需要安排的所謂理性國度是人能存在的地方嗎?
這些人不想按非理性塑造自由之路,行不行?這是一個什麽樣的起點?沒有完美無缺的
自由出現之前,理性就不足,‘改動’就需要。一個不是理性的基礎是不是能塑造理性來?如果能,不需要自由主義。不能,人控製的理性能控製人的非理性嗎?不控製好如何得到開始自由主義之路的理性開始點。如果真的能控製,何來人的非理性的存在呢?他們的關係應該說是必然存在但不是絕對存在。是個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存在過的和可能還出現的事實。

而這正是促使人們認識出現模糊的地方,它經常促使人們認真對待了眼前出現的事實,同時不能主動考慮清楚不出現時候的狀態。

現象如同一旦談到個人就必然落入集體的圈套,人是不能超然存在集體中不被打攪,隻要你存在就必然影響別人,別人也在影響你。你的所作所為全部如此關聯著。隻是影響力對每個人的程度不同。個人主義必然要和集體主義,或者什麽個整體糾纏不清。
在自由受到困擾,人們沒有自由的狀態下,也談不上個人自由主義和集體主義,隻不過
是擁有掙紮求自由的願望,希望能得到認可,即一種權利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