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典珍藏】【DECCA極致係列】【貝多芬選集+莫紮特選集】【FLAC】

(2009-09-18 12:03:32) 下一個

【經典珍藏】【DECCA極致係列】【貝多芬選集】【FLAC+CUE】

英文名稱:Ultimate Beethoven
中文名稱:極致-貝多芬選集
盒裝名稱:Ultimate Beethove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資源類型:FLAC+CUE
版  本:DECCA極致係列 (5CD Box Set)
音樂類型:純音樂
發行時間:2006年
地  區:英國
唱片公司:Decca
發行編號:475 8040 DB5 [CD編號:475 8041-45]
錄音製式:ADD/DDD
專輯類型:Classical/古典
資源出處:原版CD抓軌

【關於DECCA的《Ultimate》係列】

  DECCA 《Ultimate》係列包括多套5CD一組的主題選集,著重地介紹了各個時代的大師們最有影響力、最廣為流傳的古典音樂作品,其中包括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紮特、舒伯特等的必聽之作。此外,該係列還以不同體裁作為類別劃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鋼琴協奏曲、休閑古典、巴洛克、歌劇等主題選集。雖然這個係列中某些選曲的錄音年份有些久遠,但演繹者中不乏宗師級的人物,故欣賞價值也是頗高的。全係列由環球公司下屬的德國EDC壓片生產,品質優良,而封麵設計則簡約而不失典雅。該係列比較適合初涉古典音樂的朋友欣賞、收藏,通過這套入門級的CD能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認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樂友,或許也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還沒有聽過的演繹版本。

【貝多芬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 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隻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複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呐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部分作品簡介】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此曲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聲望之高,演出次數之多,可謂交響曲之冠。
  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便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貝多芬在第三交響曲完成以前便已經有了創作本曲的靈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推敲、醞釀,才得以完成。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英雄意誌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恩格斯曾盛讚這部作品為最傑出的音樂作品。整部作品精煉、簡潔,結構完整統一。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樂章的開始由單簧管與弦樂齊奏出著名的四個音動機,並發展為第一主題,即命運主題,極富男性粗壯的氣息。通過圓號對第一主題的號角式變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題。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調,3/8拍子,自由變奏曲。第一主題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與之對應的第二主題先由木管奏出,後由銅管樂器奏出豪邁的英雄凱旋進行曲,表現了戰士們的信心和勇氣。第三樂章,快板,C小調,3/4拍子。詼諧曲形式。在這一樂章中,命運主題的變奏依然凶險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躍躍欲試的曲調後,樂隊奏出旋風般的舞蹈主題,引出振奮人心的賦格曲段,象征著人民參加到與命運鬥爭的行列中,黑暗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樂器震撼人心的漸強聲中,不間斷地進入第四樂章。第四樂章,快板,C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是樂隊以極大的音量全奏出輝煌而壯麗的凱歌,如長河般浩浩蕩蕩,表現了這一場與命運的鬥爭最終以光明徹底的勝利而告終。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由作曲者親自命名為《田園交響曲》,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整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與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同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個樂章,其中第三、四、五樂章連續演奏: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表達了“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F大調,2/4拍子,奏鳴曲式。由雙簧管呈現出明亮的第一主題,充滿著濃鬱而清新的鄉間氣氛,使人們感受到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後的喜悅心情。第二樂章,很快的行板,描寫的是“溪邊小景”,降B大調,12/8拍子,奏鳴曲式。這是一個描寫靜觀默想的樂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現的第一主題顯得悠揚而且明亮、清澈。第三樂章,快板,“鄉村歡樂的集會”,F大調,3/4拍子,詼諧曲。這個樂章的主題是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表現了歡笑的鄉民來自四麵八方,並跳起了快樂的舞蹈。第四樂章,快板,“暴風雨”,F小調,4/4拍子。在這一樂章中,雷雨由遠而近,狂風驟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整個大自然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接著,暴風雨很快停息,直接進入下一樂章。第五樂章,小快板,“牧歌,暴風雨過後歡樂和感激的心情”,F大調,6/8拍子,回旋的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恬靜開闊,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現了雨過天晴之後的美景。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範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範,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作者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鬥爭意誌,並堅信這個鬥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結友愛。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從作品的醞釀到完成,第九交響曲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其音樂生涯的登峰造極之作。全曲從頭至尾的演奏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以上,但並無任何冗長拖遝之感。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不太快的略呈莊嚴的快板,D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了艱苦鬥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後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第二樂章,極活潑的快板,D小調,3/4拍子,龐大的詼諧曲式。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響樂中第二樂章為慢板的傳統。這一樂章的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奧地利民間舞曲的特征,但其中還帶有不安的情緒。第三樂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第四樂章,急板,D大調,4/4拍。在主題“歡樂頌”開始之前,音樂經曆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曆,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整個樂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歡樂頌”主題,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整個交響曲的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本曲是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稱為《“皇帝”協奏曲》。而事實上,本曲也確實具有堂堂王者風範。但是“皇帝”這一標題並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於本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故此得名,並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爐火純青的貝多芬,又設計出眾多嶄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穩的結構中蘊含著壯闊的波瀾、變化無窮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鋼琴的花奏開始的第一樂章,一開始便給聽眾以極端宏偉、華麗的印象。
  貝多芬自1808年開始著手創作此曲,並於第二年完成。當時由於拿破侖率領法軍占領了維也納,使得本曲遲遲不能上演。據說在法軍四處作亂的時節,貝多芬曾遇見法軍軍官,他當即握緊拳頭,咬牙切齒地說:“如果我對於戰術也像對對位法一樣有深入了解的話,非給你一點顏色看看不可!”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國的萊比錫得以首次公演。當時的音樂雜誌《大眾音樂報》曾這樣評價本曲:“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已經創作出來的協奏曲中最富創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時也是在技巧上最為艱深的一部。”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其中第二、三樂章連續演奏: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主奏鋼琴即以花奏方式彈奏出分解和弦,進而引出了管弦樂部分演奏的樂章主題,非常簡潔而又華麗絢爛,此處可以看出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樂章經過高潮之後,在極強的興奮狀態中結束本樂章。第二樂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調,4/4拍子,自由的變奏曲形式。和傳統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一樣,本樂章同為優美的徐緩樂章。樂章的主題似牧歌般悠揚、恬靜,經過管弦樂部分對主題的充分演繹之後,主奏鋼琴像編入萬千光彩的綿綿音樂一般,持續奏出這一祈禱性的、淳淨恬美的主題。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調,6/8拍子。在第二樂章逐漸減弱之時,主奏鋼琴就開始反複輕輕提示出第三樂章的主題,突然主奏鋼琴以爆發般地,以無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輝煌的主題,標誌著全曲進入了第三樂章。旋即由管弦樂對這一主題予以反複。主奏鋼琴繼而導出曲折的新主題,交響曲和協奏曲交相輝映,手法精致絕倫,充分反映出貝多芬超人的寫作技巧。樂章結尾時速度再度轉快,作最後衝刺的主奏鋼琴猛然躍起,最後由管弦樂部分強而有力地結束全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本曲作於1806年,是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自古以來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這首樂曲旋律柔美、格調高雅、規模宏大,頗具王者風範。然而,本曲在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前,也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考驗。本曲初演以後,幾乎沒有人再對它回顧,本曲的華彩樂段,並不像鋼琴協奏曲那樣由貝多芬親自譜寫,而是留給各式各樣的演奏者譜曲,其中較常采用的有約阿西姆、奧爾和克萊斯勒等的手筆。當年貝多芬作曲時,正值他與他的學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倫斯威克產生了深深的愛情,並在她家的莊園度過了快樂的夏天。他一生中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滲透在貝多芬這部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協奏風格的奏鳴曲形式。主部主題帶有深切的探詢意味,隨後呈現的副部主題旋律明澈柔美,從容勻稱,充滿了溫暖和喜悅,飄散出美麗花朵的芬芳。本樂章最後部分的華彩樂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譜寫的。第二樂章,抒情的慢板,G大調,4/4拍子,變奏曲式。優美的主題由加上弱音器的弦樂群單獨呈示,充滿舒緩恬淡的氣氛。主奏小提琴以華彩的風格翩翩上升、下降後,旋律如歌般地呈現出來。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D大調,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長記號之後,主奏小提琴展現了它精彩燦爛的技巧,最後終於進入了炫耀琴技的華彩部分。此部分結束,音樂以回旋主題為基礎,達到光華燦爛的高潮巔峰,結束全曲。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此曲作於1801年。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月光》這一名稱據說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麵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其實,貝多芬自己曾提到過,本曲是“幻想曲式的奏鳴曲”。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段體,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協奏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二樂章,行板,降D大調,3/4拍子,三段體。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協奏曲中一向作為慢板樂章的第二樂章,而采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樂章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承前啟後”作用,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在此銜接得非常完美。第三樂章,急板,升C小調,4/4拍子。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誌。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

專輯曲目:

【CD-01】Symphony 5 · "Pastoral" Symphony【第五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第五交響曲(命運), C小調, Op.67』
01. I. Allegro con brio
02. II. Andante con moto
03. III. Allegro -
04. IV. Allegro

Symphony No.6 in F major, Op.68 "Pastoral" 『第六交響曲(田園), F大調, Op.68』
05.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06. II. Andante molto mosso
07. III. Allegro
08. IV. Allegro
09. V. Allegretto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Bernard Haitink (conductor) / DDD: 1987 (No.5), 1988 (No.6)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指揮:海廷克


【CD-02】"Choral" Symphony【“合唱”交響曲】

"Choral" Symphony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第九交響曲(合唱)D小調Op.125』
01.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02. II. Molto vivace - Presto
03.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Andante moderato
04. IV. Presto - Allegro assai

Jessye Norman (soprano) / Reinhild Runkel (contralto) / Robert Schunk (tenor) / Hans Sotin (bass) /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horus / Sir Georg Solti (conductor) / DDD: 1987
女高音:諾曼 / 女低音:欒戈爾 / 男高音:尚克 / 男低音:索庭 / 芝加哥交響樂團及合唱團 / 指揮:索爾蒂


【CD-03】Piano Concerto No.4 · "Emperor" Concerto【第四鋼琴協奏曲·“皇帝”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Op.58 『第四鋼琴協奏曲, G大調, Op.58』
01. I. Allegro moderato
02. II. Andante con moto
03. III. Rondo (Vivace)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降E大調, Op.73』
04. I. Allegro
05. II. Adagio un poco mosso
06. III. Rondo (Allegro)

Vladimir Ashkenazy (piano)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Zubin Mehta (conductor) / DDD: 1984
鋼琴演奏:阿什肯納濟 / 維也納交響樂團 / 指揮:梅塔


【CD-04】Violin Concerto · Violin Romances 1 & 2【小提琴協奏曲·兩首浪漫曲】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 『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 Op.61』
01.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II. Larghetto
03. III. Rondo (Allegro)

04. Violin Romance No.1 in G major, Op.40 『第一首《小提琴浪漫曲》G大調Op.40』
05. Violin Romance No.2 in F major, Op.50 『第二首《小提琴浪漫曲》F大調Op.50』

Henryk Szeryng (violin) /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Bernard Haitink (conductor) / DDD: 1971 (04, 05), 1974 (01-03)
小提琴演奏:謝霖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指揮:海廷克


【CD-05】"Pathétique", "Appassionata" and "Moonlight" Piano Sonatas【“悲愴”·“熱情”·“月光”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C小調, Op.13』
01. I.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02. II. Adagio cantabile
03. III. Rondo (Allegro)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F小調, Op.57』
04. I. Allegro assai
05. II. Andante con moto
06.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升C小調』
07. I. Adagio sostenuto
08. II. Allegretto
09. III. Presto agitato

Claudio Arrau (piano) / ADD: 1964 (No.8), 1966 (No.14), 1967 (No.23)
鋼琴演奏:阿勞

===========================================================

【下載鏈接】

CD1
http://uploading.com/files/e3d5e793/UltimateBeethovenCD1.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2d8d6948/UltimateBeethovenCD1.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bm97da69/UltimateBeethovenCD1.part3.rar/

CD2
http://uploading.com/files/3df29d69/UltimateBeethovenCD2.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36511ec3/UltimateBeethovenCD2.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ambcffc4/UltimateBeethovenCD2.part3.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c2ca394b/UltimateBeethovenCD2.part4.rar/

CD3
http://uploading.com/files/a964d63c/UltimateBeethovenCD3.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2m827dd6/UltimateBeethovenCD3.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562723ad/UltimateBeethovenCD3.part3.rar/

CD4
http://uploading.com/files/181fd9e4/UltimateBeethovenCD4.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57243d8e/UltimateBeethovenCD4.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aba8921m/UltimateBeethovenCD4.part3.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81d5f317/UltimateBeethovenCD4.part4.rar/

CD5
http://uploading.com/files/7a5ef1f6/UltimateBeethovenCD5.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ccam8db7/UltimateBeethovenCD5.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3e43ed3m/UltimateBeethovenCD5.part3.rar/

★★★★★★★★★★★★★★★★★★★★★★★★★★★★★★★★

【經典珍藏】【DECCA極致係列】【莫紮特選集】【FLAC+CUE】

英文名稱:Ultimate Mozart
中文名稱:極致-莫紮特選集
盒裝名稱:Ultimate Mozart,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資源類型:FLAC+CUE
版  本:DECCA極致係列 (5CD Box Set)
音樂類型:純音樂
發行時間:2006年
地  區:英國
唱片公司:Decca
發行編號:475 8052 DB5 [CD編號:475 8053-57]
錄音製式:ADD/DDD
專輯類型:Classical/古典
資源出處:原版CD抓軌

【關於DECCA的《Ultimate》係列】

  DECCA 《Ultimate》係列包括多套5CD一組的主題選集,著重地介紹了各個時代的大師們最有影響力、最廣為流傳的古典音樂作品,其中包括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紮特、舒伯特等的必聽之作。此外,該係列還以不同體裁作為類別劃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鋼琴協奏曲、休閑古典、巴洛克、歌劇等主題選集。雖然這個係列中某些選曲的錄音年份有些久遠,但演繹者中不乏宗師級的人物,故欣賞價值也是頗高的。全係列由環球公司下屬的德國EDC壓片生產,品質優良,而封麵設計則簡約而不失典雅。該係列比較適合初涉古典音樂的朋友欣賞、收藏,通過這套入門級的CD能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認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樂友,或許也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還沒有聽過的演繹版本。

【作曲家及部分演奏者、指揮簡介】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紮特):

  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56 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音樂。從 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

  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由於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這段不穩定的雇傭關係終於在1781年結束,他毅然決定獨立自主,前往維也納定居,走上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紮特寫作之輕鬆與神速使他的同時代人和後輩都把他看作是無師自通、不學而成的天才,縱觀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時期受到父親的嚴格教誨外,的確從未得到過正式的教師指導。天才是不容否認的,但人們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刻苦與勤奮。莫紮特曾說:“人們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麽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

  1791年莫紮特貧病交加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僅35歲。

  莫紮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 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

  Vladimir Ashkenzazy(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鋼琴家、指揮家,1937年7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高爾基,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院附屬中央音樂學校師事Anaida Sumbatyan,1955年到1963年在莫斯科音樂院師從奧博林(Lev Oborin),1955年在華沙蕭邦大賽中獲得第二名,1956年得到伊莉莎白皇後鋼琴大賽金牌,畢業後首度赴美國巡迴演出,1962年與奧格東並列柴科夫斯基大賽第一名,一年後以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進軍倫敦,1969年首度以指揮家的身份與冰島交響樂團合作。阿什肯納齊在1963年到68年間定居倫敦,後來移居冰島,1972年成為冰島公民,目前居住在瑞士。經過二十六年離鄉背井的日子,阿什肯納齊在1989年與英國皇家愛樂赴蘇聯舉行音樂會。阿什肯納齊的演出曲目廣從莫紮特到蕭斯塔科維奇,但是以蕭邦為重心。他的錄音數量相當龐大。近年他的音樂活動以指揮為重心,1987 年到1994年擔任英國皇家愛樂音樂總監,1989年到2000年擔任柏林德意誌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與音樂總監,1998年起成為捷克愛樂首席指揮。

  Neville Marriner(內維爾·馬裏納):英國著名指揮家、小提琴家,1924年4月15日出生於英國林肯。馬裏納早年在英國皇家音樂院學習小提琴,1949年至1959年在皇家音樂家教授小提琴。馬裏納在1952年至1956年擔任愛樂管弦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1956年至1958年加入倫敦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1958 年與朋友一同創辦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並擔任該團音樂總監到1978年。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之外,馬裏納分別擔任過洛杉磯室內管弦樂團(1969年至 1978年)與明尼蘇達管弦樂團(1979年至1986年)首席指揮。英國皇室在1979年授予馬裏納騎士稱號,1985年授予爵士爵位。

  Margaret Price(瑪格麗特·普萊斯):威爾士女高音。她生長在一個音樂家庭,從小就是一個小小的“家庭歌手”——為自己的父母兄妹演唱。1962年,在父親的幫助下她在威爾士國家歌劇院首演《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凱魯比諾。第二年停止了演唱女中音。1971年她在科隆歌劇院演唱了莫紮特的歌劇《唐璜》,扮演了多納安娜,轟動了當時的德國,被當時的報紙稱做最偉大的歌唱家之一。1999年,退休回到威爾士。

  Georg Solti(喬治·索爾帝):匈牙利著名指揮家,1912年10月21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35年他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曾協助瓦爾特的指揮演出工作,1937年也曾協助托斯卡尼尼指揮演出莫紮特《魔笛》和威爾第《安魂曲》的工作,並得到托斯卡尼尼的稱讚。1938年3月11日在布達佩斯國家歌劇院首次指揮演出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這是他初露才華之作,也是他音樂一生的轉折點,經過了8年的指揮學徒生活,從此開始了他光輝的指揮生涯。1958年在維也納,索爾蒂展開了他事業上最光輝的一頁,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灌錄了瓦格納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1969年,57歲的索爾蒂想當交響樂指揮的願望終於如願以償了,就任芝加哥交響樂團(CSO)音樂總監兼指揮,這是他一生事業中鼎盛時期。他還兼任巴黎管弦樂團指揮(1972-1975) 、倫敦愛樂樂團指揮(1979-1984)。DECCA資料顯示,索爾蒂是有史以來獲得最多格林美獎的指揮家,自1962年以來共得32個獎項,加上其他唱片公司的7個獎項總共有39個獎項,這在現代指揮家中是極其罕有的。


專輯曲目:

【CD01】Symphony No. 40 | "Jupiter" Symphony (No. 41)
    第四十號交響曲、“朱庇特”交響曲(第四十一號)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作品K.550
01. i. Molto allegro [8:20]
02. ii. Andante [7:55]
03.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 Trio [4:48]
04. iv. Finale (Allegro assai) [4:59]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作品K.551
05. i. Allegro vivace [8:23]
06. ii. Andante cantabile [8:33]
07.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5:22]
08. iv. Molto allegro [6:27]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Sir Georg Solti (conductor) / DDD 1984
英國室內樂團 - 指揮:索爾蒂


【CD02】Piano Concerto No. 21 | Piano Concerto No. 20
    鋼琴協奏曲第二十一號、第二十號

Piano Concerto No.21 in C, K.467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作品K.467
01. i. Allegro maestoso [14:43]
02. ii. Andante [7:54]
03. iii. Allegro vivace assai [6:34]

04. Rondo in A minor, K.511 [10:04]
A小調回旋曲,作品K.511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作品K.466
05. i. Allegro [15:11]
06. ii. Romance [10:38]
07. iii. Rondo (Allegro assai) [8:32]

Vladimir Ashkenazy (piano & conductor) /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ADD 1967 (K.511), 1977 (K.467), DDD 1983 (K.466)
鋼琴演奏兼指揮:阿什肯納濟 - 愛樂樂團


【CD03】Clarinet Concerto | Flute and Harp Concerto | Horn Concerto No. 4 | Rondo in E flat
    單簧管協奏曲、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第四圓號協奏曲、降E大調回旋曲

Clarinet Concerto in A, K.622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K.622
01. i. Allegro [11:59]
02. ii. Adagio [7:43]
03. iii. Rondo (Allegro) [8:47]

Concerto for Flute, Harp and Orchestra in C, K.299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作品K.299
04. i. Allegro [10:23]
05. ii. Andantino [8:32]
06. iii. Rondo (Allegro) [8:19]

Horn Concerto No.4 in E flat, K.495
(Cadenza: Peter Damm)
降E大調第四圓號協奏曲,作品K.495
(華彩樂段:彼得·丹姆)
07. i. Allegro moderato [8:04]
08. ii. Romanza (Andante) [4:09]
09. iii. Rondo (Allegro vivace) [3:36]

10. Rondo for Horn and Orchestra in E flat, K.371 [5:29]
降E大調圓號回旋曲,作品K.371

Karl Leister, clarinet (K.622) 單簧管演奏:卡爾·萊斯特
Irena Grafenauer, flute / Maria Graf, harp (K.299) 長笛演奏:伊麗娜·格拉芬諾爾 / 豎琴演奏:瑪利亞·格拉芙
Peter Damm, horn (K.495) 圓號演奏:彼得·丹姆
Timothy Brown, horn (K.371) 圓號演奏:蒂莫西·布朗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Sir Neville Marriner, Kenneth Sillito * (conductors) / DDD 1988 (K.622, K.299, K.495), 1990 (K.371)
聖馬丁室內樂團 - 指揮:馬裏納、肯尼思·西利托 *


【CD04】Eine kleine Nachtmusik | Serenata notturna | 3 Divertimenti
    夜曲、夜曲風格小夜曲、三首嬉遊曲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G大調小夜曲,作品K.525
01. i. Allegro [5:53]
02. ii. Romance (Andante) [5:40]
03. iii. Menuetto (Allegretto) [2:02]
04. 4. Rondo (Allegro) [4:12]

Serenata notturna in D, K.239
D大調夜曲風格小夜曲,作品K.239
05. i. Marcia (Maestoso) [4:18]
06. ii. Menuetto - Trio [3:47]
07. iii. Rondeau (Allegretto - Adagio - Allegro) [4:32]

Divertimento in D, K.136
D大調嬉遊曲,作品K.136
08. i. Allegro [4:11]
09. ii. Andante [6:14]
10. iii. Presto [2:45]

Divertimento in B flat, K.137
降B大調嬉遊曲,作品K.137
11. i. Andante [4:55]
12. ii. Allegro di molto [2:43]
13. iii. Allegro assai [3:10]

Divertimento in F, K.138
F大調嬉遊曲,作品K.138
14. i. (Allegro) [3:48]
15. ii. Andante [4:00]
16. iii. Presto [1:57]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Sir Neville Marriner (conductor) / ADD 1967 (K.239, K.136, K.137, K.138), 1970 (K.525)
聖馬丁室內樂團 - 指揮:馬裏納


【CD05】Requiem | "Coronation" Mass | Ave verum corpus
    安魂曲、加冕彌撒、聖體頌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compl. by Franz Xaver Süssmayer)
D小調安魂曲,作品K.626
01. 1. Introitus: Requiem [5:12]
02. 2. Kyrie [2:38]
03. 3. Sequentia: Dies irae [1:49]
04. 3. Sequentia: Tuba mirum [3:21]
05. 3. Sequentia: Rex tremendae [2:00]
06. 3. Sequentia: Recordare [5:27]
07. 3. Sequentia: Confutatis [2:49]
08. 3. Sequentia: Lacrimosa [2:56]
09. 4. Offertorium: Domine Jesu [3:50]
10. 4. Offertorium: Hostias [4:35]
11. 5. Sanctus [1:36]
12. 6. Benedictus [5:14]
13. 7. Agnus Dei [3:05]
14. 8.Communio: Lux aeterna [5:47]

Mass in C, K.317 "Coronation"
C大調加冕彌撒,作品K.317
15. 1. Kyrie [2:47]
16. 2. Gloria [4:39]
17. 3. Credo [6:14]
18. 4. Sanctus [1:41]
19. 5. Benedictus [2:59]
20. 6. Agnus Dei [5:55]

21. Ave verum corpus, K.618 [3:01]
聖體頌,作品K.618

K.626: Margaret Price (soprano) / Trudeliese Schmidt (mezzo-soprano) / Francisco Araiza (tenor) / Theo Adam (bass)
K.317: Edith Mathis (soprano) / Jadwiga Rappe (contralto) / Hans Peter Blochwitz (tenor) / Thomas Quasthof (bass)
Rundfunkchor Leipzig / Staatskapelle Dresden / Peter Schreier / DDD 1982 (K.626), 1989 (K.317), 1992 (K.618)

K.626:女高音 瑪格麗特·普萊斯、女中音 特魯德麗絲·施密特、男高音 弗朗西斯科·阿萊沙、男低音 希爾·亞當
K.317:女高音 艾迪絲·瑪蒂斯、次女低音 雅德薇格·拉佩、男高音 漢斯·彼得·布洛赫維茲、男低音 托馬斯·誇斯托夫
萊比錫廣播合唱團 - 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 - 指揮:彼得·施萊爾

===========================================================

【下載鏈接】

CD1
http://uploading.com/files/7cb7a179/UltimateMozartCD1.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cf94e73b/UltimateMozartCD1.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59d1213a/UltimateMozartCD1.part3.rar/

CD2
http://uploading.com/files/b71a3165/UltimateMozartCD2.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785m365c/UltimateMozartCD2.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c9726912/UltimateMozartCD2.part3.rar/

CD3
http://uploading.com/files/598fc597/UltimateMozartCD3.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dm76m13d/UltimateMozartCD3.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da2951ea/UltimateMozartCD3.part3.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a8b54f3d/UltimateMozartCD3.part4.rar/

CD4
http://uploading.com/files/6ac73195/UltimateMozartCD4.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a48b72f7/UltimateMozartCD4.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62d3d7e6/UltimateMozartCD4.part3.rar/

CD5
http://uploading.com/files/amcdac73/UltimateMozartCD5.part1.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377f96b3/UltimateMozartCD5.part2.rar/
http://uploading.com/files/5ab4135f/UltimateMozartCD5.part3.rar/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