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思聰閑言

個人天地,隨心、隨性、隨緣分。
正文

山到成名畢竟高

(2009-07-22 08:51:28) 下一個

賀思聰
      
    稱靈岩山為高,眾必非之;這次登靈岩山,從心裏折服它的崇高!山頂靈岩寺,至今堅持一塊錢門票,現世少見!門票事小,住持高僧明學大和尚不隨俗流之風範,實可歎服,故山以僧而高。

    近黃昏,心情散淡,沿青磚鋪列的山路拾級而上;兩旁聲聲叫賣,滿路琳琅貨攤,我全無心顧戀。不經意間,兩位轎夫抬著一位香客老婦恰與我齊肩並行,他們的閑聊倒調起了我的興趣。老轎夫告曰香客:“乃阿曉得,頂上門票寧是一塊銅鈿,大和尚人勿錯,細勿肯漲價,政府來說也勿頂用。”蘇州腔雖細軟,對大和尚的欽敬語氣卻令人心動。的確,現在滿處打燈籠也找不到一塊錢門票的勝地了,明學方丈--這個大和尚倔得可愛,不顧時宜!做人做到山間野老逢人稱善,其人必有出眾之處,我作如是猜想。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妙哉斯言!“吾未見”,根本是老人家考察的人群有限,不識蒼生真麵目,眼珠盡在官場中!今區區一鄉間轎夫,其好德之心路人皆知。

    話題轉到山頂,靈岩寺裏。薄暮初降。徜徉良久,我留意起或在打飯、或在散步的僧人們,暗想物色一善談和尚,聽聽對明學方丈的議論,或許可以拜托引見;雖百聞,終是一見為快。一位胖乎乎的年輕僧人,閃爍炯目打量著我,有些不解,怎麽碰見這個來打聽明學方丈的遊客?也許誠意可感,隨之一番快人快語,胖僧介紹起他的“最高領導”。我辨得出他無意奉承方丈,誇讚都是實實在在的;出自心底的買帳!明學大和尚,浙江湖州人,前不久剛做過80壽辰生日,早年出身富家,曾是家鄉有田產祖業的公子哥兒。他為人正派,有學問閱曆,通民情世故,現在是靈岩寺的“第一把手”。其公正廉明,堪為師表,故老少服氣。今之時,一場佛事動輒數千開價,而他主持的靈岩寺,酌情處事,心平氣定,遇貧苦者兩三百元照樣受理,仍不懈不怠,也如那一塊錢的門票,正氣凜凜,劭德昭昭。

    由胖僧引路,我住步庫房門口,等待他進方丈內屋推薦後傳話出來,據知內屋為明學方丈伏案辦公之所,燈火通常不熄。素以為平生見達官富商亦心境自如,怎奈此時我卻有三分忐忑,自己推想當下心虛,以將見高風亮節者而自慚形穢之緣故也。稍一定神,胖僧出來告謂內屋無燈火,明學方丈不知何往。我心頭忽落一空,大失所望,隻得謝罷胖僧,魂不守舍,在寺裏四處打轉。不覺再到庫房邊,我心猶不甘,耳聽為虛,畢竟眼見為實,遂探步內廊以窺究竟。果然內室掩門,暗無燈火。適一白發老僧迎麵而來,經打聽後確知明學方丈公幹外出,尚未歸寺。我隻得悻悻然退出。

    下山途中。沉沉暮色,靈岩寺在身後漸漸隱沒;嘰嘰喳喳,笑語話音從背後的山頂傳來,格外清朗。未得拜見明學老僧,便匆忙下山,我多少有些耿耿於懷,但還不至於阮籍似的窮途哭返.人總要麵對一個“下”字,“下山,下台,下世”,還有近年來頗為流行的“下海”,“下崗”.任你風光無限!君不見,英雄到老皆皈佛,況窮途者乎!高必有極頂,登高總要返地;遠必有極限,出遠終得歸舍。天下事總有一定之理,順與不順,通或不通,也許都有造物的深心暗意。今欲目睹明學高僧之豐儀光彩,卻尚未成果,此猶如追高遠而功德未厚;登靈岩則巔頂不達。奈何奈何,努力努力,山到成名畢竟高!

2001-5-10 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