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閑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正文

中國經濟雜談

(2005-11-24 13:42:48) 下一個
中國經濟雜談 一。投資不足與勞動力過剩 不足與過剩都是相對的概念。其原因是現代化大生產中,每一個工作職位都要求與 一定的資本投入配合才能達到一定的生產效率。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資本是勞動的凝聚”,資本投入不足的地方是有可能用勞 動投入來代替一部分資本投入的。比如說你需要蓋間房子開店。你可以雇人給你蓋, 那就要求較多的資本投入。你也可以買材料回來請幾個親朋好友幫你蓋。後者就是 用勞動投入代替部分資本投入。類似地,如果在勞動力“過剩”的農村將資本投入 與農民的勞動投入結合起來開辦“秸杆發電”、“秸杆飼養”之類的可再生資源開 發工業,既可解決資本不足的問題又可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具體實施上, 可以以政府投資入股,農民出力入股,風險共擔,利潤按股分成的辦法來執行。 二。需求不足與儲蓄率過高 需求不是物質上的“需要”而是由購買力構成的商業需求。儲蓄率過高會造成需求 不足。那麽為什麽中國人儲蓄率高呢?不是因為“勤儉”的美德而是因為社會保障 體係不健全。“儲蓄防病”、“儲蓄養老”是儲蓄率高的主要動因。現在托“資產 階級老爺教育部”之福,又有了“儲蓄求學”。隻有逐步建立和健全醫療保險和養 老保險,恢複教育的社會服務性質,才能解放這些儲蓄資金,使之成為有效的商業 需求。 隻有擴大內需,才能把經濟增長建立在需求拉動而不是投資推動的基礎之上。 三。外匯儲備與外資 “引進外資”曾經是各地政府津津樂道的“政績”。其實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 “引進外資”降低了本國資本的利潤率,從而進一步形成本國資本的“投資不足” 和對外資的依賴性。分析如下。 先來看看引入外資所造成的影響。以引入一百億美元外資為例,這一百億美元首先 通過央行按當時的美元匯率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中國市場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實現投資。央行拿到這一百億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外資選擇投入中國生產過程而 不是美國國債的原因是投入中國市場的資本收益率高於投資於美國國債的收益率, 因為資本的本能就是追求利潤。我們假設這個收益率的差距是3%。那麽每一百億美 元的外資引入就意味這中國有一百億美元資本的收益率下降了3%。這裏還沒有考慮 外資優惠所引出的附帶稅收損失等因素。外資的大量引入也就意味著本國資本收益 率的大規模下降。這就是本國資本越來越“投資不足”對外資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的 真正原因。 解決的辦法就是針對以外銷為主、外資較為集中而利潤率較高的產品和行業征收出 口關稅,以補貼本國資本收益率下降的損失。當然出於政治考慮,可以把港澳台資 本算作本國資本。有人可能認為這是“宰”外資。其實人家在“金融風暴”中“宰” 其它國家時從來都是麵不改色心不跳的,我們完全沒必要磨不開麵子。 四。通貨膨脹與城鄉差距 關於“過熱不過熱”的爭論常常以“通貨膨脹”來說事兒。我們來看看通貨膨脹到 底是咋回事兒。所謂通貨膨脹是以一組典型消費品的價格來測算的物價指數。按照 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這組典型消費品中“衣食住”依然是主要成分。所謂“通貨 膨脹”就是指衣食住的價格上揚。注意到“食”在這組典型消費品中大概占40%以上 而衣也有一部分依賴於農產品原料(棉、絲、毛),價格指數上揚實際上意味著農產 品價格的上揚。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來說,在保持外貿基本不 變的情況下適當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形成了城市財富向農村的轉移,有助於縮小 城鄉差距擴大來自農村的消費品需求。因此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在今天中國的現 實情況下是荒唐可笑的。 漁樵閑話 二○○五年七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