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實質的生命與空殼的天堂--孔子言之六,耶穌言之六

(2013-12-06 11:48:29) 下一個

實質的生命與空殼的天堂--孔子言之六,耶穌言之六

玄野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安息日是為人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的。--耶穌,馬可福音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幹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耶穌,約翰福音

加拿大某基督徒朋友,父母探親而來。他堅持不懈地力勸父母皈依基督教,父母終於在教會組織的一次戶外活動中決誌信主。不幸的是,第二天其父在沙灘遊泳溺水,搶救無效死亡。教會似乎對這件事有不同的感情定位,在其後不久的一次周日崇拜上鄭重宣布:老人被天父接走入天堂了。當時我坐在下麵,被牧師和教會的這種對待生死的態度驚呆了。傳統禮數,必須表達哀悼,這裏卻見不到一絲悲傷,更多的卻是喜悅敬賀與驕傲。生命的損失,無論如何都是喪事,表達哀傷是人類價值的底線。突破了這個底線,教會是什麽樣的機構呢?我寧願相信這是我的誤解,但是在我和其他基督徒交流的時候聽到的他們對類似事件的觀點,讓我遺憾地發現並非誤解。

無論信仰如何,父母的死亡都是令人痛苦的事情,更何況這種事故死亡呢?好端端的老人,能夠到加拿大去遊泳,身體很健康,就在他決定皈依基督教的第二天死亡了,首先是是一件悲哀的事。教會沒有表達任何悲痛,反而為信徒入了天堂而喜悅。為什麽?早死早入天堂嗎?中國有"早死早托生"的俗話,那可是咒人啊。對於宗教與生命的關係,耶穌曾經有這樣的斷言:"安息日是為人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的。"天堂是為生命設立的,生命不是為天堂準備的。因為天堂的說法而悅死,人民聖殿教與大衛教所造成的人道慘案殷鑒不遠,而當代教會為何依然沉浸在相似的天堂迷信中呢?表麵上這是在追求耶穌的天堂,而實質上,因為天堂而漠視生命已經構成對耶穌的極端背叛。

無論信仰如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都是人倫的底線。珍惜生命是人類數千年文化積累下來的有最廣泛共識的原則,無論什麽政府,什麽宗教文化,都遵循這一原則。如今的某些宗教機構,隻知道從聖人耶穌思想中挑選皮毛,否定這樣的人類共識與信仰原則,以空殼的來世天堂否定切實的今生生命,這是人們不得不警醒的。現時代,無論是什麽災難什麽事故發生,相關政府都要責無旁貸地火速搶救。如果人死入天堂是好事,那在事故與疾病中相關醫療機構和慈善機構的積極救助應算做什麽?應該算阻礙靈魂入天堂麽?

耶穌的確認為信才可入天堂,但是耶穌要求的信有實際內容,不是單純地相信三位一體和神跡就可入天堂。信三位一體的本質是相信耶穌的道來自神,必須以此為人生信條而踐行。"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就是這個意思。你給人指路而向其展示地圖,告訴他這是正確的道路,那人信了你的話,按著地圖走,必然會成功。如果那人目盲,他再篤信你的話又有什麽用呢?當信的不是你的話,而是你的地圖,那正確的道。如今的某些教會,到底是讓人信那句話呢,還是那道?信耶穌必須信他所傳的道,而不是信他的神子身份。當代流行的信,有許多是沒有內容的信,是隻求入天堂的信,是盲人拿著地圖走路的信。這樣的天堂就是空殼的天堂。

天堂與精神修行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實質的信仰,而不是空殼的天堂。這實質的信是與人的生命生活中的修為緊密相關,互為表裏的。實質的信通向實質的永生,空殼的信通向空殼的天堂。不因為生命的損失而歎惋,不為人是否達到了實質的永生而憂慮,反而因為其達到了空殼天堂而敬賀,實在誤人毀人。

人信了基督教而遭遇不幸的情況,絕對是令人惋惜哀傷的事情。首先,皈依與死亡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當我們麵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事時,必須是對生命的珍惜,而不是對皈依的敬賀,因為宗教是為生命設的,生命不是為宗教設的。生命沒有了,靈魂提升的機會消失了,那空殼的天堂還有什麽值得讚歎的呢?

如果我們再參考孔子的理念,這天堂理念可能就更清晰了。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很明確,人必須首先將今生把握清楚,才可以考慮來世。人不應該為了死後的前途,將自己的今生賭進去。孔子的生死觀,鬼神觀比較耐人尋味。從實踐角度看,這是信仰層麵的務實。因為孔子有因材施教的習慣,他認為季路還沒有做到事人與知生的境界,所以不讓他考慮事鬼神和考慮死後靈魂的事情。這裏表現出來的是孔子認定的修行次序。孔子沒有直接回答鬼神與來世天堂的問題,也沒有否定其存在,而是直接要求門徒將今生做好,將人道修好。未悟透生命,心未入澄明之境,而妄談天堂來世,隻能誤入歧途,走火入魔。孔子要求弟子在參悟今生之前不要妄求來世,無疑是明智的。

以相對於至聖孔子又發展了兩千五百年的當代知識體係看,我們所能得出的最確實的人生信條可能依然是孔子的這句話。生命是靈魂的真實存在形式,也可能是唯一形式,如果我們追求靈魂與精神的價值,我們必須依托於生命。追求靈魂的價值,追求來世與天堂,必須建立在生命的基礎上。人首先要把握好生命,才能尋找到自己的靈魂和天堂。

當代縱欲和虛榮是錯誤的,他們誤以為欲望的感知才是生命。欲望不過是生命的物質形式,滿足了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後,欲望就成了虛幻和對自我靈魂的欺騙。靈魂才是生命的本質。生命必需和虛幻是欲望的兩個互斥屬性,卑微的生活中欲望的滿足大多是生命的必需,生活的奢華導致生命欲望的滿足中充斥著虛幻。

靜心思考領悟,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在靈魂中,欲望帶來的隻有煩惱。求天堂求永生求榮耀神,我們如果仔細甄別,就會發現其中有那麽多的成分是恐懼死亡和地獄,和貪圖享樂與天堂,還有對無上權威的諂媚。我們這樣的追求到底是欲望的變種,還是真正的精神追求?我們執著於天堂的追求的時候,恰恰失去了天堂。理解生命參悟靈魂則不同,必然勤勉於今生,不為那空殼的天堂所困擾,時時刻刻都在構築著聖人所教誨的永生。這既是孔子的理念,也是耶穌的理念,更是佛陀的理念。

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關切的是生命價值,而不是根據某些教條的規定投機鑽營,盤算著怎麽樣能夠鑽到天堂裏去,怎麽樣能夠在天堂裏謀個好位置。隻有當人忘記天堂的時候,天堂才可能向他打開大門。

精神修行對各宗教的廣泛適用

聖人的教誨和宗教的信條正是關乎今生的生命與行為規範和精神修行的。把握了今生,明暸了生命,達到了精神境界,人才真正入了天堂。所謂認罪悔改,也就是超越欲望的束縛,達到精神修行的層次。精神上真正解脫的人,在行為上必然是潔淨的。達到那個層次的人無論行為上是否有機會表現出來都沒關係了。

靈魂的提升,精神的修行,也許在佛教的信仰語境下才容易理解,你今生的修行層次將決定著你來世來生的果報,生命消失了,你的修行機會被剝奪了,你靈魂提升的空間被截止了,當然你的來生果報會受影響。從對現實生活邏輯的自恰解釋能力而言,佛教的這個構架很完美。當然,這種完美也主要是現實表象上的解釋能力,生命與靈魂真實的道如何,尚無法斷言。

重今生重現實的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自不必說,在耶穌的理念中同樣如此。耶穌對其門徒多提及天堂天父,但他的理念是將今生的作為與天堂的生命相關連,而不是將宣稱信仰某某的這一刻與天堂的生命相關連。耶穌在這個問題上的論述很多。"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我相信,每位基督徒對這段話都很熟悉。

遠誌明牧師在解釋因信稱義的時候表達了相似的理念,大意是這樣:因信稱義絕不是結果,其後必須因信行義,其結果是因信成義。行義是伴隨人永生的,沒有成義終點,隻有行義的終點。人不是追求到了某個信仰就得了天堂的門票。

耶穌對修行的強調

下麵一段經文是耶穌對修行的另一次強調,因為當今世人討論較少,此處重點分析一下。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幹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耶穌,約翰福音

顯然,耶穌是在當時猶太文化的語境下說這話,葡萄樹已經是一個比喻,真葡萄樹又是何指稱呢?不易確定的語言學疑案暫且留給專業人士,我們就語義比較確定的部分討論一下。所謂"不結果子的枝子"和"結果子的枝子"說法是指哪兩類人呢?關鍵的是,"果子"是指什麽呢?基督教十分重視傳播福音,這果子是否就是如此的意思呢?馬太效應是這個意思,而"結果子"味道上不同。竊以為,"結果子"的指稱應該更加廣泛,是指更根本的符合聖道的良好行為與良好精神境界。

傳播福音隻是形式上的外在行為,個人的精神境界是內在的。境界到了,思想層次到了,你的言行自然會被別人看在眼裏,你身上的福音是自然而然地傳播出去的。所以,耶穌極端重視門徒在精神境界上的修為,而絕不是隻宣稱信了耶穌就萬事大吉,就待死後入天堂了。是否入天堂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的事情,甚至與親人也沒啥關係。耶穌要求門徒結果子,宣稱信了耶穌的卻沒有結果子的肯定很多,就如耶穌所稱的"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耶穌要剪去。這些門徒是屬耶穌的,必然是宣稱信主的了,耶穌卻因為他們不結果子而要將他們剪去。我的問題是,這些人能否得入天堂呢?請思考。

愚以為,耶穌的"結果子"之謂是指著人的精神境界說的,這裏沒有涉及行為,雖然耶穌很重視行為。單要求精神境界而不理會行為會否有疏漏呢?是否有某種人在行為上自私放縱,而在精神卻十分高尚呢?這個假設不存在。人的真精神對人的行為有著絕對的決定作用,任何兩麵人都是精神被欲望驅使的低境界。更確切地講,精神不能用高尚和低俗來劃分,隻能用明白開悟和糊塗癡迷來標定。人到達澄明境界,你再讓他縱欲或者追求虛名,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可以肯定耶穌在這裏所指是精神境界。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是否是在宣稱信主的那一刻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導致其前途瞬間從地獄提升到天堂呢?精神的瞬間開悟而到達新生的確存在,但卻不是在你口頭上宣稱信與不信的那一刻。如果說那是你內心裏接受耶穌為主的那一刻也許可能,但是,人對某個宗教綱領的接受與其精神境界的水平卻是兩碼事。接受某個宗教,實際意義上是給你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平台和環境,而不是你這精神境界本身。耶穌強調的是精神境界,而我們教會在天堂問題上所表達的理念卻是一信到天堂。這顯然有問題。耶穌在精神境界方麵的要求,可能有一點比佛教明確,就是精神修行的同時,必須將你的精神顯示在行為上,"好讓在天上的父看見。"這一點可能是佛教和儒教需要借鑒的。

人的精神境界不同,別如霄壤,卻同在某個宗教之下,而且精神的修行是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到達終點的事情,到底什麽樣的精神境界才能達到入天堂那個門檻呢?這可能沒有答案,人應該執著於精神的修行,而不應執著於入天堂。也許,當你執著於精神修行的時刻,你已經在天堂裏麵了。

精神的修行和入天堂之間的關係,在基督教的教義下不太容易厘清,因為你無法確定修行到什麽層次才得入天堂。耶穌再神聖,也無法在三年之內將天地正道完全表述出來,更何況"道可道,非常道"呢?也許修行隻能是佛教教義中的概念,因為你修行的境界直接對應了你所將獲得的果報,邏輯上沒有自相矛盾。基督教神學很難引入精神修行這個概念,因為信就得入天堂,嬰兒都可以由其父母作主皈依基督,根本就無從談起信什麽,口頭上的信字都沒有,遑論他內心裏如何信主了。這樣就稀裏糊塗得入天堂,哪裏有什麽精神修行?

將信基督當作精神修行的開始,在邏輯上講得通;將信基督作為入天堂的充要條件,必然要出現自相矛盾。顯然,這不是耶穌和自己打架,而是後世錯誤理解了耶穌所啟示的天堂,偏離了夫子的正道。得入天堂到底是個什麽概念,本文隻能懸置待解。但是可以肯定:信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修行成果,隻是修行的開始。天堂隻是靈魂得以歸依的居所。中國傳統社會各家族有不同的宗祠供奉,人死後入宗祠,不落得孤魂野鬼,而各獨立的供奉又必須歸依到傳統的儒道正宗理念,屬於一種有結構的皈依體係。基督教是個人直接麵對上帝,是一種直接的皈依體係。孰優孰劣,沒有絕對的標準,結構皈依看似費了周折,然而宗親間互相欺詐要遠比陌生人間的互相欺詐輕微得多。對於普通民眾,這種結構是更近於神了。但是,當你有一個更超越的理念追求的時候,結構的確會形成障礙。最近千年以來的中國與西方曆史正說明了這個問題。中國社會相對穩定,民眾生活幸福;西方社會相對激進殘酷,追求神與道的哲學家思想家輩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M士官' 的評論 :
謝謝仁兄留言。我再補充一下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馬太福音中有一段話,說得更加明確,與本文所引用約翰福音那段話的意思大致一樣。先看一下:
Mat 7:21 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麽。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這意思很明顯,"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宣稱信耶穌的人都遵行天父旨意了嗎?顯然耶穌並沒有這麽信任自己的門徒,他明白人性是什麽。這話用在當代就十分明白了,就是基督徒們,尤其是那些天天都在琢磨著如何進天堂的人,而不是想著如何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斷然是進不了天堂的。人,隻有忘記了天堂的時候,才有可能入得天堂。
所以,人生於世,你宣稱信什麽沒有那麽關鍵,關鍵是你按什麽行事,你是否在遵行上帝的質疑,你的眼睛是否足夠明亮,是否按照聖人給的路線圖在走路,而不是閉上眼睛做盲人,張開嘴巴說大話,自己如何如何屬靈,如何如何篤信,卻根本看不見當走的路。
耶穌在馬可福音中還有另一段話,本人才疏學淺,姑且錄在下麵,以待飽學足信之士解讀。
Mak 9:38 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
Mak 9:39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
Mak 9:40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Mak 9:41 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
WM士官 回複 悄悄話 拘泥於教條而脫離原來的本質,真是萬變不離其宗啊,謝謝玄野的指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