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神關係何處去?

(2013-07-22 10:43:15) 下一個

人神關係何處去?--孔子言之五,耶穌言之四

玄野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榮耀,有一位為我求榮耀定是非的。

與"成功"這一概念相似,社會尊嚴一直十分迷惑人。追求抽象的社會尊嚴,應該是一定層次的精神理念;而刻意尋覓個人的社會尊嚴則是一種精神困惑和信仰暗淡的做法。社會尊嚴本是虛幻,處處極端追求社會尊嚴是虛榮,是人被欲望迷惑的結果。同樣的一件事情,因為社會尊嚴的存在可能出現從奇恥大辱到無尚尊榮的不同解讀。基督教為人熟知的耶穌降生馬槽是典型案例。按人之常情,這是一個卑賤甚至恥辱的事情,但是從基督教的理解看,這是聖子的謙卑。事情的本質是一個純潔的生命來到了人間,不存在恥辱與榮耀的問題,因為與生命相比,金盆抑或馬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沒有什麽區別。另一個為人熟知的場景,別人剩下的飯菜你會否享用?如果那是兒子或者老爸的,你會欣然承之,人們的解讀是愛,如同去年熱炒的習近平吃剩排骨。如果那是你的上司吃剩又留給你的,人們可能解讀為侮辱。如果那是一盤奇珍異饈呢,人們可能解釋為你嘴饞。其實,這些解讀都是駢拇枝趾,妄意添加的東西,與事情本身毫無關係,是社會尊嚴這個東西在做怪。當然,個人感情參雜其間就生出諸多變化。彌子瑕剩半拉桃子給衛靈公,衛靈公起初讚歎其愛,待其色衰愛馳的時候又責罵"啖我以餘桃"。如果從防止傳染病的角度看,不吃別人剩飯的確有一定意義。但是,中餐是大家共享一盤菜,剩菜的區別不過是你的筷子到達的時間比另外一人晚了半個小時而已,這在衛生上完全不構成區別。所以,社會尊嚴完全是人的心態問題,不構成任何本質區別。如果人們在相互對待時真能親如一家,那麽社會尊嚴就不再會煩擾人們,而省卻絕大部分的爭執,世界就平靜了。虛榮是老子所深惡痛絕的,他一直在勸導人棄末求本,這個思路充斥了整部道德經。孔子和耶穌則從精神追求角度立論,啟發人們從虛榮中掙脫出來,升入精神的天堂。本文將從孔子和耶穌的論點出發來探討當代人如何超越虛榮,從而順應天命,做為神喜愛的事情。

先引用兩段耶穌的話:

耶穌回答說,我若榮耀自己,我的榮耀就算不得甚麽。榮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說是你們的神。

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榮耀,有一位為我求榮耀定是非的。

耶穌的這些話,當代人往往這樣總結:不要求人的榮耀,隻求神的榮耀。這個總結十分恰當,而且正對應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這個領域的理念,孔子和耶穌是一致的。孔子和耶穌也有一些差異,就是弘揚和榮耀的不同味道。榮耀帶有明確的感情色彩,而弘揚則是有感情色彩的人與超越感情的天道的關係,而且隱約有掙脫感情束縛的韻味。這種差異來源於兩個不同的文化傳統對同一的天道上帝的不同心態。基督教崇拜又真又活的神,中國儒道崇拜的是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的天道。至於其中是否有因為譯者水平緣故導致的用詞不到位的問題,就隻能企求方家了。

在人神關係問題上,人首先需要超越的障礙是以求道為工具而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和內心的虛榮,就是調節個人的物質榮譽需求與道的關係。"不要求人的榮耀"和"非道弘人"正是這樣的要求,否定了以求道為方式來達成自我價值的做法。我們不妨用易經的陰陽之理來分析這個問題。陰是承載,陽是靈魂與本質,求道的本質在於道,道是求道者生命的陽。而人必然要生存於世,所以他需要用自己在學術上的努力來換取日用飲食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等承載條件,這些是陰。如果求道者執著於這些載體的豐饒,以這些東西為自己的根本追求對象,而將道看作自己達成社會地位和財富的工具,道成了陰性的載體。這樣的一個陰陽顛倒的狀況,隻能得到一時的財富和地位,於天道則是漸行漸遠了。至於當代世界各國都佩戴各色偽裝麵具來追求經濟利益,人們就無法期望對道的真心追求能從政府那裏獲得任何經濟上的承認,而隻能是"禮失求諸野"了。

超越個人虛榮名利的理念在當代儒教儒學界和基督教中應該比較容易獲得認同,另一方麵的內涵在現實中可能會遇到極大的阻力。非道弘人,不求人的榮耀,不單是說不能以道的名義弘揚個人,達成個人的名利,而且也不能以道的名義來達成個別團體或者個別民族的榮譽和名利。聖人所弘揚的是對人類而言甚至對生命而言的普適真理,不是對某個地域的人某個種族的人的真理,更不是對某個經濟地位某個階級群體的真理。沒有哪個民族在基因上更近於道,更近於神。這一點,在中國儒家的曆史上表現的很充分,所以中國是世界上民族融合最徹底的區域。在基督教曆史上,這一點也十分突出,從耶穌遠離第一選民概念,而以同樣的憐憫和愛對待當地的撒馬利亞人以及迦南人,到保羅廢除割禮,宣揚因信稱義,再到文藝複興以後傳教士到世界各地用生命傳播福音,其根本理念就是不追求人的榮耀,不相信某個民族有任何信仰意義上的特殊性,民族在神麵前是完全平等的。

以上是追溯人類文明史上的種族平等,這依然屬於人道,而天道方麵則是生命的平等。當然,不是說一個人和一個熊貓以及一隻螞蟻具有著同等的生存權利,而是說任何一個物種都有著其天賦的生存權,人不可以依據自我的價值判斷來剝奪某種生命的生存權。其中的唯一例外也許就是病毒了,詳細探討留待日後。

人類的信仰與精神存在於具體的民族之中,又不局限在某個特定的民族文化。在二戰以後的和平時期,世界文化界所矚目的方向正是各地域各民族的普世信仰與普世精神元素的提取與融會貫通。中國的儒道佛文化與信仰,其本身的角色定位就是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完全普世的。值得慶幸的是,世界文化界對此有所共識;不幸的是,中華傳統中的博大精深與包容前瞻還遠遠沒有介紹給這個世界。中華傳統是當代國人的雄厚底氣,同時也是我們的沉重責任。"人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當成為每個真正華夏子孫的座右銘。在對待外來文化方麵,維護傳統是需要的,例如約兩年前的曲阜教堂事件的爭論。同時也需要有包容一切的博大氣量和坦蕩胸襟,因為無論是保護傳統還是尊重外來文化,都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了自己的種族,而是為了那個超越地域超越時間的一致信仰。

從當代的文化現狀看,中華傳統文化的確與外來文明有一定的緊張關係,但傳統文化的底層本質決定了這種緊張不過是文化複興的短暫現象而已,會隨著傳統文化精髓的全麵闡發而煙消雲散。而基督教方麵可能會更令人憂慮一些,其在文化和信仰的超越種族的普世性方麵總會出現一些坎坷。這與其宗教的文化根基有關。舊約全書是基督教的主要經典,其中的第一選民概念則是無法躲避的。世界曆史學界基於學術準則,對第一選民概念幾乎持絕對否定的態度。曆史學界一般認為,舊約聖經絕大部分成書於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代,其原料來源十分複雜。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之前的曆史尚無確切史料可以佐證。第一選民作為曆史學概念已經難以找到根基,遑論作為信仰概念了。

當代某些基督徒往往口稱耶和華之名,處處要明確猶太人的上帝第一選民的身份。這顯然與耶穌所宣揚的神對人的平等慈愛相悖逆,而是在尋求某個民族的榮耀。一個人聲嘶力竭地呼喊著與自己不相幹的另一個民族在神性上與其基因相綁定的崇高,顯然是奇怪又可悲的。作為猶太人的耶穌已經明確告訴世人,人在神麵前是平等的。自詡為耶穌的門徒,卻不探究耶穌福音的正義,而是吹噓猶太民族的基因特殊性,何等奇怪?用道用信仰和宗教來榮耀一個特定的民族,同樣也為非道弘人這儒家理念所不容。

神是對天下所有人普遍公義普遍憐憫的,不會以血統來區分,更不可能以什麽約定的割禮記號來區分。如今的某些人自我禁錮到枉顧簡單自然邏輯的地步,拿人在自己身體上做的記號當作神的記號,顯然是令人震驚的。關於這一點,保羅一部長長的羅馬書中極大的篇幅就是在強調因信稱義,而絕不可以因割禮這種行為稱義。如今,以耶穌為神以保羅為聖人的教徒們居然要摒棄自己宗教中聖人們的教誨,轉而崇拜聖人們付出了生命代價而破除的東西。如此還聲稱信仰耶穌基督,這很不正常。耶穌是偉大的,但基督教當下的發展卻走入偏門,令人不容樂觀。

 

此文為<聖道三百言>之一章,全書在以下網址陸續發表: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