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孔子明道,耶穌踐行

(2013-04-26 07:21:24) 下一個

孔子明道,耶穌踐行--孔子言三

玄野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曆來儒門弟子都將"從心所欲不逾矩"當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實孔子這句話並非止於描述一個人生境界,而是開出一片聖道天地。兩千五百年來,國人將孔子明道停滯在現實生活中了,雖然不能算錯,卻沒有讓聖人所開出的這片精神天地繼續發展而繁榮興旺。隻有到了今天,地中海文明和中華文明幾乎到了骨肉契合的時刻,在耶穌的踐行中,我們才看清楚孔子所要啟示給大家的遙遠的靈光。

上一篇關於孔子和耶穌的文章從耶穌的福音出發,到孔子的教誨落腳。這一篇將從孔子的明道出發,推導出耶穌的殉難。因為兩位聖人如此密切的聯係,我深切地感覺到,任何人如果在其中一位聖人裏去攻擊另外一位聖人,都是令人遺憾的。

這裏要首先明確"心之所欲"和"矩"兩個概念。孔子所謂的"矩"應該就是他所崇尚的克己複禮的"禮"。孔子崇尚禮不是看重外在形式,而是關注禮所達成的社會秩序。禮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隨曆史而變化,但是社會秩序這個人類追求的根本是不變的。孔子所謂信而好古和恢複周製也是勸誡世人莫被欲望驅使,而將人生目標放在社會秩序上麵。這樣的生命理念到現在依然是人類社會奮鬥的長期目標。

人首先是社會的存在,同時又是靈性的存在。因為人必然要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人的天賦本性和自己的成長經曆都規定著人必然要到社會整體中才能找到自我的價值。作為靈性的存在,人必然不會隻局限在物質層麵的利益,也將關注自然界的秩序和精神的價值。孔子所謂心之所欲,應該包括物質欲望且不局限在物質欲望,而必然要向自然秩序和精神價值等方向提升。思路開闊到這裏,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就順理成章了。我們所接受的基礎教育中,孔子這句話被理解為人生自由的相對性,在物質享受方麵要遵守規矩,人的修養到達一定境界時就能達到內心所想必然符合社會規則。這種理解是在聖人開辟的通向廣闊精神世界的道路麵前卻步了,從而局限在物質運作的相對自由中。精神自由是更大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用當代大家熟悉的概念來理解,孔子這句話意思就是感情與理性的合一。從中國天道觀看是順應天道,從西方一神論看則是合神心意。實際上人的理智本身是強大的,人的感情本身是深厚的,隻是在現實中往往是片麵的理性摧毀了直覺與感情,或者是被欲望操縱的感情排斥了理智。人的理性會受感情的幹擾,因為人的各種層麵的欲望和執念會在人的思維過程中跳出來擾亂人的思考。虛榮,恐懼等片麵局限的感情,和自私局促的愛,會中斷理性思考的進路,最後選擇了眼前的物質利益,從而心理需求得到暫時的滿足。突出的例子是世界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指責。這種指責似乎占據了道德至高點,其實是婦人之仁。世界現代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技術發展導致人類欲望膨脹和人口爆炸。解決方案無非是兩個,歐洲的節約能源和中國的計劃生育。當然,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中存在野蠻執法的事情,但本質的障礙並不在這裏,而是在於傳統的多子多福和現代的追求自我生活品味的小資觀念。首先說,意圖推翻傳統價值理念,否定養育兒女的義務而追求自我的思潮已經在美國被證明是巨大的人文災難了,中國許多人依然在重蹈覆轍,令人痛惜。生命的延續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否定生命的這一責任,也就悖離了生命的根本價值。其次,傳統的生兒育女的責任意識並不等效於多子多福。我認為在當代追求多子多福,反對計劃生育是錯誤的。這是將信念禁錮在教條中,是在人口背景已經有本質變化後的刻舟求劍,同時也是將感情局限在個人家庭中,將愛和責任局限在血緣關係上了。在當代社會中,人依然要堅守家庭價值,依然要有養育下一代的神聖責任意識,隻是不能再將這種人類的社會本性局限在血緣關係上。孔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耶穌說:愛人如己。所以,大家在限製生育拋棄多子多福意識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愛奉獻給素不相識的人,履行生命延續的職責。

如果說,感情幹擾理性是矯情,那麽理性欺淩感情就是武斷了。一些欠完備的理性往往淩駕來自靈魂的感情。糟糕的是這樣的理性往往還妄自尊大,目無天理。這種理性將人和生命的本質物質化,漠視感情在人靈魂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上世紀的全球諸多災難中,共產主義所導致的災難占了很大部分甚至半數以上。在中華大地上,幾乎每個人的純真感情,包括對父母子女和愛人的至愛,都曾經與那個自負的理性有過激烈的衝突與糾葛。在無邊血淚衝刷了近十億人的心靈之後,國人痛定思痛,傳統開始複歸。因為有文革和大躍進,中國堪稱遭受共產主義荼毒最嚴重的國家,同時中國也將成為最終對共產主義蓋棺定論和廢物利用的國家。

純真的感情與透徹的理性之間的凝滯是可以被人的直覺捕捉到的,好像並非十分困難。而當這感情和這理性化掉其間的隔閡而融合一體,那種順暢開闊直通天際的直覺,則更加容易被體驗到。也許這裏我們又要引用愛因斯坦所推崇的那種以直覺超前發現科學原理的心理狀態。將規律描述出來,其間的自恰性與可解釋性的契合,在人的精神中喚起的暢快感,正是人心靈中的直覺每時每刻都在期待的。

中國曆史上有許多諍臣在君主犯錯誤時苦諫甚至死諫,其實就是感情和理性的悖離與衝突。按司馬光的說法,就是"彰君之惡,顯己之德。"其結果多是諍臣被黜,奸臣橫行,君主更加墮落。諍臣在那個時刻不是用理性去判斷利害,而是用教條與曆史虛榮判斷情勢,以偏頗的感情和衝動行事。這樣的狀況下,不用說普通君主,就算是品德高尚的名君也不一定那麽容易聽得進去。在這樣的時刻,需要處亂不驚的沉靜內心來感染決策者回歸理性道路。春秋時期鄭莊公有一個極著名的典故--黃泉見母,穎考叔說服鄭莊公的方式就是著意營造那樣一個時刻,讓感情和理性契合一起,鄭莊公便幡然醒悟。很多人認為這是說客的智慧,其實這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人歸於天道時刻的靈光。俗話常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中的情理會達到程度或高或低的契合。

中國官場有"文死諫,武死戰"的說法,其實許多犯顏直諫者不能算殉國,更不能算殉道,隻能算殉教條。但是,其中有一些殉難者卻堪稱殉道,與耶穌殉難有相似的味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漢的楊震,陳蕃與李膺。值得思考的是他們的殉道並非君臣爭執,而是跟禍亂朝綱的外戚爭鬥。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查閱一下後漢書或者資治通鑒的記載。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區別來了,與君主直接衝突的人往往拘泥於教條,其著眼點在個人名節。這與基督教世界的對應,就是那種檢視自己的信和行為是否符合教規,自己是否得入天堂。而真正的殉道者並不看重這些,而是看重實際效果和本質的道。關於君主製度中的君臣各自責任與互動,對當代人已經比較陌生,這裏不想展開討論,隻是提醒大家不要妄下結論而自以為比封建帝王將相崇高就是了。

最後我們來看耶穌的情形。當我們讀耶穌的時候,多有一種特異的感覺,許多基督徒會說,那是神的話,當然不一樣了。我的理解,耶穌的許多話都體現了感情和理性的完美契合,這樣的時刻,也正是天道之光降臨到人心靈的時刻。你說那是神的話,倒也不算離譜,隻是太籠統了,容易被教條化,從而忘記了神的靈光,而禁錮在那些有限的詞語上。耶穌的話的特點與孔子老子不同,極其通俗,卻又直入人心,讓人瞬間澄徹。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感情與理性契合的時刻。人的生活與成長過程中總有許多煩惱,或是理性的片麵與僵滯,或是感情的碰撞衝突,最難化解的就是感情與理性的直接矛盾。當聖人點透那些滯塞處時,人便豁然開朗了。

耶穌心之所欲是什麽?殉難以喚醒民眾。這種作為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並非合適的抉擇,因為中國文化傾向於生命的和諧審美,死亡是比較令人惋惜的。但是在希伯來文化背景下卻成立,中東地區的曆史是充滿血腥的,而猶太教又有以生命祭神的說法。社會環境方麵,當時是羅馬統治時期,羅馬在政體上彪悍,在信仰上虛弱,文化上難以重塑希臘的輝煌。政治導致的苦難,猶太人內部在信仰上的教條化,造成這個宗教的墮落。

耶穌是奠定人類價值體係的軸心時代的最後一位聖人,也是目睹災難與危險最全麵的一位。序言中提到,聖人在直覺靈命和感情上是無我的。麵臨這樣的災難性前景,耶穌的應對是拯救。耶穌將無我做得十分徹底,他的拯救目標沒有局限在自己的民族。這個拯救從猶太民族開始,並遍及不分種族的所有人。當然,這不是要分個親疏遠近,而是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效果上出發。因為地中海文明的信仰背景,還有猶太教的特定文化背景,耶穌的選擇是救贖。耶穌的救贖對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地中海曆史依然血腥,但其驅動力不再單純為欲望,也同時包括了意誌對欲望的抑製甚至屠戮。耶穌是否可以不用救贖的方式來完成拯救任務呢?從政治角度看是可能的。羅馬執政官對耶穌無敵意,猶太祭司敵視耶穌卻沒有決定權。但是,那個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卻決定了耶穌的命運,隻有通過救贖這種方式才能喚醒人們。而後續的三百年基督徒殉道史更加證實了耶穌殉難的無可選擇。持那種文化思維的耶穌在感情上選擇了救贖,而那個文化圈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則決定了隻有救贖才能喚醒人們,結合曆史背景的理性思考同樣讓耶穌選擇了救贖。這正是感情與理性契合的時刻。

聖人在信仰狀態上的感情與理性的完美契合,我傾向於用儒家的"誠"字概括。以下是摘自舊文的一段:

<中庸>道:"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性指順乎天理天道的本性,沒有外界規範予以束縛而自然成就。自誠明是通過悟道而得到信仰,然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再從透徹的信仰生發出係統的宜於大眾踐行的信念和信條,然後將這些信條廣布天下並形成信眾團體,則構成了宗教。世界各大宗教的立教宗師無一不是自誠明,從而能夠從個人大徹大悟的信仰衍生出與當時統治性宗教有異的宗教來。這是從靈感和啟示出發對宗教道德體係的演繹過程。以誠來概括聖哲的信仰狀態很精確,這種狀態與一般賢能的信仰狀態有境界差異。自明誠則是從宗教達成信仰,首先相信別人的觀點,皈依了宗教,然後經過長期的個人實踐和領悟,從各種戒律規範的實際履行中綜合性地達到宗教的核心信仰。

關於源自徹悟的信仰和由宗教信條鍛造的信仰,在<儒學的信仰宗教和基督教的神跡信心>一文中有詳細的探討,此處不再贅述,請參見: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14

文中後半深入討論了耶穌神跡與信仰的關係,恭請基督徒朋友們指正。

此文為<聖道三百言>之一章,全書在以下網址陸續發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catid=95628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太可惡了!的評論:
謝謝您的批評指正,請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201305/1329.html

在回覆網友時,我沒有詳細說明,請諒解。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太可惡了!的評論:
核心問題在於,大家多是因為自己信了某個宗教,從而要維護自我精神的自成而要反對其他宗教的聖人。其實,真正能體現耶穌精神的是無我。有了無我的心態,人就不會輕蔑其他宗教聖人,而是去謙卑的學習那些聖人了。
太可惡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我是一元黨的評論:不了解就枉下結論, 你太年輕了。
太可惡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玄野的評論:
他沒有說錯, 你有一些觀點跟事實有出入; 你立刻的反擊反而顯得無力。 難道你用“喊著基督的聖名,幹著坑耶穌的事情” 這樣的指責就能堵住眾人的口嗎? 寫評論的人,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 指出你文中的欠缺, 總要感謝才是。會罵人的人並不一定代表真理, 哪怕是饒著彎的。 所以, 省省吧。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愛河魚餌的評論:
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這句話表達了當時猶太人和迦南人的相互對立關係。而耶穌的本意是什麽?耶穌在這句話背後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麽?基督徒們是否看懂了?大家常做的事情就是喊著基督的聖名,幹著坑耶穌的事情。
耶穌的另一句話,"這就是你們借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如今很多基督徒借著基督的聖名,廢了耶穌的靈魂。
愛河魚餌 回複 悄悄話 耶穌是完美的人,孔子不是,他是爹媽生的,耶穌僅僅是女人的後裔,和男人沒關係;耶穌是完美的神,孔子不是,他從來就沒有自稱為神。耶穌不僅自稱是神,還有古人,同時代的人和後人見證他是神。所以您老人家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放一起比較,真叫“無知者無畏”呢。

還有我記不清是否您老人家的文章,說約翰福音寫得很晚,是後人編造的故事,更讓人訕笑,真是啥人都敢晾翅。四部福音書是聖靈分別要向世人顯明耶穌的王性,仆人性,人性和神性,這是新約概論101課程。連這些都沒研究過的人,就敢妄憑耶穌。我不好用“狗膽包天”這個詞,隻用“人膽包天”這個詞就足以說明海外知識分子的狂妄了。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太子黨群的評論:
謝謝推薦。日後細讀The Beginning of Wisdom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37213824的評論:
宗教本身沒有進步和落後之分,但是宗教的教派是有進步和保守之分。兩者不能混了。
伊斯蘭教也有很多很好很和平的教派。
基多山人 回複 悄悄話 西方國家是用什麽方法建設先進社會的呢?--前英國首相撤契爾夫人的總結最為簡潔明了:“我們的成功,植根於宗教。”
什麽是宗教?在精神世界裏對神和神的旨意的無限崇拜和無限信仰,就是宗教。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的不同就在於動物世界是被動的,人類因為有思考能力,能主動地克服困難,並在準確的思想指導下,爭取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如果思考方法錯誤,就會妨害社會發展,乃至文明倒退,甚至使人類社會比動物世界更悲慘。所以要成功的建設文明社會,必須有正確的思想和方法。而正確的思想和方法來自於一群頭腦清醒,道德高尚的社會精英,他們目標高超,胸懷天下,不斷的製法,執法,把人類社會建設得更先進,更文明。那麽什麽方法能使人類長期保持頭腦清醒,道德高尚呢?-不斷的靈修。靈修的源泉和法則來自那裏呢?-來自神,唯有來自神的旨意。-這也是我對“植根宗教”的理解。
最近榮獲“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餘英時先生,堪稱中國文人的代表,他為偌大的民族缺乏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而煩惱了幾十年-在此,我要大喝一聲:中國知識界對宗教的迷思必須結束了!是到了徹底醒悟的時候了!
在二千四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KRATES)就已經認識到“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創造世界的唯一,他派遣了諸神到人間,讓人們崇拜,並按神的意誌行事。。。
上帝眷顧東方,孔子誕臨中國。孔子就是中華民族之神,他的大道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核心,是萬年不變的真理。在中國,唯有用孔子的道日日靈修,才能使我們的民族精神萬年不墮,一俟我們的民族精英心中有仁,製法必明,心懷孝慈,執法必寬,文明中國不日可期!
在二十世紀初,有很多憂國誌士為了中國早日富強,饑不擇食地把西方的一套搬回老家,希望在黃土地上種出比薩斜塔,結果顯然是失敗的。當年胡適之之流,官費留洋,回國後在改進思考方法上沒有什麽建樹,也不明白怎麽區分迷信和宗教,卻在打倒“舊思想”上不遺餘力,若狂犬吠日,把我們的民族之神孔子的大道盡情汙蔑誹謗,造成了近代社會的思想動蕩,他們是中國文化界的罪人。
從迷信到宗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飛躍。其實西方社會也曾經沉淪在迷信宗教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連年不斷的宗教戰爭,使人們漸漸了解迷信和宗教的不同,更在二十世紀初,製訂
(1)

了政教分離的原則,從此,社會建設突飛猛進。在中國,多的是迷信行為。把宗教行為視為迷信行為更是普遍,很多人的精神世界至今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也有熱心的宗教人士努力地把佛教,基督教引入中國,來普度眾生。上帝給了我們孔子,可是還有人在求神拜佛,孟子說:“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是這些人的寫照。中國的知識界如果能認
清迷信的危害和宗教信仰的崇高,並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孔子是我們的民族之神,孔教是中國
長治久安的基石,大家一起傳教布道,那麽,我們的中國回複到禮義之鄉就指日可待了! 08/JAN/2007 基多山人
p.s :樓主搞不清宗教和政治的區分,就少說一點-你竟然不知道孔子在中國‘有宗教之實,無宗教之名’而已?你的書算是白讀了!
37213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nigal的評論:此言非也。宗教是有先進與落後之分的,宗旨可能一樣,但細節有適應的問題。有句話叫“細節決定命運”。
minigal 回複 悄悄話 信仰沒有優劣, 隻有是否適合每個獨立的個人.不同宗教用不同的教義來規勸世人,最終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 沒必要用個人的信仰來評判他人信仰的好壞.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7grizzly的評論:
是啊,是沒到年齡。但反過來說,年輕就是要有反骨,就是要有衝勁,就是要有打破聖人給的框架的激情。年輕千萬別信宗教,會磨光自己的利刃的。
two2J 回複 悄悄話 作者是想探討人與神,被造物與造物主之間的關係嗎?
太子黨群 回複 悄悄話

推薦一本 好書

書名:《The Beginning of Wisdom 》

Reading Genesis

作者:Leon R. Kass

www.press.uchicago.edu

謝謝
太子黨群 回複 悄悄話

玄野小弟的 智慧 非吾等的級別。

--- 很敬佩。

宗教探討和思考 是人一生 的必須 的 智力行為。

這是 先知大衛 的 經驗。

《創世紀》是 《聖經》的 源發之地。

是《聖經》思考的初始。--- 是思辨 的 根基。

所以,如果《創世紀》的思維 還不能 是 你的根。

那麽,後麵的---- 你必會--- 雲裏霧裏 的 魂亂。

“上帝” 是 個 什麽 概念,如果 這個

基本概念 不甚清澈、清楚、名定,

那麽,一切都是 徒然的一場 空!

謝謝 《創世紀》是一生的工程。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整全的教育的評論:
> 仍然和兩千年前的尼哥底母一樣
As Santayana would say, perpetual infancy.
整全的教育 回複 悄悄話 人總是按照自己既成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去解釋、判斷新的事物、新的概念。都21世紀了,我們這些上過學堂、進過考場、發過文章、遠涉重洋的科研工作者或靈魂工程師們,仍然和兩千年前的尼哥底母一樣,用屬世的眼光去觀察屬靈的事情,單憑理性,不用心靈和誠實,來探求上帝的真道。這無異於用鋤頭掏耳朵──不得要領。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我是一元黨的評論:
> 耶穌,其實也就是一個比較有同情心的奴隸主罷了。
I think you should re-read the Bible.

But that may not be enough. You need a revelation. If you are young, you've still got time. God Bless.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imayi的評論:
基督教的產生背景就是奴隸製。縱觀整本《聖經》,無他,但人乃上帝之奴也。耶穌,其實也就是一個比較有同情心的奴隸主罷了。
我是一元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imayi的評論:
拜托,都21世紀了,還從理性上相信什麽處女生子,人死複活雲雲的東東。你我都是成年人而已吧,還沒到老年,感悟人生呢~
simayi 回複 悄悄話 耶穌不是聖人,祂如果死了也不過就是一個聖人。他和孔子不同的地方就像 mythought2007 說的一樣,是他三天後復活了,升天,做王,坐在上帝的右手邊。
耶穌祂就在你我的身邊,任何事情都有祂的意願。基督教最核心的地方是救贖和愛。願作者多認識一下耶穌。
37213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ythought2007的評論:
林語堂讀《聖經》,認為神學把耶穌喧賓奪主了。他老人家還讀到了耶穌的語氣。有時間,我再好好讀讀林語堂這本書《從異教徒到基督徒》。
整全的教育 回複 悄悄話 孔子的教導非常好,但仍然是在技術層麵上操作。
耶穌從靈魂深處著手,要求將舊的意識形態拆毀、埋葬,然後重建。
mythought2007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寫的不錯。但沒有看到真正的東西。仔細讀讀聖經,你會知道耶穌的所謂喚醒民眾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如果聖經就記到耶穌殉難,那麽,你的觀點很對,耶穌和孔子是差不多一樣的聖人,即使耶穌行過許多神跡。但聖經並未到此為止,更加波瀾壯闊的高潮還在後麵。。。。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To paraphrase Emerson, if you want to see ``聖人'' see it in me or see it in you.
It's sometimes good to discuss about the two and other 聖人s. But eventually, the only one you cannot avoid is yourself. 聖人can go to heaven or hell. That's their predicament, not yours. Jesus was not a narcissist. He might want you to spend more time on improving yourself instead of explaining hi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