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也談馬先生的“識正寫簡”論

(2009-06-17 15:34:13) 下一個
也談馬先生的“識正寫簡”論

馬英九最近提出個所謂“識正寫簡”論,以為在兩岸關係文化層麵上站到了一個“高瞻遠矚”的製高點上。實際上仍然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可笑的是還認定自己才是正統。

且不論正體與繁體是漢字中的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港澳台及海外華人社區所使用的字體應稱之為且隻能稱之為繁體字,而非正體字,是相對於簡體字而言的。正體字是相對於異體字而言的,在簡體字和繁體字當中均存在有正體字和異體字。切不可偷換或濫用這兩個概念!

中國大陸所使用的、且已被製定為國際標準(為聯合國官方工作語言文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官方語言文字)的簡體字或稱簡化漢字不是大陸自己創造出來的,是漢字在曆史沿革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將簡體字說成是大陸或中共的“發明創造”或什麽“杜撰”,也真是匪夷所思了。要知馬先生的父輩們在民國時期也曾試圖推廣普及簡體字,隻是像其父輩們所做的其它事情一樣一事無成,倒是中共舉起了這支大旗,一發不可收拾地在大陸推廣普及開來,還落個在短時間內消除了文盲的美名。

馬先生所鼓吹的“正體”字,無非是想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潛意識地接受和認同馬先生所管轄的那一片地方是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正統,其所使用的文字也就是“正體”字了。可誰代表著當今中國文化的正溯和主體?難道不是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中華民族人口比例的十三億大陸的人民,而是僅幾千萬的港澳台和海外華人,甚或是偏安一隅割據一方的台灣不成?

簡化字的推廣普及在使中國從曾經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文盲率在較短的時期內基本掃除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更是不可辯駁的事實。在現今中國大陸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足和輕鬆時,人們開始追求起所謂的“高雅”的東西來,忘記了讓其父輩直至自己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改變的簡體字所做過的貢獻,這本也是無可非議的事情,於是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識繁讀簡的主張,這樣即不改變簡體字在大陸通行使用的現狀,也可挽救人們所擔心的古籍無人再看得懂的文化斷代。所以,馬先生所提出的“識正寫簡”說是了無新意,在大陸早已做到的事。在大陸,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人若有閑情逸致或想要或有需要去閱讀繁體字書籍,根本不在話下。

可別小看這“讀”(識繁讀簡)與“寫”(識正寫簡)兩字的差別噢!馬先生在論述其“識正寫簡”論時講,希望人們要認讀其所謂的“正(統)體字”,平時隨性記錄或寫點什麽東西的話可隨意用簡體字,但出版印書的時候可得用“正體字”啊!識繁讀簡的“讀”則敘述和主張了一個怎樣的現實呢?當然是“讀”用簡體字印刷的讀物了!既然正式通行的印刷品及書籍是簡體字,寫用什麽字體還用說嗎?馬先生在其論述中還用了時下在大陸還十分流行的“接軌”一詞,以表其對大陸文化的豁達與包容,隻是大陸要與國際接軌,俗話“接洋鬼”;馬先生則要與古籍接軌,是要接“古鬼”。真是杞人憂天!馬先生又憑什麽認為中國大陸與傳統文化“斷軌”了,非得逆曆史車輪折回頭去接古軌呢?

馬先生的心思在於讓人們接受他那割據一方的地方政府是中國的“正統”,統一要以他的“正體”意誌去統一。

統一當然就要“書同文,車同軌”,隻是馬先生管轄的那一割據之隅有何資本和資格教訓大陸按他的意誌去統一呢?兩岸的情勢真已經到了這一層次了嗎?馬先生還是先去考慮怎樣盡快地消除兩岸交流中台灣方麵人為設置的民生方麵的歧視性障礙的正事為好,那無關痛癢的小心思和心眼就別再動了,留待以後時機成熟再說不好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