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笑嘴兒常開:鮮活“樣板兒戲”

(2004-04-29 21:43:37) 下一個
鮮活“樣板兒戲” -------------------------------------------------------------------------------- “樣板兒戲”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文革記憶,但仿佛又是昨天的事兒。有時一個不經意還會順口兒遛達出戲詞兒:“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 文化大革命那會兒,樣板兒戲算是唯一的娛樂。電影院裏放的是樣板兒戲,話匣子裏唱的是樣板兒戲,就連造反派的高音喇叭裏放的也全都是樣板兒戲。喜歡不喜歡,反正樣板兒戲都往你耳朵裏跑,往靈魂裏灌,結果害得大人孩子總能扯上兩嗓子。我八歲那年,父母雙雙被關進了“牛棚”,孤身一人的我被寄養在保姆家。白天,與保姆家的三個禿小子四處遊蕩,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入夜,四個孩子囚在一張大炕上,你踢我一腳,我踹他一下,在被窩裏不老實,扯著嗓子還唱樣板兒戲呢,弄得激動了,會從被窩兒裏冷不丁躥出一位,學著李鐵梅的嗲樣子撇出那句:“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時候嚎唱者的右手還要高舉過頭,一個指頭衝天,鼓搗出“一指禪”的氣概。仔細一看,那豎起來的居然是個中指。 後來隨父母去了五七幹校,看樣板兒戲更成了家常便飯,想不看都不行,說是政治學習。晚不晌兒的打穀場上,一人一個小板凳直麽瞪眼瞅著銀幕中看過千百次的樣板兒戲人物發呆。銀幕上的座山雕剛要發問,下麵一幫孩子就先開口了,“臉黃什麽”,“防冷塗的蠟”,“怎麽又黃啦”,“防冷又塗了一層蠟”,起哄逗悶子,無趣之中尋思著樂趣。 二十年前剛改革開放那會兒,娛樂生活開始豐富多彩了,可人們還是喜愛“樣板兒戲”。記得那時俺工作單位的大樓正好對著天壇公園。站在高高的樓頂上,公園裏的景色一目了然。到了黃昏時分,高高的蒿草叢中,一對對熱戀著的男女忘乎所以地親呀抱呀,爭先恐後地衝著大樓表演我們戲稱的“樣板兒戲”。有天傍晚時分,俺一個哥們兒下班走晚了,下樓時,忽聽靜悄悄的大廳裏傳來了腳步聲。俺這哥們兒天生一肚子福爾摩斯的下水,沒事兒還琢磨人呢,遇上這當口您說他能老實得了。這小子噌地往暗處一閃身,屏住呼吸貓捉老鼠般地做起“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勾當。昏暗中隻見一個人影兒躡手躡腳地往頂樓摸去,俺這哥們兒也不含糊,貓著個腰,學著人民警察愛人民的樣子悄默寂兒地跟了上去,等他好不容易爬到頂樓,瞪圓了眼睛往門縫兒裏一瞅,差點兒沒樂出聲來。您猜怎麽著,隻見俺們單位的最高領導人正手持望遠鏡扒在窗戶上聚精會神地欣賞公園裏鮮活的“樣板兒戲”呢。 (2004年4月8日於洛杉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