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雜談

人類曆史由來和發展的重新認識
正文

(10)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統一”

(2009-06-14 22:28:49) 下一個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規律就是各種形態、各個層次、各種運動形式、普遍聯係鏈環中的“對立統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統一”關係,其完善形態是在封建社會末期在歐洲工業革命的潮流中形成的。當然,社會主義的思想其久遠的曆史源頭,就在人類的原始共產主義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是以類似於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原則維係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近二百萬年,至今在每個家庭中基本還在實行“按需分配”。社會主義思想怎能僅僅是共產黨人的獨創呢?怎麽能說它跟著馬克思—共產黨時興了一百多年就壽終正寢了呢?離開人類曆史發展的全過程,僅站在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的任何一方來看待這個問題都顯得太激烈、太幼稚、太淺薄了。

進入封建社會的末期,不僅存在著封建地主階級與佃農、農奴、自耕農的矛盾,還出現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同時也出現了封建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不過,後來封建地主階級看到資本主義的工業化、規模化和分工協作生產方式能賺大錢,就主動積極地把自身變成了資產階級,連同被剝削的貧苦農民也立即消失轉變成無產階級。

按照馬克思主義原則來理解,資本主義的階級基礎是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這就構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製度不可調和的矛盾和階級鬥爭,而且非用暴力革命消滅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不可。麵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深入的探究。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既然是一對矛盾體生成的“對立統一”物,那麽,在消滅了資本主義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統一”關係就徹底摧毀了,在沒有資本主義的條件下,社會主義怎麽會單獨存在呢?這種單獨存在的社會主義不是同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在開國際玩笑嗎?按照《共產黨宣言》所宣布的曆史唯物主義原則,把同時產生並存在的“對立統一”關係,怎麽能又變成縱向的曆史排列呢?

(二)“對立統一”規律本來說的就是相反相成和相輔相成,說的就是兩個側麵有矛盾、有鬥爭、又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無法離開誰的既對立又統一的複雜矛盾關係,如果硬要用階級分析的大刀把它們“一切兩半”,這個事物就根本不會再存在。也就是說,曆史上一切對立的階級都是同時出現、同時消失的;奴隸解放了,奴隸主也就沒有了;地主階級沒有了,貧農也就不存在了;資產階級沒有了,無產階級也應該沒有了。這就是佛教哲學所說的從“有”變成“無”。而那些在為無產階級利益而奮鬥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們,誰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變成“無”呢?

(三)既然承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是一對矛盾,它們的關係當然就是“對立統一”關係。但是又組織號召無產階級去消滅資產階級,在消滅了資產階級之後果真能建立起無階級的社會嗎?永遠不可能。因為人類的體能差別、智能差別、社會差別、地域差別、受教育程度差別等許多差別是永遠存在的,有差別就有等級,有等級就會集等級之差而出現階級,整個動物界都有等級存在,人類能逃出這種客觀存在的自然法則嗎?鼓吹這種思想就是在兜售空想的一般高主義。

世界本來就是裏裏外外、大大小小、無盡無休、從“無”到“有”、從“有”到“無”、輻射四麵八方、環環相扣運動著的“圓”,如果把一個圓切成兩半,第一是不可能,第二即使你能夠把它切開,新的“對立統一”關係又馬上產生了,就像蘇聯和中國的無產階級,當他們消滅了老的資產階級之後,共產黨內就逐步分化出新的資產階級,這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說的“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這種曆史上已經出現的必然性的表現,不正是對片麵的“一分為二”思想的一種嘲弄嗎?

(四)按我的理解,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就是一種分配製度,也是國家政權從發展生產、調節分配、穩定全局的一種思維模式或管理模式。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僅僅關心一個階級的利益,置其它階級或等級人群的生死於不顧,這個國家很快就將引起暴烈的反抗,以致改朝換代。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如果這樣管理國家,就快被選民罷免了。因此,任何性質的國家都必須從社會全局的角度(這就是社會主義)去管理國家,既要統籌和調控宏觀的計劃生產,也要調節分配,更要從嚴管理資源分配和生態環境保護。比如“按需分配”,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按需分配”這種分配原則,隻是有的國家多一些,有的國家少一些。至於“按需分配”量的大小,要根據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從既有利於調動人們為社會多做貢獻的積極性,也要從國力的大小出發,盡可能照顧廣大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古巴共產黨就曾把“按需分配”搞的過大、過急,而自然助長了懶惰傾向的發生,從而也使國家財力匱乏,不得不緊急調整。

在發展社會經濟的過程中,沒有競爭不行,也就是沒有資本主義不行;而國家職能中沒有社會主義也不行。所以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除了必須有“按需分配”的部分之外,還必須有“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技術含量分配”等多種分配形式的適度組合。既然馬克思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上寫著“按勞分配”,在共產主義的旗幟上寫著“按需分配”,這兩種分配形式各個國家都有,還有什麽必要劍拔孥張地以分配方式來區分階級性質和社會性質呢?有什麽必要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變成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呢?如果我們對此再認真追論下去,縱觀全世界,共產黨國家的“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做的還很不夠,還遠遠趕不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還硬說自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不是理論與實踐嚴重地脫節了嗎?因此,我認為早就不該把“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當做共產黨國家的專利了,世界根本就不應該分成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了,這一點小平同誌早有論述,例如,不要問什麽姓資姓社啦,要搞“一國兩製”啦,等等…… 從客觀事實出發,我們早就應該按照毛主席的三個世界的分類,把全世界分成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以這樣分等分類,共產黨國家最多隻有一個在第二世界,其餘的全在第三世界。把我們如實地擺在適當的位置上,豈不是更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更有利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國際交往嗎?

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就是說,治國如做飯菜一樣,是酸甜苦辣麻都需要的,還要甜鹹適度,火候適度。這樣的飯菜老百姓才愛吃。就那種木匠斧子一麵砍,或是純而又純的單打一,斷定是做不出好飯菜也治理不好國家的。

還是讓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要再互相消滅吧,隻有維護它們的“對立統一”關係,社會才會生存和發展,否則把它們都變成“無”,那就是人類社會的毀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