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楊瀾育“美國兒子中國女兒”: 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圖)

(2009-09-30 16:32:11) 下一個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10:58  新浪讀書
  文章摘自《名人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作者:龐椿盈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本書簡介:匯集數十位頂尖名人的教子啟示錄,啟發千萬父母教育觀念的經典智慧書。《名人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是一部專門獻給中國父母的讀物。輕鬆耐讀的“名人教子故事”大餐,再綴以深入淺出的“慧文點心”佐餐,最後又為您……[連載內容]


智慧媽媽楊瀾

智慧媽媽楊瀾


  你一定要有成長的意願。成長和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創造它,你活出它。

  所以楊瀾不覺得做神童有什麽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麵必須要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為此,楊瀾身體力行,努力培養孩子具有幾種習慣和品性:愛好運動、慈悲為懷、善於表達和富有幽默感。

  ——楊瀾

  1、不敷衍、不馬虎,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件小事

  1996 年,楊瀾在美國生下兒子;2000年10月20日,楊瀾在上海又喜得一個六斤多重的小女兒,圓了她想要“美國兒子中國女兒”的媽媽夢。因為工作緣故,楊瀾不能時時陪在孩子身邊,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楊瀾都在他們身邊。兩個小家夥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楊瀾堅持用母乳喂養;孩子出生後的幾年時間裏,楊瀾也一直自己帶他們,雖然有點辛苦,可楊瀾覺得很值。

  楊瀾至今記得兒子一歲多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兒子出生後,楊瀾第一次比較長時間地出差,要離開兒子五天。那天回家時,楊瀾發現兒子臉上的表情特別有層次,先是把臉轉過去,憋了半天之後才委屈得哭出了聲,最後把楊瀾自己的眼淚也帶出來了。

  兒子當初這個無比豐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裏,她意識到孩子幼小時期不能離開母親;三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損失,以後會很難彌補。後來,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

  對於當初自己的這個決定,楊瀾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

  可是,矛盾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調和。女兒吃奶才三個月時,剛好遇上申奧,楊瀾必須得在北京和上海之間來回跑,怎麽辦?心中有百般不願,也曾想方設法努力掙紮,可最後還是不得不提前給女兒斷了奶。說起這件事,楊瀾依然一臉無奈。幸虧如今已上小學的女兒能體諒理解,還會開玩笑地說:“我也為申奧做過貢獻哦!”

  媽媽確實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這一條——麵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馬虎、不敷衍,這是楊瀾給自己定的規矩。現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會在出發前極其詳細地告知兩個孩子:會去多久,什麽時間回家,上午還是下午,吃過晚飯還是深夜……

  楊瀾很忙,可謂一個空中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成為孩子鋼琴學校裏出勤率最高的家長之一,還能在兒子八歲之前陪著他遊曆了十五個國家,真讓人驚訝。如今的楊瀾經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飛來飛去,但為了多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每次出差,她都會安排兒子到機場接送。回到家中,楊瀾即使再累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專心致誌地和他們說話,認真傾聽他們說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的世界。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媽媽辛苦,是擠出時間來陪他們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楊瀾會與他們玩拚圖、講故事,會和他們打鬧,也會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前段時間看《別惹螞蟻》,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帶給楊瀾很多的快樂。

  2、不緊張、不苛求,讓孩子在現實中成長

  孩子長大了,該上學了,上什麽樣的學校呢?

  在這些事情的關注上,楊瀾和當下大多數父母很不一樣。按條件,楊瀾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貴族學校、特色學校,或更有利於學習外語的國際學校。可是,無論在上海還是北京,楊瀾都堅持為孩子選擇普通的公立學校。

  兒子如今已上小學五年級,那麽多年過去了,楊瀾從來沒有給他請過一次家教,也從不做任何校內功課的額外輔導,甚至不要求他的學習成績一定要在班裏拔尖。楊瀾清晰地記得,唯一給孩子安排的補習班是學習中國書法。

  楊瀾有這樣一個原則,無論孩子們今後去哪兒,做什麽,他們是中國人這點是絕不能變的,所以必須要讓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滲透進他們的血液裏……

  楊瀾還做了權衡和比較,相對來說,中文比英文難學,假如孩子從小沒有一個中文寫作環境,就難以學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時候需要重點補充的課程不是奧數,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許多父母忽視的中文。

  楊瀾選擇讓孩子上公立學校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最真實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會現實的環境中,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才是真實可靠和有益的。

  誰都知道,當前,應試教育使學生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每一位母親都很擔心孩子能否適應。還好,楊瀾兒子的學習成績還不錯,能在班上保持前三名。說起兒子,楊瀾一點也不掩飾對兒子的讚賞。

  當初給兒子起名字時,楊瀾夫婦曾開玩笑地說,就叫“吳(無)所謂”好了,不知是否有這個玩笑的緣故,兒子對自己的成績排名、個人的利害得失,真的有些“無所謂”。班裏許多成績好的同學一般都在課外參加奧數、英語等多項補習,兒子小小年紀居然能坦然麵對,能夠告訴媽媽:“我可是在參加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其實,絕不是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比如,楊瀾會鼓勵兒子去競爭當班長,用自己的壓歲錢為患白血病的同學捐款,積極為班裏同學服務做事,這都是楊瀾十分看重的事情。兒子要做一個好班長、好幹部,他得努力讓自己各方麵都優秀,自然也包括學習成績……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編輯:邱琪)

文章摘自 《名人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作者:龐椿盈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更多文章進入書摘頻道>>>

網友評論 已有5條評論

張山裏斯  2009-09-30 16:38:08
已閱。教育也要傳統加現代。
coco  2009-09-30 15:51:50
不成長也難啊
中秋的風  2009-09-30 15:48:17
瀾妹是出色的女人,更是稱職的母親!妻子!加油!小朋友!楊瀾媽媽叫你回家去吃飯!
中秋的風  2009-09-30 15:42:49
是一個稱職的好母親!瀾妹永遠是最出色的。小朋友!楊瀾媽媽叫你回家去吃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