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同瑣憶10--垃圾清運篇

(2009-07-14 12:14:17) 下一個
 

人要拉撒,一個城市也是如此。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天生產成千上萬噸的垃圾,如不及時清除,甭多了,兩天,這胡同裏就下不去腳。

在早這垃圾怎麽個清運法兒?那時家家兒有土箱,或叫土筐。每天“製造”出來的垃圾就倒在裏邊。傍晚時分,路燈一亮,家家兒開始往出“運“垃圾。往往這活兒都是孩子們的事兒:土筐大的倆人兒抬,小點兒的一個人往出搬。胡同中每隔個50米左右就設個土站,為的是方便胡同中的每一戶人家。從大街上進胡同的第一個土站就在對著我家的大雜院的南牆底下。所以到土還是很方便的。抬出去的垃圾就都倒在那裏的地上,很快就堆了一大堆。來清理的垃圾車常常要在晚上九,十點鍾才來。

在垃圾車到來之前,胡同中常常會看見這樣的情景:三兩個小孩兒,歲數也就十一,二歲,個個蹬著一輛小車(這小車兒是這樣的:用木條釘一個三角架子,一個角釘上一根短軸,軸上套一個滾珠軸承;另兩個角釘一根長軸,軸的兩端各有一個滾珠軸承。小小的三輪車上擱著一個荊條編的水果筐子,用來裝那些揀拾來的破爛兒)嘩嘩的就滑到了土堆前。停下小車兒,從車筐裏拿出個自己做的鉤子(一根木柄,用豆條,就是粗盤條窩成兩個爪兒,釘在木柄的前頭)就在那垃圾堆上一個勁兒的扒拉,揀拾的有破鋪襯,爛紙,碎玻璃瓶子,甚至沒燒透的煤核兒等等,反正廢品回收站要什麽他們就揀什麽。這個土堆扒拉完了,馬上滑向下一個。

大約九,十點鍾,垃圾車來了。這垃圾車也是解放車改裝而成;車幫子稍高,車後麵有一塊踏板,可以站四五個人。清運垃圾的工人,大家都叫他們“倒土的“。這些城市的清道夫們,也實在是辛苦。他們的工具就是板兒鍬,很大的那種;還有就是那種竹子枝條做的大笤帚把子:鐵鍬當然是撮垃圾用,就那麽一鍬一鍬的撮了往車上扔。笤帚是用來撮完了把土站大致的胡嚕一下。再不幹淨,還有第二天清晨掃大街的呢。

這些人隨著車一到土站,先是大吼一聲:倒土!然後從踏板上跳下,端著板兒鍬就直奔垃圾堆。他們的打扮兒常常是一身勞動布工作服,腰裏紮根繩子,腦袋上帶個有屁簾兒的帽子,一個大口罩把臉捂得嚴嚴的。都說他們的工資相對高一些,待遇也好一些。應該!要知道他們幹的是有汙染的重體力勞動呢。等到這堆撮完了,就有人喊一聲:走!車一開,這些人把板兒鍬,笤帚往車裏一扔,緊跑兩步,一擰身兒,就上了踏板。到了下一個土站,又是如此反複。夏天,常常是倒土的走了,街坊鄰居才又拿出小板凳兒,坐在胡同裏納涼。冬天,街上空無一人,倒土車來了,就能聽見鐵鍬鏟土的嘩嘩聲和掃帚掃地的刷刷聲。

文革期間,倒土的沒了。每條胡同開始改用垃圾桶。大家家裏有垃圾,都得倒到擱在胡同的垃圾桶裏。垃圾車就不是每天都來了。有個問題,垃圾桶裏的垃圾,時間一長,味道極不好。特別是在夏天,老遠的就能聞見。

93年,搬家了。現在住的小區有9棟樓,每一個門兒都有一條垃圾通道從樓頂一直通到樓下。家家的垃圾就都從這通道裏扔到了樓下。每天都有一個清理工推著小車來到樓下,清理通道裏的垃圾,裝滿小車後送到一個大垃圾樓。這次回去,發現又有變化:垃圾道不使了,原因是有些人不講公德,有時很大的東西也往垃圾道裏扔,造成堵塞。現在是每個樓門對麵有個大垃圾桶,大家又開始往桶裏扔垃圾了。

垃圾的清除關乎到城市的臉麵,應該說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七葷八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紅樂坊的評論:

to 紅樂坊: 謝謝捧場。
紅樂坊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太好了,謝謝七爺。
登錄後才可評論.